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时代和冰河世纪那个更早一些?

树懒,猛犸象。老虎。猴子为了躲避冰河融化的逃亡路程

恐龙时代早,恐龙时代是三叠纪中期至白垩纪晚期,而冰河时代第二部是冰河世纪2:冰川融解则是第三纪。电影演的并不是全都是真的

冰河世纪是什么时候 冰河世纪是什么时候结束冰河世纪是什么时候 冰河世纪是什么时候结束


冰河世纪是什么时候 冰河世纪是什么时候结束


恐龙时代早,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冰河世纪在几万年前

恐龙时代早。电影是的。

恐龙时代是6500万年前,冰河世纪就几万年前

罗迪尼亚大陆又是什么?它存在于哪个时期?

地球会再次进入冰河期吗?若是重现冰河世纪,人类会存活下来吗?

罗迪尼亚大陆是古代存在的超大陆。罗迪尼亚大陆不多存在于新元古代时期。大概是在7亿年前。

罗迪尼亚大陆出现在大约12 亿至7亿5000万年前,是由许多很第三部时的古老的陆块漂移拼合在一起的。它的形成过程被称为格林维尔。

他是远古时地球曾经存在的一个超大陆。出存在于7亿年前的冰河世纪的时候形成的。

是古代地球曾经存在的超大陆。根据板块重构,罗迪尼亚大陆存在于新元古代(11.5亿到7亿年前)。 约七亿年前成冰纪的时候,地球进入雪球地球状态,全球温度急速下降。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的生物快速演进一般认为是因为罗迪尼亚大陆的分裂引发。

冰河世纪发生了什么事情2014年

《冰河世纪》一共有五部,分别是:《冰河世纪1》,《冰河世纪2》,《冰河世纪3》,《冰河世纪4》、《冰河世纪5》。

《冰河世纪》的故事围绕着三只冰河时期的史前动物和一个人类弃婴展开。冰河期使得动物们纷纷迁移寻找食物。心地善良的长毛象——曼弗瑞德、嗜食的树獭——希德、狡猾的剑齿虎——迪亚戈,这三只性格迥异的动物为了使一个人类的小孩重返家园,竟然聚在了一起,组成了一只临时护送队,踏上个人觉得还是有机会能够再次进入到冰河世纪的,毕竟本身地球就在不停的旋转,所以它的气候也在不停的循环。了漫漫寻亲路。一路上这三只动物矛盾重生,迪亚戈心生毒计,想诱领队伍踏入自己族类设下的致命伏击,但在他们共同经历了雪崩、饥荒等无数险境之后,这些与严酷环境抗争的经历使迪亚戈开始对自己的动摇了。

冰河世纪形成原因?

恐龙时代 早

最近一次冰河时代结束于1万多年前,在那次冰河时代,冰川从两极一直向赤道地区延伸,在纽约这样纬度的地区,冰层竟也厚达1公里,那是个很寒冷的时代,我们人类的祖先就亲眼见证过这个时代。但是,在遥远的过去,在人类最古老的脊索动物祖先还没出现的时代,曾经有过一次持续时间更长、更为寒冷、也更为壮观的宏大的冰河时代,整个地球在那个时代都被冻结成一个巨大的雪球。 这个冰河时代的名称是瓦兰吉尔冰期(Varanger glaciation),Joseph Kirschvink在1992年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对于这段历史的发现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剑桥地质学家W. Brian Harland做出,他在研究7亿年前的岩石时发现它们都和冰有过接触,一些上面有冰川的划痕,其他的则从冰山的底部落入洋底,而这些岩石来自世界各地,包括那些非常靠近赤道的地方,这很奇怪,因为很难想象在赤道的海平面地区居然也会出现冰。他虽然通过研究很快得出结论在7.5亿年前到5.8亿年前有过大规模冰川运动,但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其他世代的冰川从来都不会遍及所有大陆,即使在最的冰期赤道附近的大陆上也很难找到冰。 Harland由此提出了现在被称为雪球地球的说,并由他和Rudwick、Hambrey、Kirschvink 以及Hoffman等人在其后的几十年中不断深化。这个说认为,地球在距今7.5亿年到5.8亿年前经历了一次极其而漫长的冰河时代,当时不仅陆地全部被冰川覆盖,而且海洋也被完全冻结,只靠来自地球核心的热量才使得液态的水在一公里厚的冰层下存在,为古老的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保留了一片生存的空间。从太空看,地球已经完全成为一个巨大的雪球。 就在Harland开始创立他的说的时期,科学家M.I. Budyko也通过对地球气候模型的模拟演化验证出,如果冰帽从极地延伸到纬度60度,也就是说到赤道的1/3的路程时,会很快往回退缩回去。但如果冰帽能延伸到2/3的路程也就是说30度的话,就会触发失控的链式反应,因为冰雪是一种良好的反光体,当延伸到纬度30度的时候,就基本是直着面对太阳,同高纬度的倾斜角度比,会大大增加反射回去的太阳能量,从而使地球冷下去,增加冰雪的覆盖范围,然后再进一步加剧这个过程,直到冰帽从南北两个方向汇合到赤道。不过当时的科学家并不相信地球曾经发生过这种事情,因为按照这个机理,一旦地球冻结,就将永远都无法解冻;而且要是全部冻结,生命也将由于缺乏阳光而全部消失。但这显然不是事实,所以他们认为前提不成立,地球一定没有被全部冻结过。但是其后发现的一些事实却支持着全球冻结的观点。 其一是富铁的矿石。在地球富氧的大气层中,铁会自然锈蚀。含铁丰富的矿石只有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下才能出现,而在理论中地球冻结的时代也的确能发现这样的富铁矿藏,雪球地球说的支持者认为是由于冰川的覆盖隔绝了氧气,才使得它们能够形成。 其二是发现了一些冰川沉积物下面紧挨着石灰岩,或者是石灰岩混在冰碛物中,而石灰岩通常是靠近热带地区富含碳酸氢钙温暖的水所产生的沉积物,这说明冰川的确到达了热带地区,所以覆盖在石灰岩地层上,或者是冰川把石灰岩割裂,使其碎片混合到冰碛物中。 其三是在这个时期浅海地层中出现了碳-13的极低值,自然界中碳的同位素中碳-12和碳-13最多,进行光合作用的海洋生物更喜欢利用含碳-12的二氧化碳,从而有机体中的碳-13比作为无机物的碳酸钙中的碳-13含量低2.5%。这样,如果一个海底地层中有机物堆积得多,碳-12就多,反之如果碳-13多,就说明沉积的主要是碳酸钙而有机物沉积少,这个时期的生命活动就少。这个时期的碳-13极低值说明的确有过大规模的生物灭绝的出现(碳-13达到低谷的值说明此后碳-13含量开始回升,必然意味着冰期已经结束,生命活动已经逐步恢复,所以瓦兰吉尔冰期末期的碳-13达到极低值的时间也被作为埃迪卡拉生物群兴盛的埃迪卡拉纪的开始)。 其四是之后生命的突然繁盛,早期雪球地球说的支持者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作为证据,现在则以紧接着这个时期出现的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兴盛作为证据,他们认为埃迪卡拉纪多细胞生物的突然大规模出现是因为某种抑制生命发展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消失,而这个外界环境因素就是瓦兰吉尔冰期的极度严寒。 有关雪球地球的最初成因,预计和当时的板块运动有关。在大约10亿年前,全球所有的陆地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一个超级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罗迪尼亚这个名字来自保加利亚语和俄语中“故土”(Homeland)这个词汇。这个超级大陆位于赤道地区,大陆的这种分布导致硅酸盐岩石风化加快,大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碳酸盐岩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降低温室效应,导致气温下降。 现代的大陆分布使得低纬度地区海洋多,高纬度地区陆地多,和罗迪尼亚超级大陆的时代正好相反。由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热带海洋是热量的储存库,这样,现代的分布状态能够良好地调节气候,而罗迪尼亚超级大陆的时代则不能。而且现代的分布方式使得高纬度地区一旦开始冰封,就覆盖大陆停止岩石的风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消耗,而罗迪尼亚超级大陆的时代高纬度地区开始冰封只覆盖海洋,不影响罗迪尼亚的岩石风化。这样,那时的世界就缺乏一个自我平衡机制。在罗迪尼亚形5千万年后,也就是9.5亿年前,积累的效果就使得现在的刚果河盆地附近出现了冰川,并继续恶化下去,直到使地球变成大雪球。 雪球地球说的支持者认为,变成雪球的地球由于被大冰川覆盖了大陆,使得硅酸盐岩石无法再风化,就无法再吸收二氧化碳,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于亿万年中火山爆发等因素的积累,重新达到一定的浓度,终一共三部于使温室效应重新发挥作用,而此时罗迪尼亚超级大陆已经在7.5亿年前重新分裂成8块,要等到二叠纪才会重新汇聚成新的超级大陆大陆(Pangea)。到瓦兰吉尔冰期结束的5.8亿年前,大片陆地已经漂移到高纬度地区,不会再产生之前的大幅度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雪球地球说支持者提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也得到了验证。 根据计算,要让强烈反射阳光的雪球地球解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必须达到我们今天呼吸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350倍,达到这样的浓度后,积累的热量就可以让赤道地区的海洋解冻,从而出现一条深色条带,增加太阳能的吸收效率,这样,增加吸收太阳能就加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之上,进一步加大热量,并让更北的地区解冻,从而进一步循环。这同样是一种链式反映,将在一个很短的地质时期完成解冻过程,用的时间可能还不到1千年。 这时,地球就能够下雨了,雨水将把大气中丰富的二氧化碳变成弱碳酸带到地面,并和的硅酸盐岩石反应,使岩石表面变成碳酸盐,碳酸盐的岩石很容易风化碎裂,碎片会被冲刷入海洋并沉积下来形成厚厚的碳酸盐岩石地层,而这样的岩层不难被发现。 上面的照片由雪球地球说的坚定支持者Hoffman同Schrag拍摄于的骷髅海岸(Skeleton Coast),靠下面标出的两条白线之间是瓦兰吉尔冰期的冰川沉积物,其上一直到最上方的白线处都是厚厚的碳酸盐岩石地层 雪球地球说并非没有遇到挑战,对于如何解释低纬度地区出现的冰川遗迹,Williams在1975年提出观点认为当时的地球轨道倾角和现在不同,不是目前的大约20度而是达到了大约54度,使得太阳更多地照耀两极而不是赤道地区,从而使得赤道地区出现冰川。但这个解释在解决了问题的同时却遇到了更大的障碍,虽然地球自转轴会出现小幅度倾斜而几万年后又重新恢复正常的确有其物理基础,但象Williams设想中的如此巨大的倾斜却难以解释,而且根据对现代和当时的趋日叠层结构(heliotropic stromatolites)分析,证明8亿年前地球的自转轴倾角和今天不多。 还有一些解释并非针对雪球地球,而是对产生机理有新的解释。一种认为当时的太阳光度比现在弱大约6%,使得那时候的地球更容易遇到冰期。有关太阳正在缓慢地变热倒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之后地球再没有遇到这样的冰期,但是有说服力的地质证据表明,在那之前的10亿年内却一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全球冻结,而按照这个理论那时侯太阳甚至更“冷”。不过在更早的时候,在23亿-22亿年前的确还有一次全球冻结的冰期,是另外一次雪球地球。“冷”太阳可以算是对那次雪球地球的一种解释,但更可信的解释是,当时的机理是由于大气中氧气的出现,氧气的出现会使得原始大气中的甲烷迅速减少,而甲烷是非常好的温室气体,这个过程必然导致全球气温的大幅度下降。 另一种认为这和太阳的公转有关,这个理论发现在太阳系绕银河系核心旋转时,在远离银心的地点会出现小冰期,快到离银心最近的地点会出现大冰期。不过这个理论和事实的吻合程度不是非常好,而且这个理论也很难从天文和天体物理角度解释清楚,所以接受的人不多。 (雪球地球分两个阶段,从7.1亿-6.8亿年前为称为Sturtian Glaciation,从6.05亿-5.85亿年前称为Varanger-Marinoan Ice Ages,因而瓦兰吉尔冰期也叫做Stuartian-Varangian冰期。一般把瓦兰吉尔冰期叫做震旦纪冰期,但这个名字并不是通用的名字,甚至震旦纪这个名字也不是一个标准名称,所以我这里没采用)

火山爆发,火山灰弥漫整个天空,地面受不到阳光的足够的照射,是全球温度降低,导致大冰期。

冰河世纪一共有几部,每部的名字什么什么

部冰河世纪1就叫

第三部冰河世纪3:恐龙的黎明

地球史前冰河世纪后,会不会再次进入冰河世纪?

由一直松鼠开启的故事,大概讲动物迁徙。

不会,因为如今的气候跟以前不一样了,而且温度也升高了很多恐龙时代早。,所以想要再次进入冰河世纪很难。

南北两极的冰盖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地球是否出现过全球冰冻的现象?

有2个一直松鼠在追一直松果线索

南北两极的冰盖是几千万年前留下来的。地球出现过全球冰冻的现象,而且至少出现过两次。

南北两极的冰盖大约是在3,400万年前形成的;地球应该没有出现全球冰冻的现象,从现在整个地球上的地形和天气来看,虽然有冰河世纪的出现,但是还不至于全面冰封,因为那个时候还是有动物生存下来的,不过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还需要更多的专家进行研究和探测。

是在冰川世纪的时候留下来的。地球之前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就算当时气候非常的寒冷,也不会出现全球冰冻的情况。

电影冰河世纪讲了什么

应该是会的,毕竟地球的一些气候变化是有周期性的,但是那会是在很久以后,我们都没机会看到,因为人的寿命与地球相比就像沧海一。

两百万年以前,地球上到处都覆盖着冰川,当冬季来临时,各种动物都为躲避严寒而南迁。 在这一危急时刻,我们遇见了任何时代都不曾见过最怪异的群体:一个说话很快、邋遢、幽默的树懒希德(Sid,约翰·雷吉扎莫配音,John Leguizamo),一头喜怒无常的长毛象曼尼(Manny,雷·罗马诺配音,Ray Romano),一只凶暴的剑齿虎迭戈(Diego,丹尼斯·利瑞配音,Denis Leary),这三只格格不入的动物出乎意料地,而且是非常不情愿地走到了一起,只因为他们希望将一名人类婴儿交还到他父母的身边。他们勇敢地面对沸腾的熔岩坑、暗藏的冰穴、严寒的天气,以及一个秘密,甚至是邪恶的阴谋。这三只史前动物不但要充当小宝宝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与冰山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 这些“亚零度”的动物们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早的英雄们!

电影是逗乐的,冰川期的时候有人类。恐龙时代早

《冰河世纪》是上届奥斯卡动画短片《巴尼》的创作团队推出的一部电脑动画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