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感染管理制度和流程目的是什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标准预防原则 (一) 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 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 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不包含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因子的原则. (二) 基本特点: 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 强调双向保护. 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三)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1、 接触隔离: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 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 空气隔离: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3、 飞沫隔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性腮腺炎、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 医护人员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离开岗位时应脱掉,每周更换清洗一次,污染 或接触传染病后应及时更换。 禁止穿工作服、鞋、帽上街、去食堂、卫生间、会议 室等。 2、 在技术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无菌作规程。 1、 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 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 微生物检测。 3、 各临床科室 24 小时内对感染病例进行上报。 4、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同时上报防保科按《中华传染病防治法》的有 关规定进行报告。 5、 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与本科“临床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 并做进一步的分析及辅助检查,确定的院内感染病例及时上报。 6、 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总结,上报主管及相关职能部门,每季度 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 监测资料应妥善归档保存。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器械和器具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的意义

由于传染病多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变化快,病性危重,并发症多且重,同时还具有传染性的特点。所以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传染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作技术,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巾做到严密细致,有、有针对性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赢得时机,并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扩散。

传染病和精神管理制度的区别

传染病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制度一、传染病管理制度1.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严格传染病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病传播及流行。2.传染病患者就诊,应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按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置;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留在观察室隔离观察。3.传染病患者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应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出传染病区(房);患者用过的被服须消毒处理后再送洗。4.发现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向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不得漏报、瞒报、重报、错报。发现暴发须立即上报5.传染病报告登记表、报告卡及相关记录要准确完整,并

我国传染病管理制度是怎样的

传染病管理制度有以下几点:1、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报告人。2、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须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字体清楚。3、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种染性非典肺炎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的病人、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六小时内、农村于十二小时内以快的通讯方式向防疫站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十二小时内农村于二十四小时内、丙类传染病二十四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4、报告人发观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体、疟疾、出血热等我市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及疑似病人,以快方式报告防疫站并配合检诊。5、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准确、完整、字体清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医院指定的管理人员。6、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措施。7、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旬报、传染病花名册、自查统计、奖惩情况等资料并存档。8、报告人、管理人、医院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违反以上规定,按《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