嗔恨心是什么意思 嗔恨心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为什么我总是嗔恨心这么大
贪嗔痴都源于我们心中的执着,执则生着,执着自己本身便是嗔恨的来源,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与言语及所作所为,因为执着了也可以说是太过在意别人对你得所作所为,你才会产生嗔恨,怨恨对方,其实这样最受折磨的还是自己。世尊在金刚经有言:昔日我为歌利王割截身体,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必生嗔恨。 佛陀也是在告诉我们,所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便是执着自己的身体也就是我们本身,放下执着便可免除自己的嗔恨心,别人说的话做的事情何必这么在意何必要以怨报怨,你放下了你便自由了,永远记得贪嗔痴是我们菩提路上的阻碍,必须舍弃。当然凡夫很难轻易不在产生嗔恨,我的建议是不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多随喜,看到别人开好车,随喜他,他好有钱,真好。看到别人容貌好,心里想,哇 他长得真的很英俊,我这样说是要我们真心的为他人感到高兴,不是为此感到嫉妒,试着多随喜,或许可以对你有所帮助,我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当还请见谅,。嗔恨是习气,而形成了业力。说明嗔恨的习气染污比较深了。而自己的定力和智慧力又不够,所以一旦爆发就无法把持住了。
嗔恨心是什么意思 嗔恨心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嗔恨心是什么意思 嗔恨心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贪嗔痴慢疑是所说的五毒心。贪、嗔、痴、慢、疑五种心会使人造作恶业,像毒会妨碍人的修行,故称为五毒心。清除五毒心是修行者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则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若五毒心尚存,则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欲修佛道必先除五毒心。
所以,如果要对治,必须要培养定力。慈心观是针对嗔心的。不妨找来试试。发自内心的要令众生安乐。渐渐,嗔恨的习性会转变的。具体的找资料或请明师指点吧。同时,培养一些智慧。世间一切如梦是幻,没有什么可执着的。梦境本来是幻,对着梦境发脾气不是很多余。常常这样观想,渐渐也会平息嗔恨。
贪嗔痴慢疑代表什么
示例:人的一生什么最快乐,没有贪心的人是最快乐的,没有嗔心的人,没有嫉妒心的人,没有分别心的人最快乐。扩展资料:
其实普通人在酒桌上都懂得适可而止,并非别人让我们饮多少我们就饮多少,都会担心饮多了会醉,会失态,会干傻事儿,这种能自我约束的行为,遵纪守法等等就是一种持戒的表现。因此学佛不能太刻板和迂腐,并非是我们滴酒不沾就正确。
还有,有人放生,放鸡时说以后不能再吃鸡;放乌龟就说以后不能再吃乌龟等,不能明白这其中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也是戒禁取见。甚至有人认为吃素就一定能开慧证果,所以他吃素,这也是戒禁取见。行菩萨道者是为了避免因他吃肉而要众生,这不仅会使众生痛苦,自己造杀业,促成轮回受报的动因,同时还会增加自己在修持上的障碍。
五毒从眼耳鼻舌身意中来、从色受想行识中来,圣辉师父讲《经》时说:虽然“贪”是人人都有的,但长期修行就能避免。要想去掉这五种烦恼,首先就要认识自己那颗心,让它如如不动。”也就是当欢喜和悲伤来临时,你要清楚的觉知,不随它过喜而忘形,不随它过悲而颓废,保持中道。
扩展资料
《金刚经论》中有“心喻舍,性喻王,五毒似城墙” 的比喻,如果这颗心控制好有定力的话,心外就出现了皇宫,皇宫外边有四个大臣(见闻觉知),四个大臣守护、管理着眼耳鼻舌身意,然后外面的盗贼就服帖了。
所以,修行中只要做到收摄六根,就可以增加心的定力,抵御五毒即眼见弥陀耳念佛,心中化显自性佛。少有烦恼少挨魔,到处所见皆极乐。这也是学佛人为什么要常念佛的原因。
贪爱、嗔恨、除非证悟空性,无众生相,可去除嗔恨。但这有难度,所以只能用其它办法,比如学习因果,可参考因果原理来灭除嗔恨。愚痴。
嗔心是什么意思
而自嗔就是常说的生闷气,这个很难化解,是自心没有定力的表现,当以持戒对治,看住自己颠倒分别的妄心,不起现行。由戒生定,逐渐消除自嗔心。嗔心是语。谓能造恶业而生苦果的忿恚之心。属于“三毒”之一。
慈悲,即是要我们对待别人及众生,要感同身受。众生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这是从理论上的、认识上讲的。具体做法,就是要多多放生,把即将遭受的众生从屠刀中救下放生,这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的的方法。成语出处:李贽《元宵》诗:“不是斋居能养性,嗔心几被雪风摇。”
嗔心例句
1、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
3、人有三种恶念,嗔心,贪心,痴心。
4、正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恨使我们内心失去平静,可当我们冷静观照内心,就会发现当我们生气时,自己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5、人的一生什么最快乐,没有贪心的人最快乐,没有嗔心的人,没有嫉妒心的人,没有分别心
6、为了度生,为了对众生行慈,我那时一点嗔心也没有。
8、最要避免,就是发怒。当别人逆反你需要及渴求,你若然一下子想不出办法解决,嗔心加上挫败情绪,混杂的力量破坏性就很强。
以上内容参考:
佛家所说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嗔是随顺我意就生欢喜心,违逆我意就生嗔恨心。人一但发火就失去理智。常会做一些后悔的事情来而生种种烦恼。所谓贪嗔痴也称三毒烦恼。
贪是我执重,想把一切占为己有。一切都是“我的”。但是多数都是求不得,所以才生苦恼。
痴是做事说话不经大脑。常做些让人觉得可笑幼稚的事情来。被人与畜牲做比喻嗔什么,嗔自己得不到?恨什么恨别人做不到?嗔恨心其实是没有“众生平等心”造成的,众生中各人有各人的业障和福田,包括自己都有自己 的业障和福田,各自都在现世中消受自己的甘和苦,自己发生嗔恨心是自己的善行努力的不够,见到他人的苦你没生起同情之心。要消除自己的嗔恨心,一是学会体会衡量他人的不易;二是要尽量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善待来到你身边的人和事;三是占在对方的角度看别人的错,常常想自己在对方的角度也许做的还要;四是别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别人错了而让自己恨出了火,恨出了病,而对方淡然无事,这是最不明智的了。。
嗔恨心重的人怎样修行
的人最快乐。嗔恨心分两种,自嗔和他嗔。他嗔是对众生生起嗔恨心,这是修行人慈悲心不够,不能的利益众生,让众生不起烦恼,所以常培养慈悲心就可以对治嗔恨心。
7、即使出现了让你不高兴的事,也不能让嗔心一直凝固,融化不了。佛法怎么去除嗔恨心?
佛法要真正去除嗔恨心是不可能的。贪嗔痴慢疑,所说的病,嗔是其中之一。
【反义词】:平坦、舒适、顺畅依的理论,嗔恨心重的人,一般前世杀业重。因此,对治的方法,一是忏悔,忏悔前世的杀业及其它种种恶业。二是用慈悲对治。
三就是多关心自己的亲人。人心换人心,多关心帮助自己的亲人,比如父母、姐妹、朋友、同事,用实际行为,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买东西,等等,把这种行为当做必须完成的任务,坚持下去,必有奇效,亲人的心会感化,反过来,他们会对你非常热心和体贴,自己的心也就变得非常柔软,嗔恨心自然也就远去了。
但是可以用精神胜利法,比方因果报应这些,让自己美滋滋地去做梦而忘却嗔恨,却是真的。
您好!听无量寿经,经,大悲咒,心经,功德回向给你冤亲债主,给你父母,家里人,还有虚空法界一切众心,以后你自然就会心态改变。!
慈心观和悲心观可以试试。
将嗔恨的对像观想成自己要爱护和喜欢的人,转换心境,扩大心胸。
每天有空就狂念:菩萨,这五个字。
用慈心救治。
如何克服嗔恨心
成语用法:作宾语、谓语、定语。我遇到不如意、逆境时,动不动就生起嗔恨心,容易发脾气,不知该如何降伏?如何净化? 修学佛法,勇猛精进(梵语virya),一心向道 ,倘若遇到不如意、逆境时,当下嗔恨心不起,脾气不爆发,又能转境,心地如如不动,此人已证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是多生累劫修证而延续而来,加上今世殷勤多闻参悟,步步正觉,分秒涅槃,是故有此庄严妙果诞生。 不如意之境难忍难修难行证,因此内心便生起嗔恨心,发大脾气,令你形象破坏,损你德行,自伤心地,污秽佛性,又与人结恶缘,人人见之而避开,由此可见动怒嗔恨,有损己德,亦伤对方,来世感召阿修罗果报。在道理上,佛应如是正见深入体悟;在行证上,应切实奉行忍辱行,虽然忍辱行是非常难行的,但也由不得你不如是精进安住,何以故?因为修行者要证菩提,得法身,登涅槃(梵语vana),如果没有付出相当的代价,怎能得到清净庄严的菩提果呢?十方三是一切诸佛三大阿僧祇劫的勤修梵行,庄严福慧,也是要付出难以形容的代价所换得,甚至牺牲生命,奉献身心给予一切众生的需求,一一心甘情愿,其忍辱负重的心情担当众生的罪业,其苦、痛、哀、伤、忍、悲、愤,乃至度生慈悲喜舍的内心深处,也唯有诸佛自己冷暖自知,这都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与奉献牺牲的精神,方得究竟涅槃。正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陀是也! 的确嗔恨心实在是不易忍受的,脾气不发也难,所以佛陀在经典上常提到修忍辱(梵语ksanti)行,是一切法门中最难成就的课程,现今引经叙述如下: 佛遗教经云:“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梵语pratigha)之害 ,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白衣(梵语adata-vasana)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大圣佛陀这些苦口婆心的金玉良言,佛应念念勿忘,念念记忆,终身乃至尽未来际受用,欲得菩提,指日可待。 嗔心是难忍的,难忍不是不能忍,如果不能安忍,那么,佛是如何而成佛!菩萨如何证成无生法忍!声闻缘觉如何出三界证入涅槃的!所以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勤天下无难事,嗔恨心欲净化,亦复如是! 上有许多成就的人,有名望地位的人,有财有势力的人,当初是如何奋斗的,唯有他自己最明白,如果没有付出相当的代价与努力奉献牺牲,我相信就没有今日的他,他之所以有今日的一片天,名震天下,地位崇高,人品高风亮节,乃至众望所归,一切的一切都有他往日我们看不见的前因(酸甜苦辣,历尽沧桑,吃尽苦楚)的代价,我们县在所见所闻,就是他亮丽庄严果报现前的时后了。同样的道理,世间事欲成就胜过一切人,必当付出如此的代价了,更何况想要净化嗔恨心而出世解脱,那就必须同样付出相当代价的因,才能成就庄严微妙的果报,一一不能远离因果的洗礼! 如果佛能正见到世间出世间(梵语lokottara)的一切人事物,皆立足于因果来看真相,当下就能恍然大悟,成功是有条件的,失败是有原因的,一切以因果安立之,那么,普天之下再大的嗔恨心,只要有因的代价,就有净化嗔恨心的妙果。 嗔恨心若一旦爆发现前,佛号念不下去了,持咒也失灵了,诵经没有心情了,佛法听不下去了,别人规劝你也不耐烦了,可见嗔恨心生起时,当下却如同阿修罗一般的凶恶怒目,一切法门都无法对治,样样失灵,唯我独尊,这嗔恨的业力实在难以抗拒,所以说,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来降伏他、净化他,这些代价与净化就是因,一旦平息嗔恨心,净化了暴戾脾气就是妙果。 若欲降伏嗔恨心与脾气法门有无量,今举十则与诸君共勉:一、把对方视同一尊未来佛来看待。二、此人乃无始劫来,曾经做过我父母兄弟姊妹眷属。三、嗔恨与脾气百害无一利,先伤及自己的心灵,污染自己的自性,而后才伤害对方。四、只有广结恶缘,因果必然循环,终究自作自受。五、十方诸佛皆顿断嗔恨而成佛,我辈亦当如是。六、净化嗔恨是菩提(梵语bodhi),任性纵容嗔恨与脾气,是堕落沉沦之因,果报在三途。七、成就佛道,没有天生势迦,自然弥陀,我人欲成就佛道,亦当付出相当的代价,毕竟天下间没有不劳而获之美梦。八、嗔恨心是六道中之产物,佛道中无比污秽不净之嗔恨心,没有理由存放在修行人的八识田中。九、嗔恨心净化顿断,是成就四圣的根本。十、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法无有比,绝待故,当下嗔恨之性即是菩提性,性本无二,只是迷悟有别故,若悟中道不二门,渐修渐行渐成佛道。(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常起嗔恨的人,有何法改其习气?(魏柏勋) 答:作慈悲观,修忍辱度可也。(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常常爱生气及瞋恨心重的人,是否就是人间的阿修罗? 答:这个没错,这个确实是如此。
不要嗔恨他们,因为他们也是被负面阴暗情绪所控制的。嗔恨心非常的重,该怎么办
2:用佛力经力等加持。嗔恨心需要用慈悲心对治,看您喜欢什么,如果是读经,可以读菩萨普门品;如果是喜欢念佛菩萨圣号,可以念“南无大慈大悲菩萨”;如果喜欢做点事情,多陪父母孝养父母可以增长慈悲,也可以研究下放生。
贪嗔痴慢疑是所说的五毒心。贪、嗔、痴、慢、疑五种心会使人造作恶业,像毒会妨碍人的修行,故称为五毒心。清除五毒心是修行者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则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若五毒心尚存,则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欲修佛道必先除五毒心。找到嗔的,分析是因为什么造成的,把那个根拔掉,嗔就灭了。平时要多审视自己心里状态,知非即舍。
《金刚经》 《六祖坛经》 把这些看淡甚至看透就好啦
或者平时在饮食上稍稍注意一些,少吃一些味重的
呵呵,其实我觉得这种性格挺有个性的,但有时候的确冷眼旁观就可以了
跟我以前情况一样,嗔恨心非常重,而且经常有伤害他人甚至是伤害自己的念头。
我后来是通过坚持素食加上放生,读菩萨本愿经,调整过来的。
1:用慈悲、感恩、祝福、爱去转换。
3:可以观空,但是做起来有点难,理上容易观空(理观),但是事上(事修)好像有点不,或是力量跟不上,毕竟嗔恨是遇缘而自起的,这个‘自起’很难控制。并且起来后力量非常大,也是很难驾驭住的。实践验证道理,可以试一下看看效果。
贪嗔痴慢疑,终究只是个妄想。来无影,去无踪。不真不,无性无体。如果要治标,就要修忍辱。如果要治本,就要明白嗔恨心的本质,找到嗔恨心的根源。
进行,修慈悲观。
你应该念南无菩萨,能得慈心
如何化解嗔恨心
【教证】”持诵六字大明咒能摧伏并寂灭一切五毒烦恼的分别念,嗡字,摧灭愚痴心;嘛字,摧灭嗔恨心;呢字,摧灭我慢心;叭字,摧灭贪欲心;咪字,摧灭嫉妒心;吽字,摧灭一切烦恼心。“嗔恨心分两种,自嗔和他嗔。他嗔是对众生生起嗔恨心,这是修行人慈悲心不够,不能的利益众生,让众生不起烦恼,所以常培养慈悲心就可以对治嗔恨心。
很多人都被各种负能量的意识信息所主导,被各种负面情绪所主导,所以做了很多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非对错的事情。
火炉燃起了,寒冷自然就退去了,重点不在寒不要被表相所迷,让你产生嗔恨心的人其实也非实有,你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相而已,但人的行为是被思想控制的,让你产生嗔恨心的人所做的一切,其实并非他们本身所做。冷。
阳光进来了,黑暗自然就退去了,重点不在黑暗。
慈悲大爱感恩心起来了,嗔恨心自然就不见了。
心的本质虽然是空,但是它的生出却并不是意识可以控制的,既然控制不住‘生出’这个功能,那就去改变功能所生出的对象吧。
怎样降服嗔恨心、贪欲心??
2、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六字大明咒】根据佛经的窍诀:用慈悲观除嗔恨心,用不净观除贪欲心,用数息观除散乱心,用智慧观除痴愚心“所以嗔心重可以念诵菩萨的心咒:“嗡嘛呢巴美吽”,因为菩萨是大慈大悲为主要特点的;
【持名号】持咒是一个方法,念菩萨也同样会起到作用,同时念诵南无阿閦佛很重要,阿閦佛(即不动)是五方佛中的东方佛,表觉性,意译为“不动佛”、“无动佛”、“无怒佛”、“无嗔恚佛”等。(又译阿閦鞞贪代表贪心,人的贪欲,比如见到喜欢的事物就想据为己有,是一种贪心。嗔代表嗔恨心,就是生气而引发的仇恨别人的心,痴代表无明,即为无知,因为缺乏智慧而造作所有恶业,都是因为痴而来~~~佛、阿閦婆佛)的意译是不动、无瞋恚。
【闻思修】要能持诵明理很重要,所以学习《入菩萨行论》的安忍品,其中了很多断除嗔心的窍诀。 【嗔心的过患】《入行论》云:“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一刹那的嗔恨心,便能摧毁一千劫所积累的布施众生、供养佛陀等福德。
念佛人有时候会嗔恨心很重是什么原因
末法时代,众生业障深重,你这种情况也属正常现象!继续念下去,只管用心念,日久自然蒙佛力加持、智慧大开。南无(合十)
因为不能正视自己的欲望。这和众生平【近义词】:寒颤、瑟瑟发抖、揪心等无关,光我们要以智慧心明白戒律产生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戒律绝不是修行的目的,只是一种防患的手段。戒律就象“补丁”,它是有了漏洞才会有“补丁”,我相信佛若是现在驻世的话,订制的戒律肯定会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念佛号没用,关键是正视平常心,有的没有的皆是过往。
习气未尽,故乃有嗔
这个不清楚,因为我觉得佛的话心里面心就可以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