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曹范养殖基地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曹范街道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太多了,章丘大葱、明水香米、龙山小米、大沟崖下货,黄家烤肉、曹范薄皮核桃
南曹范养殖基地的简单介绍
南曹范养殖基地的简单介绍
曹范镇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部。1985年9月埠村区撤消后,建立曹范乡。1995年10月撤乡设镇,设北曹范、南曹范、赵庄、横河4个办事处,48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3.67万人。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层峦叠嶂,中部地势较平缓,是丘陵与山区的过渡地带,北部居山前冲积平原。 峰“双凤山”海拔795.2米。
开皇六年(586年)建亭山县,县治就设在曹范镇亭山村。兴国寺是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寨山后村白云寺,东陡道(宋家庙)村透明碑是章丘市文物保护单位。
1、兴国寺
济南人都知道在千佛山上有座兴国禅寺。其实,在章丘市曹范镇叶亭山村同样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兴国寺。虽然如今这章丘的兴国寺和千佛山上香火鼎盛的兴国禅寺无法同日而语,但它曾经的辉煌依旧让我们感慨——
兴国寺就坐落在叶亭山村东面的一片空地上。初见兴国寺,我们惊叹不已:兴国寺坐北朝南,宏大的规模和雄伟的气势,实属少见。我们探寻过济南周边地区的很多古寺、庙宇,唯有这座古寺真正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气势恢宏”。它的雄伟壮观,它的细致精美,它的萧瑟荒凉,无一不吸引着我们想要探索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目前的兴国寺仅存门殿、东、西配殿和大殿这几座主体建筑。这些建筑虽未坍塌,但却破损。尤其是北面的大殿更是岌岌可危,让人时时刻刻提着心,害怕它随时轰然倒下。
兴国寺的大门朝南,门殿的拱门已经被堵,拱门上方的石匾上刻着“兴国寺”三个大字。这三个大字的右边还刻着“天启七年夏重修”一行字。很显然这匾文告诉我们,兴国寺的门殿曾在明代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修过。在门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卷棚旁门,比门殿要小很多。西面的旁门锁上了,而东门洞开。我们穿过东门,里面是一个空旷的大院子。院落里杂草丛生,角落里散落着一些残碑、瓦砾,荒废已久。
院落里有东、西两座配殿和北面的正殿这三座大殿。东、西两座配殿整体保存还算完好,但屋檐上的小筒子灰瓦大多已损坏,檐角上的木质檐橼也都已经腐朽,屋顶上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给人一种苍凉、落寞的感觉。
身边已不知何时聚拢了很多村民,说起兴国寺,他们无不慨叹、惋惜。64岁的邢攸芳是村卫生室的大夫。他告诉我们,兴国寺命运多舛,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曾被当作仓库、学校,学校搬走后,兴国寺便逐渐衰败。
那么,兴国寺到底始建于何年,又是为谁所建呢?我们在东配殿发现了一通砌在墙里的残碑,根据碑文记载,此碑为清代顺治年间重修兴国寺时所立,我们只能模糊地看到碑上记载:“此寺建于先朝……”村民告诉我们,原先兴国寺的大院里还有很多石碑,但是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时都被毁坏、运走了。现在想从石碑上解开兴国寺的身世之谜恐怕很难了,我们只有寄希望于接下来的探索,但愿能从兴国寺的正殿里找到。
正殿可谓是整个兴国寺最为宏伟大气、雕琢精美的主体建筑了。正殿坐北朝南,坐落在半米高的石基之上,面阔5间,进深3间,飞檐斗拱,上覆金琉璃瓦。乍看上去,正殿确实有金碧辉煌之势,房顶为单檐歇山顶,房脊上雕有六条腾云驾雾的青龙。琉璃瓦和雕琢精美的建筑细节无一不透露出当年兴国寺的奢华和壮观。然而,与这些精美之处有些不协调的是,石基之上长满了杂草,大殿的青砖墙上灰尘遍布,檐上的琉璃瓦已经损失大半,屋顶上已经开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天窗”。
我们走在高高飞起的屋檐下,已有村民不放心地叮嘱我们要注意安全,似乎这座精美的大殿随时都有可能坍塌。村民们拿来了正殿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尘封许久的大门。
正殿里的景象再次让我们瞠目结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有6米多高的石刻佛像。佛像面朝南屈膝盘坐在大殿,其面目慈祥,眉眼口鼻栩栩如生。大佛身上已被村民们披上红色绸纱,只露出头颈部位,双手也藏在红纱之下。村民们告诉我们,在后,兴国寺其它大殿里的佛像全被毁坏了,唯有这尊大佛一直安详地端坐在此,没有人能破坏得了它。这在村民们看来,这尊大佛充满了神秘不可侵犯的色彩。
大殿内还有12根7米高的顶柱,其中4根是12棱的砂石柱,直径粗约半米,北面的石柱上还刻有一行小字:“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三月三日吉旦立柱”。我们据此判断,这大殿在清代时曾经重修,只是不知那尊佛像是在重修时所立,还是在大殿始建时所立?
说起这尊佛像,村民们还说起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在2001年,从外地来了100多个人偷佛像。小偷们爬进院墙,来到大殿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佛首给弄了下来。据说当时光佛首就有三四吨重。小偷们本想把佛首抬车上拉走,没想到抬了半天也没有抬动。这下子,小偷们没了辙儿,又怕惊动了村民,只得丢下佛首逃跑。没想到,后来,涉案的小偷被警察给逮住了,小偷供述曾偷佛首。直到此时,村民们才知道有人来偷佛首这件事。
后来,村民们打开大殿,发现佛首滚落在地上,便请工匠重新把佛首镶上。
看完了整座兴国寺,藏在我们心中的疑惑却仍未解开:兴国寺到底建于何时,为何只见它重修时的记载,却独独找不到关于它始建年代的记载呢?村民们有人说兴国寺建于唐代,也有人说它建于宋代,还有人说它建于明代,总之众说纷纭,却都没有真凭实据。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陈宾认为,经过他们考证,初步判断兴国寺可能建于宋元时期,但这个年代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也就是说,兴国寺的确切始建年代至今还是一个谜。另外,考古专家发现那尊大佛像实为唐代石造像。
“兴国寺大殿内现存的宋代兽头瓦当,以及大殿外基角石的起突角兽、殿内高达6米的唐代佛像、早期建筑大木构架的营造方式等,都是我省现存同类建筑中较为罕见的,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陈宾说,尤其是大殿内的彩绘也体现出了古代建筑彩绘的特点。这些彩绘最晚应为明朝早期遗物,局部还保留了部分宋元时期的彩绘。总体来说,兴国寺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章丘市曹范镇寨山后村的南面,独自坐落于山坡的一角, 四周树林茂密,寺中有泉水流出,小寺不大,可在当地香火很旺。
娴静而典雅,一派超凡脱俗的淡然。南、北两侧分别是鼓楼和钟楼。正殿坐西朝东,里面供奉着。南北配殿里分别供奉着观音和王菩萨。整个寺院红砖青瓦,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的古物是寺里的几通石碑,是历朝历代重修白云寺时所立。其中一通立于光绪年间的石碑上这样记载:是庙也,创建有年。古传,宝区递闻圣境,凤寨护右,苍茫白云之中。仙岭环左,幽雅翠柏以内。高耸愈于危山,烟云敢比鹊华。古柏丛生,异鸟成群,虽无泰岱灵岩之佳景,而云山松柏亦章邑之奇观也。况一方求福有求必应,万民祈祷无祷不灵。
3、三王峪
三王峪风景区,位于济南和章丘市连接处的章丘曹范镇境内。南依泰山、莱芜,东临淄博,北接济王、济青公路并近黄河,距济王公路20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景区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分山川风光、艺术文化、群泉竞秀、农家村落、休闲娱区域。由8岭、8山、10泉、18湖池,百余景点所组成。园区内群山连绵、巍然嵯峨、苑如城垣,且峰峦俊秀、植被茂密、谷地深邃;泉溪间布,水清干冽,富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
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季万点飞红,夏季满山滴翠,秋季红叶遍岭,冬季松柏郁蔽。登临山之巅,近看、远眺、仰观、俯察,山川相缪,村烟旷野,浮云流水,自然情趣各有千秋,自古就有“幽而不避远闹市,山水清风真自然”的赞誉.主要景点有:西汉时期三王古寨遗址、会仙桥、乾坤眼、无极洞、太极塔、月亮湖、老泉、响泉、飞龙泉、淋泉、大泉、梯田迭水等。艺术馆内展览汉代以来的古老生活用品及工艺品,和数百件难得一见的近现代书画大家真迹。
盘山公路引人入胜
驱车进入章丘市曹范镇境内,周围的山势已显高峻。十几分钟后,巍然嵯峨的连绵群山已经尽现眼前,隐没在山腰间的环山公路像一条玉带,蜿蜒缠绕,伸向远方。
据说这是双凤山山脉,三王峪就隐藏在山脉的最深处。车在环山路上小心前行,这是一条泛着青白色的“缠山玉带”,在满山绿意中时隐时现,伸向远方。
在欣赏着“缠山玉带”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却也被它的惊险弄得神经紧张。越往里走,山势越陡峭,只有窄窄七八米宽的环山路上下起伏,弯成了一个个S型。一边是高峻陡直的山崖,一边是七八十米深的山谷,很是惊险。
越往里走,身边的山也越来越密集,一座挤着一座。山上植被葱茏,远远看去,山上就像长了一层毛茸茸、绿油油的青苔。
环山路下有一条深谷,和路并肩向前延伸,它叫做三王谷。据说,在雨季,谷底流水潺潺,清凉甘甜,是由山上的泉水汇流而成。
深山尚未有尽头,而风景已经跃然眼前。
古寨遗址耸立山巅
走了五六公里的环山路,眼前是一条深谷。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深谷就是三王峪。 之所以叫做“三王峪”,这里面还有一个历史典故。据说在西汉末年,农民军赤眉军的首领樊崇曾经派他的三员大将樊柯、魏方和于干率兵在此驻守。这三位大将分别在这三个山头上扎寨,从此,这里便叫做“三王峪”了。
这三个山头易守难攻,非常利于屯兵。公元23年,已经加入南方绿林军的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为光复汉室,在军中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春,刘秀率兵对赤眉军进行说服收编,就驻扎在三王峪入口的泡关岭下。
现在,在三王峪的那三座山头上,赤眉军三王驻扎的古寨遗迹尤存。古寨的内部设施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环绕着山头的一圈石砌寨墙。村民们重新修补了寨墙,并雕刻了三王樊柯、魏方和于干的石像立在山寨里。
清洌泉水穿林绕户
三王峪的山和水密不可分,这里的泉子就有十多个。泉水潺潺,蜿蜒于青山绿谷,穿绕于山野农户,秀丽而淳朴。
沿山峪往方走,沿途大大小小的泉子非常密集。比较知名的泉子有老泉、响泉、大泉、飞龙泉等,这些都已经被录入济南名泉录。当地村民吃的也都这些泉里的水。
老泉在一处山崖下,泉水从石缝里汩汩而出,清澈凉爽。泉边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此泉在三王峪一带的地壳形成时就已存在,千年复千年地一直在流淌,故称其为老泉。”有诗云:泉涌天开亿万载,流水依旧象。真是老泉不老啊!
说到泉水,就不得不提三王峪的地上泉水漂流。
三王峪山水风景园的负责人高坤刚看到泉水除了饮用外,大部分都白白流掉了,觉得惋惜。于是,他便带领村民们在峪底修了一条1600多米长的地渠,开发出“地上漂流”项目。每到丰水期,四周山上的泉水汇流到水渠里,人们可以乘坐橡皮筏顺泉水漂流而下,体味急流勇进的与。
这些泉水汇集在一起后,流入月湖。月湖四周杨柳飘荡,野鸭嬉戏,湖水清澈见底。站在月湖旁远眺,三王峪的青山秀水尽收眼底。
艺术展览尽显
除了山水,三王峪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
其一是山峪深处的奇树村。
从老泉出发,顺着山峪再向方走,在山峪最深处有一个村子叫做奇树村。这个村子原来有十几户人家,后来都搬走了,它就成了一个空村。说它是奇树村,顾名思义,是因为村子里生长着一种很奇怪的树,人们叫它奇树。当地人告诉记者,奇树每到秋季便长出红色的黏稠果实。
鸟儿吃了这种果实后,便把粪便排到其它树木上。然后,奇树的果实就在其它树木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来到奇树村,你往往会看到这样一幕:一棵柿子树树干上突兀地生长出另一棵树,两树连接处有一个大树瘤,仿佛嫁接一般。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高坤刚个人的藏品展览。
在三王峪山水风景园的老泉艺术馆里,名人字画、古玩、古用品等收藏品琳琅满目。它们的价值不一定很高,但是每一件藏品都很值得一看。
老泉艺术馆共分为三个展厅,1、2号展厅展览着名人字画300余幅。其中,李苦禅、王雪涛、黄胄、亚明、范曾等级的作品就有160余幅。
3号展厅里的收藏更为丰富:农具类有牛车、独轮车、木制水桶等;40余种古灯具,包括各种各样的油灯、西洋灯、船灯、马灯、棉油灯等,种类之全,式样之丰富,让人惊叹不已;还有一些老钟表、老壶具、老相机、古钱、老票据、老照片、古瓷器、古陶器……藏品总共有七八百件。
高坤刚说,这都是他自己的个人收藏,用了好几年时间才收集到这些好玩的老物件。之所以拿来展览,是希望年轻人多来看看这些距离现代生活很近、却已经被淘汰消失的东西。
购物方面有小义乌商场、服装城、秀水批发市场比较集中,其他就比较小型。大的超市有东方冷库、华联、济南华联、银座商城、奥德龙等。还算比较方便。
出行上交通比较方便,但如果长途车只有到淄博、济南、泰安、济宁、潍坊、青岛、临沂、莱芜的车,其他要到济南转车。面前火车站还没有通车。
住房方面,章丘住房比较充足,目前房子均价在0-3500左右。相比较还是可以。
环境相比较还是不错,有着城的美誉嘛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曹范街道下辖村委会包括北曹范村委会、马庄村委会、大有村委会、富家村委会、龙埠村委会、吕家村委会、大驼沟村委会、小驼沟村委会、潘家埠村委会、于家埠村委会、宋家埠村委会、高家埠村委会、叶亭山村委会、郝亭山村委会、邢亭山村委会、济凤村委会、南曹范村委会、寨山后村委会、北邓村委会、南邓村委会、东峪村委会、西峪村委会、宋庙村委会、东陡道村委会、西陡道村委会、卢张村委会、黑峪村委会、井泉村委会、赵庄村委会、庙岭村委会、太平村委会、清泉村委会、聘贤村委会、赵岭村委会、没口村委会、孟张村委会、东横河村委会、南横河村委会、北横河村委会、黄石梁村委会、瓦口岭村委会、大北头村委会、小北头村委会、中楼子村委会、公益牌村委会、双峰山村委会。
章丘地方怎么样?
太多了,章丘大葱、明水香米、龙山小米、大沟崖下货,黄家烤肉、曹范薄皮核桃
曹范镇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部。1985年9月埠村区撤消后,建立曹范乡。1995年10月撤乡设镇,设北曹范、南曹范、赵庄、横河4个办事处,48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3.67万人。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层峦叠嶂,中部地势较平缓,是丘陵与山区的过渡地带,北部居山前冲积平原。 峰“双凤山”海拔795.2米。
开皇六年(586年)建亭山县,县治就设在曹范镇亭山村。兴国寺是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寨山后村白云寺,东陡道(宋家庙)村透明碑是章丘市文物保护单位。
1、兴国寺
济南人都知道在千佛山上有座兴国禅寺。其实,在章丘市曹范镇叶亭山村同样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兴国寺。虽然如今这章丘的兴国寺和千佛山上香火鼎盛的兴国禅寺无法同日而语,但它曾经的辉煌依旧让我们感慨——
兴国寺就坐落在叶亭山村东面的一片空地上。初见兴国寺,我们惊叹不已:兴国寺坐北朝南,宏大的规模和雄伟的气势,实属少见。我们探寻过济南周边地区的很多古寺、庙宇,唯有这座古寺真正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气势恢宏”。它的雄伟壮观,它的细致精美,它的萧瑟荒凉,无一不吸引着我们想要探索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目前的兴国寺仅存门殿、东、西配殿和大殿这几座主体建筑。这些建筑虽未坍塌,但却破损。尤其是北面的大殿更是岌岌可危,让人时时刻刻提着心,害怕它随时轰然倒下。
兴国寺的大门朝南,门殿的拱门已经被堵,拱门上方的石匾上刻着“兴国寺”三个大字。这三个大字的右边还刻着“天启七年夏重修”一行字。很显然这匾文告诉我们,兴国寺的门殿曾在明代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修过。在门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卷棚旁门,比门殿要小很多。西面的旁门锁上了,而东门洞开。我们穿过东门,里面是一个空旷的大院子。院落里杂草丛生,角落里散落着一些残碑、瓦砾,荒废已久。
院落里有东、西两座配殿和北面的正殿这三座大殿。东、西两座配殿整体保存还算完好,但屋檐上的小筒子灰瓦大多已损坏,檐角上的木质檐橼也都已经腐朽,屋顶上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给人一种苍凉、落寞的感觉。
身边已不知何时聚拢了很多村民,说起兴国寺,他们无不慨叹、惋惜。64岁的邢攸芳是村卫生室的大夫。他告诉我们,兴国寺命运多舛,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曾被当作仓库、学校,学校搬走后,兴国寺便逐渐衰败。
那么,兴国寺到底始建于何年,又是为谁所建呢?我们在东配殿发现了一通砌在墙里的残碑,根据碑文记载,此碑为清代顺治年间重修兴国寺时所立,我们只能模糊地看到碑上记载:“此寺建于先朝……”村民告诉我们,原先兴国寺的大院里还有很多石碑,但是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时都被毁坏、运走了。现在想从石碑上解开兴国寺的身世之谜恐怕很难了,我们只有寄希望于接下来的探索,但愿能从兴国寺的正殿里找到。
正殿可谓是整个兴国寺最为宏伟大气、雕琢精美的主体建筑了。正殿坐北朝南,坐落在半米高的石基之上,面阔5间,进深3间,飞檐斗拱,上覆金琉璃瓦。乍看上去,正殿确实有金碧辉煌之势,房顶为单檐歇山顶,房脊上雕有六条腾云驾雾的青龙。琉璃瓦和雕琢精美的建筑细节无一不透露出当年兴国寺的奢华和壮观。然而,与这些精美之处有些不协调的是,石基之上长满了杂草,大殿的青砖墙上灰尘遍布,檐上的琉璃瓦已经损失大半,屋顶上已经开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天窗”。
我们走在高高飞起的屋檐下,已有村民不放心地叮嘱我们要注意安全,似乎这座精美的大殿随时都有可能坍塌。村民们拿来了正殿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尘封许久的大门。
正殿里的景象再次让我们瞠目结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有6米多高的石刻佛像。佛像面朝南屈膝盘坐在大殿,其面目慈祥,眉眼口鼻栩栩如生。大佛身上已被村民们披上红色绸纱,只露出头颈部位,双手也藏在红纱之下。村民们告诉我们,在后,兴国寺其它大殿里的佛像全被毁坏了,唯有这尊大佛一直安详地端坐在此,没有人能破坏得了它。这在村民们看来,这尊大佛充满了神秘不可侵犯的色彩。
大殿内还有12根7米高的顶柱,其中4根是12棱的砂石柱,直径粗约半米,北面的石柱上还刻有一行小字:“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三月三日吉旦立柱”。我们据此判断,这大殿在清代时曾经重修,只是不知那尊佛像是在重修时所立,还是在大殿始建时所立?
说起这尊佛像,村民们还说起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在2001年,从外地来了100多个人偷佛像。小偷们爬进院墙,来到大殿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佛首给弄了下来。据说当时光佛首就有三四吨重。小偷们本想把佛首抬车上拉走,没想到抬了半天也没有抬动。这下子,小偷们没了辙儿,又怕惊动了村民,只得丢下佛首逃跑。没想到,后来,涉案的小偷被警察给逮住了,小偷供述曾偷佛首。直到此时,村民们才知道有人来偷佛首这件事。
后来,村民们打开大殿,发现佛首滚落在地上,便请工匠重新把佛首镶上。
看完了整座兴国寺,藏在我们心中的疑惑却仍未解开:兴国寺到底建于何时,为何只见它重修时的记载,却独独找不到关于它始建年代的记载呢?村民们有人说兴国寺建于唐代,也有人说它建于宋代,还有人说它建于明代,总之众说纷纭,却都没有真凭实据。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陈宾认为,经过他们考证,初步判断兴国寺可能建于宋元时期,但这个年代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也就是说,兴国寺的确切始建年代至今还是一个谜。另外,考古专家发现那尊大佛像实为唐代石造像。
“兴国寺大殿内现存的宋代兽头瓦当,以及大殿外基角石的起突角兽、殿内高达6米的唐代佛像、早期建筑大木构架的营造方式等,都是我省现存同类建筑中较为罕见的,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陈宾说,尤其是大殿内的彩绘也体现出了古代建筑彩绘的特点。这些彩绘最晚应为明朝早期遗物,局部还保留了部分宋元时期的彩绘。总体来说,兴国寺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章丘市曹范镇寨山后村的南面,独自坐落于山坡的一角, 四周树林茂密,寺中有泉水流出,小寺不大,可在当地香火很旺。
娴静而典雅,一派超凡脱俗的淡然。南、北两侧分别是鼓楼和钟楼。正殿坐西朝东,里面供奉着。南北配殿里分别供奉着观音和王菩萨。整个寺院红砖青瓦,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的古物是寺里的几通石碑,是历朝历代重修白云寺时所立。其中一通立于光绪年间的石碑上这样记载:是庙也,创建有年。古传,宝区递闻圣境,凤寨护右,苍茫白云之中。仙岭环左,幽雅翠柏以内。高耸愈于危山,烟云敢比鹊华。古柏丛生,异鸟成群,虽无泰岱灵岩之佳景,而云山松柏亦章邑之奇观也。况一方求福有求必应,万民祈祷无祷不灵。
3、三王峪
三王峪风景区,位于济南和章丘市连接处的章丘曹范镇境内。南依泰山、莱芜,东临淄博,北接济王、济青公路并近黄河,距济王公路20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景区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分山川风光、艺术文化、群泉竞秀、农家村落、休闲娱区域。由8岭、8山、10泉、18湖池,百余景点所组成。园区内群山连绵、巍然嵯峨、苑如城垣,且峰峦俊秀、植被茂密、谷地深邃;泉溪间布,水清干冽,富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
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季万点飞红,夏季满山滴翠,秋季红叶遍岭,冬季松柏郁蔽。登临山之巅,近看、远眺、仰观、俯察,山川相缪,村烟旷野,浮云流水,自然情趣各有千秋,自古就有“幽而不避远闹市,山水清风真自然”的赞誉.主要景点有:西汉时期三王古寨遗址、会仙桥、乾坤眼、无极洞、太极塔、月亮湖、老泉、响泉、飞龙泉、淋泉、大泉、梯田迭水等。艺术馆内展览汉代以来的古老生活用品及工艺品,和数百件难得一见的近现代书画大家真迹。
盘山公路引人入胜
驱车进入章丘市曹范镇境内,周围的山势已显高峻。十几分钟后,巍然嵯峨的连绵群山已经尽现眼前,隐没在山腰间的环山公路像一条玉带,蜿蜒缠绕,伸向远方。
据说这是双凤山山脉,三王峪就隐藏在山脉的最深处。车在环山路上小心前行,这是一条泛着青白色的“缠山玉带”,在满山绿意中时隐时现,伸向远方。
在欣赏着“缠山玉带”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却也被它的惊险弄得神经紧张。越往里走,山势越陡峭,只有窄窄七八米宽的环山路上下起伏,弯成了一个个S型。一边是高峻陡直的山崖,一边是七八十米深的山谷,很是惊险。
越往里走,身边的山也越来越密集,一座挤着一座。山上植被葱茏,远远看去,山上就像长了一层毛茸茸、绿油油的青苔。
环山路下有一条深谷,和路并肩向前延伸,它叫做三王谷。据说,在雨季,谷底流水潺潺,清凉甘甜,是由山上的泉水汇流而成。
深山尚未有尽头,而风景已经跃然眼前。
古寨遗址耸立山巅
走了五六公里的环山路,眼前是一条深谷。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深谷就是三王峪。 之所以叫做“三王峪”,这里面还有一个历史典故。据说在西汉末年,农民军赤眉军的首领樊崇曾经派他的三员大将樊柯、魏方和于干率兵在此驻守。这三位大将分别在这三个山头上扎寨,从此,这里便叫做“三王峪”了。
这三个山头易守难攻,非常利于屯兵。公元23年,已经加入南方绿林军的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为光复汉室,在军中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春,刘秀率兵对赤眉军进行说服收编,就驻扎在三王峪入口的泡关岭下。
现在,在三王峪的那三座山头上,赤眉军三王驻扎的古寨遗迹尤存。古寨的内部设施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环绕着山头的一圈石砌寨墙。村民们重新修补了寨墙,并雕刻了三王樊柯、魏方和于干的石像立在山寨里。
清洌泉水穿林绕户
三王峪的山和水密不可分,这里的泉子就有十多个。泉水潺潺,蜿蜒于青山绿谷,穿绕于山野农户,秀丽而淳朴。
沿山峪往方走,沿途大大小小的泉子非常密集。比较知名的泉子有老泉、响泉、大泉、飞龙泉等,这些都已经被录入济南名泉录。当地村民吃的也都这些泉里的水。
老泉在一处山崖下,泉水从石缝里汩汩而出,清澈凉爽。泉边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此泉在三王峪一带的地壳形成时就已存在,千年复千年地一直在流淌,故称其为老泉。”有诗云:泉涌天开亿万载,流水依旧象。真是老泉不老啊!
说到泉水,就不得不提三王峪的地上泉水漂流。
三王峪山水风景园的负责人高坤刚看到泉水除了饮用外,大部分都白白流掉了,觉得惋惜。于是,他便带领村民们在峪底修了一条1600多米长的地渠,开发出“地上漂流”项目。每到丰水期,四周山上的泉水汇流到水渠里,人们可以乘坐橡皮筏顺泉水漂流而下,体味急流勇进的与。
这些泉水汇集在一起后,流入月湖。月湖四周杨柳飘荡,野鸭嬉戏,湖水清澈见底。站在月湖旁远眺,三王峪的青山秀水尽收眼底。
艺术展览尽显
除了山水,三王峪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
其一是山峪深处的奇树村。
从老泉出发,顺着山峪再向方走,在山峪最深处有一个村子叫做奇树村。这个村子原来有十几户人家,后来都搬走了,它就成了一个空村。说它是奇树村,顾名思义,是因为村子里生长着一种很奇怪的树,人们叫它奇树。当地人告诉记者,奇树每到秋季便长出红色的黏稠果实。
鸟儿吃了这种果实后,便把粪便排到其它树木上。然后,奇树的果实就在其它树木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来到奇树村,你往往会看到这样一幕:一棵柿子树树干上突兀地生长出另一棵树,两树连接处有一个大树瘤,仿佛嫁接一般。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高坤刚个人的藏品展览。
在三王峪山水风景园的老泉艺术馆里,名人字画、古玩、古用品等收藏品琳琅满目。它们的价值不一定很高,但是每一件藏品都很值得一看。
老泉艺术馆共分为三个展厅,1、2号展厅展览着名人字画300余幅。其中,李苦禅、王雪涛、黄胄、亚明、范曾等级的作品就有160余幅。
3号展厅里的收藏更为丰富:农具类有牛车、独轮车、木制水桶等;40余种古灯具,包括各种各样的油灯、西洋灯、船灯、马灯、棉油灯等,种类之全,式样之丰富,让人惊叹不已;还有一些老钟表、老壶具、老相机、古钱、老票据、老照片、古瓷器、古陶器……藏品总共有七八百件。
高坤刚说,这都是他自己的个人收藏,用了好几年时间才收集到这些好玩的老物件。之所以拿来展览,是希望年轻人多来看看这些距离现代生活很近、却已经被淘汰消失的东西。
购物方面有小义乌商场、服装城、秀水批发市场比较集中,其他就比较小型。大的超市有东方冷库、华联、济南华联、银座商城、奥德龙等。还算比较方便。
出行上交通比较方便,但如果长途车只有到淄博、济南、泰安、济宁、潍坊、青岛、临沂、莱芜的车,其他要到济南转车。面前火车站还没有通车。
住房方面,章丘住房比较充足,目前房子均价在0-3500左右。相比较还是可以。
环境相比较还是不错,有着城的美誉嘛
山东章丘有哪些名吃
太多了,章丘大葱、明水香米、龙山小米、大沟崖下货,黄家烤肉、曹范薄皮核桃
急求关于曹范镇特别是关于该镇兴国寺、白云寺、三王峪的历史、故事或传说,急求,跪求,盼告知不胜感激
太多了,章丘大葱、明水香米、龙山小米、大沟崖下货,黄家烤肉、曹范薄皮核桃
曹范镇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部。1985年9月埠村区撤消后,建立曹范乡。1995年10月撤乡设镇,设北曹范、南曹范、赵庄、横河4个办事处,48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3.67万人。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层峦叠嶂,中部地势较平缓,是丘陵与山区的过渡地带,北部居山前冲积平原。 峰“双凤山”海拔795.2米。
开皇六年(586年)建亭山县,县治就设在曹范镇亭山村。兴国寺是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寨山后村白云寺,东陡道(宋家庙)村透明碑是章丘市文物保护单位。
1、兴国寺
济南人都知道在千佛山上有座兴国禅寺。其实,在章丘市曹范镇叶亭山村同样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兴国寺。虽然如今这章丘的兴国寺和千佛山上香火鼎盛的兴国禅寺无法同日而语,但它曾经的辉煌依旧让我们感慨——
兴国寺就坐落在叶亭山村东面的一片空地上。初见兴国寺,我们惊叹不已:兴国寺坐北朝南,宏大的规模和雄伟的气势,实属少见。我们探寻过济南周边地区的很多古寺、庙宇,唯有这座古寺真正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气势恢宏”。它的雄伟壮观,它的细致精美,它的萧瑟荒凉,无一不吸引着我们想要探索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目前的兴国寺仅存门殿、东、西配殿和大殿这几座主体建筑。这些建筑虽未坍塌,但却破损。尤其是北面的大殿更是岌岌可危,让人时时刻刻提着心,害怕它随时轰然倒下。
兴国寺的大门朝南,门殿的拱门已经被堵,拱门上方的石匾上刻着“兴国寺”三个大字。这三个大字的右边还刻着“天启七年夏重修”一行字。很显然这匾文告诉我们,兴国寺的门殿曾在明代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修过。在门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卷棚旁门,比门殿要小很多。西面的旁门锁上了,而东门洞开。我们穿过东门,里面是一个空旷的大院子。院落里杂草丛生,角落里散落着一些残碑、瓦砾,荒废已久。
院落里有东、西两座配殿和北面的正殿这三座大殿。东、西两座配殿整体保存还算完好,但屋檐上的小筒子灰瓦大多已损坏,檐角上的木质檐橼也都已经腐朽,屋顶上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给人一种苍凉、落寞的感觉。
身边已不知何时聚拢了很多村民,说起兴国寺,他们无不慨叹、惋惜。64岁的邢攸芳是村卫生室的大夫。他告诉我们,兴国寺命运多舛,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曾被当作仓库、学校,学校搬走后,兴国寺便逐渐衰败。
那么,兴国寺到底始建于何年,又是为谁所建呢?我们在东配殿发现了一通砌在墙里的残碑,根据碑文记载,此碑为清代顺治年间重修兴国寺时所立,我们只能模糊地看到碑上记载:“此寺建于先朝……”村民告诉我们,原先兴国寺的大院里还有很多石碑,但是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时都被毁坏、运走了。现在想从石碑上解开兴国寺的身世之谜恐怕很难了,我们只有寄希望于接下来的探索,但愿能从兴国寺的正殿里找到。
正殿可谓是整个兴国寺最为宏伟大气、雕琢精美的主体建筑了。正殿坐北朝南,坐落在半米高的石基之上,面阔5间,进深3间,飞檐斗拱,上覆金琉璃瓦。乍看上去,正殿确实有金碧辉煌之势,房顶为单檐歇山顶,房脊上雕有六条腾云驾雾的青龙。琉璃瓦和雕琢精美的建筑细节无一不透露出当年兴国寺的奢华和壮观。然而,与这些精美之处有些不协调的是,石基之上长满了杂草,大殿的青砖墙上灰尘遍布,檐上的琉璃瓦已经损失大半,屋顶上已经开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天窗”。
我们走在高高飞起的屋檐下,已有村民不放心地叮嘱我们要注意安全,似乎这座精美的大殿随时都有可能坍塌。村民们拿来了正殿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尘封许久的大门。
正殿里的景象再次让我们瞠目结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有6米多高的石刻佛像。佛像面朝南屈膝盘坐在大殿,其面目慈祥,眉眼口鼻栩栩如生。大佛身上已被村民们披上红色绸纱,只露出头颈部位,双手也藏在红纱之下。村民们告诉我们,在后,兴国寺其它大殿里的佛像全被毁坏了,唯有这尊大佛一直安详地端坐在此,没有人能破坏得了它。这在村民们看来,这尊大佛充满了神秘不可侵犯的色彩。
大殿内还有12根7米高的顶柱,其中4根是12棱的砂石柱,直径粗约半米,北面的石柱上还刻有一行小字:“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三月三日吉旦立柱”。我们据此判断,这大殿在清代时曾经重修,只是不知那尊佛像是在重修时所立,还是在大殿始建时所立?
说起这尊佛像,村民们还说起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在2001年,从外地来了100多个人偷佛像。小偷们爬进院墙,来到大殿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佛首给弄了下来。据说当时光佛首就有三四吨重。小偷们本想把佛首抬车上拉走,没想到抬了半天也没有抬动。这下子,小偷们没了辙儿,又怕惊动了村民,只得丢下佛首逃跑。没想到,后来,涉案的小偷被警察给逮住了,小偷供述曾偷佛首。直到此时,村民们才知道有人来偷佛首这件事。
后来,村民们打开大殿,发现佛首滚落在地上,便请工匠重新把佛首镶上。
看完了整座兴国寺,藏在我们心中的疑惑却仍未解开:兴国寺到底建于何时,为何只见它重修时的记载,却独独找不到关于它始建年代的记载呢?村民们有人说兴国寺建于唐代,也有人说它建于宋代,还有人说它建于明代,总之众说纷纭,却都没有真凭实据。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陈宾认为,经过他们考证,初步判断兴国寺可能建于宋元时期,但这个年代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也就是说,兴国寺的确切始建年代至今还是一个谜。另外,考古专家发现那尊大佛像实为唐代石造像。
“兴国寺大殿内现存的宋代兽头瓦当,以及大殿外基角石的起突角兽、殿内高达6米的唐代佛像、早期建筑大木构架的营造方式等,都是我省现存同类建筑中较为罕见的,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陈宾说,尤其是大殿内的彩绘也体现出了古代建筑彩绘的特点。这些彩绘最晚应为明朝早期遗物,局部还保留了部分宋元时期的彩绘。总体来说,兴国寺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章丘市曹范镇寨山后村的南面,独自坐落于山坡的一角, 四周树林茂密,寺中有泉水流出,小寺不大,可在当地香火很旺。
娴静而典雅,一派超凡脱俗的淡然。南、北两侧分别是鼓楼和钟楼。正殿坐西朝东,里面供奉着。南北配殿里分别供奉着观音和王菩萨。整个寺院红砖青瓦,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的古物是寺里的几通石碑,是历朝历代重修白云寺时所立。其中一通立于光绪年间的石碑上这样记载:是庙也,创建有年。古传,宝区递闻圣境,凤寨护右,苍茫白云之中。仙岭环左,幽雅翠柏以内。高耸愈于危山,烟云敢比鹊华。古柏丛生,异鸟成群,虽无泰岱灵岩之佳景,而云山松柏亦章邑之奇观也。况一方求福有求必应,万民祈祷无祷不灵。
3、三王峪
三王峪风景区,位于济南和章丘市连接处的章丘曹范镇境内。南依泰山、莱芜,东临淄博,北接济王、济青公路并近黄河,距济王公路20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景区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分山川风光、艺术文化、群泉竞秀、农家村落、休闲娱区域。由8岭、8山、10泉、18湖池,百余景点所组成。园区内群山连绵、巍然嵯峨、苑如城垣,且峰峦俊秀、植被茂密、谷地深邃;泉溪间布,水清干冽,富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
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季万点飞红,夏季满山滴翠,秋季红叶遍岭,冬季松柏郁蔽。登临山之巅,近看、远眺、仰观、俯察,山川相缪,村烟旷野,浮云流水,自然情趣各有千秋,自古就有“幽而不避远闹市,山水清风真自然”的赞誉.主要景点有:西汉时期三王古寨遗址、会仙桥、乾坤眼、无极洞、太极塔、月亮湖、老泉、响泉、飞龙泉、淋泉、大泉、梯田迭水等。艺术馆内展览汉代以来的古老生活用品及工艺品,和数百件难得一见的近现代书画大家真迹。
盘山公路引人入胜
驱车进入章丘市曹范镇境内,周围的山势已显高峻。十几分钟后,巍然嵯峨的连绵群山已经尽现眼前,隐没在山腰间的环山公路像一条玉带,蜿蜒缠绕,伸向远方。
据说这是双凤山山脉,三王峪就隐藏在山脉的最深处。车在环山路上小心前行,这是一条泛着青白色的“缠山玉带”,在满山绿意中时隐时现,伸向远方。
在欣赏着“缠山玉带”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却也被它的惊险弄得神经紧张。越往里走,山势越陡峭,只有窄窄七八米宽的环山路上下起伏,弯成了一个个S型。一边是高峻陡直的山崖,一边是七八十米深的山谷,很是惊险。
越往里走,身边的山也越来越密集,一座挤着一座。山上植被葱茏,远远看去,山上就像长了一层毛茸茸、绿油油的青苔。
环山路下有一条深谷,和路并肩向前延伸,它叫做三王谷。据说,在雨季,谷底流水潺潺,清凉甘甜,是由山上的泉水汇流而成。
深山尚未有尽头,而风景已经跃然眼前。
古寨遗址耸立山巅
走了五六公里的环山路,眼前是一条深谷。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深谷就是三王峪。 之所以叫做“三王峪”,这里面还有一个历史典故。据说在西汉末年,农民军赤眉军的首领樊崇曾经派他的三员大将樊柯、魏方和于干率兵在此驻守。这三位大将分别在这三个山头上扎寨,从此,这里便叫做“三王峪”了。
这三个山头易守难攻,非常利于屯兵。公元23年,已经加入南方绿林军的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为光复汉室,在军中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春,刘秀率兵对赤眉军进行说服收编,就驻扎在三王峪入口的泡关岭下。
现在,在三王峪的那三座山头上,赤眉军三王驻扎的古寨遗迹尤存。古寨的内部设施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环绕着山头的一圈石砌寨墙。村民们重新修补了寨墙,并雕刻了三王樊柯、魏方和于干的石像立在山寨里。
清洌泉水穿林绕户
三王峪的山和水密不可分,这里的泉子就有十多个。泉水潺潺,蜿蜒于青山绿谷,穿绕于山野农户,秀丽而淳朴。
沿山峪往方走,沿途大大小小的泉子非常密集。比较知名的泉子有老泉、响泉、大泉、飞龙泉等,这些都已经被录入济南名泉录。当地村民吃的也都这些泉里的水。
老泉在一处山崖下,泉水从石缝里汩汩而出,清澈凉爽。泉边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此泉在三王峪一带的地壳形成时就已存在,千年复千年地一直在流淌,故称其为老泉。”有诗云:泉涌天开亿万载,流水依旧象。真是老泉不老啊!
说到泉水,就不得不提三王峪的地上泉水漂流。
三王峪山水风景园的负责人高坤刚看到泉水除了饮用外,大部分都白白流掉了,觉得惋惜。于是,他便带领村民们在峪底修了一条1600多米长的地渠,开发出“地上漂流”项目。每到丰水期,四周山上的泉水汇流到水渠里,人们可以乘坐橡皮筏顺泉水漂流而下,体味急流勇进的与。
这些泉水汇集在一起后,流入月湖。月湖四周杨柳飘荡,野鸭嬉戏,湖水清澈见底。站在月湖旁远眺,三王峪的青山秀水尽收眼底。
艺术展览尽显
除了山水,三王峪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
其一是山峪深处的奇树村。
从老泉出发,顺着山峪再向方走,在山峪最深处有一个村子叫做奇树村。这个村子原来有十几户人家,后来都搬走了,它就成了一个空村。说它是奇树村,顾名思义,是因为村子里生长着一种很奇怪的树,人们叫它奇树。当地人告诉记者,奇树每到秋季便长出红色的黏稠果实。
鸟儿吃了这种果实后,便把粪便排到其它树木上。然后,奇树的果实就在其它树木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来到奇树村,你往往会看到这样一幕:一棵柿子树树干上突兀地生长出另一棵树,两树连接处有一个大树瘤,仿佛嫁接一般。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高坤刚个人的藏品展览。
在三王峪山水风景园的老泉艺术馆里,名人字画、古玩、古用品等收藏品琳琅满目。它们的价值不一定很高,但是每一件藏品都很值得一看。
老泉艺术馆共分为三个展厅,1、2号展厅展览着名人字画300余幅。其中,李苦禅、王雪涛、黄胄、亚明、范曾等级的作品就有160余幅。
3号展厅里的收藏更为丰富:农具类有牛车、独轮车、木制水桶等;40余种古灯具,包括各种各样的油灯、西洋灯、船灯、马灯、棉油灯等,种类之全,式样之丰富,让人惊叹不已;还有一些老钟表、老壶具、老相机、古钱、老票据、老照片、古瓷器、古陶器……藏品总共有七八百件。
高坤刚说,这都是他自己的个人收藏,用了好几年时间才收集到这些好玩的老物件。之所以拿来展览,是希望年轻人多来看看这些距离现代生活很近、却已经被淘汰消失的东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