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刘禹锡名言

41.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

秋词二首其一中的名句 秋词二首其一中的名句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中的名句 秋词二首其一中的名句刘禹锡


秋词二首其一中的名句 秋词二首其一中的名句刘禹锡


2、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

3、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⑽。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竹枝词九首·其三》

4、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桃花》

5、天涯浮云去,争蔽日月光,穷巷秋风起,洗摧兰蕙芳

6、雷雨江山起卧龙。

7、夜树风韵清,天河云彩轻。故苑多露草,隔城闻鹤鸣。

摇落从此始,别离含远情。闻君当是夕,倚瑟吟商声。

外物岂不足,中怀向谁倾。秋来念归去,同听嵩阳笙。 ----《酬乐天七月一日夜即事见寄》

8、少年曾醉酒旗下,同辈黄衣颔亦黄。

蹴踏青云寻入仕,萧条白发且飞觞。

令征古事欢生雅,客唤闲人兴任狂。

犹胜独居荒草院,蝉声听尽到寒螀。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9、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竹枝词九首·其四》

10、相知尽白首,清景复追游。 ----《新秋对月寄乐天》

11、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闻。 ----《秋风引》

1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

13、漠漠复霭霭,半晴将半阴。春来自何处,无迹日以深。

韶嫩冰后木,轻盈烟际林。藤生欲有托,柳弱不自任。

花意已含蓄,鸟言尚沉吟。期君当此时,与我恣追寻。

翻愁烂熳后,春暮却伤心。 ----《洛中早春赠乐天》

14、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西塞山怀古》

15、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6、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17、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更衣曲》

18、吟君苦调我沾缨,能使无情尽有情。

庭梧已有栖雏处,池鹤今无子和声。

从此期君比琼树,一枝吹折一枝生。 ----《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怆然寄赠》

19、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地限时

20、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叹水别白二十二》

21、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

22、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八月十五夜玩月》

23、一纸书封四句诗,芳晨对酒远相思。

24、苟有所见,虽布衣之,远守之微,亦可施用。

25、阅曲定知能自适,举杯应叹不同倾。

终朝相忆终年别,对景临风无限情。 ----《酬乐天衫酒见寄》

26、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7、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

28、庭前芍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牡丹》

29、日午树荫正,独呤池上亭。

静看蜂教悔,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灵性。

浩然机以息,几仗复何铭? ----《昼居池上亭独吟》

30、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

刘禹锡的诗词名句

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4.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6.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8.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刘禹锡《陋室铭》

9.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0.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2.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13.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4.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5.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6.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刘禹锡《秋词二首》

17.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

18.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9.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20.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

21.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22.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回。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23.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5.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刘禹锡《始闻秋风》

26.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27. 朝来入庭树,孤客闻。 刘禹锡《秋风引》

28.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山。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9.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0.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刘禹锡《更衣曲》

32.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刘禹锡《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

33.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34.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刘禹锡《蜀先主庙》

35.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36.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7.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杨柳枝 》

38.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39. 昔看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刘禹锡《始闻秋风》

40.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2.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金陵怀古》

43.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刘禹锡《始闻秋风》

44.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5.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朝“诗豪”刘禹锡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刘禹锡名人名言:

兰在幽林亦自芳。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苟有所见,虽布衣之,远守之微,亦可施用。

教化之移人也如置邮焉。

空气恶浊的酒馆是罪恶的渊薮,能把贤人变成笨蛋!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秋风入庭树,孤客闻。

人诚务胜乎天。

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说之,推诚人自服。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穷巷秋风起,洗摧兰蕙芳。

天与人交相胜。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动京城。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有事之世易为功,无为之时难为名。

雷雨江山起卧龙。

偏伤朋友尽,移兴子孙间。

在此为美兮,在彼为蚩。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烟开鳌背千寻碧,日落鲸波万顷金。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绿玉觜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进退维谷,冰炭在怀。

守法持正,嶷如秋山。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花红昌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东边日出西边南,道是无晴却有晴。

朝来入忘树,孤客闻。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兵符相印无心恋,洛水嵩云姿意看。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回。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家。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美人首饰傧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弘爱人屈己之道,酌因时适变之宜。

求硕画于庶位,虑遗材于放臣。

网开三面,危疑者许以自新;耳达四聪,瑕累者期于录用。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

厚发奸之赏,峻欺下之诛。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

时乎时乎,去不可邀,来不可逃。

八音与政通,而文章与时高下。

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

千里之缪,不容秋毫。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浮言可以事久而明,众嗤可以时久而息。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

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五刃之伤,之可平,一言成疴,智不能明。

俟自直之箭,则百代无一矢;俟自圆之木,则千岁无一轮。

清越而瑕不自掩,洁白而物莫能污。24.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吠声者多,辨实者寡。

巧言易信,孤愤难申。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千去。

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

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

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常情猜。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重点句子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有关春 夏 秋 冬的古诗文名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

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顾恺之

春水满泗洋,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 出自北宋汪洙所编《神童诗》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怕读书(《广笑府》)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得秋来冬又到,收拾书籍度残年。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红楼梦)

天时人事日秋词二首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

秋诗词名句

秋诗词名句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唐:刘禹锡)

这首《秋词》一反其它文人悲秋的基调,独树一帜,以最为真挚的情感歌颂了秋天时节,万物诗意的美好。

2、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秋风清》(唐:李白)

李白的情感丰富而多彩,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夜晚,诗人看着天上的明月,看着落叶飘零,这样的情景勾起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点名了时间,是白露时节。夜空中的月亮无论怎么看都是故乡的最为明亮。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杜牧)

深秋霜降,枫叶更红了。行走于山间,看见如此美丽的景色,让人不禁驻足观赏。

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苏幕遮·怀旧》(宋:范仲淹)

秋高气爽,天空碧蓝,黄黄的树叶落了满地,秋天的景色与冬夏有别,别有一番滋味。

6、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唐:李商隐)

诗人的脑洞有多大?是很大。诗人幻想着两位神女在寒冷的月宫中斗艳,想必很有风情。

7、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长相思·一重山》(五代:李煜)

后主李煜,身为帝王,情感细腻。在重山之间,思念像赤红的枫叶如火一般。他思念的是什么?

8、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词二首》(唐:刘禹锡)

秋天山明水净,晚上已经开始降霜,树枝间的叶子有已经发黄、有的变红,尤其好看。

9、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偶成》(宋:朱熹)

还没有从春天的景色中反应过来,外面的梧桐树叶就已经沙沙作响了。大家要珍惜时光。

10、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玉楼春》(宋:欧阳修)

离别总在秋季。深夜里,秋风吹打着竹叶,这万千竹叶都在诉说着离别之愁。

11、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思5.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宋:陆游)

在外的游子,看到井边的梧桐开始落叶,才知道故乡也已经到了秋天。

12、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秋凉晚步》(宋:杨万里)

秋天适合悲伤?我看不是这样的。秋天来了,些许的寒意反倒令人感觉更加舒适。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5、当年不肯嫁春风,无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唐:杜甫)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8、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9、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1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4、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1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1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9、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0、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1、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2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2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26、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2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8、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29、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0、

哪句诗描写立秋

※林泉高致(郭熙)

有关立秋的古诗如下:

四望车中心未释,千秋亭下赋初成。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乾元二年立秋次日所作。《唐书》本传: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弃官客秦州。此诗盖欲弃官时作。前四句写秋后之景,后四句所题之意。

以秋燕公自喻,言将去华,如燕离巢,故云如客。是年公四十八,今云半百,举成数而言也。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赏析: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此句对偶工整,语言优美,色彩明丽。

诗人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有远有高有深,诗意浓郁,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赏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

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赏析: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这两句描绘出一幅秋夜深宫生活的图景,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即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5、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刘翰《立秋》

赏析: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诗人终于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因为秋高气爽,所以秋天的月亮特别明亮。因为梧桐是落叶乔木,叶子比较阔,所以让人觉得梧桐落叶比较早,比较显著。

秋词其一拼音

※颂(宋·无门和尚)

秋词其一拼音版如下:

秋词(1、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杜甫《立秋后题》其一)

(唐)刘禹锡

自 zì 古 gǔ 逢 féng 秋 qiū 悲 bēi 寂 jì 寥 liáo,

我 wǒ 言 yán 秋 qiū 日 rì 胜 shèng 春 chūn 朝 zhāo。

晴 qíng 空 kōng 一 yī 鹤 hè 排 pái 云 yún 上 shàng,

便 biàn 引 yǐn 诗 shī 情 qíng 到 dào 碧 bì 霄 xiāo。

白话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引便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

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 秋词二首其一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其4.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刘禹锡的古诗有什么

刘禹锡的古诗有如下:

1、最哲理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刘禹锡的传世之作,受到无数人的喜爱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回顾自己的半生,刘禹锡被贬谪了二十三年,连白居易都同情惋惜不已。

可难得是的,刘禹锡苦闷,但并不绝望,他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

2、最豪迈自信的秋日诗:《秋词二首·其一》

《秋词二首·其一》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先秦到唐代,自古以来,秋天都是悲伤的,到了刘禹锡这里,秋天却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有了万丈豪情。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刘禹锡用自己的豪情一扫秋日的萧瑟与凄凉,赋予了秋日新的含义。

少有人知的是,写下这首豪迈自信的《秋词》时,刘禹锡正是被贬到朗州的时候,处于人生的低谷。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不正是因为他在任何坎坷时,都能豪迈而歌吗?

人生,最温暖的是希望,最值得期待的是明天。不管未来如何,无畏才是的姿态。

秋诗(刘禹锡)的两句诗中的排和引各有什么好处?

陋室铭重点句子

秋词二首 其一(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排”和31.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引”都是动词,在诗句中承上启下。这两个字都是诗人反复推敲的炼字。炼字用得好、用得巧,便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诗句更加生动传神。

“排”字作动词,有“冲击”的意思。比如“排空”,是凌空、耸向高空的意思。

诗句中的“排”字更加有力地表现出一鹤凌空的意境,令人仿佛能感觉到仙鹤翅膀之下飘浮的白云。

“引”字用得更妙。“诗情”本是无生命的事物,如何便被引到碧空之上了?或许诗人早已化作了一飞冲天的白鹤,方能引得诗情画意充满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