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_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全诗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3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苏轼对自己仕途上无所作为、以及空有盖世才华却不得任何施展的落寞心情和慨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叹!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_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全诗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_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全诗
“人生如梦”其“人生”实指“仕途”.词中纵观历史,谈的是“千古人物”在仕途上的功勋业绩:思考现实,忆的是自己宦海生涯的苦难,亦是仕途,苏轼因所谓讪谤朝政,险掉了性命,故不用“仕途”、“宦海”而用“人生”,以免涉及议政,而再次大祸临头,苏轼入狱受审,浩劫余生,待罪困居黄州,他回顾自己上的大起大落,咀嚼仕途况味,借佛家“六如”(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的观点,表达了他对功业理想的意义和价值的怀疑和思考,并以之扬弃曾执著追求的功业理想,其仕途上的虚幻意识异常沉重,又加之以“一尊还酹江月”与之相承,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其表层意蕴上,不结合苏轼其人去分析它,那么说它厌世、混世、享乐思想俱全,说它反映了诗人悲观颓丧的消极人生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其实问题并不这样简单.作品形象的意蕴,是从作家心理深层迸发出来的火花,是潜存于个人、、历史、宇宙多种基因的染色体,是客观形象的情绪化,其根源并不在于客观形象自身,而在于作者的主体思想感情.而东坡的大部分词是表现主体意识,塑造自我形象,表达独特的人生体验,抒发自我人生理想.诚如元好问所说:“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乐府引》近人龙沐勋也注意到这点.他的《两宋词风转变论》说苏轼“悍然不顾一切,斯体以表现自我人格与性格抱负”.(《词学季刊》第二卷号)那么要发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意蕴的真正指向,我们就不能仅就其形象而言其义,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的主体思想感情.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论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樽还酹江月”中的“酹”是什么意思?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1、意思: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2、释义: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4、原文节选如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赏析: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6、作者:
酹,读音:【lèi】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赏析:
1、苏轼的这首词,在宋词里面已成为千古绝唱,有种大丈夫不拘小节的豪放做派,借三国的赤壁之战抒发了一些念古怀今的情感。
2、乱石、惊涛,浪花拍打像卷起了大片雪花的样子尤为传神的描述出了江边的景色,浪淘尽,隐喻着千古英雄人物都是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气象。
3、借由周瑜的英雄之姿,带出了对于周瑜当初的丰功伟业,进而自嘲自己已经到了周瑜的年纪,却在事业上仍然毫无建树,却白发早生。
4、人世间所有的事情本身到头来也不过是梦一场,还不如向月亮祭一杯酒,念奴娇·赤壁怀古以示敬意,仅此而已。
宋词朗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樽还酹江月的意思 一樽还酹江月是什么意思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1、尊:通“樽”,酒杯,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以酒洒地,是向神敬酒的方式。整句意思是:一杯酒寄予江河明月与醉吧!
2、出自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节选如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赤壁怀古 苏轼 全文如下:一尊还酹江月。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赏析。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
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创作背景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注释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赤壁怀古 苏轼 全文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人物。故垒西边,人道事,三国周郎赤壁。一、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千古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的气度。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四、作者。
赤壁怀古 苏轼 全文如下:
苏轼〔宋代〕
t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tg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古词的代表作之一。
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重点词语注释
这首《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因"古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苏轼这里所描述的风起水涌景象和对曹、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在这首《念奴娇》词和《赤壁赋》中都有鲜明生动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对于黄州之赤壁是否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故地是颇存疑虑的。
赏析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扩展资料:
1.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
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同“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2.译文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
《赤壁怀古》是苏轼的词作,以下是《赤壁怀古》的全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通过对赤壁战役的回忆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未得到发挥和功业未完成的忧愤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词以雄浑苍凉的笔触描绘了赤壁战役的壮丽景象,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震撼。
念奴娇·赤壁怀古_百度汉语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朝苏轼的诗作。
全文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问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尊还酹江月的还注音及意思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古时只有一个读音。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huán
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
yi四声 zun一声 huan二声 lei四声 jiang一声 yue四声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二楼的太罗嗦了,不知在哪贴过来的吧。三楼的的回答还是较为简练的,建议楼主采纳三楼。另外,这句词里面你主要理解两个关键字就好了,一个是樽,就是酒杯,一樽就是一杯酒。酹,祭奠。这样结合前句,人生像一场梦,得失何必太过计较,这一杯酒还是祭奠长江明月吧。表达了一种豁达的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是对于“时不我与”的无奈心情的自我宽慰。
念奴娇赤壁怀古歌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 宋 ] 苏轼嫁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樽还酹江月,上一句是什么?
摘自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必修二2017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什么意思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史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曹丕、曹植)齐名。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出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变现了作者现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心情的低落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苏轼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人生观
抒写了诗人“心灰意冷”的消极人生思想.这几成定评.但笔者仔细揣摩,以为它张扬的是作者高尚的人生理想,给人以积极的感奋力量.“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苏轼对于人生本质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庄子齐物论的思想高度,和庄周梦蝶的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无所谓积极、消极,而是一种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的人生态度。
苏轼历来被当成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自然被当做典型的“豪放”诗。但“豪放”究竟指的什么,这里面不止有“豪”,更是有“放”。
王国维先生说“稼轩词豪,东坡词旷”,这实在是精辟的见解,豪放其实是两种品质,东坡身上更多的是“放”的一面,也就是王国维先生说的“东坡词旷”。
相关信息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带出了对古人的怀念。下片,就转入对赤壁之战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颂。苏轼写这首词时,距离发生于公元二零八年的赤壁之战,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着几百年前的往事,用“遥想”两个字把我们引向了遥远的过去。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像他这样,通过想象去经历(神游)那三国(故国【作者】苏轼 【朝代】宋)的赤壁之战,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过早地有了花白头发(华发)吧!
自嘲之余,一种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油然而生。他忽然觉得,人间不过像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