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书有什么课文

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上册语文书


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上册语文书


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书四年级上册语文书


1 观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鸟的天堂 4火烧云

第二组

5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6 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第三组

9 巨人的花园 10 幸福是什么 11 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第四组 13 白鹅 14白公鹅 15 猫 16母鸡

第五组

17 长城 18 颐和园 19秦兵马俑

第六组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

第七组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第八组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选读课文

1 五彩池 2 小青石 3 麻雀 4 迷人的张家界 5 仰望 6 一个苹果 7 幻想家

8 人造发光植物

1 观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6 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巨人的花园

10 幸福是什么

11 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白鹅

14白公鹅

15 猫

16母鸡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长城

18 颐和园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五彩池

2 小青石

3 麻雀

4 迷人的张家界

5 仰望

6 一个苹果

7 幻想家

8 人造发光植物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欢乐签到,赢取奖励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1.日积月累P19(对偶)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2.日积月累P38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冬月水仙供上案,腊月腊梅雪里藏.

3.日积月累(对联)P98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4.日积月累(名人警句)P141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5.日积月累(名言警句)P158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1.日积月累P19(对偶)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2.日积月累P38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 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供上案,腊月腊梅雪里藏。3.日积月累(对联)P98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颐和园月波楼)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明湖)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4.日积月累(名人警句)P14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5.日积月累(名言警句)P158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费尔斯曼)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所谓教案,简单地说,就是老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

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四、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

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

2、背诵第5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2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 指导朗读

3、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 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3

《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 交流汇报,评选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广告链接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的住宅来自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

2、师生用课文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布置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4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同步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5

《五彩池》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6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昆仑山、腾云驾雾、藏龙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辉、一亩、一丈、凝成、镰刀、画、普通、石笋、丘陵、折射"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摘录、积累描写水池形状、色彩的句子。

3、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能想象五彩池的句子所描绘的具体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4、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观及池水显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教师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挂图(网络下载)或录像资料片断

2、准备一幅地图,以备了解松潘、昆仑山的位置(或做在。课件中)。

3、准备包括一二类生字在内的与教学需要相配合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九寨沟、五彩池的文字、资料。读通本课课文,读准、读熟

课时

一、导入新课前熟读生字词比赛。

1、教师激趣。

今天在学《五彩池》这一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比赛一一按下面的方法,看哪一组读生字词读得熟:(1)正确地读出生字(包括一二类生字);(2)读出这个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每个人先:自己准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自己学习。四五分钟后,组织小组交流。:其间教师注意巡回辅导和督促,指导后进生。〉

2、反馈与强化

(方法:抽样学习小组共同读生字,并组词。例:昆,昆仑山。)

(教师组织反馈方式可灵活,注意就生字词的音、形予以点拨和强化。)。

二、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到过哪些景色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湖吗?说说好吗?湖水怎么样?什么颜色?。

那么,你们见过五颜六色的湖水吗?(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五彩池)。

三、质疑。

1、那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问题?。

(教师有。地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地板书,形成学生阅读探究的主要问题。例如:真有这样的五彩池吗?它在什么地方?究竟像什么样?为什么那里的水会是五颜六色的?……)

2、谈话:我们是一个美丽的(出示地图),有许多山川湖泊。看,这儿是我们的家一一直彩池呢?就在四川省松潘县以北的九寨沟,那儿景色特别美丽,真像仙境一样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五彩池》这篇课文写得也非常优美,我们如果一边读一边通过课文中的语句去发挥想象,就会感觉到好像看到了那个地方的景色一样。我们试着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可。以轻轻地读出声音来。

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摘清楚你们提出来的那些问题。有实在想不明白的词句,可以用笔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其他同学一起想想、说说,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你觉得描写特别美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做上记号,等会儿读给大家听。

四、学生初步自主探究阅读。

1、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读课文时按上述要求用笔做适当的记号,也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出自己想到的内容。(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要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潜心阅读的境界中去。)

2、和组织学生根据以下板书(或投影)的基本要求交流和讨论:(1)同学们一开始提出的那些问题弄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或问题?(2)觉得哪儿写得特别好、特别美?五彩池独特的地方是什么?(3)读的时候你联想到了什么?

五、反馈、点拔和强化。

在、二自然段中,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哪个小组先说说?

(学生反馈,朗读。教师在此过程中全班学生着重读那些应该发挥想象的句子,如"奶奶是哄着我玩儿……去看看";"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有像莲花等;学生发挥想象,并相机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一商、一丈、石粉凝成"等词语。)

启发、点拨要点

(1)关于"腾云驾雾":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想到看过的什么电视剧、什么镜头吗?

(2)关于"漫山遍野":课本上有没有插图能说明什么叫"漫山遍野"呢?

读这几句,联系插图或投影,学生既体会"漫山遍野"的意思,又想象"……好像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的具体画面。读出赞美的语气。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字成语及解释

1.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四字成语 熙熙攘攘 xī xī rǎng rǎng 【解释】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于人多而喧闹。

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形】攘;不能写作“嚷”。

【近义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反义词】门前冷落、门可罗雀 【辨析】~和“熙来攘往”;含义相近都表示市场繁华热闹的景象;有时可以通用。 【例句】 (1)一到星期天;农贸市场上便~;买卖十分兴隆。

(2)星期天的上海南京路总是人山人海;~。

2.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四字成语

熙熙攘攘

xī xī rǎng rǎng

【解释】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于人多而喧闹。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形】攘;不能写作“嚷”。

【近义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反义词】门前冷落、门可罗雀

【辨析】~和“熙来攘往”;含义相近都表示市场繁华热闹的景象;有时可以通用。

【例句】

(1)一到星期天;农贸市场上便~;买卖十分兴隆。

(2)星期天的上海南京路总是人山人海;~。

3. 小学生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成语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四字词语:

昂首东望 若隐若现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

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 局促不安 毫不相让 一日三餐 从容不迫 扬长而去

空空如也 供养不周 不胜其烦 架子十足 屏息凝视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气魄雄伟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山洪暴发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谈何容易 平安无事 突如其来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风和日丽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振兴中华 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农耕 腾云驾雾 程控电话 归根到底 欣喜若狂 形态各异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不容置疑 神秘莫测 神来之笔 千姿百态 人迹罕至

应接不暇 坐卧不安 消磨时光 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引吭大叫

慢条斯理 趁其不备 神态自若 电话号码 浩如烟海 枯枝败叶 久经沙场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若有所思 殊拼搏 号啕大哭 恍然大悟 协调有序

形单影只 和睦相处 患难与共 收益匪浅 年少气盛 年逾古稀 筋疲力尽

铿锵有力 远洋船舶 用武之地 美味佳肴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ABB: 兴冲冲 毛茸茸 笑嘻嘻 辣 金灿灿 笑盈盈

AABB: 恍恍惚惚 郁郁苍苍 蹦蹦跳跳 勤勤恳恳 隐隐约约 原原本本 形形 口口声声

ABCC: 可怜巴巴 生气勃勃 得意扬扬 空空如也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千里迢迢

ABAC: 自由自在 如怨如诉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无影无踪 不闻不问

AABC: 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跃跃欲试 滔滔江水 空空如也

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中所有成语的解释

望子成龙 望:盼望。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封建把龙作为帝王的象征,比喻高贵杰出人物。盼望儿子能成为出类拔萃的显耀人物。

"来龙去脉"一词,现代汉语是这样注解的:原为迷信用语,指山势脉络的来源和去向。现指一件事情前后关系的线索。那么,这个初为用语,后来借指事情的来历和发展的"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意思是说,群龙没有领头的~ 但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

见群龙无首,吉! 意思是在这群龙里没有首领,没有说谁是老大,老二。不说谁大谁校大家都是平等的。表示是一种和平,和谐的状态。

龙飞凤舞

典故: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如虎添翼

〖解释〗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目的在于削弱对方的抵抗力,减少自己的危险。在军事上指,如果敌方占据来有利的地势,并且兵力众多,这时我方应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引入对我方有利的地区,才可以取胜。

骑虎难下: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事情时进行下去有困难,但中途不能停止,陷于进退两难。

照猫画虎 ( zhào māo huà hǔ ) 解 释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天马行空 ( tiān mǎ xíng kōng )

【解 释】 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天马在空中飞驰,比喻思想奔放,任意驰骋,后来也比喻浮躁不安

汗马功劳 ( hàn mǎ gōng láo )

解 释 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马到成功

【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

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显示一下身手。

笨鸟先飞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比喻能力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呆若木鸡

拼音:dāi ruò mù jī

释义:呆:傻,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的样子。

胆小如鼠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校

5. 人教三年级语文上册四字词语及解释

语文园地四

绚丽多彩、高高飘扬、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白发苍苍、缕缕炊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惹人喜爱、自言自语、欢蹦乱跳、阳光明媚、凌空飞起、翩翩飞舞、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灰心丧气、五彩缤纷、你挤我碰、频频点头、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准确无误、逆风飞行、千里迢迢、不紧不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毫无保留、奔流不息、滋润万物、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来来往往、形态各异、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

语文园地五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相互交错、高低不平、全身披甲、成群结队、各种各样、颜色不一、千奇百怪、四脚朝天、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痛痛快快、仔仔细细、丁丁当当、肥肥壮壮、吵吵闹闹、蹦蹦跳跳、酸甜可口、琳琅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举世闻名、夜幕降临、奔流不息、五洲四海、璀璨无比、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庞然大物、乱成一团、和睦相处、没精打采、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彬彬有礼、恋恋不舍、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无边无际

6.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主要词语和成语有哪些

狭隘的(心胸)

狭长的(道路)

细致地(观察)

静静地(思索)填词语!!

轻轻地(拍打)

呆呆地(凝视)

用带(手)的成语回答

形容冷漠(袖手旁观)

形容聪明(心灵手巧)

形容容易(唾手可得)

形容亲密(情同手足)

接歇后语

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下列词语排列正确的是()

a黎明 黄昏 正午 深夜

b嘴,胃 食道 大肠 小肠

d果树 植物 树 桃树

这三项都不对啊~(改正)

a黎明 正午 黄昏 深夜

b嘴,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d树 植物 果树 桃树

在下面空白的诗句处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黑)云压诚诚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猜诗:

在一片山中 有一颗大树 岸上有几个人 正在跟船上的一个人道别 请问是神么诗

实在是不知道啊~

写出恰当的象声词

公鸡早晨打鸣(喔喔)

消极一边啄米一边叫(叽叽)

寒冬,北风呼啸(呼呼)

狮子在吼(吼吼)

用下面的字组成一句有哲理性的话

错 错 错 知 中 改 不 (知错不改错中错)

错 错 错 知 算 不 改 (知错改错不算错)

下面诗句中有属同一首诗 找出来

2遥看瀑布挂前川 5疑是银河落九天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千里黄云白日曛 6北风吹雁雪纷纷

4莫愁前路无知己 9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0毕竟西湖二月中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被杨红。

11千里莺啼绿映红 12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3独怜幽草涧边生 7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8草满池塘水满坡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