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老子讲的“德”?

既然得之于道的就是德,德一定是符合道的原则。那么就可以由道的状态以及运行规律来推论德的具体表现。老子在文中其实已经从侯王统治、、日常事务等方面对德的具体方面进行了描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对内静养。(2)对外虚空。(3)贵柔。

道德经中关于德的理解 道德经中对德的解释道德经中关于德的理解 道德经中对德的解释


道德经中关于德的理解 道德经中对德的解释


道德经中关于德的理解 道德经中对德的解释


德就是利益、服务一切生、一切灵,是一切生命之福的创生沃土。大慈大悲的德,如同太阳,无所图、无所求,照亮温暖一切香和臭。

老子讲的“德”是德行也是品行,是一种大体上的德,

师傅交代正常

《道德经》:德是什么?

《道德经》里没有对“德”的直接定义,要想理解“德”的含义,只能从“道”与“德”的关系来理解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含义。

一,“德”是“道”的作用。

如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化生宇宙万物,这就是“德”,这也是“道”最伟大的“德”。“道”性蕴含于万物之中,使之能够生存发展,也是“德”。“道”虽化生万物,却不以德自居,不占用,不图报,不干涉,这也是“德”。”

二,“德”是“道”性的体现 。

如《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最“大”的德,是按道的特征去体现。

“德”是“道”的特性的具体体现,所谓“道之在我之谓德”。什么特性呢?虚无、自然、清净、无为、恬淡、柔弱、朴素、不争、纯粹、平易等等。这些是“道”的特性,也可以叫做本性、体性、属性、德行,具备这些特性,就是“有德”。

三,“德”也是指合乎道的道德。

如《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曰: “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从广义上来讲,“道德”的“德”,还包括合天道的道德,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德理想。这也是自然规律,也是“道”性,不遵守这些道德,就是与“道”相违。

古人说:“德者得也”,得到什么?就是得于道果,得到这个“道”了,得到“道”了,就是有德者,所以古人对有德之人也称有道之士。“道”由“德”彰显,“德”以“道”为本,“道”和“德”相互作用。没有“道”就没有“德”,没有“德”我们也体悟不到“道”,这两个字确实是密不可分的。

一言以蔽之:合道则德。

道德经的“德”是什么意思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1,道德经中的德的涵义,德在道德经归结为两层含义:【摘要】

道德经中的德指的是什么?【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1,道德经中的德的涵义,德在道德经归结为两层含义:【回答】

道德经的德怎么理解

道德经的德怎么样理解?这个德指的是道的显化。道是无形无相的,你是看不见的,你也不知道它的功能是什么样子,所以道要通过德来显示它的功能。所以道是本体德是功用。我们观察天地宇宙的过程中就是要观察德这一方面的功能。从德来推导德的作用。因此这个德的意思就是功用、功能,德是来演化道的,让你知道“道”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所以德非常的重要。千万不要认为是道德思想品德的意思,这就大错特错了。老子的道德经,怎么可能跟你讲品德。他讲的是天地宇宙的功用对人体的影响,人在这个宇宙中要怎么去与宇宙和谐相处,这才是道德经的作用。

品德,德行,为人修养吧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1,道德经中的德的涵义,德在道德经归结为两层含义:【摘要】

道德经中的德指的是什么?【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1,道德经中的德的涵义,德在道德经归结为两层含义:【回答】

《道德经》中的“德”是什么意思?

德篇是《道德经》的重点所在。因此在帛书,德篇在前,道篇在后,那么德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们得看他的甲骨文“德”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先画一个带有叉路的大道,然后在它旁边画一个十分具象的大眼睛,然后在上面画一个直出符号。这个字就是甲骨文中的德。到金文,人们在下面又给他加画了一个新造。这个字就是“德”这个字的来源。它的含义是什么?先看懂这个字符,走在带有岔路的大道上,眼睛直盯着前方,一心一意往前走,叫做德。

换句话说,顺道而行,几为德。顺什么道而行?顺天道而行,就是德。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老子所说的“道德”,不是我们日常所谓的人伦道德,而是天道运行,顺其而为,顺天道而行,叫“道”和“德”。人后来把这个东西称为道德,确实算得智慧高深。因为人类的其实是随着人类的生存形式在道上的运行,而发生变更和转换的。

道德经中的道和德的含义

一,道是形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老子认为,整个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从“道”那里化生出来的,“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最初的本源。这个“道”是一个形而上的虚无之体,虽然她能孕育万物,但她无形无相,无色无声,恍兮惚兮,若有若无,超越时空,可以说她是“无”,却又真实存在。正因为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所以才勉强称她为“道”。

二,道是宇宙万物存在和运动变化依据。“道”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后,便蕴藏于万物之中。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是自然万物都要依赖她,她依然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万物得“道”则生,失“道”则灭。所以,“道”仍然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依据。

一,“德”是“道”的作用。“道”化生宇宙万物,这就是“德”,这也是“道”最伟大的“德”。“道”性蕴含于万物之中,使之能够生存发展,也是“德”。“道”虽化生万物,却不以德自居,不占用,不图报,不干涉,这也是“德”。

二,“德”是“道”性的体现。“德”是“道”的特性的具体体现,所谓“道之在我之谓德”。什么特性呢?虚无、自然、清净、无为、恬淡、柔弱、朴素、不争、纯粹、平易等等。这些是“道”的特性,也可以叫做本性、体性、属性、德行,具备这些特性,就是“有德”。

三,“德”也是指道德。从广义上来讲,“道德”的“德”,还包括道德,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诚实守信等等,这也是自然规律,也是“道”性,不遵守这些道德,就是与“道”相违。

古人说:“德者得也”,得到什么?就是得于道果,得到这个“道”了,得到“道”了,就是有德者,所以古人对有德之人也称有道之士。“道”由“德”彰显,“德”以“道”为本,“道”和“德”相互作用。没有“道”就没有“德”,没有“德”我们也体悟不到“道”,这两个字确实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