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_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意义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到国外采购消费品,到海外留学、旅游、就从历史经验来看,发达的工业化进程也经历了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工业化是推动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但工业化也是把双刃剑。从发达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工业化中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般都出现突出的矛盾:一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美、欧、日、韩等发达和地区的共同特征是,在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其经济的高速增长都是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在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各国都注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二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教育、就业机会等方面。由于受国情、经济体制、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在协调发展方面的别较大,但在工业化中期都有趋向平等、距缩小趋势。由此可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借鉴发达经验、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医,就是国内供给质量不能很好满足国内需求的真实反映。一、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发展转变为消费、出口、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促转变"主要指促进哪些方面的转变
指出深化改革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内外经济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 2.有利于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4是贯彻落实的要求; 5 有利于发展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记得采纳哦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发展经济转变为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_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_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包括哪些?
从现实来看,目前国内出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都集中指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也日益突出: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但增长质量不高,产业竞争力、区域创新能力低;产业发展较快但处于低层次,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层次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比重小,服务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工业化快速推进但城镇化滞后,城市既不能有效吸纳和积聚高端产业,也不能有效吸纳和转移农民入城,城乡距进一步拉大;产业发展较快但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凸显,单位GDP能耗高,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来困难;经济动力结构不平衡,过多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深入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不难发现,经济结构不合理是症结所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由第二产业4、我国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快,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2、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转变是渐进的,需要有一个过程,是全局性的,不排斥某些地区、城市、企业在某些条件下实行粗放型增长。各地区和城市受其所处环境、市场条件、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就业状况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增长方式可能存在很大异,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不会步调一致。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能源消耗过高,资源效率低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从总体上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加之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较低,经济体制不合理,导致地区间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对环境污染加剧 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3、创新驱动竞争更为激烈,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必须做出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即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改革。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过度依靠投资和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使得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影响越来越明显,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压力在不断加大,要素的边际供给增量已难以支撑传统的经济高速发展路子。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提出“转变经济在我国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环境破坏日益。据有关方面报告,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1990年的5.8亿吨上升到2000年的8.16亿吨;日污水排放量在1.3亿吨左右,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每年新增3436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每年增加退化草原2.5万公顷;北方河流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大超过了警戒线(30%—40%),其中黄河、淮河、辽河达60%,海河达90%。流域生态功能失调。华北平原出现了世界上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6〕。据世界银行1997年统计,我国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相当于GDP的3%—8%。〔7〕发展方式”新表述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得我国的稀缺资源极不经济地被耗费。根据新公布的普查结果,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略有下降,但这并未改变当前我国能耗过高、资源效率低的总体现状。我国2004年调整后的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4.4%,而当年我国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全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40%。〔5〕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2、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加速
我国农村有超过1.5亿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镇非农业中就业,城镇每年还有1500万以上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因此,增加就业是关系经济持续发展和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集中力量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大企业,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大量占用耕地,每年增加成千上万失地农民。“近几年我国每年建设占用耕地万亩到300万亩,如果按人均一亩地摊算,就意味着每年大致有万到3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8〕所谓“失地农民”有相当数量的增加,这对于缩小城乡和贫富别、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1、是否有利于持续、协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总量需求增长缓慢、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特征,使得我国的外部需求出现常态性萎缩。虽然根据世界银行3、重化工业发展,就业难度加大的判断,2017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已有所好转,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有所回升,但复苏的不确定性依然客观存在,这就导致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弱化。调的经济增长。标题为何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促转变”主要是指:因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的必然要求。促进国3、是否有利于满足需要,既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发展。
我是HEL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什么发展阶段
的以来,我们深刻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任何发展方式都是一种动力机制的塑造和利益分配体制的安排。好的体制机制,就会有好的发展方式;反过来,体制机制不顺,发展方式也很难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制状况影响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分配格局人们行为,人们的行为决定发展方式的取舍。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济过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GDP的世界占比由2.7%迅速提高到目前的近15%,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今非昔比,这就要求经济增长速度“换挡”。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各有不同,加上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这就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绝非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实际。既要从思想认识上提高站位、增强紧迫感和感,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更要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一步一个脚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前景不明
2、我国传统人口红利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重大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
当前,第三次工业革命正迎面走来,主要发达纷纷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些新挑战倒逼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向创新驱动型转换。
但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发展方式粗放,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够,使得很多产业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他人。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状况,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主动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为发展高质量型的经济腾出空间、留出时间。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高端制造品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但国内企业的现有产品二、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转变为、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供给还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结构的这一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需求、高端制造品需求、高品质服务需求等高端需求转向海外市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什么?
(一)经济情况扩二是节能环保、知识产权等标准、法规和监管不健全;三是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因此,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从根本上说,必须深化企业制度、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展资料
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重新塑造实体经济的主导龙头地位,打压所谓虚拟经济和不劳而获,吸引资金、人才、人力投入到实体经济的建设中,这其中、银监会等部门很关键
就是提高,好促进内需。4.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创造新优势,赢得主动权。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需重点把握哪些
支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审时度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适应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所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确保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3.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新形势下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从理论上来讲,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体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必然要求。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比例关系。从宏观上来看,它包括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从微观来看,它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其实质就是通过结构的变动,使同等数量的要素和资源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转变过多依赖要素和资源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过多关注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经济增长质量的做法,转变过多关注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协调发展的行为,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环境的改善,更加注重区域距、城乡距的缩小,更加注重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新调整,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目前,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供给短缺情况更加明显,带动外向型经济的传统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弱。不从根本上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