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千古流传的诗句出自于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人漂泊异乡,藉由明月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月是故乡明的诗意追寻月是故乡明的诗意追寻


月是故乡明的诗意追寻


此诗共四句,前两句描写了 "露白月明"的景象,以露珠洁白、皓月皎洁烘托出夜晚的宁静与清冷。后两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安好的祝愿,希望虽身处异地,但明月之光可以将他们连接在一起。

"露从今夜白",点明了时令已至深秋,露珠形成的前兆是逐渐转凉的空气。古人认为,露水在天亮后消散,而夜晚重新凝结,因此诗人在 "今夜" 点明时间,突出了露珠出现的短暂与珍贵。

"月是故乡明",暗喻故乡的亲人就像皎洁的明月,永远闪烁在诗人心中,指引着他的归途。无论诗人身处何方,故乡的月亮都是最明亮的,因为那里承载着他的根与情。

杜甫写此诗时,正是安史之乱爆发,他颠沛流离,与家人失散。诗句中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寄寓了诗人对和平与团聚的渴望。

自唐朝以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句诗句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成为中秋佳节思念故乡的经典名句。它不仅表现了思念之情,更表达了对人伦亲情和安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