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18课岁寒三友的翻译。儿侍父,立庭前

49729

四年级18课文言文翻译 四年级18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四年级18课文言文翻译 四年级18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四年级18课文言文翻译 四年级18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0岁寒三友

10.岁寒三友

儿侍(shi)父,立庭前。见梅树著

zh)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

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

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

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

也。”

字词解释

①多:大多。②以为什么

古文今译

儿子和父亲站在庭院前。看见梅树开出朵朵小

花,松树和竹子十分苍翠,儿子问父亲:“冬天霜雪

冰封的时候,别的树大多凋零了,为什么这三种树却

不是这样呢?”父亲说:“它们都十分耐寒,和其他

的树不一样。古人常说的岁寒三友,就是指的松树、

竹子和梅花。”

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预习四年下册的18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用(白绢做成的)袋子装萤火虫(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囊: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用袋子装”。夜读:夜间读书。“夜”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读”。

博学多通:指学识广博,精通多方面知识学问。博:广博。识:学识。通:通晓,懂得。指通晓知识学问。

【原文】囊萤夜读(《晋书-车胤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学识广博,精通多方面知识学问。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

18课文言文二则的意思

18课文言文二则指的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讲述了《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两则文言文。两则故事告诉我们在艰苦条件下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定有所收获。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勤奋苦学,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终完成学业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八课文言文二则里的囊萤夜读博学多通是什么意思呢?

囊萤夜读:用(白绢做成的)袋子装萤火虫(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囊: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用袋子装”。夜读:夜间读书。“夜”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读”。

博学多通:指学识广博,精通多方面知识学问。博:广博。识:学识。通:通晓,懂得。指通晓知识学问。

【原文】囊萤夜读(《晋书-车胤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学识广博,精通多方面知识学问。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18课文言文二则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的课文是两则以文言文写成的故事。则是关于一个贫穷的孤儿柳毅,他依靠自己的勇敢和聪明度过了许多困难,终成为了一位有成就的官员。第二则是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少年阿瞒,他因为勇敢直率的性格被赞扬和认可,并成功拯救了村庄。

囊萤夜读的文言文意思?

四年级下册 18课 文言文二则

(l)囊萤夜读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②。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③ 盛数十萤火以照数以夜继日焉

车胤(约333~401)东晋大臣,学识渊博,聪明有智慧,为人公正,不畏强权。

注释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①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萤:

萤火虫。

②知道

③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大义:车胤肃敬勤勉,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家里很穷,常常买不起油灯,夏天的夜晚就用白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囊萤映雪

用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希望大家也要像车胤一样刻苦学习考得好成绩!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囊萤夜读

唐代:佚名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注释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恭:谨慎的意思。

通:通晓。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广彼倦知识渊博通知多门学问他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油点灯于是便在夏天的夜晚用白娟做广义口袋装几t只萤火虫照着本以继日夜的读书

指用白绢做成口袋,装几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车胤为人谦逊有礼,治学勤勉,不知疲倦,知识非常渊博,曾经家中非常贫穷,不能经常得到灯,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用来照亮书籍,从早到晚的学习

车胤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渊博,知道许多的知识。由于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亮读书,夜以继日的学习。

怀素写字的古文翻译

译文: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

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扩展资料:

字要写得漂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素写字》对怀素写作的情形有这样的描写:”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怀素写字》恰恰就说明:写字要从观察文字的结构,记住字的笔画顺序入手,一笔一画照着写。

应该让学生从观察文字结构入手,寻找文字结构的特点,树立信心,勤奋练习,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只有长时间地练习积累,才能写出有美感的字。

编辑于 2020-07-11

查看全部9个回答

语文基础知识,好老师1对1教出好学生.0元试听

根据文中提到的书法为您

语文基础知识,掌门1对1拥有超万人教研人员,1对1针对性教学,查缺补漏,快速提升!语文基础知识,小初高在线1对1辅导,好老师1对1辅导教出好学生。广告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提高高中生成绩的方法

根据文中提到的古文为您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从高一到高三初期,我儿子就一直特别努力,可是成绩就是没提高,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试过了这个方法,他的成绩真的提高了广告

更多专家

怀素写字小古文的意思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美的花火 正在咨询一个情感问题

lanqiuwangzi 正在咨询一个法律问题

garlic 正在咨询一个职场问题

1888493 正在咨询一个教育问题

篮球大图 正在咨询一个旅游问题

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

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

13条评论

热心网友5

棒棒哒!

查看全部13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好写-京东笔类,好笔好工艺,都在这买!

好写-京东笔类,笔尖耐磨不易损坏,书写舒适,值得入手!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广告2021-06-13

怀素写字小古文词意

怀素写字小古文翻译

2赞·1播放

怀素写字 译文

白话译文如下: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怀素写字》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也是小古文上册第八单元课文,作者为现代丁元林,后人根据怀素的经历而写,全文原文如下: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怀素(725~785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好饮酒,及其酒酣兴发,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书之,时人谓之“醉僧”。自言得草书三昧,有“狂僧”之称。 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师从邬彤(怀素姨表兄弟)学草书。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乃告以笔法。762年(宝应初年)自零陵出游,历衡阳,走广州,客居潭州,然后经岳州,进入长安。772年,怀素回乡,途经洛阳,适逢颜真卿,曾趋谒拜访,僧儒论书,遂为书坛盛事。 怀素以狂草著称于世,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墨迹有《论书帖》、《自叙帖》、《苦笋帖》等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怀素 (唐代书法家)

1099赞·16,194浏览2019-05-19

怀素写字小古文注释可书

怀素写字小古文翻译

20赞·12,526浏览2019-09-21

古文翻译《怀素练字》

译文: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作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原文: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扩展资料: 怀素(725- -785)是唐朝有名的和尚。他从小入庙出家,可他始终坚持了对书法的爱好,并曾拜书法颜真卿为师。但他的书法主要成就却不是楷书,而是草书,尤其是狂草。他的代表作《自序帖》可谓草书史上的之作。 成就的取得,是他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的结果。能有这样的“结果”,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僧人的本职是事佛、坐禅念经,要练字,就要把分分秒秒的休息时间全占满。这一点, 怀素完全做到了。他的毅力是令人赞叹的。 练字还文房四宝俱全。寺庙中的生活本来就是清苦的,买笔买墨就得不少钱,还哪有钱去购买砚台、纸张呢?可这并未难住怀素。他想方设法自制了代用品。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 块木板,涂上漆,当作砚台和练字板。天磨墨,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