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
二年级数学分米和毫米的工式有哪六个
1千米=1000米
【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
【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测量》这一单元的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和厘米为单位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这节课是有关长度测量的第二阶段的学习,教材借助“铅笔有多长”这一生活情境,安排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地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估测、测量活动以及掌握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建立起分米、毫米的表象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在教学前我还为学生每人准备了10厘米长的小棒、一把直尺、一张光盘;两人一把1米长的米尺;每人自备铅笔。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同时具备了怎样估测和测量物体,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等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因此,我在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具体、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作中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法与学法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本节课,我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铅笔的长很自然的引出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 2、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作发现法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教学中,我通过精心设计创设情景,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融观察、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为一体, 突出了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首先是作体验,通过估测、测量让学生体验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并且用手势比一比加深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的认识。然后是综合体验,让学生在身上或身边找长度是1毫米或1分米的物体,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充分感知,建立表现;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我出示姚明的照片,问学生:“认识吗?”学生纷纷说“认识,是篮球高手,个子很高。”“有多高?”学生猜测:“2米多吧。”电脑出示姚明的身高后,学生都很感兴趣,大声的读着姚明的身高。接着我又出示小女孩的照片,学生看到比姚明矮多了,再向学生介绍:小女孩身高1米28厘米,又追问:“还可以这怎么说?”,然后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1米和1厘米分别有多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方面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其上公开课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为探究新知识做好铺垫。“同学们都有身高,我手中的铅笔也有长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铅笔有多长。”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学习内容与铅笔的长有关,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将学习用品带入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动手作,探究新知; 具体说来,认识新知可分为三大步: 1、认识分米 (1)估一估:教师拿出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学生拿出和老师铅笔一样长的小棒。让学生先估一估老师的铅笔的长度,并充分的让学生说说估算的结果和方法,预计:有的是凭感觉估的;有的是根据一柞的长度比一比再估的;有的是根据食指的宽度比一比来估的。教师肯定:这种用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指名学生介绍估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听懂并学习他的方法,明白估测也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的估的,真正的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得到发展。 (2)量一量:请学生拿出尺子来量一量铅笔的长度,在量之前提醒学生:“测量前应注意什么?”因为有一年级的基础,有学生就指出:不能把尺子斜着量;又有学生补充:铅笔的一端和0刻度对齐,看另一端和刻度几对齐,就读作几厘米。再放手让学生正确的量出小棒的长。这里,我们初设计是准备指名学生到展示台前实际测量的,后来大家商议:展示台上展示出的尺子是放大的,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对1分米的感知。所以我们这一节课就没有安排作的展示。当量出是10厘米后,教师问:“10厘米还可以怎么说?”令老师欣喜的是居然还有两个学生知道:“10厘米还可以说1分米、100毫米。”老师就顺势告诉学生“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表示,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 (3)比一比:感知1分米的长度,要求学生找一找尺子上从哪到哪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学生的1分米可能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教师:不管从哪儿开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从而由学生得出1分米=10厘米,还可以写成1dm=px。再和学生玩一玩用手势比1分米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1分米大约多长,学生的兴趣浓厚。 (4)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在学生不能很容易的说出长度接近1分米的物体时,可以学生找一找。例如:学生手掌的长。 (5)练一练:请学生用身上的尺子量一量课桌桌面的长约几分米,老师用米尺量(长60厘米),比一比:谁测的准确?让学生明白60厘米约就是6分米。 (6)议一议:同桌研究、讨论米、分米之间的关系,让二人或四人小组在1米长的米尺上能找出几个1分米,并数一数。通过找、数、议的活动,学生了解到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甚至有学生直接归纳出:1米=10分米。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正确的。 2、建立1毫米的表象 (1)先估再量:让学生先估自己的铅笔的长度,再测量。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有的学生可能懂得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我会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告诉全班学生为了测量的更,我们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表示,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mm。并请学生找出尺子上的1毫米用笔尖指给同桌看 (2)先数再议:先让学生观察直尺并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再请学生思考并议一议:1厘米等于几毫米?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1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即1dm=10mm。 (3)先比再说:请学生估计光盘的厚度(约1毫米),再用尺量的却是1毫米。和学生一起玩用手势比1毫米的游戏,教师借助光盘启发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然后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列举出了很多,如:大头针的厚度,电扇扇叶的厚度等。看来学生对于1毫米的空间感知很到位。这样把毫米与这些熟悉的物品联系起来,毫米这样一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就变得具体了。 (4)先议再量:先议一议:帮助淘气读出铅笔的长度,6厘米多3格,也就是6厘米3毫米;在学生了解6厘米3毫米也就是63毫米,为后续学习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奠定一点基础。学生扫除了读数的障碍后,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再次测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并读出更的长度。 3、阶段小结:学生系统的整理所学的长度单位。 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促趣,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这时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三)巩固反馈,拓展运用。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在一个情景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两道练习题: 1、根据小动物的身高,选择合适的单位。长颈鹿、小狗、蚂蚁的身高学生很轻松的就读对了,可熊猫的身高学生就由争议了,有的说:熊猫身高约7分米,有的说熊猫的身高约7厘米,看来学生对于熊猫的感知只限于电视的画面。我马上用手势比划了一下熊猫的身高,学生才统一观点:约7分米。再次证明学生的直观感知非常重要。 2、说一说:这些小动物的身高还可以怎么说?这题的安排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是否了解。由于这道题结合了具体的情景,学生解决的很轻松。 3、画一画:我是这样设计的: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出画长30毫米(3厘米)的线段。学生在剩下的两个中间选择一个画一画。由于学生没有带任何作业本和书,所以我布置学生课后再画。 (四)课堂小结,拓展运用。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问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谁表现得棒? 说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得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说预设效果:这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动手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动手量、在尺子上找、借助小棒和光盘比、说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使学生的估测能力、空间能力和动手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6、说反思: 1、成功之处 (1)、关注教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表象,我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铅笔、小棒、IC卡、光盘,让学生在实际动手作中,感知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表象,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发现米与分米、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如在动手作,说一米直尺上有几个1分米,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这一环节,我预想学生只会找出1米有10个1分米,但有学生就直接推理归纳出1米=10分米的进率。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在本节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两次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借助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大量活动,感知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我只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做到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感受。 (3)、关注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多次设计让学生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交流估测的方法和依据,提高了学生的估测意思和能力。 2、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情况预测的不够充分,考虑不够周全。①由于时间匆忙,课前没有布置学生带学具,全凭老师准备的学具还是不够的,所以出现学生说身边的1分米时,出现困难。②是没有考虑到学生会不带作业本和草稿本来上课。以后上课前应该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 (2)备课过程中不够细致。备课时我安排了在米尺上找一分米的环节,但当时我没有想到学生不知道应该从米尺的哪一面找分米,虽然在课上我提醒了学生应从哪面去找,但却延误了时间,其次,米尺中没有零刻度的标记,这也是我之前备课没有备到的地方,所以很多孩子开始的时候不会找分米。 (3)对于低年级的组织教学和激励性评价语言方面,再下大力气,争取创设更合情理,更有趣味的情境,在情境中设计较科学的问题,学生探究和发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北师大 西师大 苏教版数学目录是什么??
1,小学北师大数学目录
一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数
·比较
·加减法(一)
·整理与复习(一)
·大家来锻炼
·分类
·位置与顺序
·认识物体
·加减法(二)
·整理与复习(二)
·认识钟表
·统计
·迎新年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
·加与减(一)
·有趣的图形
·整理与复习(一)
·加与减(二)
·购物
·加与减(三)
·统计
·整理与复习(二)
·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
·数一数与乘法
·乘法口诀(一)
·观察物体
·节日广场
·分一分与除法
·整理与复习(一)
·方向与位置
·时、分、秒
·月球旅行
·乘法口诀(二)
·整理与复习(二)
·除法
·统计与猜测
·趣味运动会
·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
·除法
·混合运算
·方向与路线
·生活中的大数
·测量
·整理与复习(一)
·加与减(一)
·认识图形
·加与减(二)
·整理与复习(二)
·统计
三年级上册
·乘除法
·观察物体
·千克、克、吨
·搭配中的学问
·乘法
·整理与复习(一)
·周长
·交通与数学
·除法
·年、月、日
·时间与数学(一)
·时间与数学(二)
·整理与复习(二)
·可能性
·生活中的推理
·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
·元、角、分与小数
·对称、平移和旋转
·乘法
·整理与复习(一)
·面积
·认识分数
·整理与复习(二)
·统计与可能性
·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
·认识更大的数
·线与角
·走进大自然
·乘法
·整理与复习(一)
·图形的变换
·除法
·方向与位置
·生活中的负数
·整理与复习(二)
·统计
·数据告诉我
四年级下册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
·小数乘法
·数图形中的学问
·整理与复习(一)
·观察物体
·小数除法
·奥运
·游戏公平
·整理与复习(二)
·认识方程
·图形中的规律
·总复习
五年级上册
·倍数与因数
·图形的面积(一)
·整理与复习(一)
·分数
·数学与交通
·整理与复习(二)
·分数加减法
·图形的面积(二)
·尝试与猜测
·整理与复习(三)
·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与生活
·总复习
五年级下册
·分数乘法
·长方体(一)
·分数除法
·整理与复习(一)
·数学与生活
·长方体(二)
·分数混合运算
·百分数
·整理与复习(二)
·数学与购物
·统计
六年级上册
·圆
·百分数的应用
·图形的变幻
·整理与复习(一)
·数学与体育
·比的认识
·统计
·整理与复习(二)
·生活中的数
·观察物体
·看图找关系
·总复习
六年级下册
·数学与环境
·数学与社区
·数学与体育
·数学与科技
·总复习
2,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分一分》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认数(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分与合》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第九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认数(二)》教材分析
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教材分析
第十二单元《加法》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
单元《减法》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认数》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认识》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
单元《认识除乘法》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除法》
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
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第九单元《时、分、秒》
第十单元《观察物体》
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二年级下册
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认数》
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
第四单元《加法》
第五单元《认识方向》
第六单元《减法》
第七单元《认识角》
第八单元《乘法》
第九单元《统计》
三年级上册
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认数》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第四单元《加和减》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七单元《乘法》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
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
三年级下册
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年、月、日》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
第四单元《乘法》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十单元《统计》
第十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
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角》
第三单元《混合运算》
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第七单元《运算律》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十单元《认数》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四年级下册
单元《乘法》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第三单元《三角形》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六单元《找规律》
第七单元《运算律》
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十二单元《统计》
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五年级上册
单元《认识负数》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找规律》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第十单元《统计》
第十一单元
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十单元《圆》
六年级
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
第五单元《认识比》
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可能性》
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
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比例》
第四单元《确定位置》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总复习>
三点零四×31点二除以1.98除以31点2×1点九八除以三点四简便运算
3.04x31.2/1.98/31.2x1.98
=3.04x31.2x1.98/1.98/31.2
=3.04x31.2/31.2
=3.04
得到的结果为3.04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米和毫米》
一、说教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年级的一个知识。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面3点: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用打手势的方法比划1分米和1毫米。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教法和学法
1、直观演示
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体会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领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在教师的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认识1分米、1厘米。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新
(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
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现在有一把学生尺,你能来介绍一下有关这把学生尺的知识吗?
设计目标: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知道学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每1大格就是1厘米。
(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
提问:你能猜一猜老师准备用怎样的一句话介绍这条线段有多长吗?
设计目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2、新授
(1)出示情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
提问: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
活动一:
要求:1、从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设计目标: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感受1分米有多长。
活动二:
要求:用直尺在自备本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来画1分米的线段的?
练一练:判断下面的画法是1分米吗。(课件出示画法,从刻度5画到刻度十15)
活动三:
要求:1、四个人一小组观察米尺。
2、数一数,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
回到课初:我是这样介绍的,这根线段长1分米。你们猜对了吗?
(2)继续教学毫米(课件出示情景)
引:茄子老师正在量我们的数学书有多厚呢?你看,连1厘米多不到,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新的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来介绍毫米这一个长度单位的。
课件演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活动一:
要求:1、请你用笔尖指着你的直尺数一数,1大格有几小格?板书:1分米=10厘米
2、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课件赏析1毫米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采用毫米坐单位?
学生讨论,说以说
四、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3分米=厘米 3厘米=分米
30厘米=分米 50毫米=( 分米
设计目标: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米、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为下面的学习作做准备。
2、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可以。)
教学目标:体会解决这题的不同方法;第二数的简便方法,每一大格的中间都有一根比较长的线段,它把每一大格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5小格是5毫米。
3、在里天生活合适的长度单位。
1棵小树高2 2张电话卡片厚2 一张床长2
1枝铅笔长2 一根铁钉长2 一根黄瓜长2
设计目标:联系生活,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知道每个单位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4、分组测量
要求:1、同桌两个人1小组合作。
2、用直尺量一量桌子和椅子分别各有多高,是多少厘米,接近多少分米?
3、做好记录,全班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6
课件出示3条线段,你认为哪条线段长?(学生自己解决)
全班交流想法,一种是估计,目测;另一种是用直尺量一量,标上长度再比较。从中体会正确的方法。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小学苏教版数学的主要内容。
一年级上册
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三单元《分一分》
第四单元《认位置》
第五单元《认数(一)》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第七单元《分与合》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单元《认数(二)》
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
第十二单元《加法》
一年级下册
单元《减法》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第三单元《认数》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
第五单元《认识》
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
第七单元《统计》
二年级上册
单元《认识除乘法》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除法》
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
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第九单元《时、分、秒》
第十单元《观察物体》
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二年级下册
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认数》
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
第四单元《加法》
第五单元《认识方向》
第六单元《减法》
第七单元《认识角》
第八单元《乘法》
第九单元《统计》
三年级上册
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认数》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第四单元《加和减》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七单元《乘法》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
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
三年级下册
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年、月、日》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
第四单元《乘法》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十单元《统计》
第十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
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角》
第三单元《混合运算》
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第七单元《运算律》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十单元《认数》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四年级下册
单元《乘法》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第三单元《三角形》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六单元《找规律》
第七单元《运算律》
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十二单元《统计》
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五年级上册
单元《认识负数》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第十单元《统计》
第十一单元
五年级下册
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十单元《圆》
六年级上册
单元《方程》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
第五单元《认识比》
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可能性》
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
六年级下册
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比例》
第四单元《确定位置》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总复习》
一年级上册:
1.数一数
2.比一比
3.分一分
4.认位置
5.识数(一)
6.认识物体
7.分与合
8.加法和减法
9.统计
10.认数(二)
12.加法
13.期末复习
一年级下学期:
1.减法
2.认识图形
3.加法和减法(一)
5.认识
6.加法和减法(二)
7.统计
8.期末复习
二年级上学期:
1.认识乘法
2.乘法口诀(一)
3.认识图形
4.认识除法
5.口诀求商(一)
6.厘米和米
7.位置与方向
8.乘法口诀和口诀乘商(二)
9.时、分、秒
10.观察物体
11.统计和可能性
12.期末复习
二年级下学期: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数
3.分米和毫米
4.加法
5.认识方向
6.减法
7.认识角
8.乘法
9.统计
10.期末复习
……………………………………
A△B= A+B ,则5△(6△8)=( )
————
2
一年级分米怎么表示?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哪一年级的课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哪一年级的课
苏教版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希望能帮到你
怎样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1. 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 分米、毫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借助直尺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一年级我的收获怎么写
这学期快结束了,我学会了很多知识。 在语文课上,我跟某某老师学会了许多汉字、学会了看图写话、背会了三字经、学会了成语知识。在数学课上,我跟某某老师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分米和毫米、百位数相加、方向。 在少年宫,某某老师教了我们很多...
小学生三年级身高多少米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一年级(7周岁): 男122.33厘米20.98公斤;女119.80厘米20.38公斤
二年级 (8周岁): 男125.34厘米,22.98公斤:女125.28厘米,22.48公斤
三年级(9周岁): 男130.44厘米25.08公斤;女130.46厘米25.07公斤
四年级(10周岁):男135.03厘米27.47公斤;女136.06厘米27.54公斤
五年级(11周岁):男139.82厘米29.93公斤;女142.63厘米31.52公斤
六年级 (12周岁): 男145.45厘米,33.56公斤;女148.03厘米,35.37公斤。
一年级数学试卷看式子画图怎么做
一 、填空:20%
1. 2. 5小时=( 2)小时(30 )分 5060平方分米=( 50.6)平方米
2. 24的约数有(1,24;2,12;3,8;4,6 ),把24分解质因数是(2,3 )
3. 分数单位是 1/8的真分数是(7/8),小分数是(9/8)。
4. 一个简分数的分子是小的质数,分母是合数,这个分数是(2/9 ),如果再加上(7/9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得到1。
5. 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3分米、2分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是( 92)平方分米。
6. 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框架长6厘米、宽4厘米、高(3 )厘米。
7. A=2×3×5,B=3×5×5,A和B的公约数是(15 ),小公倍数是(150 )。
8.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9)倍,它的体积扩大(27 )倍。
9. 4/9与5/11比较,(1/9 )的分数单位大,( 5/11)的分数值大。
10. 两个数的公约数是8,小公倍数是48,其中一个数16,另一个数是(24 )。
二 、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0%
1. 下面式子中,是整除的式子是(2 )
① 4÷8=0.5 ② 39÷3=13 ③ 5. 2÷2. 6=2
2. 在2/3、3/20和7/28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2 )
① 3个 ② 2个 ③ 1个
3. 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3 )
① 奇数 ② 偶数 ③ 合数
4 . A=5B(A 、B都是非零的自然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 )
① A 和B的公约数是A ② A 和B的小公倍数是A
③ A能被B整除,A含有约数5
5. 在100克的水中加入10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3 )
① 1/9 ② 1/10 ③ 1/11
6. 已知a>b,那么2/a与2/b比较(2 )
① 2/a> 2/b ②2/a < 2/b ③ 无法比较大小
7. 两个数的公约数是12,这两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有(3 )
① 2个 ② 4个 ③ 6个
8. 一个长方体被挖掉一小块(如图)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是(2 )
① 体积减少 ,表面积也减少
② 体积减少, 表面积增加
③ 体积减少, 表面积不变
9. 用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纸,每张长12厘米,宽8厘米。要拼成一个正方形,小需要这种长方形纸(2 )。
① 4张 ② 6张 ③ 8张
10、一根6米长的绳子,先截下1/2,再截下1/2米,这时还剩(3 )
① 5米 ② 5/2米 ③ 0米
三、计算题:28%
1. 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分米)4%
a=8 b=5 c=4
表面积 (85+84+54)2=184(平方分米)
体积 854=160(立方分米)
2. 脱式计算(能简算要简算)12%
6/7+2/15+1/7+ 13/15 19/21+5/7-3/14
=(6/7+1/7)+(2/15+13/15) =38/42+30/42-......>>
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有哪些数学公式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周长公式类型公式字母表示长方形周长=(长+宽)×2(a+b)×2正方形周长=边长×4a×4=4a圆的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面积公式类型公式字母表示长方形面积=长×宽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三角形面积=底×高÷2s=a×h÷2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圆面积=π×半径的平方s=r2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π×直径×高2×π×半径×高c×hπ×d×h2×π×r×h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底面周长×高+2×π×半径的平方π×直径×高+2×π×半径的平方2×π×半径×高+2×π×半径的平方c×h+2×r2π×d×h+2×r22×π×r×h+2×r2体积公式类型公式字母表示长方形长×宽×高a×b×h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a×a×a圆柱体底面积×高π×半径的平方×高s×hr2×h圆锥体×底面积×高×π×半径的平方×高×s×h×r2×h补充说明: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熟记下列正反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成正比例关系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关系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2.反比例关系常用数量关系:1.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总产量=单产量×面积单产量=总产量÷面积面积=总产量÷单产量单位换算:长度单位:一公里=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公亩1公亩=1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积单位:1立方千米=1000000000立方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时间单位:一世纪=100年一年=四季度一年=12月一年=365天(平年)一年=366天(闰年)一季度=3个月一个月=3旬(上、中、下)一个月=30天(小月)一个月=31天(大月)一星期=7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一分=60秒一年中的大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七个月)一年中的小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四个月)特殊分数值:=0.5=50%=0.25=25%=0.75=75%=0.2=20%=0.4=40%=0.6=60%=0.8=80%=0.125=12.5%=0.375=37.5%=0.625=62.5%=0.875=8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
谁有免费的传奇世界SF,注意是不要冲元宝的SF 20分
冰火传奇
IP219。153。11。2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