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夜雪瓜洲渡后面一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的下一句是什么
楼船夜雪瓜州渡,下一句是什么应该是一首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愤五首之一
楼船夜雪瓜洲渡后面一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的下一句是什么
楼船夜雪瓜洲渡后面一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的下一句是什么
楼船夜雪瓜洲渡后面一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的下一句是什么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铁马秋风大散关
早岁那知世事艰的下一句
早岁那知世事艰的下一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就是如此,只是这种回忆更带上一种时代的悲剧色彩。年轻的时候不懂世事的艰难,因此面对着沦陷的中原大好河山,徒生如山壮气。这里的世事可以理解为政局的复杂。
主战主和两派的博弈当然不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所能理解的。所以这联其实是个倒装句,年轻时面对中原故土,徒生如山壮气,却不知道政局如此复杂。今多用以泛指年纪轻,对世界的复杂事物缺少了解。
颔联两句,具体点出了自己的抗战记忆,楼船夜雪瓜洲渡,是他37岁任镇江通判时,曾亲自在焦山上观察敌人的敌舰,至今焦山之麓尚有陆游手书摩崖纪之。铁马秋风大散关句,孝宗乾道八年,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诗句的出处:
出自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句子意思是指年轻时,哪知世上事情的复杂。表达的是实现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理想并不容易。
书愤 中记叙两次抗金史实的两句诗
这两句诗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分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一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铁马秋风大散关”一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入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书愤二句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赏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赏析: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如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为什么享誉人口
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下句指此.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从诗艺角度看,这两句诗也足见陆游浩荡诗才.“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揽镜自照时只见豪气如山不知何时已成两鬃霜,夜雪瓜洲,铁马秋风已是当年旧事,此时方知世事艰难,其中有无限悲凉. 但英雄气慨并未消沉,慷慨激昂,以诸葛孔明自比,烈士暮年的 雄心依旧灼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