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明代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明代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明代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明代一条鞭法的内容及意义)


1、1、一条鞭法我国历史悠久,赋税制度不能一言以蔽,我搜到两条资料,付于下,供您参考!一、发展线索1、周:实行贡赋制度。

2、2、春秋末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3、3、秦朝:按人口多少征收的户税。

4、4、西汉编户齐民 (田租较轻,人口税与更赋重)5、北魏的租调制,北魏实行均田制,受田的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5、6、隋朝首创租庸调制,隋朝沿用北魏租调制,后来以庸代役开始部分推行。

6、7、唐朝前期租庸调制,唐朝后期两税法8、明朝的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来分担。

7、9、清朝的地丁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8、二、发展趋势:(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直至取消,以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为标志;(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伙标志;(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5)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名目手续简化,以一条鞭法为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9、①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③征收货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2. 赋税摊丁入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

10、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11、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官绅地主。

12、不知给多少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铲除了多少官员的摇钱树。

13、制度的发展演变:①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前提是“私田”的出现。

14、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际田亩数征税,鲁国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

15、它与以前齐国“相地而衰征”等新税制的出现,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

16、②编户制度:主要盛行于两汉,前提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地主土地私有制。

17、秦始皇时,让自己申报土地,载于户籍,依户籍征发赋税余徭役。

18、西汉时期,==把农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

19、编户农民对封建承担的义务有四项: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头税)、徭役和兵役,并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对积式形成。

20、③租调制:主要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前提是实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掌握的土地)。

21、受田农民每年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还必须服徭役、兵役。

22、这是由当时商品货关系减弱以及纺织业的兴起所决定的。

23、④租庸调制:实行于隋至唐中期。

24、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

25、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来代替服役。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