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琪琪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全国教育资助管理系统怎么入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全国教育资助管理系统 全国教育资助管理系统怎么入全国教育资助管理系统 全国教育资助管理系统怎么入


全国教育资助管理系统 全国教育资助管理系统怎么入


1、三是精准资助,做到了“三个不少”。

2、2017年,由于精准资助系统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全省48.58万名符合资助政策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对象全精准、资助先、标准档、过程可查询,结果可确认”,确保“一名学生不少,一个项目不少、一分钱不少”,做到了每一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

3、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改进管理模式。

4、“陕西省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融合汇聚了陕西省扶贫办的“陕西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档立卡人口信息、从各学段学籍管理系统回流的学生学籍信息以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回流的学生受助信息,通过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以上3个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完成对全省建档立卡学生的精准识别和精准资助,用现代大数据融合共享取代了以往传统各学段资助信息系统各自封闭的管理模式。

5、为了保证修改学生困难等级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学生资助信息系统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修改流程。

6、该流程需要包括学生提交申请、学校审核、资助委员会审批以及修改记录等环节。

7、此外,需要规定哪些情况下学生可以申请修改,例如家庭收入状况发生大幅度变化、学生受到重大自然灾害影响等情形,以确保修改的合理性。

8、三是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形成精准资助合力。

9、各级教育、扶贫等管理部门通过系统分发需要核查的学生信息,学校用户可查看确认学籍在自己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学籍或户籍两个维度查看在管辖区内所有学生信息。

10、各级管理部门和学校可在系统内完成对相关信息核查情况的填报工作,补录遗漏信息。

11、经系统审核确认后,学校级用户在系统内填报学生受助信息,记录学生资助落实情况,系统自动生成各类报表,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实时掌握资助实施进度和实施情况。

12、二、应用实效一是精准识别,做到让“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

13、2017年秋季学期,精准资助系统将学籍系统的947.35万学籍数据和省扶贫办大数据平台提供的521.99万建档立卡人员数据比对,精准识别出48.58万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

14、全省这么多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不再持《证明表》到县(区)扶贫部门盖章,极大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

15、二是精准预算,做到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16、2017年,我省普通高家助学金、中高职扶贫助学补助一次性3000元等学生资助项目的预算已按照系统识别的普通高中和中高职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人数下达预算。

17、2017年实施的泛海助学行动中,我省通过精准资助系统仅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从228万未脱贫建档立卡人口中找出1万名当年录取的建档立卡大学生新生,每人按5000元下达预算,做到了精准预算,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18、 三、效益一是应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攻坚。

19、精准资助需要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密切协同,加强与扶贫等部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至关重要。

20、精准资助信息系统平台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不同领域扶贫、户籍、学籍、资助等各方信息交换和沟通协作,构建全方位、体系化的精准资助数据库,实现不同部门和处室能够在资助同一面旗帜、同一个平台下协同攻坚的新格局。

21、二是应用精准资助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22、2017年秋季学期,我们通过系统,将947.35万学籍数据和521.99万建档立卡人员进行数据比对,精准识别出48.58万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23、而以往完成这样的信息核对,全省各级扶贫部门和门成千上万至少要用2个月时间,而且还无法保证信息完全准确。

24、因此,精准资助系统已经成为一个有效提升管理效率效能的重要生产力工具。

25、三是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的“精准度”。

26、系统通过大数据应用分析,对建档立卡人口信息和学生学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精准到校、到人的精准资助数据库,极大地保证了学生资助管理信息数据的精准度,为精准预算、精准施策、精准分析、精准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