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4课《金色的脚印》,想象小狐狸和父母团聚后,是怎样生活的,以《小狐狸回家了》续写这个故事。

几个月过去了,正太郎每天朝思暮想地挂念着狐狸一家。

【五年级】《金色的脚印》解答11《小狐狸回家了》【五年级】《金色的脚印》解答11《小狐狸回家了》


【五年级】《金色的脚印》解答11《小狐狸回家了》


寒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再次相遇了。那是寒的第三天,正太郎出去散步,舒缓一下心情。他走着走着,两个飞快的影子从他眼前掠过。没多久,他听见一只像小野犬悲叫的声音。正太郎向发出声音的地方飞奔过去。

到了,就在这个地方,他看见一只老狐狸和两只小狐狸。正太郎认真一看,原来它们就是狐狸一家。狐狸们听见有动静,就迅速跑过来,一看是正太郎,一家人就围着正太郎跳来跳去,好像在说:“我们与恩人见面了。”

狐狸一家和正太郎到处嬉戏玩耍。一直玩到河边,正好有一只凶恶的老虎在河对岸,流着口水。突然,老虎从对岸跳了过来,准备抓小狐狸。狐狸爸爸马上把勇敢地把老虎撞开,救回了小狐狸。

就这样,一场“”之战开始了。老虎追赶着狐狸妈妈。狐狸妈妈趁老虎不注意,转了个弯,一跳,跳上老虎背上,老虎很快的把狐狸妈妈甩下来。狐狸爸爸和小狐狸一起把老虎撞下来。狐狸一家一起咬着老虎。正太郎也找来一根棍子,跑来帮忙。老虎拼命挣扎,后狼狈的逃跑了。

经过大家的努力,老虎被打跑了。太阳在下山了,发出了金光闪闪的光芒。正太郎望着狐狸远去的方向,它们的脚印金灿灿的。而这次比上次更亮了,那是因为狐狸一家有着无人能比的亲情和无法摧毁的友情。

孩子,好好学习!!!别没事就百度知道。

对不起,我不会,我是五年级,我也有作业,我和你一样烦恼!

《金色的脚印》解答

11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4.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德育渗透点】

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设计思路】

通过启发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感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深入探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习了《狐狸和乌鸦》的有趣故事。后来又学习了成语故事《狐虎威》。请问,在你的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请三、四名学生说。可以谈对狐狸的印象,也可以讲狐狸的故事。)

看来狐狸在大家的心目上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了。

2.板书课题:11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A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B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C当正太郎失足受伤时,狐狸们是怎么做的?

2.读后讲讨论交流上述问题,学生完成板书:

小狐狸

喂奶 要回

咬木桩 放归树林

喂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搭救

3.根据板书,让学生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过渡谈话:刚才同学们围绕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但请大家记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除了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把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

2.分组讨论:A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B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C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D课文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深,有何感受?

3.讨论后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适当播放多媒体课件。)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给狐狸“”了。老狐狸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使我们明白,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动物如此,何况人呢?)另外,我们还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1.启发谈话:是的,能够回到属于自己的家是多么幸福的事。请看看这幸福的一家。(出示)

2.看到如此幸福的一家,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1、(1)给小狐狸喂奶。(2)咬栓铁链的木桩

2、从原先恐惧的心理转变到熟悉

3、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发生转变的

5、老狐狸为正太郎做了什么?正太郎为狐狸一家做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六年级容易上语文公开课篇目有哪些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17、中的父与子

(2008、11、26星期三上午节)

教学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回想画面,直奔主题,呈现主旨。

1、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上节课的内容。(CAI)1994,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一时间山崩地裂,天旋地转。不到四分钟,0多座建筑物倒塌,00人无家可归,人们都沉浸在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中。而其中,却有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

2、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对父子,和他们心与心的交流。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那些能够震撼你心灵的场景作上记号。还可以试着用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生自读勾画写批注)

3、小组交流感受。

二、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生找到第12自然段:读句子,谈感受。

师:这段话将父亲拯救儿子的艰难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拿起书,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全班齐读一遍。)

2、师:请你们试着把这段话放到全文中去,上下文联系起来,边读边联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生自读自悟)

3、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

①研读“长时间的辛劳和伤痛”。

A、生1:我觉得这是位了不起的父亲。因为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生2: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一般人会睡觉吃饭休息,而父亲一直都在挖。

师:他忍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长时间的疲劳。在这段话中,还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疲惫不堪?

生:“双眼布满血丝”可以看出来,显然是很长时间没有休息,睡觉了。

师:是啊,要知道他可是36个小时,不,准确说是38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眼睛都熬红了。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感情朗读。

B、师:这位父亲仅仅是劳累至极吗?

生1:我觉得这位父亲还遇到很多危险,受了很多伤。

生2:父亲流血了,到处都是,身上、手上、脚上。衣服破了。

师:你感受到他处在危险之中。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证明父亲处在危险之中?赶快到文中去找找根据,找到一句读一句。

生:长……,警察……

师:请大家看课题,这个“中”说明什么?

生:随时可能降临,危险仍然存在。父亲会有生命危险。

师: (师范读)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再去看看那位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怎么会变成这样?

生1:他挖瓦砾时手被扎破,不小心被石头砸伤,许许多多的碎石划破了他的衣服和皮肤。

生2:突然有余震,他摔倒了,倒在了石堆里,身上碰伤了,衣服拉破了。

师:漫长的38个小时里,他的体力已经支撑到了极限。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这位父亲危险的处境和巨大的伤痛。

生感情朗读。

②研读“长时间的精神痛苦”。

A、师: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在一边奋力挖掘时,他内心会想些什么啊?

生:我的儿子还活着吗?受了伤吗?

师: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想有可能性吗?

生:书上写到教学楼成为废墟,还有人劝他,说没希望了。

师:是啊,可能这样努力挖下去,挖出来的不是活生生的儿子,而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时间越长,这种可能性越大。他还会想什么?

生:你们是不是来帮助我的?你们的劝阻动摇不了我,我绝不停下来,我的儿子在等着我。

生:人们根本不理解他,也没来帮他。要是我会觉得很无助。

师:是啊,人们认为他失常了,在人们眼里,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别人的不理解,无形中也成了他心理上的压力呀。

B、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承受着和精神双重压力的父亲,在漫长的38个小时里,这位倔强父亲忍受着孤独与苦闷,咬紧牙关孤军奋战。他的举动堪称壮举啊!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你会读得更投入。(指名读)

师: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总地挖了36小时,而是不厌其详的把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一个个罗列起来呢?

生:更加突出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表现出父亲救子艰难的过程。

师:是啊,36小时也就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也就是五十多节语文课,这每一分,每一秒是何等的难熬啊!当我们体会到这点,你又会怎样来读这段文字呢?(生感情真挚,读得十分投入。)

4、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父亲,承受着的伤痛和精神的重担,但他决不放弃。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这样做?

生1:父爱的力量

生2:他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都要和儿子在一起。

师: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生1: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陪伴他。

生2:当儿子获奖了,父亲会和他一起分享快乐。

5、师生引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6、这句承诺,这种信念让父亲成为了一座大山,伟岸坚强!让我们再一次深情朗读这段话,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7、读到这里,想起连环漫画《父与子》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三、悉心关注儿子,感受“让”的了不起。

1、感受儿子在废墟中“爱的传递”的画面。

生: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先人后己。把安全先给了别人,危险留给了自己。

师:当灾难侵袭时,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表现,真了不起!你觉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

生:让出了勇敢、勇气。因为在时,很多人都会很自然的恐惧、害怕。

但他很勇敢,对生存充满希望。

师:文中还有一段文字也写到他的勇敢,你能读读吗?

生读阿曼达在废墟中顽强等待的勇敢画面。

师: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生1:不要害怕,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

生2:他会对同学说,其实我也很害怕,我不知道爸爸会不会有危险?我们不要哭,我爸爸会来救我们的,我们会活着出去的。

师:谁来读这段话?生读。师:真是个临危不惧的孩子。

师:这一“让”,还“让”出了什么?

生1:让出了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了不起。

师:爱的境界是懂得爱别人。

生2:让出了生命。

师: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了别人。阿曼达简单的一“让”,在我眼中也是一种壮举。

生3:让出了他对父亲的信任。

师: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儿子对父亲的长期信任已经成为支撑他面对灾难、坚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这一“让”,让的真不简单!!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对话,把这对父子创造奇迹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现给大家。

2、师生回扣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3、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读后一段,享受这幸福的时刻。

四、拓展延伸,为丰满“爱”而吟诵。

1、此时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拿起笔就把心里想得写下来。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符号。

2、教师与学生交流感受。

3、后,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两篇好文章:《中的撑起》《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你们自己也可以搜集类似的感人故事,当然,平凡生活中的感动也无处不在。相信你们用心感受之后,会再掬起一滴感动。

板书设计:

17、中的父与子

父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爱与信念

子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我的老师

2.我的家乡

3.开学了

4.读后感

5.小时的趣事

6.淡暑

《草船借箭》

六年级上册有哪些课文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的听众 12、用心灵去倾听 13、只有一个地球 14、鹿和狼的故事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17、少年闰土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一面 20、有的人 21、老人与海鸥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23、后一头战象 24、金色的脚印 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蒙娜丽莎之约 28、我的舞台 选读课文 1、林海 2、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3、小抄写员 4、城市之肺 5、军神 6、我们的方阵 7、军犬黑子 8、看戏

希望采纳 谢谢!

单元: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第二单元: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第三单元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的听众 12、用心灵去倾听 第四单元:13、只有一个地球 14、鹿和狼的故事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第五单元:17、少年闰土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一面 20、有的人 第七单元 : 21、老人与海鸥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23、后一头战象 24、金色的脚印 第八单元 :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蒙娜丽莎之约 28、我的舞台 选读课文: 1、林海2、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3、小抄写员 4、城市之肺 5、军神6、我们的方阵7、军犬黑子8、看戏

《金色的脚印》中,狐狸对正太郎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受?

在《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中,狐狸对正太郎的感情发生了从敌到友的变化。初,狐狸一家人对正太郎十分敌视,认为他是侵略者,试图给他带来伤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太郎对狐狸一家的同情和友善,让狐狸对他的态度逐渐改变。终,狐狸们甚至救了正太郎的命,展现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这个变化的发生是因为正太郎对狐狸一家的同情和友善。他不仅没有因为被困而报复狐狸们,反而对它们充满了同情和关爱。他的行为让狐狸们感到他的善良和友好,从而让它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许多。首先,我深深被狐狸一家的母爱所打动。面对生命危险,狐狸妈妈仍然不遗余力地拯救自己的孩子。这种母爱的伟大和牺牲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其次,我也被正太郎的善良所感动。他不仅没有对狐狸一家产生敌意,反而以善良和同情来回应它们。他的行为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类的善良和友爱。

总的来说,《金色的脚印》是一篇描绘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情谊的课文。通过狐狸对正太郎感情的变化,我们能够看到动物的灵性和情感,也能感受到人类善良的力量。这篇课文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以及爱与和平的重要性。

对正太郎不再陌生,反而对正太郎越来越友好。感受 :当人类施惠于动物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的爱护和尊重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4课课课通

《金色的脚印》讲的是正太郎和三只狐狸之间发生的事。正太郎家里抓来一只小狐狸。晚上,正太郎看见小狐狸的爸爸妈妈引开狗来救它,但他们发现铁链是咬不断的,只好给小狐狸喂了奶,然后悄悄地走了。后来正太郎发现老狐狸在地板下做了窝,而且一有机会就咬拴铁链的木桩。于是,正太郎每天都给老狐狸投送食物。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一天,正太郎发现小狐狸被安田先生带走了,于是连忙去安田先生那儿。在途中,他一不小心掉下了悬崖。朦胧中,他看见一只大狐狸舔着他的脸,另一只蹲在他身上温暖着他。后,他和爸爸一起把小狐狸放了。

“迎着耀眼的阳光,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这是文章的结尾。这种“金色的光芒”不就是寄寓着一种温暖、一种关爱、一种和谐吗?正太郎能和狐狸和谐相处,难道别人就不能吗?人类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动物,动物之间难道也不可以和谐相处吗?人类砍伐树木,破坏大自然,也就破坏了动物的家。可怜的动物无家可归,自然就灭绝了;人类捕捉动物,穿山甲成了桌上的美味,藏羚羊成了身上的披肩!如此下去,人类不仅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还成了它们的天敌了!也许,后一个灭绝的动物就是人类!

我们不能再让动物灭绝了!我希望有一天,人类能和动物和谐相处,共同快乐地生活在世界上。

11金色的脚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4.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德育渗透点】

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设计思路】

通过启发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感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深入探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习了《狐狸和乌鸦》的有趣故事。后来又学习了成语故事《狐虎威》。请问,在你的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请三、四名学生说。可以谈对狐狸的印象,也可以讲狐狸的故事。)

看来狐狸在大家的心目上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了。

2.板书课题:11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A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B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C当正太郎失足受伤时,狐狸们是怎么做的?

2.读后讲讨论交流上述问题,学生完成板书:

小狐狸

喂奶 要回

咬木桩 放归树林

喂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搭救

3.根据板书,让学生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过渡谈话:刚才同学们围绕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但请大家记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除了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把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

2.分组讨论:A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B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C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D课文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深,有何感受?

3.讨论后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适当播放多媒体课件。)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给狐狸“”了。老狐狸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使我们明白,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动物如此,何况人呢?)另外,我们还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1.启发谈话:是的,能够回到属于自己的家是多么幸福的事。请看看这幸福的一家。(出示)

2.看到如此幸福的一家,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