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口诀是什么?

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口诀是惩罚功利前习俗,遵守法规好孩子,契约原则述,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这一阶段儿童服从于获得奖赏,首先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其中以“好孩子”为定向。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口诀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口诀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口诀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口诀


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秩序为定向,然后是契约为定向,是阶段是以普遍的原则为定向。

阶段1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个体以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阶段2相对功利为定向,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对自己有利的就好,不利的就不好。

水平二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

阶段3以好孩子为定向,这个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这一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是以个人的行为是否被允许为衡量标准。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努力在脱离掌握原则的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视为一体,而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阶段4遵从权威与维护秩序为定向,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秩序得以维持,这阶段学生要求履行自己的义务,并要求别人也去遵守。

阶段5是契约为定向,在本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个人看待法律较为灵活,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阶段6是以普遍的原则为定向,这个阶段儿童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某些刻板的法律条文的、较确定的概念,但是在进行道德行为判断时,并不仅仅受制于这些较明确的法律条文,而是以人生的价值观念为导向,既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又考虑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

三水平六阶段。

一、三水平

1、水平I: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对文化的规则和标记中的善恶是非观念十分敏感,但却是根据行为的实质结果或权利来解释标记的。

2、水平Ⅱ:这时个体已内化现行规则,即认为规则是正确的,能顺从现行秩序、且有维护这种秩序的内在愿望、行为价值是以遵守规则的经济为依据。

3、水平Ⅲ:在本水平中,道德决策取决于平等中全部成员一致认可,的那些权利、价值和原则。

二、六阶段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阶段

阶段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

阶段三: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人际协调阶段

阶段四:制度与良心维系阶段

阶段五:至上的权利、契约或权利阶段

阶段六:普遍性原则阶段

道德判断的内容:

所谓对的,便是满足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按具体交换原则作公平交易。

(1) 所谓对的,就是遵守会给人带来即时利益的规则。一切能满足自己利益和需求的行为就是对的,对的也就是

公平,一种平等的交换、交易或协定。

(2) 做得对的理由是在既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还必须认可别人也有其权利。

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记忆口诀是什么?

前习俗水平避免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惩罚和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人际和谐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法制取向和普遍取向(契约和法律的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

①惩罚和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

②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③人际和谐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

④尊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⑤契约和法律的定向阶段;

⑥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良心的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

0~9岁儿童属前世俗水平;9~15岁,多属习俗水平;16岁以后,一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但达到的人数很少。柯尔伯格认为,这种发展的顺序是由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这种顺序不能超越,具有不可逆性。

一个人的智慧发展与其道德认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却不是同步的。所以科尔伯格主张,必须使学生认知上的成熟达到能在原则上进行推理的水平。

三水平六阶段是什么意思?

三水平六阶段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有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理论。三种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其中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即: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手段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契约的定向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关于水平阶段的其他情况。

前道德阶段指儿童从刚出生到3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

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口诀是什么?

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口诀如下:

口诀:惩罚功利前习俗,遵守法规好孩子,契约原则述。

惩罚功利前习俗,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是以避免惩罚为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以及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是以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进行道德判断的。

遵守法规好孩子,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定向阶段,是以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为标准进行道德判 断的;以及维护权威的道德定向阶段,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

契约原则述,后习俗水平包括契约定向阶段和原则定向阶段。

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内容含义:

1、前习俗水平:

惩罚和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

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人际和谐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

尊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契约和法律的定向阶段。

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良心的定向阶段。

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是什么?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外在标准控制,通过行为后果来判断行为。如果受奖赏则为好行为,受惩罚为坏行为。

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以服从权威和避免受惩罚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不理解故事主人公的两种价值观冲突。

阶段2,功力取向。以是否满足个人需要为判断标准。

水平二:习俗水平

以尊从规范、规章制度为准则

阶段3,"好孩子" 取向。以取悦并得到他人认同,以他人的意图进行判断。认为权威人物所指定的准则、行为标准都是对的,应该遵守。

阶段4,"好公民"取向。也称为维护秩序取向,即作为成员,应遵守规章制度,维护秩序,这是公民义务,不能违反法规、法律。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道德标准内化于己,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遇到道德标准矛盾冲突时,自我可以做出选择。

阶段5,契约取向。认识到各种法规都是为公众的权利和利益服务的,符合公众需要的便应该遵守;如果不适宜,就应该按多数人的意愿修改。

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取向。这是理性良心取向,个体的道德认识超越法规和法律,普适于尊重每个人的尊严、生命价值和全人类的正义。个人可按原则进行选择。

扩展资料:科尔伯格(Kohlberg)对道德发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概括。他将个人道德发展的成熟度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分为两个阶段。

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发展的,而且阶段具有顺序性,不可跨越。每个阶段都代表了这个人的价值观成熟度。该模型的1至5阶段经过30年的美国以及跨文化的研究实证证明的,阶段6没有经过实证证明,只能以哲学和学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