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杨绛在《走在人生边上》说

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走到人生边上写作特色 走到人生边上内容摘要走到人生边上写作特色 走到人生边上内容摘要


走到人生边上写作特色 走到人生边上内容摘要


走到人生边上写作特色 走到人生边上内容摘要


——《读书苦乐》

杨绛先生走了,人间再无“我们仨”。

先生的一生跨越一个世纪,历经沉浮沧桑,然而她却始终以轻盈的姿态来承担生命的沉重;她居于精神的“高处”,却以“不争”的品格寻“平处”而居;她的文字朴素平实,却又隽永风趣,哀而不伤,满载着“走在人生边上”的智慧、豁达和俏皮。

杨绛先生曾将读书比作“隐身”的串门儿,不必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打扰主人。所以,我们选择将她的文字连缀成,以这种“隐身”的方式读懂先生的一生。

杨绛散文特点?

一、杨绛散文的语言风格特点

杨绛是当代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杨绛一生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她的散文主要包括《干校六记》、《老王》、《我们仨》、《将饮茶》、《走到人生边上》、《丙午丁未年纪事》等。杨绛的散文之所以成功,作品的语言特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杨绛的散文作品中,较多地是通过对简洁的语言、淡淡的语调生活中的奇闻轶事、对话情态、闲趣琐状的叙述,用平实的语言记叙残酷的岁月记忆。

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评价杨绛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对于杨绛作品的研究,更多的学者是集中于研究其作品,对杨绛散文语言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语言要素和修辞要素两方面的风格手段对其散文语言进行分析。

二、杨绛散文风格手段的运用

(一)语言风格手段的运用

1.语音风格手段

叠音,是利用汉语音节的特点,通过语音的重叠,增强回环的韵律,深化语意。巧妙地使用叠音,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增强语音绵绵悠长的旋律。在《老王》中,“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直僵僵”形容老王生病的身体的僵硬,描绘的很详尽、形象。在《我们仨》中,“我和钟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通过“说说”“笑笑”突出了夫妻二人恩爱的生活。这些叠音词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作品的感染力。

2.词汇风格手段

(1)语气词

杨绛的散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语气词。语气词可以绘声绘色地描写人物思想感情,也可以表达作者的意思,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语气词的使用,对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文章语言更加生活化。例如“他们老叫我入团,我总说,还不够格呢,让我慢慢争取吧;现在他们全都说我够格了,我怎么说呢?”

(2)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形成的短小定型的表达一种习惯含义的用语。惯用语的特点是简短而容量大,而且通俗形象、幽默风趣、含蓄,在风格生成上具有特殊的功用。杨绛在作品中大量使用惯用语,如“连锅端”“一去不复返”“痴汉等婆娘”等。作者在文中用“连锅端”“一去不复返”这两个惯用语说明当时普遍发生的的迫害导致很多人失去生命。

3.句式风格手段

句式有长有短。短句是指那些结构比较简单的字数较少的句式。短句结构简单,短小精悍,体现简约、明快的风格。杨绛的散文中大量的使用了短句,体现出其语言平实朴素的风格。如“他烧开了水,泡上浓香的红茶,热了牛奶,煮好老嫩合适的鸡蛋,用烤面包机烤好面包,从冰箱里拿出黄油、果酱等放在桌上。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饭。然后我收拾饭桌,刷锅洗碗,等他穿着整齐,就一同下楼散散步,等候汽车来接。”这段话都是描写日常生活化的动作,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使得句子语流节奏舒缓,实际上是一种温情的流露。如果用长句表达的话,这种情感就不能这么细腻地表达出来。

(二)修辞风格手段的运用

(1)比喻

杨绛十分重视比喻的运用,在她的作品中生动形象的比喻比比皆是。在《丙午未年记事》中,“可是我意想不到,有一次竟不由自主,演了一出精彩的闹剧,充当了剧里的主角。”分别用“闹剧”“主角”来比喻批斗会和被斗者,用平淡的语言表述动乱年代的荒唐行为,用这种喜剧性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悲伤。在《干校六记》中,“我补了一条裤子,坐处像个布满经线纬线的地球仪,而且厚如龟壳。”描写的是钟书去干校前,夫人杨绛缝补裤子,把破旧的裤子缝补的像“布满经线纬线的地球仪”我们感受到的夫妻间的真情,杨绛对钟书的悉心的关爱和照顾。

(2)反复,是指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使用同一词语和句子,甚至是段落反复出现的修辞方式。

(3)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形式表达肯定思想内容的修辞方式。反问句比陈述句的语气更强,更容易引发人们的思考。反问句的使用更能增强情感的表达。在杨绛的散文中,很多地方都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段。在《我们仨》中,“我怎么能让钟书坐上一辆不知来路的汽车,开往不知哪里去呢? ”

三、杨绛散文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个性气质

杨绛简洁平和的语言风格与其个性气质有关。杨绛的母亲唐须荌是一位和蔼宽容、优雅博爱的女士,父亲杨荫杭睿智有学识。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从小就表现得非常有教养,性格温婉聪明,举止大方得体。这种个性特征对她的写作风格有重要影响。

(二)家庭教育

杨绛的父母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所以杨绛出生在一个高级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一身正气,疾恶如仇,秉公执法。杨绛不仅深受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并且接受过新式教育,受到一定的西方思想影响。自由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对杨绛温和的人格和平和的文风产生深厚影响。

(三)文化素养

1932年,杨绛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在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杨绛先后任大学文学研究所、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杨绛还精通英文、法文和西班牙语,极具深厚的古文和西文修养。杨绛的作品中,糅合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风貌。

(4)生活经历

杨绛小时候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后来,由于父亲工作变动,她随着父母四处漂泊,这让她从小就感受到人间疾苦,感受到世态人情。温婉聪慧、举止端庄的杨绛与谙熟历史文化的才华横溢的钱钟书结合后,更加强了杨绛智性的培养。两人曾经一起留学英国,牵手走过63年风雨人生路,共同面对风雨挫折,相互扶持,相濡以沫。

杨绛的散文作品中,语言简洁平和却又处处颇具匠心。读者在其冷静的叙述中感受到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崇高的人格修养和无需言喻的生活体验,可以通过平静的笔调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