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自动喷雾系统 蔬菜大棚自动喷雾系统设计
现代温室大棚中可以使用那些智能系统?怎样建造智能温室大棚呢?
温室物联网解决方案,看起来很高雅啊!但是对于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温室物联网系统没有什么特别的。它的核心不可能是传感器。整个物联网系统利用这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为温室相关设备提供更合理的控制方案,从而更地进行控制。温室物联网系统的工作原理还比较简单,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还比较复杂,需要跨行业的知识才能完成。
蔬菜大棚自动喷雾系统 蔬菜大棚自动喷雾系统设计
蔬菜大棚自动喷雾系统 蔬菜大棚自动喷雾系统设计
蔬菜大棚自动喷雾系统 蔬菜大棚自动喷雾系统设计
温室物流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传感器、温室用传感器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氨传感器等组成,常用的传感器有部分,这一点非常关键,但市场上还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主要取决于系统服务的选择。硬件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主要是物联网控制系统,区别很大,尤其是不同的开发语言,稳定性也别很大。温室设施的控制和服务发送的指令需要由温室内的相应设备来控制,而不是由风扇湿帘、外遮阳板、屋顶窗和其他设备来控制。
这就形成了物联网的整个运作过程。将物联网引入温室的简单目的是更好地种植、增加温室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对于温室种植过程,是为了控制整个温室种植环境,使作物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的产品。种植不仅仅是使用大量的肥料,还关乎环境。
用于温室种植,特别是智能温室。其栽培周期基本上是多年生的,需要克服冬季温室的寒冷和夏季的高温,以解决温室栽培的基本环境。其中,物联网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控制。对于夏季高温,可通知风扇湿帘进行通风降温。此外,还可以控制顶部的外遮阳,减少温室内的光照,有效降低低温室内的温度。
自动阳光控制系统,自动温室控制系统,自动通风系统。制造一个智能温室大棚,需要有这样系统类,这样系统顶部开窗系统等7788的总共9个系统。
单体的蔬菜大棚经过科学的设计结构连接在一起的温室大棚样式就被称为智能连栋温室大棚,里面加装各种智能化控制系统,比如自动采光系统,内外遮阳系统,控温控湿系统,自动喷雾浇水系统,自动监测系统等等,就成了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该种温室大棚在荷兰地区一般是三五万到十几万平方米不等。对于几百亩地一个棚的蔬菜大棚必须加装机械化的作设备,比如电动遮阳系统、电动通风系统等。同时机械化的这种连栋温室大棚通过添加物联网的终端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分析、指令发出、温室设备自动启停工作,实现智能化数据化的作。相对于传统的单纯依靠经验来说数据更加精准。
先是根据需要规划好地基面积。当地基做好凝固完成后,就是我们的温室大棚的安装工作。温室大棚的安装工作分为主体骨架的安装、系统安装、覆盖材料安装、配电安装及调试。温室大棚的安装必须由专业的安装施工队伍进行安装,同时需要现场和业主沟通交流好细节问题。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浇水系统,智能升温系统;根据自己的需求先设计哪一块地区,需要设置,量好尺寸,然后购买所需要的智能系统,安装完毕后先进行检测,看是否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蔬菜、温室大棚的应用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蔬菜、温室大棚的应用
“农业物联网”就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按照物联网技术架构,农业物联网仍然通过“感知—传输—应用”的途径来实现对农业的应用。“感知”就是运用各类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实时地采集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运输等环境中的温度、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信息;“传输”就是建立数据传输和转换方法,通过局部的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络交互传递,实现农业生产环境信息的有效传输;“应用”就是将获取的大量农业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使技术人员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和智能管理,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进而实现农业生产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目标。
蔬菜大棚、温室大棚主要用于不适合蔬菜生长的季节,模拟蔬菜生长的自然条件,提供蔬菜适合生长的环境,而这个环境的实现不能凭感觉,需要引入农业物联网温室环境技术解决蔬菜生长环境的可控性,达到提高蔬菜生产效益的目的。
一、蔬菜温室大棚控制系统构建:
一个完整的蔬菜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生产作系统等部分,每个部分在蔬菜生产中具有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组合起来完成蔬菜生产的全过程。
二、蔬菜温室大棚物联网环境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分系统部分:
1.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由传感器、供电电源或者蓄电池等组成;现场的监测元件包括温湿度、CO2浓度、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等监测元件。数据采集系统主要负责温室大棚内部的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视频等数据的采集和控制。
2.数据传输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由数据采集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CO2传感器、风向传感器等组成。传输方式:外部网络以基于IP网络技术和GPRS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传输;内部网络则采用短距离、低功率的ZigBee通信技术。基于ZigBee的传输模式中,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ZigBee发送模块传送到中心上,同时,用户终端和一体化间传送的控制指令也传送到中心上,中心再经过边缘将传感器数据、控制指令发送到上位机的业务平台。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有线网络/网络访问上位机系统业务平台,实时监测大棚现场的传感器参数,控制大棚现场的相关设备。
3.数据分析系统:
数据分析及显示部分包括电脑、软件、接收模块、报警系统,依据不同的环境、作物、生长期,实施不同的控制方案。
4.实地环境控系统:
该分系统包括的灌溉控制系统可进行滴浇灌和微喷雾系统的控制,实现远程自动灌溉;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则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来实时获取土壤水分、湿度等数据,为灌溉控制系统和温湿度控制系统提供环境信息;温湿度系统可利用高精度传感器来采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设定环境指标参数,当环境指标超出参数范围时,可自动启动风机降温系统、水暖加温系统、空气内循环系统等,以进行环境温湿度的调节。
利用农贸行业物联网建设的蔬菜温室大棚,能为温室大棚种植提供有效的控制蔬菜的生长环境的先进技术,使蔬菜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加产量,以实现跨季节的蔬菜培育。
大棚里用的自动化设备都包括些什么.,最实用的有什么设备如题.大棚自动化设备都包括些什么
你好,现在在大棚上应用的比较多,又比较成熟的自动设备有:
一大棚卷帘机。单纯的机头要两千块钱左右,型号不同价格不一样,加上配套的钢管每个棚的费用在五千元左右。二、大棚弥雾打机。劳动强度小,喷雾效果好,省水省,喷一个棚的用两块钱的汽油,时间大概10分钟。。价格在2000块钱左右。三,大棚自动放风机智能温控机,可代替人工自动放风并调节棚内温度,能增产增收,还能省掉人工钱种产品现在基本普及了,到处都有卖的,第二三种产品还没有普及,不过实用性不于种,后两种产品大连易农科技公司有售,质量很好,也是由易农公司研发出来的。希望我的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蔬菜大棚夏季降温有哪几种方式?
就目前相关情况来讲,蔬菜大棚夏季降温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遮阳降温
目前实际生产中采用最多的是遮阳系统降温,遮阳可以将多余阳光挡在室外,保护作物免遭强光灼伤,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而遮阳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覆盖遮阳网降温,有的往棚膜上泼泥浆遮阳网有良好的遮光降温效果,当棚内温度长期处于35度以上时,就应该设置遮阳网。目前菜农使用黑色遮阳网需要注意不可全天遮盖,以免棚内形成弱光环境,不利于蔬菜生长;而白色遮阳网省事,可全天覆盖。黑色遮阳网应在上午10:30-下午2:30左右使用,设置遮阳网时,可将遮阳网撑起来,留出与棚膜相距20厘米左右的空隙,形成一个通风带后,遮阳降温效果更佳。
2、微雾降温
微雾降温就是将水以微米级或10微米级的雾粒形式喷入温室,使其迅速蒸发,利用水的蒸发潜热大的特点,大量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然后将潮湿空气排出室外从而达到降温目的。尽管微雾降温看似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但由于这种方增加棚内的湿度,所以如果遇到北方的“天”,空气湿度本身就比较高的时候是不适合采用的。
3、自然通风降温
一般通风有三个目的:一是排降热量,降温;二是排除水分;三是调整室内空气中气体的成分,排掉有害的气体,提高CO2的含量。在夏季,室内降温才是其主要的目的性。自然通风一般是在温室顶部或侧墙设置窗户,依靠热压或风压进行通风,并可通过调节开窗的幅度来调节通风量。
4、棚顶喷淋降温
棚顶喷淋降温是很多农民朋友采用的降温措施,不过也要视其自身的水源情况而定。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喷淋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节水的效果,一般来说喷淋系统主要包括:水源、加压(控制)设备、管道和喷头。
5、空调等设备降温
如果问温室大棚降温的方式那种最简便?相信不少朋友都会选择空调。的确,单从除湿降温的效果来说,使用空调设备是的。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目前采用空调系统作为大棚控温系统的非常少。
但是通常来讲,遮阳降温和通风降温最为常用,因为比较简单方便,容易作,而且相对来讲费用也会减少很多,但效果比较一般,所以不是的选择。
使用电动喷雾器给大棚蔬菜花授粉可以吗
使用电动喷雾器给大棚蔬菜花授粉可以。电动喷雾器,由贮液桶经滤网、联接头、抽吸器(小型电动泵)、连接管、喷管、喷头依次联接连通构成,抽吸是一个小型电动泵,它经电线及开关与电池电联接,电池盒装于贮液桶底部,贮液桶可制成带有沉下的装电池的凹槽,电动喷雾器的优点是由于取消了抽吸式吸筒,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农外滤伤害作者的弊病,并且省力,且电动泵压力比人手动吸筒压力大,增大了喷洒距离和范围。雾化效果好,省时、省力、省。
图标说明日光温室大棚微喷灌系统的主要构造和使用方法
日光温室的滴灌系统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安装好的滴灌设备,使用时只要打开阀门,调至适当的压力,即可把水、肥、送到作物根区自行灌溉。
一、使用的好处
温室使用滴灌系统与地面沟灌方式比较来说,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降低棚内的湿度,提高地温。棚内空间相对湿度的降低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根系温度较高有利于栽培作物早长早发。二是省水:一般可节约用水量40--50%以上。三是省工:节省劳力,人工作业量很少,从而减轻了劳动的强度。四是省时:在灌溉的过程中,基本上不需人工干预,同时由于棚内只是部分灌溉,因而不影响棚内的作务。五是省肥:节省肥料,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一般可节约肥料30%以上,肥料利用率可以提高到75%以上。六是省:由于空间湿度较低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蔓延,因而同时就降低了用次数。七是环保:滴灌和地面灌溉相比,减少了地面径流,其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大大减轻。
二、了解情况进行设计与备料
1.系统要求:温室内安装滴灌系统,首先要进行设计。设计好的一套完整的滴灌系统应包括水源、供水设备、肥料混合箱、肥料注入器、流量和压力调节器、田间管网系统和滴头。其具体达标要求为:水质无毒无污染,水源可以是井水、渠水、河水、窖集天然降水等。供水设备要保证灌溉水的输送和滴出,因而进入滴灌管道的水就必须具有一定压力。施肥设备包括肥料混合箱和肥料注入器。控制设备包括流量和压力调节器。田间管网系统包括管道和滴头。温室内一般仅用支管,单向接头,毛管、堵头及相关控制用的球阀等设备。
2.绘制方案:根据系统完整性要求,了解温室棚现有条件情况,经过实地勘测后,绘出安装示意图,同时要求安装户对未达标的情况按设计要求进行准备,同时备齐相关材料。
3.获得一定压力水可采取三类方式:一类是动力供水,一类是重力供水,另一类是动力和重力供水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有以下方法:①用水泵直接将水供应到田间管网系统。②水塔供水。利用现有水塔供水,要计算水塔与灌溉管道的相对高度,一般要求送水的压力达到0.1-0.2兆帕,相当于要求水塔与灌区的相对高度达到10米左右。用压力罐供水。压力罐容量2-8立方米,机井水抽入以后加压至0.2-0.5兆帕。压力罐应装有自动补水装置,以保证不间断地均匀供水。③简易贮水罐。在温室旁设置简易的贮水罐,如铁桶、水缸、塑料罐、水泥池等,一般容量为0.5立方米。贮水罐的高度要距离地面1.5米左右,使用时用水泵不断地把水注入贮水罐中。④其他混合式供水方式。
三、安装
1.安装思路:温室一般为东西向,座北朝南,东西向长,南北向宽。供水设置一般为二级式,即支管和毛管连接,日光温室栽培的垄或畦比较短,可选用直径小的软管。一般将滴灌带(管)直接安装在支管上,将供水装置的水引向滴灌区的支管。输水管道上需要安装过滤器,以防铁锈和泥沙堵塞。过滤器采用纱网过滤,同时要安装压力表阀门和肥料混合箱(容积0.5-1立方米)。进入温室后的管道一般置于温室前或通道前的地面上。滴水部分的滴灌带采用黑色或蓝色聚乙烯塑料薄膜滴灌带,厚度约0.8-1.2毫米,直径选16毫米规格。
2.安装方法:日光温室内支管布置在温室的北侧,滴水软带依栽培作物的行(畦)距,呈南北单分式布置。滴水软带与支管的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32X16毫米的异径三通连接,其中16毫米的一端套上滴水软带后用绳索或铁丝扎紧,滴水软带的另一端也要扎紧。然后用内径32毫米的黑色半软塑料管,按一定距离将异径三通的两端连接,温室两头的连接管用塑料堵塞紧。另一种是将输水支管按软带的布设位置打孔,在孔上安装旁通,将滴水软带接在旁通的出水口上并扎紧。旁通价格便宜,安装时比异径三通省事得多。日光温室输水距离小时,一般都采用这种连接方法。如果温室过长,可从温室中部分成东西两组,安装两个阀门,实行分组灌溉。
系统的使用
1、使用方法。①输水压力调整。把水压调至0.05-0.1兆帕,压力过大易造成软管破裂。没有压力表时,可从滴水软管的运行上加以判断:若软管呈近似圆形,水声不大,可认为压力合适;若软管绷得太紧,水声太大,说明压力太大,应予调整。②供水量调控。灌溉水量要依作物的不同生育期以及天气情况来确定,一般灌水掌握苗期要少,作物生长旺盛期要多,高温干旱时灌水要多。没有流量计显示时,可通过软管供水的时间进行计算,或根据土壤的湿润度来判断。③施肥技术。利用滴灌系统施肥时,可以购置专用的施肥装置,也可自制。把出液管与滴管软管的支管连接,将溶解好的肥料不断加入施肥装置,或是将化肥用泵或喷雾器压入支管中,即可完成施肥。施肥一般在灌溉后半小时进行,结束前半小时结束。导入肥料的孔在不使用时应封闭。④管道清洗。如果管道出现较多的泥沙沉淀时,可将毛管的尽头打开,用大压力清水冲洗。
2、注意事项。①防止滴孔堵塞。定期清理过滤装置,追肥时肥料一定要溶解好,并清除杂质。②注意水压。压力要适中,避免软带破裂。③肥料营养比例合适。④保管好塑料管材。夏季不用时应将布置在地面的管材和软带收集起来,放到避光和温度较低的地方保存,再用时要检查是否有破裂漏水或堵塞,维修后再重新布设。
请教气雾种植
气雾栽培项目投入产出估算
因为建设材料的价格各个地方不同,所以不好估算。
在亳州当地建设一座8m×100m的标准温室大棚快繁基地,造价是每平方米80~200元,之所以距这么大,是因为所选的建设材料有别。下面作具体分析:
阳光板的价格距也很大,每平方米40~120元,我们一般选用70元/㎡的那一种就可以了,价格太低的那种不适合温室大棚使用,太的那种又没有必要使用。大棚专用无滴膜的价格大约每平方米10元。
设备当中温室专用全自动温控仪也可以用时控开关代替,进行半自动化控制,不过要设置一定数量的灵敏温度计,并按时查看。通风降温排湿加热设备可以采用湿帘与空调设备,当然成本较高,但效果较好,也可以采用通风窗与加温管道设备,成本较低,但效果不太好,可以根据情况选用。
手电钻、电烙铁、电焊机、切割机、钢卷尺、量角器、生料带和铁丝14#,这些设备器材只有在建设基地时才用到,其它时间基本用不到,可以由施工人员自带,但如果考虑到平时基地维护方便,也可以购置。
基地内路面硬化可以采用园林绿化砖,这样看起来美观;也可以采用普通砖头,但表面粗糙,需要用水泥砂浆抹面。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就可以了。
高压雾化喷头可以采用雾化喷头,也可以采用农业高压喷雾器喷头,一般采用农业高压喷雾器喷头就可以了。
供水管道、三通及弯管等可以采用热镀锌钢管材质的,这种材质的耐用,而且以后可以完整无损拆卸,便于维护,但是成本较高;也可以采用PVC材质的,这种材质轻便,易安装,且成本较低,但是这种管材一旦安装完成以后,就不能完整无损拆卸了,不易于维护。
其它的设备和器材都是必备的,不能互相替代了。
根据以上分析在亳州地区建设一座普通的8m×100m标准温室大棚快繁基地的造价(包括设备费用、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大约需要6万元,建设工期(包括混凝土凝固期)大约需要4个月。
看起来建设成本是高了点,但是,采用这种模式快繁,空间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这里一亩地的产量,相当于常规土壤栽培产量的5~6倍,也就是说,这种快繁基地的投入只是常规土培育苗基地投入的1/5~1/6,也可以说,一亩地快繁基地的投入与5~6亩地土培育苗基地的投入相当。
另外,工厂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使劳动力成本投入也大大降低,只需常规土培育苗的1/6~1/8。常规土培育苗,日常管理每亩地至少需要4~6人,而采用智能化作的快繁基地,每亩地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了。
再加上智能化快繁基地采用营养液往复循环利用零排放管理,所以,用水量只有常规土壤栽培相同产量的1/20左右,用肥量只有常规土壤栽培的1/3左右。并且在智能化条件下,植物生长潜能得到巨大发挥,生长速度大大加快,快繁周期大大缩短。也就是说,经营一亩智能化快繁基地的产量相当于经营5~6亩常规土培育苗基地的产量。并且智能化快繁基地产出的苗生长茁壮,是净根苗,移栽后基本没有缓苗期。这是常规土壤栽培无法相比的。
这里以气雾栽培蔬菜为例,作一简要说明。
经营10亩地的气雾栽培蔬菜产量,至少相当于经营50亩常规土壤栽培蔬菜的产量,而且气雾栽培蔬菜的品质可以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这是常规土壤栽培蔬菜不能比的,自然价格就高,按照当前国内市场行情来看,气雾栽培蔬菜平均价格是土壤栽培蔬菜平均价格的3倍左右。以平均价格计算,至少每公斤价格可达10元以上,以亩产蔬菜产量20吨计算(气雾栽培叶菜类亩产量可达30吨),折合产值,每亩就是20万元,10亩就是200万元。每亩智能化快繁基地的年运行管理成本大约需要2万元,10亩就是20万元。这样,扣除征地费用、人工费用,运行成本费用及基础建设费用等以后,10亩智能化快繁基地运行一年,最多一年半就可以收回成本,其效益与效率是目前所有栽培模式中回报最快效益的模式,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目前高科技农业正以全新的概念,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无穷的炫彩夺目的魅力,如果再把它与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会吸引更多的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消费者,这样产生的其他方面的效应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效益与生态效益都能达到比传统农业更高的回报率。
虽然气雾式栽培的优势明显,但是技术和资金投入要求很高,一个面积1500平方米的标准大棚,前期投入大约需要60万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