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吗
主义哲学模拟试卷(二)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客观试题部分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吗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吗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吗
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中,各有一个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40分)
1.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的关系问题
3.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人类全部历史
C.自然界及其发展史
D.自然、、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4.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辨的哲学
5.学习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6.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客观唯心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8.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运动的,洼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9.时间和空间()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B.事物数量的增加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茌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原理
14.我国的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己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5.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是()
A.相对主义诡辩论
B.唯物主义决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16.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A.法官审理案件
B.农民在田野里种庄稼
C.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D.科学家进行物理实验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9.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这里是在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0.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21.人在价值关系中()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22.人类与动物界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无宗教信仰
D.人类会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动物则不会
23.事物内部变化不平衡,会导致()
A.事物的根本质变
B.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
C.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部分质变
D.事物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24.对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A.自然条件的单纯富绕
B.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
C.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
D.自然条件的异性和多样性
25.人口因素可以()
A.决定制度的性质
B.决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发展
D.决定的贫富强另
2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
27.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产品的分配方式
B.商品的交换方式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资本的组织形式
28.先进的意识之所以能对的发展起促迸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发展规律
B.它是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性
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29.下列各组属于技术形态系列的有()
A.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
B.农业、工业、信息
C.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个人全面发展的
D.古代、近代、现代
30.“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A.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B.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
C.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D.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31.人类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制度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2.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B.用特权侵吞公社的财产
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而出现两极分化
33.的改革是()
A.改变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的基本制度
C.改变的经济运行形式
D.制庋的自我完善
34.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的()
A.路线
B.组织路线
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D.思想路线
35.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上的或
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36.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
C.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37.历史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A.秩序的稳定
B.程度的提高
C.生产力的发展
D.自然环境的改善
38.人的本质属性是()
A.自然属性
B.属性
C.物质属性
D.先天属性
39.人的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个人对奉献的多少
B.个人地位的高低
C.个人知识才能的多少
40.必然王国和自由壬国是发展的()
A.两个不同的阶段
B.两条不同的道路
C.两种不同的结果
D.两种不同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
A.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
B.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C.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仓起芩
D.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E.它把现代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有()
A.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B.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搞好了
C.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互为条件
D.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E.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智力支持和思想动力
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4.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否定是自我否定
B.否定与肯定的区别
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D.否定是对旧事物克服
E.否定是“扬弃”
5.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E.第二性与性的关系
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
A.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的发展
C.人口增长的快慢可以决定制度的更替
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E.人口素质的高低和人口分布状况决定的强弱
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
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C.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
D.各种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E.上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8.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选择革命的形式和道路的基本原则的有()
A.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惟一形式的原则
B.主义普遍真理与木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自己决定、反对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E.在经济文化落后的首先进行革命的原则
9.下列各项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的有()
B.剥削阶级的偏见曲解历史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高
D.认识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
E.保守落后思想的消极作用
10.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B.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础
C.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
D.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E.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必然联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3.简述劳动在从猿变人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4.简述人的价值的大小与分工的联系。
查看解析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及其意义。
2.运用交往在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意义。
辨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是物质的,因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B.尊重规律 (√)题目;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是物质的,因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也可以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电脑是物质的,因此意识是电脑的产物。
结论:题目的逻3、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因为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还能认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就是说,没有人的生活实践,健全的大脑也不会产生正常的心理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辑不成立。
题外话:最近科学家发现,人体的其它主要器官,比如心、肾、肝等,可能会有一定的记忆和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该观点是正确的。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并非一切物质都有意识。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产物是指,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因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参考21年肖秀荣考研第12页)
如何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C1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1)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的产物。(3)生理基础: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离开了人脑这一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器官,意识就不会产生。但是,有了人脑,也不会自行产生意识。(4)内容根源:客观存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物,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另一方面,意识又不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它的反应形式是主观的,是经过头脑改造过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起源–不了解的事物如何被意识到
2014年自考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特性是( B )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2.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C )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5.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
A、夸大运动的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A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否认运动的存在
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D、否认静止的存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C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8.时间和空间( 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9.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D )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的出现 D、劳动
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D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11.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种观点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念是( D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3.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B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14.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A )
A、精神 B、某种实物 C、原初的物质 D、原子
1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16.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 )
A、实践 B、主观努力 C、客观规律 D、先进的物质手段
1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 )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哲学物质范畴可以取代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 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20.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特性的哲学是( C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1.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 B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2.运动是物质的( A )
A、根本属性 B、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23.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C )
A、形而上学 B、机械唯物论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24.在世界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 A )
A、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
25.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C )
A、可变性 B、无限性 C、不可逆性 D、连续性
26.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 B )
A、创造物质 B、改造客观世界
C、自由地创造和运用规律 D、决定物质的状态
27.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 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28.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 C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主义哲学 D、历史唯心主义
29.意识的本质( B )
A、在外界下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纯粹的主观想象 D、在内外作用下人脑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
30.“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B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的产物
31.“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2.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 B )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C、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 D、及其四位最终会超过人类思维
33.物质运动最终高级的形式是( D )
A、化动 B、物理运动 C、生物运动 D、运动
3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5.把静止化的观点是(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3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37.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D )
A、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牛顿力学理论 D、相对论
3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D )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D、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9.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4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B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41.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C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42.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C )
A、历史范畴 B、经济范畴 C、物质范畴 D、阶级范畴
4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B )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4.事物的规律是( D )
A、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6.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地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 D )
A、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47、因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所以( C )
A、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
C、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无限的,静止是有限的
48、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D )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须得生活资料,动物不能
4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 D )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5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C )
A、人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思想工作的加强
二、多项选择题
1.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 ADE )
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B、不动 C、排斥运动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2.把感觉经验当成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BDE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E、贝克莱主义观点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BC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4.的物质性体现在( ACD )
A、劳动是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B、在中不存在精神的现象和活动
C、物质资料的产生是历史的前提 D、全部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E、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CD )
A、反映客观世界 B、创造物质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创造理论体系 E、为自然界创造秩序
6.意识的本质是( BC)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机能 C、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系统 E、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7.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 ACE )
A、三思而后行 B、饥不择食 C、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D、趋利避害的本能 E、预见未来
8.物体的相对静止是( ABDE )
A、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 B、生命的根本条件 C、物体存在与否得根本条件
D、正确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E、正确理解运动的条件
9.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指( BCE )
A、意识正确反映物质 B、意识掌握群众 C、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D、是否遵循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 E、实践
10.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 AC E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11.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BCDE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
12.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ABC )
A、山脉河流 B、生产关系 C、引力场 D、城市建设规划 E、的方针政策
A、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B、是不变的
C、没有广延性 D、是不可分割的
E、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 BDE )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18.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B)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C、运动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有( BC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的,静止是相对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
16.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 BCDE )
A、事物没有任何变化 B、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C、事物的空间位置未变 D、一事物还未能转化为他事物
E、事物还没有发生根本质变
17.动摇牛顿时空观的有( CD )
A、信息论 B、电子学理论 C、狭义的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E、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1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ABC )
A、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B、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E、时间空间具有有限性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0.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CD )
A、感性认识的产物 B、理性认识的产物 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性劳动的产物 E、语言发展的产物
21.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ACE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2.下列见解中,能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有( BCD )
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D、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E、对症下,量体裁衣
23.规律的特点有( ABCE )
A、客观性 B、稳定性 C、重复性 D、无条件性 E、普遍性
24.尽管历罗马教廷把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的数,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收“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ADE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E、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25.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区别是( AC )
A、客观与主观的区别 B、客体与主体的区别 C、人与自然的区别
D、客观于客体的区别 E、相对于人的可能性存在与现实性存在地区别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BDE )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东西的能动反映
E、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27.客体与物质形态的区别是( BCDE )
A、一切客体都是物质的,一切物质形态都是客体
B、部分物质形态是客体,客体不完全是物质
C、物质形态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客体与人的实践密切联系
D、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客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
E、物质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客体还包括精神现象
28.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有( AD )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E、人能改变客观规律
29.劳动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ABCE )
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 B、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C、劳动发展史是打开全部史的钥匙 D、劳动是活动的全部内容
E、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变得过程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异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意识的源泉是什么?
C.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或客观事物。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先有各种各样的物质现象,然后在实践中人脑才能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它们,成为不同的现象。所以,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或客观事物。意识是主观与客观互动的结果,所以意识的源泉必然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源头。
形式状态:
它的存在可以分为静态和能动两种状态,静态意识一般以编码形式存在,比如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软件或其它静态物质载体,意识能动态可以继承静态形式而提升意识范围和水平。
意识的静态和能动态互相作用是新意识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这种定义的出发点源自于物质永恒运动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人工智能有一定参考30.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BCDE )意义。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 A、人脑是
1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 B )C该命题可以分为两这一命题揭示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说:“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简言之,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部分,把句子主干找出来就好了:
“观念的东西” 是 “物质的东西” →意识 是 客观存在
“移入人的头脑” 并 “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 → 意识 是 主观映象
为什么说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A.用掠夺他人的财产2、客观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的活动将客观事物变成映像,从而产生人的心理。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人脑产生心理现象是离不开客观现实的,人的大脑好像是个“加工厂”,客观现实便是原材料,人的心理活动,不论简单还是复杂,其内容都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的知觉、表象的映像是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复写、摄影与镜像.
C.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的统一 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
A.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19.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ABCDE )选D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排除AB。
物质是意识的源泉,排除C。
人脑是意识的储存器官,所以选D
产生意识是人脑的一项功能 故选C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