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体积从大到小、功耗从高到低、速度从慢到快,集成度从低到高的过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主要的变化,就是内部元器件的变化,即从真空电子管,晶体管,变化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诞生思维导图_计算机的诞生过程计算机的诞生思维导图_计算机的诞生过程


计算机的诞生思维导图_计算机的诞生过程


(1)代计算机:电子管、继电器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磁芯、印刷电路 (3)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多路印刷电路 (4)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 (5)第五代计算机:高性能微处理器、高密度电路

四个发展阶段:

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 ,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的各个领域。可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4.计算机(1971年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

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

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器件

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 特征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1971年至今) 特征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你好,希望我的可以帮助到你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特征: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特征: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特征: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特征:1971年世界上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计算机的发展史,大家好,欢迎来到电脑知识普及与应用课堂。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有关计算机发展的一些知识。包括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知识。

计算机思维导图(作业六)

说到计算机思维导图,先跟大家说两个概念:知识更新周期和计算机的起源。

知识更新周期是指知识更新一次所用的时间,随着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科教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论是: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的快速更新。在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 ;上个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进入新世纪时,许多学科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这就意味着以前你所学的东西,可以够用你一生,从毕业直到退休,而现在可能是你不久前刚学了新东西,没过多久你却发现它已经落时了。

启示我们,要不停的去学习掌握新的知识,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计算机早起源于图灵机,是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提出的一种抽象计算模型,即将人们使用纸笔进行数算的过程进行抽象,由一个虚拟的机器替代人们进行数算。这是有关计算器早的设想,当时只是一个概念。现如今,计算机已经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在高效的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计算机思维导图,是将思维导图和电脑技术有效的结合。高速化信息时代,借助计算机思维导图管理更多的信息。信息越多,处理的速度越快,就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计算机思维导图是东尼·博赞他们团队在手绘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软件工具,可以让你更加轻松的制作思维导图。

手绘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快速的 在我们的大脑内部建立神经连接,培养全面的思考习惯和思维模式;它是一页纸原理,高度提炼、归纳和总结;它是主动学习构建,由到关键图像的有效联想;因为绘制图像的需要,它需要手眼的高度配合与协调及专注的精神;在团队学习方面,它让参与者有 更多的思想碰撞。

计算机思维导图,更像是一个知识整理的工具,它速度快,易修改,方便保存;标准化程度高,有利于交流和沟通;利于输出、打印和放大使用;直接上传网络,及时应用。鉴于此,计算机思维导图对于一些商业、教育及个人活动有不可的价值,被广泛的使用。

作者:Hawk_Fang

读书,写作,演讲,21天一小步,人生一大步!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你好,希望我的可以帮助到你

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特征: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特征: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特征: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特征:1971年世界上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计算机经过大型主机阶段、小型计算机阶段、计算机阶段、客户/阶段(也就是局域网阶段)、internet阶段

可分为1854年-1890年、1890年-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期、20世纪晚期-现在,四个阶段。

计算机思维导图VS手绘思维导图

计算机思维导图 VS 手绘思维导图

一、手绘思维导图

1、优点

工具取得方便,只要有笔和纸,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

能以简单的纸笔配合色彩绘制

轻松愉快地、无拘无束地拓展思考

能够对内容产生深刻的影响

2、缺点

受纸张大小的限制,纸张大小不够时,需要在更大的制片上再画一次或者在另一张纸上继续画下去

若要在原先图中的某个插入新的概念分支的时候,可能需要重新绘制图示或修改

无法将思维导图画的四平八稳,形状很丑,对于绘画能力较者,使用会有限制

更改不容易,涂改数次,使得画面凌乱

不容易储存及管理,画好的图无法再利用

使用者往往会有倦怠现象,懒得将画好的分支改为另一支

3、使用场景

身边没有计算机

激发创意、大脑风暴

需要记忆思维导图内容

二、手绘思维导图

1、优点

快速画出心中所想的思维导图

不受纸张大小的限制

方便档案管理、数据容易保存在计算机中

交互性好,和办公软件配合使用,同时可以添加超链接数据(文本、链接等)

隐藏、逐层展开各个层次,可直接用于演示

随时便捷地调整思维导图的结构和内容

2、缺点

学习者少了运笔的流畅性与上色,构图乐趣

存取问题,要配合计算机软件或者App才可以使用,方便性不佳

记忆上不如手绘思维导图那样深刻,突如其来的灵感无法立刻记录起来

3、使用场景

整理笔记(课程、读书、会议)

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

分析问题

项目管理

1、能够将注意力转注于主题上,强化主题的重点

2、透过必要的,可以联想更清晰、正确,增进创意以及记忆

3、浏览思维导图时,会引发很多新的联想,从空间和中不断浮现,能发挥想象力

4、能够一次俯览全貌,不会遗漏讯息,使思柔软,思考时不受限

5、轻易地将内隐知识转化外显的知识

6、依颜色或影响对事物直觉的理解,让他人容易了解自己的想法

1、手绘工具

(1)随心所欲入门版:A4/A3纸+任意笔

优势:随手可得,快速记录。比如突发奇想、涂鸦、购物清单、电话沟通要点记录等。

(2) 便携套餐

1、樱花针管笔

方便携带,线条流畅,遇水不晕染。

11种规格,型号01+03+05+BR。

品牌:红环、美辉、三菱

2、按动式多色圆珠笔

方便携带,可以给思维导图画分支用,但导图呈现效果一般。如MUJI圆珠笔,流畅度还不错;晨光四色圆珠笔也可以尝试一下。

3、慕娜美水彩笔(24色) 色彩鲜艳,不容易晕染,粗头可以用来涂色,细头用来写字、画小图标。

4、活页素描本

A4纸大小,方便整理存储,封面可以当垫板用。用完了可以自己买替芯,或者自己拿A4纸打孔替换。

(3)专业版

工具包: 马克笔彩铅速写本、针管笔、30色马克笔、24色慕娜美水彩笔,36色彩铅

速写本:纸质较厚,便于草稿图改

针管笔:绘制中心图案

针管笔(0.2型号画图案,可以再用1型号勾边,图案会更细致)

马克笔:用于中心图案和分支线条上色

注意事项:马克笔水性较足,会晕开和渗透。

建议画的时候:下笔轻,行笔快,在纸页下方垫一张纸。

24色慕娜美水彩笔:适用于:文字书写和细部色彩刻画

36色彩铅笔:用来画中心图、线条等

2、 计算机思维导图工具

(1)Windows:

MindMa:世界上使用人数多,支持多平台,但多平台同步需要单独付费。

Xmind:免费的功能很强大,主流的导图软件都兼容xmind的格式,可以直接导入。

FreeMind:免费的自由软件,线状流畅好看,速度慢。

iMindmap5:接近手绘的效果,非常美丽,有个人特色,完全遵守思维导图的规则,多平台。

(2)Mac/iOS:

ithoughts:iPad上功能强的导图软件。

MindNode:以线状为主的简洁思维导图APP,付费版,内容保存在网络上。

Scapple:任何一个分支都可以自由边接和交互。

Popplet:完美的视觉策划你的想法和奇思妙想。您可以直观地记录你的想法,灵感和思想,以及上传文字,视频,和借鉴的画布上。

(3)在线:

百度脑图:百度开发,使用很方便。

Coggle:直观精美呈现分支结构。漂亮方便快捷,分享,协同工作。

计算机发展的过程?台计算机的名字叫什么?计算机之父是谁?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r)

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新提出程序存储的思想,并成功将其运用在计算机的设计之中,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计算机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世界上台冯·诺依曼式计算机是1949年研制的EDSAC,由于他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贡献,因此冯·诺依曼又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anniac

安尼阿克

电脑是怎样诞生的

电脑即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早是在1946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

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

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扩展资料:

电脑的发展:

1、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2、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面的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1971年世界上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参考资料来源:

计算机组成原理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其主要功能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逻辑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数据的表示、运算与校验,CPU子系统,存储子系统,总线与I/O子系统,I/O设备及接口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其内容安排遵照本科教学大纲,兼顾硕士生入学专业课考试,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该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数字逻辑、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数据结构等,后继课程是微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在硬件范畴的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学习与了解计算机软件课程(如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的课程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内容:

1、计算机系统概述

主要讲授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存储程序与冯诺依曼体制;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和硬件系统组织;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数据的表示、运算与校验

主要讲授数值型和字符型数据的表示,数据的运算方法,奇偶校验等常用的数据校验方法。

3、CPU子系统

主要讲授CPU的结构和发展历程,指令系统,MIPS32指令集,单周期和多周期MIPS32处理器设计,提升CPU性能的一些高级技术,如多核技术等。

4、存储子系统

主要讲授存储系统的层次和存储器的类型及技术指标,半导体存储原理及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原理及磁盘,光存储原理及器件,存储系统性能的改进措施。

5、总线与I/O子系统

主要讲授总线与接口,以及直接程序传送模式PIO、中断、DMA、IOP与PPU等。

6、I/O设备及接口

主要讲授I/O设备的功能、类型及与主机之间的信息交互,键盘工作原理,显示器件,打印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