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24式的基本功要领知识

二十、闪通臂

太极拳24式的基本功要领知识

二十四式太极拳精讲 二十四式太极拳精讲学分解动作二十四式太极拳精讲 二十四式太极拳精讲学分解动作


二十四式太极拳精讲 二十四式太极拳精讲学分解动作


1轻松柔和,意动身随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衡舒展,动作柔和。没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在练拳时,要求用意识(指想象力)动作,把自己的意念、气息、用力点等融入到动作之中去,真正体会到太极的韵味。

2动作连贯,分清虚实

太极拳动作的整套动作中,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衔接紧密,并要求身法和手法的运用。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一气,速度均匀,一气呵成,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动作协调,上下相随

太极拳的动作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含,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习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互相响应,即: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

4圆弧均匀,呼吸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这与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相吻合,通过这种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得动作的圆洛自然。练习者的呼吸也应按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进行,动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约束,可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程度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进行。按照起吸呼落,开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

简化太极拳练习要点

1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等达到限度的放松状态。

2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3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A.D收脚抱球,@左转出步,图弓步分手,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4呼吸自然D收脚勾手,@蹲身仆步,@穿掌下势,@撇脚弓腿,扣脚转身,提膝挑掌。

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宜采用自然呼吸。

;

二十式太极拳套法

13、右蹬脚

二十四式太极拳

1、起式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简易套路,是一种健身拳术。

1956年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主要汲取杨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共四段,约5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主要动作有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掤、捋、挤、按、单鞭、云手、左右蹬脚、、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锤等。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广大初学者的学习套路之一,也适合群体表演,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1979年体委又编创四十八式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的继续和提高。共六段四十八式,约8分钟左右可练完。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吸收吴式、孙式太极拳的平圆手法和武式、孙式太极拳的撤步、跟步,其中掩手、马步靠采用发劲的陈式太极拳。

演练太极拳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等达到限度的放松状态。

三、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如下: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③身体重心后移,右脚尖略向外撇,随即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跟进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眼看右前臂。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4、双峰贯耳

17、右下势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24式太极拳特点是什么?

20、闪通臂:迈左脚,弓步赶,提两手,身右转,左手推,平鼻尖,旋右臂,翻手腕。上体正直要自然,推掌弓腿莫迟缓,左臂不可太伸直,背部肌肉要松展。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20、闪通臂

1、连贯均匀。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其后贯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2、轻松柔和。

太极拳架式比较平和舒展,动作要领不拘不僵,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说来,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3、协调完整。

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内外一体,身体各部之间要紧密配合;动作的出发,一动无有不动,以腰为轴来带动。

太极拳要求手脚动作上都要有虚实之分,最明显的是重心的确定,分清什么时候一定要身体的位置,否则就会造成站不稳的情况。

太极拳的动作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运动时要避免直来直去,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

6、心静体松。

在起势之前,首先要摆正姿势、呼吸自然、心静气和,注意力集中,要做到用意念来控制自己的动作,做到身心合一,心无杂念,缓缓进行。

24式太极拳是本着弘扬国粹、发扬传统武术的指导思想而编制的一套入门级的太极拳,它动作简练,浓缩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老少皆宜,实在是居家晨练之必备佳品。

扩展资料: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健身价值:

太极拳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包括武术价值、哲学价值和良好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也是多方面的: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还有艺术修养方面的。太极拳外练全身的关节、骨骼、肌肉,内练意识、精神气质、神经功能。起初练的是动作、姿势、筋骨和皮肉,深入进去练的是意念、内气活动,从而由外至内、由内向外锻炼。

这种方式就不是简单的活动了,是在意念的支配下,使人的神经系统、运动机能和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得到全面的改善,它的健身价值是全面的、自然的、科学的。

二十四式太极拳口诀表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

二十四式太极拳歌诀口诀表如下:

2.两臂棚举,达于肩平.

1、起式:平行站,同肩宽,臂慢起,屈肘按,指微屈,掌心下,蹲多高,各自看。身正腰松休撅臀,两肘松垂肩要沉,落臂屈膝须一致,按掌高度与肩平。

2、左右野马分鬃:上体保持正,分手成弧形,出步探虚实,如履薄层冰,若想弓步稳,横距三十分。

3、白鹤亮翅:跟半步,身后坐,抱球状,鹤翅亮。左手放胯前,右手头边停,两臂保持半圆形,左脚虚点地,双膝微弯曲,后坐提手须统一。

5、手挥琵琶:跟半步,再坐实,左脚翘,膝微屈,左手挑,高齐鼻,右手回,落于腹。左虚右实要稳平,左挑右落走弧形。沉肩垂肘掌心对,两手挥弹琵琶琴。

6、左右倒卷肱:前推回手走弧形,两手速度要均匀。进步慢慢虚变实,腰胯放松运转灵。

7、左揽雀尾:揽雀尾中含四法,_捋挤按拳精华。_:左弓步,左手_,和分鬃,有不同;捋:翻两掌,伸前方,坐身捋,如牵羊;挤:屈右肘,附左腕,慢挤出,保持圆;按:翻手心,左右分,画圆圈,要认真。

8、右揽雀尾:蹬左腿,扣脚尖,腰右转,手不变,腰回走,落右手,右丁步,左抱球,弓步_,两手分,坐身捋,手先伸,合手挤,弓步慢,两手分,同时按。_在两臂要撑,捋在掌中要轻,挤在手背要横,按在腰腿要攻。

9、单鞭:身后坐,脚里扣,腰左转,再向右,左腿虚,右腿实,右手勾,左掌立,出左脚,弓步走,勾不变,推左手。单鞭动作并不难,腰转手随是关键,先收后出虚变实,弓步推掌慢转腕。

10、云手:左脚蹬,脚里扣,手随腰,转向右,继续走,云左手,并右脚,云右手,左横行,左手云,并右脚,右手云,重复式,共三次,越连贯,越有趣。左脚横出向左行,右脚并步右手云,身直膝屈重心稳,腰如车轴手如轮。

12、高探马:跟半步,移重心,虚实变,要分清,右勾手,变成掌,两手心,翻向上,左手收,腰前方,右手推,经耳旁。上体自然直,双肩要松沉,右肘微垂下,眼看前手平。

13、右蹬脚:提左腿,穿左手,弓步落,分两手,右丁步,交叉手,右在外,心向后,提腿蹬,两手分,左右力,拉平均。穿手提腿两手分,蹬腿力点在后跟,上下相对须一致,身体稳定在重心。

14、双峰贯耳:右腿收,膝盖提,腰右转,两手齐,捧手落,再上起,双贯耳,如钳夹。腰松头颈直,两拳放松握,沉肩又垂肘,两肩弧形走。

15、转身左蹬脚:右脚扣,腰左转,两手分②身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屈膝弓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脸前向上举并翻掌停在右额前,手心斜向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拳变掌,继续走,交叉手,左脚蹬,两手分。蹬脚单腿站,重心多变化,左肘对左膝,左肩对左胯。

16、左下式:屈左腿,收左手,右腿蹲,左腿伸,左手穿,顺腿边,身慢直,金鸡立。左腿伸直右膝屈,行步两脚要着实,右腿蹬地慢立起,身体上下保持直。

17、右下式:脚落下,腰左转,右手落,左肩前,提左手,掌变勾,同左式,一样走。下式难度大,行步全靠会收胯,脚步有力身才稳,功到自成不用怕。

18、左右穿梭:脚外展,微右转,胸抱球,半坐盘,上右脚,丁步靠,斜弓步,球转倒,右手举,挺额头,左手推,平胸口,其要领,理解透,学会左,便会右。左右穿梭两斜方,上下协调休紧张,弓步横距卅厘米,身正腰直稳如桩。

19、海底针:右腿跟,身后移,左手下,右手提,左虚步,脚点地,为捞针,下海底。身体先右再左转,上体不可太前探,避免低头臀外凸,左脚点地右腿弯。

21、转身搬拦捶:左脚扣,右手转,左手翻,举头前,右握拳,画弧忙,随身转,左肘旁,提右脚,撇向前,左手落,送右拳,右脚实,左脚上,左手拦,右拳降,再打出,正前方,左手回,右肘旁。转身搬与拦,右拳似螺旋,前臂先内转,外旋把敌缠,先化而后打,钢针绵里藏。

22、如封似闭:左手伸,右腕下,翻两掌,心朝上,慢收回,身后坐,推两掌,成弓步。后坐腰勿挺,臀部也莫凸,两臂随身回,弧线别走直,肩肘略外松,肩宽为度尺。

23、十字手:左脚扣,身向右,右手云,两臂平,右外撇,脚平行,并右脚,肩为准,边画弧,身慢起,十字手,左在里。先分后合身自然,两臂环抱须,沉肩垂肘手朝里,虚灵顶劲胸内含。

24、收式:手外翻,心向下,慢慢落,外侧胯。两手分落下,全身应放松,沉肩平呼吸,有始又有终。

太极二十四式有哪些动作

(13)右蹬脚。

二十四式太极拳

③同②,但左右相反。

式 起势 Starting Posture

第二式 左右野马分鬃 Part the Wild Horse's Mane on Both Side

4、虚实分明。第三式 白鹤亮翅 White Crane Spreads its Wings,

第四式 左右搂膝拗步 Brush Knee and Twist Step on Both Side ,

第五式 手挥琵琶 Hold the Lute

第六式 倒卷肱 Forearm Rollings on Both Sides

第七式 左揽雀尾 Grasp the Bird's Tail-Left Side

第八式 右揽雀尾 Grasp the Bird's Tail-Right Side

第九式 单鞭 Single Whip ,

第十式 云手 Cloud Hands

第十一式 单鞭 Single Whip

第十二式 高探马 High Pat on Horse

第十三式 右蹬脚 Kick with Right Heel ,

第十四式 双峰贯耳 Twin Peaks

第十五式 转身左蹬脚 Turn and Kick with Left Heel,

第十六式 左下式 Push Down and Stand on One Leg-Left Style

第十七式 右下式 Push Down and Stand on One Leg-Right Style

第十八式 左右穿梭 Work at Shuttles on Both Side

第十九式 海底针 Needle at Sea Bottom

第二十式 闪通臂 Flash the Arms

第二十一式 转身搬拦捶 Turning body, Pulling, Blocking and Pounding

第二十二式 如封似闭 Apparent Close up

第二十三式 十字手 Cross Hands

第二十四式 收势 Closing Form

太极拳简式二十四式简述

A.D左转落手,2右转收脚举臂,3出步屈时,4弓步搂推六.倒卷肱

动作名称:起式,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灌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式,右下式,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任督通,病不生,头旋转,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脉(),十字手,收势。

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1)收脚落手,(2)出步收手,(3)弓步贯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第二十四式:收势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第二组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第四组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第五组

12.腰是身体转动的关键部位,对动作变化、重心稳定等都起主要作用。练习时,多腰部的要求是松而沉。腰部松沉时要注意腰部能直竖,以有利于尾闾中正神贯顶的要求。敛臀是在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做内收,同时和含胸拔背相互作用,使身体的脊背成自然的弧形。敛臀时,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部肌肉内外下方舒展,然后向前、向内收敛,好似臀部把小腹托起,有利于气沉丹田的要求。当两胯撑开,两膝有微向里扣的感觉时,就能起到圆裆的作用。胯关节是协调腰腿动作的主要关节,如果胯关节紧张,腰腿就很难相顺相随。圆裆和松垮的相配合能使腰部灵活和起到臀部内敛的作用。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

16.左下势

17.右下势

第七组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第八组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扩展资料:

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在抗日之前,全国各地的太极拳家无不尊张三丰为祖师。其原因是,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

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

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可以说是留给后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另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陈王廷。此种说法出自顾留馨、唐豪先生对太极拳的考证和《太极拳研究》。他们考陈王廷创太极拳依据有两点:一是有陈氏后人所撰有祖先的打油诗《闷来时造拳》五字。二是有陈王廷留有一篇《拳经总歌》。

据考这篇陈氏《拳经总歌》并非陈氏所。通背拳《拳经总论》除几个别字外,其它内容完全相同。

参考资料:

太极拳二十四式是什么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后移,右脚尖外撇,左脚收成丁步;上体右转,两手在右肋前上下相抱。

每每清晨或是傍晚都能在公园看到仙风鹤骨的老人家在练习太极拳,而最为常见的太极拳招式就是24式,很多人虽然听说过太极拳24式,但是对其还是一头雾水,甚至连名称都不知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太极拳24式的名称。欢迎大家查阅。

6、左云收步:同前左云收步。

太极拳24式是什么

太极拳24式即指24式简化太极拳,而24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体委(现为)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太极拳24式名称

式:起势。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第三式:白鹤亮翅。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五式:手挥琵琶。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第七式:左揽雀尾。

第八式:右拦雀尾。

第十式:左右云手。

第十一式:单鞭。

第十二式:高探马。

第十三式:右蹬脚。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第十六式:左下式。

第十七式:右下式。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第十九式:海底针。

第二十式:闪通臂。

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

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第二十四式:收势。

太极拳24式具体动作

式: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第三式: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1、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3、重心稍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右手经头前划弧摆至左前肩,掌心向下,左手向左上方划弧上举,与头同高,掌心向上;眼视左手。

4、同前弓步搂推,惟左右相反。

第五式:手挥琵琶

1、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

2、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1、上体稍右转,两手翻转向上,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上举至肩上耳侧,左手停于体前;上体稍左转;左脚提起向后退一步,脚前掌轻轻落地;眼视左手。

2、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后移,成右虚步;右手推至体前,左手向后、向下划弧,收至左腰侧,手心向上;眼视右手。

3、同前退步卷肱,惟左右相反。

4、同前虚步推掌,惟左右相反。

1、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

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第八式:右揽雀尾

1、转体分手:重心后移,上体右转,左脚尖内扣;右手划弧右摆,两手平举于身体两侧;头随右手移转。

2、抱球收脚:左腿屈膝,重心左移,右脚收成丁步;两手呈左抱球状。

3、弓步堋臂:同前弓步堋臂,惟左右相反。

4、转体摆臂:同前转体摆臂,惟左右相反。

5、转体后捋:同前转体后捋,惟左右相反。

6、弓步前挤:同前弓步前挤,惟左右相反。

7、后坐引手:同前后坐引手,惟左右相反。

8、弓步前按:同前弓步前按,惟左右相反。

第九式:单鞭

1、转体运臂:上体左转,左腿屈膝,右脚尖内扣;左手向左划弧,,掌心向外,右手向左划弧至左肘前,掌心转向上;视线随左手运转。

2、勾手收脚:上体右转,右腿屈膝,左脚收成丁步;右手向上向左划弧,至身体右前方变成勾手,腕高与肩平,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掌心转向内;眼视勾手。

3、弓步推掌: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成左弓步;左手经面前翻掌向前推出。

第十式:云手

1、转体松勾:上体右转,左脚尖内扣;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掌心向内,右勾手松开变掌。

2、左云收步:上体左转,重心左移,右脚向左脚收拢,两腿屈膝半蹲,两脚平行向前成小开立步;左手经头前向左划弧运转,掌心渐渐向外翻转,右手向下、向左划弧运转,掌心渐渐转向内;视线随左手运转。

3、右云开步:上体右转,重心右转,左脚向左横开一步,脚尖向前;右手经头前向右划弧运转,掌心逐渐由内转向外,左手向下、向右划弧,停于右肩前,掌心渐渐翻转向内;视线随右手运转。

4、左云收步:同前左云收步。

5、右云开步:同前右云开步。

第十一式:单鞭

1、转体勾手:上体右转,重心右移,左脚跟提起;右手向左划弧,至右前方掌心翻转变勾手;左手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肩前,掌心转向内;眼视勾手。

2、弓步推掌:同前弓步推掌。

第十二式:高探马

1、跟步翻手:后脚向前收拢半步;右手勾手松开,两手翻转向上,肘关节微屈。

2、虚步推掌:上体稍右转,重心后移,左脚稍向前移成左虚步;上体左转,右手经头侧向前推出;左臂屈收至腹前,掌心向上。

第十三式:右蹬脚

1、穿手上步:上体稍左转,左脚提收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右手稍向后收,左手经右手背上方向前穿出,两手交叉,左掌心斜向上,右掌心斜向下。

2、分手弓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体稍右转,两手向两侧划弧分开,掌心皆向外;眼视右手。

3、抱手收脚:右脚成丁步;两手向腹前划弧相交合抱,举至胸前,右手在外,两掌心皆转向内。

4、分手蹬脚:两手手心向外撑开,两臂展于身体两侧,肘关节微屈,腕与肩平;左腿支撑,右腿屈膝上提,脚跟用力慢慢向前上方蹬出,脚尖上勾,膝关节伸直,右腿与右臂上下相对,方向为右前方约30度;眼视右手。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

1、屈膝并手:右小腿屈膝回收,左手向体前划弧,与右手并行落于右膝上方,掌心皆翻转向上。

2、弓步贯掌:右脚下落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弓步;两手握拳经两腰侧向上、向前划弧摆至头前,两臂半屈成钳形,两拳相对,同头宽,拳眼斜向下。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1、转体分手:重心后移,左腿屈坐,上体左转,右脚尖内扣;两拳松开,左手向左划弧,两手平举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外;眼视左手。

2、抱手收脚:重心右移,右腿屈膝后坐,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两手向下划弧交叉合抱,举至胸前,左手在外,两手心皆向内。

3、分手蹬脚:同右蹬脚,惟左右相反。

第十六式:左下势

1、收脚勾手:左腿屈收于右小腿内侧;上体右转,右臂稍内合,右手变勾手,左手划弧摆至右肩前,掌心向右;眼视勾手。

2、仆步穿掌:上体左转,右腿屈膝,左腿向右前方伸出成左仆步;左手经右肋沿左腿内侧向左穿出,掌心向前,指尖向左;眼视左手。

3、弓腿起身: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左手前穿并向上挑起,右勾手内旋,置于身后。

4、挑掌:上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腿屈膝提起成左步;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右勾手下落变掌,向体前挑起,掌心向左,高于眼平,右臂半屈成弧。

第十六式:左下势

1、收脚勾手:左腿屈收于右小腿内侧;上体右转,右臂稍内合,右手变勾手,左手划弧摆至右肩前,掌心向右;眼视勾手。

2、仆步穿掌:上体左转,右腿屈膝,左腿向右前方伸出成左仆步;左手经右肋沿左腿内侧向左穿出,掌心向前,指尖向左;眼视左手。

3、弓腿起身: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左手前穿并向上挑起,右勾手内旋,置于身后。

4、挑掌:上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腿屈膝提起成左步;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右勾手下落变掌,向体前挑起,掌心向左,高于眼平,右臂半屈成弧。

第十八式:左右穿梭

右穿梭

1、落脚抱球:左脚向左前方落步,脚尖外撇,上体左转;两手呈左抱球状。

2、弓步架推:上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上步成右弓步;右手向前上方划弧,翻转上举,架于右额前上方,左手向后下方划弧,经肋前推至体前,高与鼻平;眼视左手。

左穿梭

2、弓步架推:同前弓步架推,惟左右相反。

第十九式:海底针

1、跟步提手:右脚向前收拢半步,随之重心后移,右腿屈坐;上体右转,右手下落屈臂提抽至耳侧,掌心向左,指尖向前,左手向右划弧下落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斜向右。

2、虚步插掌:上体左转向前俯身,左脚稍前移成左虚步;右手向前下方斜插,左手经膝前划弧搂过,按至左大腿侧;眼视右手。

第二十式:闪通臂

1、提手收脚:上体右转,恢复正直;右手提至胸前,左手屈臂收举,指尖贴近右腕内侧;左脚收至右脚内侧。

2、弓步推掌: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手推至体前,右手撑于头侧上方,掌心斜向上,两手分展;眼视左手。

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拳

1、转体扣脚:重心后移,右腿屈坐,左脚尖内扣;身体右转,右手摆至体右侧,左手摆至头左侧,掌心均向外;眼视右手。

2、坐腿握拳:重心左移,左腿屈坐,右腿自然伸直;右手握拳向下、向左划弧停于左肋前,拳心向下,左手举于左额前;眼向前平视。

3、踩脚搬拳:右脚提收至左脚内侧,再向前迈出,脚跟着地,脚尖外撇;右拳经胸前向前搬压,拳心向上,高与胸平,肘部微屈,左手经右前臂外侧下落,按于左胯旁;眼视右拳。

4、转体收拳:上体右转,重心前移,右拳向右划弧至体侧,拳心向下,左臂外旋,向体前划弧,掌心斜向上。

5、上步拦掌:左脚向前上步,脚跟着地;左掌拦至体前,掌心向右,右拳翻转收至腰间,拳心向上;眼视左掌。

6、弓步打拳:上体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向前打出,肘微屈,拳眼向上,左手微收,掌指附于右前臂内侧,掌心向右。

第二十二式:左右穿梭

1、穿手翻掌:左手翻转向上,从右前臂下向前穿出;同时右拳变掌,也翻转向上,两手交叉举于体前。

2、后坐收掌:重心后移,两臂屈收后引,两手分开收至胸前,与胸同宽,掌心斜相对;眼视前方。

3、弓步按掌: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掌经胸前弧线向前推出,高与肩平,宽与肩同。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

1、转体扣脚:上体右转,重心右移,右腿屈坐,左脚尖内扣;右手向右摆至头前,两手心皆向外;眼视右手。

2、弓腿分手:上体继续右转,右脚尖外撇侧弓,右手继续划弧至身体右侧,两臂侧平举,手心皆向外;眼视右手。

3、交叉搭手:上体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屈膝侧弓,右脚尖内扣;两手划弧下落,交叉上举成斜十字形,右手在外,手心皆向内。

4、收脚合抱:上体转正,右脚提起收拢半步,两腿慢慢直立;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

1、翻掌分手:两臂内旋,两手翻转向下分开,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眼视前方。

2、并脚还原:左脚轻轻收回,恢复成预备姿势。

练习24式太9、单鞭极拳要注意什么

1、练习24式太极拳时,应当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专心致志、精力集中,使全身心投入到锻炼中去。

2、学练时,在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还须自己用心揣摩,认真练习才得收益。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3、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如果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练习时,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

4、应根据自身的状况灵活调整运动量,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5、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如伸展、弯腰、下蹲等,否则容易引起扭伤、碰伤、骨折等。

太极二十四式,各式的名称及文字描述

2.收脚棚园,并步合臂.

一.起式

1.左脚开立,与肩同宽.

3.沉胯按掌,落掌胯旁. 二.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丁步抱球.

2.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4.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6.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7.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合气化一.

2.重心后坐,分靠列采.

3.左脚点地,虚步亮掌. 第二组

四.搂膝拗步

1.旋胯摆掌,收脚举臂.

2.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3.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4.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5.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6.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1.按掌跟步,坐步捋带.

2.转腰拧胯,虚步合臂.

第三组

1.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2.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4.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5.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6.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7.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8.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9.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10.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11.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12.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七.左揽雀尾

1.转腰展臂,丁步抱球.

2.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3.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4.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5.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6.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八.右揽雀尾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实左虚右.

3.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4.沉胯翻掌,坐步斜捋.6、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更不宜练拳,冬练时若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锻炼,不要紧张,可坐下或半卧位休息片刻,如疼痛无缓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5.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7.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第四组

九.单鞭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3.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云手

1.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3.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4.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单鞭

1.丁步云摆,猫步勾手.

2.转腰棚臂,弓步推按. 第五组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坐腿曲臂.

2.卷收按掌,虚步沉胯. 十三.右蹬脚

1.提膝穿掌,弓步分掌.

2.提膝合抱,蹬脚分掌. 十四.双峰贯耳

1.转腰合胯,提膝托手.

2.落步后捋,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1.身体后坐,垂肘分掌.

2.扣步转腰,提膝合抱.

3.蹬脚分掌,身体中正. 第六组

十六.左下式

1.摆手收脚,勾手沉胯.

2.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3.左脚碾地,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式

1.落脚摆手,勾手沉胯.

2.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3.右脚碾地,提膝挑掌.

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1.落步揽园,丁步抱球.

2.猫步右棚,弓步架推.

3.身体后坐,丁步抱球.

4.猫步左棚,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

1.跟步前按,坐腿后捋.

2.丁步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提手,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1.转腰搭腕,翻掌提脚.

2.猫步落胯,弓步分掌.

第八组

1.身体后坐,扣步摆掌.

2.丁步握拳,猫步搬拳.

3.转腰扣步,滚肘摆拳.

4.收脚拦掌,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1.托掌后坐,松胯沉气.

2.沉胯翻掌,弓步推按. 二十三.十字手

1.转身扣脚,弓腿分脚.

2.交叉搭手,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式

1.棚臂翻掌,松胯采按.

24式太极拳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二、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名称如下:

16、左下势

1、起势。起势为太极二十四式式,要求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

2、左右野马分鬃。左右野马分鬃因其运动状态与奔驰野鬃毛左右分披相似而得名,动作舒展,贵在进身,劲在腰身。

3、白鹤亮翅。是太极招式之一。最早在陈氏太极拳中被称为白鹅亮翅,在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记载:“如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

4、左右搂膝拗步。是太极拳法中的其中一式。

5、手挥琵琶。是太极拳二十四式第五式。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第九式:单鞭。右拦雀尾。

9、单鞭。

10、左右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式。

17、右下式。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24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这套太极拳是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

扩展资料:

太极拳注意事项如下: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