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越冬方式养殖方法 淡水鱼的存活温度一般多少合适
大连淡水鱼养殖技术。在大连养淡水青鱼两年能长多大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淡水养鱼技术要点
淡水鱼越冬方式养殖方法 淡水鱼的存活温度一般多少合适
淡水鱼越冬方式养殖方法 淡水鱼的存活温度一般多少合适
淡水鱼越冬方式养殖方法 淡水鱼的存活温度一般多少合适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 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鱼种放养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是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越冬当水温降至16℃时,应选择体格健壮的亲鱼和鱼种进行放养,亲鱼个体重150g以上,雌雄比例为3:1,鱼种体长3-5cm。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50-200g的亲鱼30-50尾。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酒店淡水鱼养殖技术
池塘养鱼三、养殖技术
养殖用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在水中溶解了各种离子分子,包含各种微生物、浮游生物及其它水生生物。这些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水质的好坏,对水生动物养殖有着巨大的影响。淡鱼养殖技术的关键主要表现为对水质的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方法、病害防治三个方面。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1、水质
水质控制主要包括检测和水质调节。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素有:水源、换水量、增氧设施、放养密度、施肥、投饵量、底质等。水质要求如下:
(1)溶解氧:3~7mg/L,虽然罗非鱼可耐1mg/L以下的低氧,但是溶氧长时间低于3mg/L时,鱼的状态将不太正常,容易发病。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溶氧昼夜起伏,正常天气情况下,溶氧点出现在中午2-3时,上层的溶氧多处于超饱和状态,点在凌晨3点左右,但是如果水过深,池底白天也可出现缺氧现象。当溶氧不足时应及时使用“高浓聚合氧”500g/亩1米水深或“特惠大粒氧“500g/亩1米水深。
(2)透明度:通常情况下,水的透明度是由浮游生物量的多少决定的。因为罗非鱼可以很好利用和消化浮游植物,因此,养殖水体中要保持一定的浓度,特别在养殖早期,如水质过于清澈,施加肥料,用“复合培水王”5亩/包或“生物培水王”3-5亩/包,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cm。
(3)水温:生长温度为10~34℃不等;一般较适宜温室度为26~32℃。罗非鱼长期处于10℃以下。
(4)氨氮:0.1~0.3mg/L,当氨氮过高,有条件换水的建议换一部分水,及时使用“护水解毒灵”或“生态护水灵”500g/亩1米水深,解除毒素,然后投放增氧产品“氧博士”500g/亩或“底氧王”500/g米并迅速投入“复合培水王”或“藻益生”进行肥水。
(5)PH值:6.5~8.9;一般情况下,在养殖之前应对水源作全面的监测并评价,对养殖户来说,要经常测定水温、透明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水质条件。另外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水质的稳定性,换水时不要大排大灌,要少换多次,塘水和新水不要有太大的异。
2、饲料及投喂
罗非鱼的食性广,水陆生植物及动物性饲料(如蚯蚓、蝇蛆、小昆虫等),这些饲料来源很广,价格低廉。但是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水质污染,加快生长速度,应该选择饲料系数低、质量好的配合饲料,并培养好天然饵料(浮游植物以硅藻、绿藻为好,也能摄食蓝藻类)。设饲料台,饲料的投喂量应该以投饵的数据为基础,并根据鱼情动态、天气情况、水温、水质情况等作适当凋整。饲料的投喂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投喂太快会导致饲料的浪费和有机物残留,投喂太慢会导致种鱼之间的争斗,造成损伤。每次投喂时间每种鱼都有所不同,一般为15~30分钟。
每天的投喂次数、时间要确定,投喂的时间误不得超过30分钟;在鱼群经常出没的地方设饲料台作为投喂点,饲料尽量撒开。如果池塘较大,可通过敲桶、击水、拍掌等声间对罗非鱼进行驯化;雨天、闷热天气、鱼不正常活动等特殊情况,要适当减少投饵量,随着鱼的生长,投饲量逐渐增加;同时选定一个品牌的饲料,不要随意改投其它品牌的饲料。保证饲料的质量,不要投有异味、变质的饲料,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建议在饵料中经常添加“保肠安”和“健长伴侣”或“益恩”,定期添加“益康露”等物喂养,可以提高鱼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四、病害防治
鱼病的发生是由环境、病原体、鱼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要预防疾病就必须凋节好水质,控制病菌的传播与繁殖,合理的饲养管理,增强鱼的体质。
当发现鱼有不正常行为时,应立即凋查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鱼病的发展。在用方面,要对症下,不能滥用物,杜绝使用易被鱼体积累和污染环境的有机物、农、重金属、抗生索、呋喃类、磺胺类等物。的常见疾病有1、细菌性鱼病:烂鳃病、肠炎病、水霉病、链球菌病、竖鳞病等 2、寄生虫病:斜管虫、车轮虫病、指环虫、三代虫病、鱼鲺病等等。 有机农业网
立冬后草鱼的生活规律
生长快,2-3冬龄可达3-5公斤,个体可达70公斤,长江中常见的个体重约15-20公斤。性成熟为4-5龄。草鱼是常见的淡水鱼品种,也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且价格实惠,受到了大众老的喜爱。目前,我国的草鱼养殖产业也是十分发达的,不少地区也有专业的养殖池塘。如今已然立冬,对于养殖户来说,做好草鱼的越冬管理非常重要。
1、越冬鱼塘
鱼塘进入越冬期,宜选择避风向阳、水源稳定、水质较好的地方建越冬池,其大小可根据放养品种、放养数量、加温方式及管理水平而定。不过注意,旧水泥池在使用前需用清水洗干净,且同时要做好消毒处理。
2、合理放养
3、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0.75公斤,如放养0.5--0.75公斤的可长到1.0--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5公斤,团头鲂150--350克,鲫鱼100克以上。越冬保膘
4、肥水越冬
生物增氧越冬前清塘、注水、施无机肥培养浮游植物,这是草鱼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越冬期间,若浮游植物数量下降,水质变瘦,可用每亩水面挂1公斤尿素或碳酸氢铵3公斤和磷酸氢钙2公斤的方法补充营养,以保持池水溶氧量每升3毫克以上。
5、6、杀虫消毒水质调控
越冬期间鱼类的放养密度较大,应注意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肥嫩,溶氧在每升4 mg以上。要常巡塘,早、中、晚观察水色变化,使池水做到“肥、活、嫩、爽”,定期灌注新水,排放老水。如发现水质变色、浑浊、变黑、有腥臭味,表明水质变坏,需要及时更换新水,并适当增氧。
冬季气温较低,鱼体抵抗力较,病原体容易趁虚而入,需要做好杀虫消毒工作。注意杀虫后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进行消毒,而在未发病时可每间隔半个月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预防性消毒。
总的来说,冬季养殖户们一定要使池水保持中等肥度,蓄积营养,增强鱼类体质,以满足草鱼越冬需要,提高御寒能力。这样就不用担心自己的鱼塘在冬季会出先问题了。
0到10度适合养什么鱼,什么鱼不怕冷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金鱼:金鱼是由鲫鱼培育而来的,在0-10℃的环境中也能生存。锦鲤:锦鲤是广温性鱼类,它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0-10℃的水体中也能存活。鳑鲏:鳑鲏是一种小型淡水鱼,对温度的要求不高。白云金丝:白云金丝生活在温暖的水域中,但耐寒能力却比较强。观背青鳉:观背青鳉的特点就是不怕冷。一、金鱼金鱼是常见的广温性鱼类,它在我国有着1700多年的培养历史。这冬季停食会造成掉膘,降低鱼体消化机能,对来年的体质恢复和防病极为不利。投料是保膘的最重要措施,进入冬季之后应投喂能量较高的配合饲料或者黑麦草,确保鱼类消耗。具体投喂方法:水温8℃以上,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投饵率0.3-0.5%,正常天气一天1-2餐,水温低于8℃,以投喂黑麦草为主。种鱼是由鲫鱼培育而来的,所以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10℃的环境中也能生存,但水不要结冰,否则对其健康乃至生存还是有一定威胁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