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知识数学

1. 四年级小知识

亿以内数的认识编排特点_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法设想亿以内数的认识编排特点_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法设想


亿以内数的认识编排特点_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法设想


亿以内数的认识编排特点_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法设想


四年级小知识 1.数学四年级小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十万:10个一万;一百万:10个十万;一千万:10个一百万;一亿:10个一千万;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 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 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3.数级分类(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5.数的产生: 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 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 地区。

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 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 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 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 数字。

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

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 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 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 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

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常用的数字了。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

如下图所示:8.射线特点(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2)射线不可测量。

9.直线: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10.线段: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

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11.线段特点(1)有限长度,可以测量 (2)两个端点12.线段性质: (1)两点之间线段短。

(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3)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13.角(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14.角的符号:角的符号:∠15.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

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16.乘法: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17.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8.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相交。

19.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20.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1.梯形: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

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22.除法: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

2.小学四年级主要类容

数学部分: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作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理解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简单的说就是图形知识是梯形部分,算数知识是熟脸掌握除法语文部分1.掌握0常用字,其中2000会写2.会使用字典,普通话流利3.学习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4.记诵古诗文10首(篇)5.联系写作英语部分1.能听懂、会说30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75个单词,能听、说、读、写60个单词,并进行简单运用; 3.能听、做14个游戏; 4.能听、做、表演5.能唱歌; 6.能听懂幽默小故事; 7.了解简单的中西文化知识。 可能各地有所区别,不过以四年级的心智而言,大致都是这些内容。

3.小学四年级数学的知识要点有哪些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

3. 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4.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位数是小于5还是大于5。

5.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6. 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二、角的度量

1. 像手电简、汽车灯和太阳等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2.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3. 直线、射钱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

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4. 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5. 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6.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7.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直角=90度,钝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平角=180度,周角=360度,锐角小于90度,锐角8.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锐角小于90°。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1. 速度x时间=路程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可以,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都是四边形,所以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6.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 有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六、统计

七、数学广角

4.四年级数学小知识

黄金比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我们以0.618来近似,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

1/0.618=1.618

(1-0.618)/0.618=0.618

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让我们首先从一个数列开始,它的前面几个数是:1、1、2、3、5、8、13、21、34、55、89、144…..这个数列的名字叫做"斐波那契数列",这些数被称为"菲斐波那契数"。特点是即除前两个数(数值为1)之外,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

菲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有什么关系呢?经研究发现,相邻两个菲波那契数的比值是随序号的增加而逐渐趋于黄金分割比的。即f(n)/f(n-1)-→0.618…。由于菲波那契数都是整数,两个整数相除之商是有理数,所以只是逐渐逼近黄金分割比这个无理数。但是当我们继续计算出后面更大的菲波那契数时,就会发现相邻两数之比确实是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的。

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五角星/正五边形。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我们的国旗上就有五颗,还有不少的国旗也用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

由于五角星的顶角是36度,这样也可以得出黄金分割的数值为2Sin18 。

黄金分割点约等于0.618:1

是指分一线段为两部分,使得原来线段的长跟较长的那部分的比为黄金分割的点。线段上有两个这样的点。

利用线段上的两黄金分割点,可作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

2000多年前,古希腊雅典学派的第三大算学家欧道克萨斯首先提出黄金分割。所谓黄金分割,指的是把长为L的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于该部分之比。而计算黄金分割简单的方法,是计算斐波契数列 1,1,2,3,5,8,13,21,。后二数之比2/3,3/5,4/8,8/13,13/21,。近似值的。

黄金分割在文艺复兴前后,经过 人传入欧洲,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他们称之为"金法",17世纪欧洲的一位数学家,甚至称它为"各种算法中可宝贵的算法"。这种算法在印度称之为"三率法"或"三数法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比例方法。

其实有关"黄金分割",我国也有记载。虽然没有古希腊的早,但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创造的,后来传入了印度。经考证。欧洲的比例算法是源于我国而经过印度由 传入欧洲的,而不是直接从古希腊传入的。

因为它在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在工艺美术和日用品的长宽设计中,采用这一比值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就科学采用了黄金分割,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美观,声音传播的。就连植物界也有采用黄金分割的地方,如果从一棵嫩枝的顶端向下看,就会看到叶子是按照黄金分割的规律排列着的。在很多科学实验中,选取方案常用一种0.618法,即优选法,它可以使我们合理地安排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到合理的西方和合适的工艺条件。正因为它在建筑、文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人们才珍贵地称它为"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应用时一般取1.618 ,就像圆周率在应用时取3.14一样。

发现历史

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

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

5.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复习古诗词 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词——《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古诗名句总汇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 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 同: 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7、古诗想象 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

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如画的风景我久已熟悉。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碧绿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第23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乡村四月》(宋 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①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诗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的喜爱。

①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3.词——《渔歌子》(唐 张志和)————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①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文学常识、要点 1、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望洞庭──唐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3、忆江南──唐白居易 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4、乡村四月——宋 翁卷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赞颂了农村劳动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儿童的喜爱。 6、渔歌子——唐张志和 意境优美,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走进课文 一、风景特点篇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 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4、大海——波澜壮阔 5、西湖——水平如镜 6、泰山——峰峦雄伟 7、香山——红叶似火 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

6.科学小常识四年级20个字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讲解:水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由于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创造:

1、如果在每个侧面的中心扎孔,纸盒会怎样旋转

2、如果孔位于每个侧面的右下角的话,纸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吗?

材料: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2. 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3. 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坐船浆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5. 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6. 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

说明:

1、橡皮筋扭转的方向不同,船行驶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7.四年级(上册)科学小知识

简单易学的科学小知识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讲解:水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

由于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创造: 1、如果在每个侧面的中心扎孔,纸盒会怎样旋转 2、如果孔位于每个侧面的右下角的话,纸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吗? 材料: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2. 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3. 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坐船浆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5. 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6. 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 说明: 1、橡皮筋扭转的方向不同,船行驶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 、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4、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5、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2.多位数的读法:读数时,先分级,然后从高位到低位先读亿级,再读万级,读个级,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3.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在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4.亿以内数的比较: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5.为了读写方便,把整亿、整万地数改写成用亿、万做单位的数。

6.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位上的数,是小于,大于还是等于。如果省略的尾数位上的数是4或比5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二、关于近似数的问题:

1.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如:三班有12个男同学,27个女同学。这里的12、27都是准确数。

2.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的近似数。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质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如: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35千克。这里的140、35都是近似数。

3.在对大的数目在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如:平常说一个城市有万人,一个钢铁厂去年产钢万吨。这里的万、万都是近似数。

兆 千亿位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千万位 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 十位个位 进率10 另外: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单位是十.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计数单位是百.表示几个百,第四位是千位.计数单位是千.表示几个千,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表示几个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亿以内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使用数位顺序表的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器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出示人口数据)

同学们认识这些大数吗?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出示例1:人口有19612368人,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作,认识计数单位。

⑴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⑵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⑶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9612368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2、填空:

①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

按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数位是一级。是个级,表示多少;是万级,表示多少

③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就不同。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二页。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千万位……

数级:个级、万级、亿级……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例2、例3,教科书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 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空白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的数

3495 7500 5002 4080

2、说说万以内数读数方法?

①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② 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多少零都不读。

3. 数的组成

8030 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探究新知

1、亿以内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第二页)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①让学生试读。

②比较2496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24960000的读法。

③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0,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④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⑤练习读一读

50000 180000 2350000 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板书3080000。

导观察3080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随学生叙述板书,三百零八万。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405000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生同读。

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正确的读法学生品读。(板书:四千零五十万)

自主学习例3.

3、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方法:

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

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拓展

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一做第2题。

3、做一做第3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还有那些地方不明白?

四、作业

完成数学练习册第3、4页,练习一第1、9题。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308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亿以内数的读法方法:

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

都只读一个“零”。

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写法,例4(教材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3、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猜想、比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分析、判断及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养成用读数来检查写数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掌握什么时候写0,写几个0。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写有数位顺序的稿纸。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对照数位顺序表回答问题,并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读出万以内的数并总结方法。

二十八 二百零八 二千零八

归纳:从高位写起,那一位上是几就写几,那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万以内的数你会写了,那比万大的数你会写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学习迁移

1.学习例4:

出示情景图,大钟寺的永乐大钟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

(1)根据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2)看计数器上拨出的数是几位数。

学生尝试写数,集体交流写法: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自主写数

(1)出示: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百零二万六千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2)先读数后写数。

(3)思考写数过程,交流、讨论、检验。

(4)提出存在的问题,学生或教师讲解。

归纳: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页第4题。

2、教材第7页“做一做”

学生完成,集体评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记不住?

五、作业

练习一第5、8、11题。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 写作:230184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写作:102345

三百零二万六千 写作:3026000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写作:20400700

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第四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对照顺序表,回答。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900009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50000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000000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40050“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5”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200800这个数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三万 五千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

(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

3、练习一中的第9题。

要求:(1)先读一读

(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行连接?说出你的策略。

二、专项练习

1、不对照数位顺序直接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完成

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

明确有几级——分级画线——填上数字

(2)一千零二十五万零六百

步骤同上。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 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 二百万零六十三

2、练习一中的第11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3)请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练习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练习。

(3)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中的第4、7、8、13、1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3、4、5页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练习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位

……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亿以内数的读法方法:

① 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

都只读一个“零”。

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第五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大小比较(教材第11页的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其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比较大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暑期间你去了哪里旅游呢?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大家都知道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是中外闻名的。因此吸引了各国游客的到来,我们来看看各国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并比较他们的大小。(出示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2)分小组任意选取位数相同和不同的两组人数进行比较。

(3)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和检验。

(4)归纳亿以内数的比较方法:

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位开始比较,一位一位地往后比,哪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同桌合作,强化练习。

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中随意选取两个,比较他们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2、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提问:根据到我国旅游人数的多少,将这6个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请排一排。

(1)让学生尝试排列。

(2)让学生分组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过程。

(3)概括比较方法。

先分类——七位数的相比较——六位数的相比较

(4)三个七位数你是怎样比较的?全体学生明白比较方法。

①随意选取两个数比较大小。

②将较大的数再与第三个数比较,得出的数。

③然后再比较另外两个数,得出第二与小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1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完成,再让学生根据每组数的位数情况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练习二的第1、5题。

第1题,完成后集体评议。

第2题,同桌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自主设计的题目。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纳亿以内数的比较方法:

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位开始比较,一位一位地往后比,哪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三个或多个数位相同的数的比较方法:

①随意选取两个数比较大小。

将较大的数再与第三个数比较,得出的数。

后再比较另外两个数,得出第二与小的数。

第六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改写(课本第12——13页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理解、掌握“四舍五入”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近似数的判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知识铺垫

有一则是这样写的: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

有的同学一见大数就有一种感觉,认为比较麻烦。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读数、写数的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的数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这样读、写起来就方便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本领。(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改写)

二、探究新知

1、我们人体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如果这些细胞有一样特别不正常,那么你就会感觉到不舒服。我们的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那一小滴血液中就含有5000000个红细胞,10000个白细胞。

刚才我们在谈话中提到的这两个数都比较大,无论是读还是写都比较麻烦,如果把记数单位“一”改成“万”,这样就方便了。

板书:5000000个=500万个 10000个=1万个

2、学习改写

观察数的特点。(都是整万的数)

改写整万数时:

(1)画分级线。

(2)将它们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把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

说明:改写后,只是记数单位由“一”变成了“万”,而数的大小没有改变。所以,改变前后是用等号连接的。

3、及时尝试。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完成。

集体订正,叙述改写过程。

4、学习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1)讲述例7内容。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都是非整万的数。)

(2)讲述“四舍五入”法、近似数。

(3)板书:求12756、1389000的近似数。

12756的近似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

②看万位右边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板书:10000=1万

1389000的近似数

①让学生尝试改写。

②集体交流改写步骤方法。

5、及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13285431209000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同一个数可以求出不同的近似数?

教材第15页第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完成练习册第6、7页。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改写

改写整万数:

(1)画分级线。

(2)将它们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把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

求近似数的方法:

先按照要求分级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位,也就是万位后面的千位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小于5舍去,等于或大于5向万位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