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公式归纳,初二下学期物理得全部公式?
八年级物理公式归纳
1、速度:V=S/t,t=s/v,s=vt,t时间,s路程。
八年级物理公式归纳,初二下学期物理得全部公式?
八年级物理公式归纳,初二下学期物理得全部公式?
八年级物理公式归纳,初二下学期物理得全部公式?
八年级物理公式归纳,初二下学期物理得全部公式?
2、重力:G=mg,m=G/g。
3、密度:p=m/V,v=m/p,m=pv。P密度v体积m质量。
4、压强:p=F/SF压力Ns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p=P液gh。
6、浮力:(1)。F浮=F↑-F↓(压力)。
7、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液gV排=m排,p液=F浮/gv排,v排=F浮/p液g。
P(密度)=m/v物=(G/g)/v排=[(G/g)/F浮]/p液g=p液[G/G-F示]。
8、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9、理想斜面:F/G=h/L。
10、理想滑轮:F=G/n。
11、滑轮组特点:F=(1/n)G物(不计绳重、摩擦、滑轮重),F=1/n(G物+G动)(不计绳重、摩擦),S=nh (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里h物体上升高度n绳子段数)。
12、功:W=FS(总功)=Gh(有用功)=Nm。
谁能列举一下初二下学期物理得全部公式?谢谢
1、面积(m2):正方形S=a2 长方形S=ab 圆S=π(d/2)2
2、体积(m3):柱体V=Sh 排液法V固=V2-V1 正方体V=a3 浸入时V排=V浸 浸没时V排=V物
3、速度(m/s):定义式v=s/t 平均速度v=s总/t总 注: 1米/秒=3.6千米/时
4、密度(kg/ m3)定义式ρ=m/V 漂浮物体ρ物=(V浸/V物)·ρ液
下沉物体ρ物=G物ρ液/(G物-G视)
5、重力(N): G=mg 重力常数g=9.8牛/千克≈牛/千克
6、浮力(N)公式法:F浮=ρ液gV排
称重法:F浮=G-F弹 (F弹即G视) G视表示物体的视重
平衡法:漂浮和悬浮时:F浮=G物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m排g
产生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沉底时F浮=G-F支
7、压强(Pa): 定义式p=F/S 液体压强:p=ρ液gh 注:h为自由液面下的深度
8、压力(N): F=pS 放水平面上的物体 F=G物
9、功(机械)(J): 定义式W=Fs 总功W总=W有用+W额 注:1焦耳=1牛·米
10、功率(机械)(W): 定义式P=W/t =Fv 注:1瓦特=1焦/秒=1牛·米/秒
11、机械效率 定义式η=W有用/W总 提升重物η=Gh/Fs 水平移动重物η=fs物/Fs
1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F1l1=F2l2 或F1 /F2=l2/ l1 l表示力臂
13、合力(N): 同直线同方向F合=F1+F2 同直线反方向 F合=F大-F小
14、机械能(J):机械能=动能+势能
15、热量(J):燃料完全燃烧:Q=qm
物体吸放热:Q=cmΔt 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吸热公式:Q=cm(t-t0)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
放热公式:Q=cm(t0-t)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
16、电流(A):定义式:I=Q/t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17、电压(V): U=IR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即:U=U1=U2
18、电阻(Ω):R=U/I 注:导体电阻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而电压及电流无关。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 =R1+R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1/R=1/R1+1/R2+1/R3
两个并联时:R =R1R2/(R1+R2)
已知P额和U额时:R=U2额/P额
19、电功率(W):定义式P=W/t 普适公式P=UI 注:1伏安=1瓦特
导出公式P=U2/R P=I2R 注: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0、电功(J): 定义式:W=UIt
已知电功率时: W=Pt 注:1千瓦时=3.6×106焦
已知电荷量时: W=UQ
已知电压电阻时:P=U2/R
已知电流电阻时:P=I2R
21、导体热量(J):焦耳定律Q=I2Rt 注:电流的热效应
22、电磁波波速: c=λf 注:λ为波长(米) f为频率(赫兹) c=3×108 m/s
物理八下重点知识点,公式有哪些?
物理八下重点知识点,公式有如下: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F来表示,在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N。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newton),简称牛,符号是N。
5、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他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互相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ity),通常用字母G表示。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有哪些啊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有如下:
1、压力公式:F=P(压强)S(受力面积)。
2、压强公式:P=F(压力)/S(受力面积)。
3、质量公式:m=密度v(体积)。
4、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5、功率:P=W/t=FV。
6、功的原理:W手=W机。
7、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8、机械效率:η=W有/W总。
求初中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的公式归纳,以及所有推倒式
10.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 电阻 成反比。(当 电阻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当 电压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11.公式: I=U/R ( ) 式中单位:I→ 安培;U→伏特;R→欧姆。
13.欧姆定律的应用:
同一个电阻,电阻值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阻 不变 。通过的电流将 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R=U/I)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 小 。(I=U/R)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 大 。(U=IR)
14.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 I=I1=I2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 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 nR
分压作用:U1:U2 = R1:R2 ;③比例关系:电流:I1∶I2= 1:1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 U=U1=U2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1/R=1/R1+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n ; ④分流作用: I1∶I2=R2:R1 ;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 1:1
15.伏安法测电阻:(1)测量原理: R=U/I 。(2)电路图: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②保护电路。
9.1 电功 电功率 电热
1.电功(W): 电流所做的功 叫电功。
2.电流做功的特点:电流做功时,把 电 能转化为 其它形式的能 。
3.电功的单位:单位: J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 千瓦时 =3.6×106焦耳。
4.电能表是测量 消耗电能多少 的工具。
5.电流做功的多少与 电压 、 电流 和 通电时间 有关。电功计算公式: W=UIt 。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 ,W=Pt;
7.电功率(P)定义:电流在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单位有: 瓦特 ;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P= W/t = UI (式中单位P→ W ;W→ J;t→ S ;U→ V );I→ 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 小时 ,则P的单位是 千瓦 。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 正常工作时 的电压。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以灯为例子: 当U实> U额时,则P实 > P额 ;灯很亮 ,易 烧坏 。
当U实< U额时,则P实 <P额;灯很 暗 ,
当U实= U额时,则P实 = P额;灯 正常发光 。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 1/4 。例一盏灯标有“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 额定功率是100瓦,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 25W 。)
14.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 P=UI
2.实验器材:(图中所画元件)3.电路图:(如右图)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②保护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开关闭合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 阻值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 (电功) 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 则有W= Q ,可用计算电功的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8.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 热 效应的设备,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电阻丝,它是由电阻率大、 熔点 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组成的。家用电器中属于电热器的有电饭煲 、电熨斗、电炉、电热水器等等。
9.2 家庭安全用电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 电能表 → 闸刀开关 → 保险丝 →用电器 组成
两根进户线是 火线 和 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V,可用 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 火线 ,不发光的是零线。测电笔使用时,手一定要接触 笔卡 ,手一定不能接触 笔尖 。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 并联 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 串联 。
保险丝:是用 电阻率 大, 熔点高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 热量 ,使它的温度达到 熔点 ,从而熔断,自动 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由于铁和铜的 熔点 较高,所以不能用铁丝和铜丝来代替保险丝。
现在有一种新型保险装置叫 自动空气开关,这种装置被附加在总开关上。
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 零线 上。一只电能表标有“220V,5A”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允许通过的电流 是5A。可以用在功率为 1100W 的家庭电路中。
三孔插座中比两空插座中多的一孔是与 地 相连的,当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除了将用电部分连在电路中外,还把用电器的 金属外壳 和 大地 连接起来。
引起电路火灾的原因:一是 总功率过大 ;二是电路中某处 发生短路 。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 ;二是用电器 总功率 过大。
10.家庭电路的触电,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和 火线 接触,引起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1)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单手触到 火线 。(2)双线触电:人站在绝缘体上双手同时接触到 火线 和 零线 。
11.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 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②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
12.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时,应当赶快 切断电源 ,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
10.1电和磁(一)
磁性:物体吸引 铁、钴、镍 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 具有磁性的物质 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 磁性最强 的部分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 两 个磁极,一个是 南极 ;另一个是 北极
磁极间的作用: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异名 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常见的能被磁化的物质有铁、钴、镍、等。
磁体周围存在着 磁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 磁场 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 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 北极 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 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磁场中某点四向同一:磁场中某点的 磁场方向、 磁感线 方向、小磁针静止时 北极 指的方向、小磁针 北极的受力方向相同。
10.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 磁体 。 地球周围空间存在 磁场,叫 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夹角称 磁偏角 ,我国学者: 沈括 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电流的磁场方向跟 电流方向 有关。
12.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可用 安培定则 来判断。
13.电磁铁:内部带有 铁芯 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电磁铁的常见应用在电铃、电话、电动机 、 电磁起重机 等。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通断电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 电流方向 和 绕线方向 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 电磁铁 来控制的 一种开关 。它的作用可实现 远距离 作,利用 低 电压、 弱 电流来控制 高 电压、 强 电流。还可实现 自动 控制。
18.电话基本原理: 振动 →变化的电流 → 振动 , 电话是由 听筒 和 话筒 组成,其中 听 筒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10.2 电和磁(二)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 磁 力的作用。(2)磁场力的方向:不仅跟导体中的 电流 方向有关,还跟磁感线方向有关。(3)当导体中的电流和磁感性平行时,磁场对导体 没有 (有、没有)力的作用。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发生运动的过程就是 电能 转化为 机械能 的过程。
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应用:直流电动机就是根据磁场对通电线圈产生 磁力 的作用而使它转动 的原理制造而成。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 电流方向 ,使线圈连续转动。
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 发电机 的发明。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 一部分导体 在磁场中做 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 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叫 感应电流 。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 闭合;②只是电路的 一部分 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 切割磁感线 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 运动方向和 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是 机械 转化为 电 。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 电磁感应 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 定子 和 转子 组成。现代大型旋转磁极式发电机是采用 线圈 不动, 磁极 转动的方式发电。
10.周期性改变 方向 的电流叫做交流电。 电流 方向不改变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 0.02S ,频率是 50HZ ,交流电的方向每周期改变 2 次,我国用交流电方向1秒内改变 100 次。
1.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语言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网络传播。
2.波的基本特征是:波长、 波速 、频率和 周期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T=1/f 。
3.根据λ=VT=V/f可知: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 短 。
4.电磁波 能 (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 金属罩能对电磁波起屏蔽作用。光是 电磁 波。
★电流定义式:
欧姆定律: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U/R →→W =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分压原理: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两个最主要的 Q=cmΔt
p=F/S
I=U/R ;U=IXR ;R=U/I;
W=UIt ;w=U2/R ;W=I2R; W=Pt ;W=UQ
P=UI ;P=U2/R ;P=I2R ;P=W/t ;
Q=I2Rt
初二物理公式归纳
初二物理公式归纳内容是如下:
一、速度公式:v=v=sts总t总
v——速度(m/s)
v——平均速度(m/s)
s——路程(m)
t——时间(s)
二、密度公式:ρ=mv
ρ——密度(kg/m3)
m——质量(kg)
v——体积(m3)
三、重力公式:
G=mg
G——重力(N)
m——质量(kg)
g——常数(9.8N/kg)
四、压强公式:
1、P=FP——压强(Pa)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2、P=ρg
P——压强(Pa)
ρ——密度(kg/m3)
h——深度(m)
初二物理的学习技巧:
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察看,才干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活泼、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察看,才干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教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学生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方向飞去。这个生动的例子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一个生动的认识。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有哪些?
初二下册物理所有公式集锦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1)、F浮=F’-F(压力)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17、吸热:Q吸=Cm(t-t0)=CmΔt
18、放热:Q放=Cm(t0-t)=CmΔt
19、热值:q=Q/m
20、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21、热平衡方程:Q放=Q吸
22、热力学温度:T=t+273K
23、电流强度:I=Q电量/t
24、电阻:R=ρL/S
25、欧姆定律:I=U/R
26、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27、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
(3)、R=R1+R2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