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有什么看点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核心文物区内,有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等景点。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古典园林。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

杜甫草堂景点介绍(成县杜甫草堂景点介绍)杜甫草堂景点介绍(成县杜甫草堂景点介绍)


杜甫草堂景点介绍(成县杜甫草堂景点介绍)


杜甫草堂景点介绍(成县杜甫草堂景点介绍)


标志性景观——茅屋故居

茅屋故居,是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复建的,成为了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观。茅屋东侧的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其中有“杜诗绝唱、书法绝品、楠木绝材、刻工绝活”等四绝。

草堂提名

成都杜甫草堂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为地名,汉宣帝墓称“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 “杜陵野老”、“少陵野客”。

杜甫草堂的景点特色介绍

杜甫草堂的景点特色:独特的“混合式”古典园林。

杜甫草堂在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文化圣地。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是独特的“混合式”古典园林。

杜甫草堂总面积近300亩,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

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有一座“少陵草堂”碑亭。

主要景点介绍:

1、草堂大廨

草堂大廨是一座通堂式敞厅,厅堂两壁悬挂有一幅长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原为清代顾复初撰书,惜早已不存,如今的所见墨迹为由书法家邵章补写。

2、诗史堂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

杜甫草堂的景点特色介绍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青羊区青华路38号,是的文化古迹。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故居,杜甫草堂不仅保存了杜甫的诗文遗迹,还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园林,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草堂是杜甫的居所,建于唐代,原名石羊观,后被改为草堂。草堂建筑风格独特,由大门、正厅、偏房、后花园等部分组成。草堂内的家具、文物、手稿等都是杜甫时代的遗物,让人感受到了唐代的文化氛围。

花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位于草堂的后面。花间内有许多花草树木,还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景点。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杜甫纪念馆是杜甫草堂内的一个博物馆,展示了杜甫的生平事迹、诗文作品、手稿、文物等。其中有名的是杜甫手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残卷,这是杜甫一次手抄诗歌的珍贵遗物。

四川的景点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境内,距离成都市400多公里,是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因周围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大约有52%的面积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AAAAA级景区,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这里奇峰之玄妙堪称自然界的奇迹,这里的水清澈的犹如天神的眼泪,犹如穿越到仙界。

以上内容参考:

成都杜甫草堂景点介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有不少游玩景点的,非常小伙伴们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玩一玩,接下来就为小伙伴们详细介绍一下,杜甫草堂博物馆有哪些景点吧!

1、正门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体纪念建筑群中轴线上的重建筑。正门匾额“草堂”二字系清代康熙的十七子、雍正的弟弟果亲王允礼所题,门两侧还悬挂有一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出自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这两句诗十分准确地点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方位,也正是今日草堂所处的位置。

2、大雅堂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

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3、茅屋

杜甫草堂博物馆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4、大廨

大廨是一座敞厅式建筑,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廨”是官署的意思,即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始终不得重用。清嘉庆十六年重修草堂时,考虑到杜甫曾经做官,应该有办公的场所,大廨便由此得命名。大廨正中杜甫的铜像是我国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作品。

5、诗史堂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诗史堂”也因此得名。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由我国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的手法来刻画的杜甫塑像。

6、工部祠

工部祠是五重主体建筑的一重,也是重要的一重。因为杜甫在成都时,曾被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将纪念他的祠宇称为工部祠。工部祠前有清人何绍基撰写的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工部祠内,正中设杜甫神龛,东西两侧分别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北宋诗人黄庭坚。殿内还存有两通杜甫石刻像,正中是明人何宇度所作,刻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石刻把杜甫刻得体形丰满、气度雍容。另一通是清朝人张骏临摹南熏殿本所刻“诗圣杜拾遗像”。石刻之杜公像面容清癯,目光深沉。把诗人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满腔愁肠表现无遗。除此之外殿内还有两通草堂石刻全景图,分别为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93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所刻,石刻清楚地勾勒出当时的草堂风貌。

7、柴门

柴门是中轴线上的第四重建筑,也是小、简朴的建筑。它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为低矮简陋,诗人作了如此命名。门上匾额“柴门”二字是画家潘天寿所书。

杜甫草堂导游词景点讲解

关于杜甫草堂的导游词景点讲解如下:

杜甫草堂

位于成都市西郊青羊区,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居住、创作的地方。现为AAA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讲解

大门:绿茵廊道,牌匾高悬,神韵非凡;天街:入口处石麟阁,里面有展示杜甫诗文的陈列室;春草园:草坪平整,花香四溢,是春季赏花、拍照的好去处;草堂前殿:建筑精美,内部设有杜甫生平的展览室。

杜甫草堂正房

三进四合式建筑,仿效当时的户县驿站,展示杜甫诗作及生平故事;竹径: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竹海世界;东篱、水井、柏廊、樱桃树等古朴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唐代诗人的生活和创作氛围。

杜甫草堂曾被改建过数次,清康熙五十年时更名为“致远书院”,后经多次修复,至今已有近1,300年历史。

参观建议

旅行时间是春秋季节,气候宜人,花草繁盛,游览体验。可乘坐公交车前往,也可选择出租车或自驾车前往,前往时需注意景区周边道路交通情况。杜甫草堂门票价格为60元/人,部分优惠活动可享受折扣。

注:游客留足时间参观,至少需要2~3个小时才能较全面地了解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方特色。

拓展知识

杜甫草堂共有三个门洞,门楼高6米,门前铁布衫石狮祥兽蹲卧。草堂前殿的右房是杜甫夫人,名叫王氏故居,内部展示她的生平和文物。杜甫草堂每年会举办“蜀道难诗会”,邀请诗人、学者探讨历史文化及当代发展。

杜甫草堂是唐代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展现了杜甫诗人的生平、创作、文化传承等多重历史元素,对于了解古代文学史和人文地理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次导游词的介绍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杜甫草堂,为您的成都之旅增添更多精彩!

成都杜甫草堂景区介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有很多景点。强烈建议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接下来就给朋友们详细介绍一下杜甫草堂博物馆的景点吧! 1、正门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要纪念建筑中轴线上的座建筑。正门“草堂”的题字是清朝康熙十七子、雍正帝的弟弟郭云礼亲王题写的。大门两侧还挂了一幅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的对联“万里桥西府,百花潭北庄”。这两首诗清楚地表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位置,也正是今天草堂所在的位置。 2、大雅堂

大雅画廊曾是草堂寺的圣雄殿,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的“大雅画廊”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题写的。大雅画廊展出了的大型彩釉壁画和12件诗人雕塑,生动地展示了杜甫的生平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3、茅屋

杜甫草堂博物馆1997年根据杜甫诗歌的描写和明代的格局,恢复重建了“草堂景区”,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格,营造了浓厚的诗意氛围。 4、大廨

大道是一座开放式的厅堂建筑,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怕”就是官职,也就是古代地方官员办公的地方。杜甫仕途坎坷,不能重用。清嘉庆十六年重修草堂的时候,杜甫曾经做过官,应该有办公的地方。因此,大邓得名。大恐惧中的杜甫铜像是雕塑家钱绍武的作品。 5、诗史堂

诗史馆是中轴线上的第三栋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生活,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故名“诗史堂”。大厅有一尊杜甫的雕像,是由雕塑家刘开渠用写实的手法描绘的。 6、工部祠

工部神龛是五重主体建筑的也是重要的部分。杜甫在成都时,被严武为检校工部委员,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并称祠为工部纪念。工部神龛前有一幅清代何题写的对联:晋水宫瞻,草堂我回来。工部神龛内,正中有杜甫神龛,东西两侧分别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北宋诗人黄庭坚。殿内还有两尊杜甫的石像,中间是人何所造,刻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石刻把杜甫雕刻成一个丰满优雅的人物。另一方面,人张军临摹了南浔厅所刻的《杜拾得遗像》。杜公的石像脸很瘦,眼睛很深。表现了诗人对和的焦虑。此外,厅内还有两幅草堂石刻全景图,分别刻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93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石刻清楚地勾勒出当时草堂的风貌。 7、柴门

柴门是中轴线上第四大建筑,也是小简单的建筑。原来是杜甫建草堂时修的院门。因为它低卑微,诗人才起了这样的名字。门上的题词“柴门”是画家潘天寿所写。

杜甫草堂景点介绍 杜甫草堂景点

1、茅屋。杜甫草堂博物馆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2、诗史堂。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由我国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的手法来刻画的杜甫塑像。

3、唐代遗址。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

4、唐代遗址内景。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

5、唐代遗址外景。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

6、万佛楼。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它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是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旅游新亮点。

7、木刻廊陈列展。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

杜甫草堂在哪里

杜甫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博物馆。是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由后人重建得以保存并成为纪念杜甫场所。

杜甫草堂占地近300亩,至今仍保留着明代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缮扩建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道、诗史馆、柴门、公布寺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对称的回廊等附属建筑。草堂里有三万多册各种材料。1955年建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杜甫草堂内部景点介绍:

1、草堂正门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体纪念建筑群中轴线上的重建筑。正门匾额“草堂”二字系清代康熙的十七子、雍正的弟弟果亲王允礼所题,门两侧还悬挂有一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出自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

2、茅屋

杜甫草堂博物馆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3、少陵草堂碑亭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果亲王允礼所书。

以上内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