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黜百家独尊儒家是谁提出的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是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提出的,其原句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一生经历三个朝代,在汉武帝元光元年间创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并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经历几个朝代(董仲舒当过什么官)董仲舒经历几个朝代(董仲舒当过什么官)


董仲舒经历几个朝代(董仲舒当过什么官)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是谁提出的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主张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哲学家、家、教育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三朝。汉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创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出包括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主张。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其原句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中的“儒术”并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其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和发展特性,它神化了王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影响

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家”的文教政策是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独尊儒术成为改善治民之术的需要,统一民众思想,同时也提到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但同时又将集权推向了顶端。

董仲舒是哪个朝代的?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学者,在他的建议下,汉武帝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学术思想的主导地位。董仲舒是河北人,他出生的时候,是汉文帝统治时期。汉文帝和他的接班人汉景帝,都是鼓励休养生息的,大汉王朝在他们的统治下,逐渐迈向盛世。

董仲舒自幼学习刻苦,传说他家里的后院有个花园,他为了刻苦读书,三年没去过花园游玩。到了汉景帝时期,他成为朝廷的博士,负责讲解儒家经典。由于他学识渊博,讲解通俗,受到了官员贵族的赏识。汉武帝登基之后,听说了董仲舒的名气,就把召来当面提问。董仲舒应对得体,并且把他的研究成果和汉武帝分享。就这样,董仲舒成为汉武帝手下的“大红人”。

接下来,汉武帝就号令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良策。当人们觉得董仲舒就要“一飞冲天”,在官场上一鸣惊人的时候,他竟然入狱了,成为一名阶下囚。

董仲舒是什么朝代的人

汉朝

董仲舒(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哲学家、家、教育家.汉族,汉广川郡(今河北省景县)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

《董仲舒》人物,人物图像照,籍贯,生卒年代

【人物名字:董仲舒】

【拼音:DONG ZHONGSHU】

【字号:】

【所属朝代:汉代】

【生卒年代:前179—前104】

【籍贯:信都广川(今河北枣强)人】

【人物:西汉官吏、哲学家、今文经学。少治《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以贤良对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帝采纳,曾任江都相、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专事修学著述。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等。董仲舒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董仲舒版画像取自明天然撰赞,弘治十一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董仲舒立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刻于明壬申秋日,赵曙绘,吴攀桂赞,赵希献正书,高君殿镌。董仲舒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董仲舒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董仲舒坐像取自1928修《浙江余姚云楼董氏宗谱》。】

董仲舒是哪个朝代的

董仲舒是西汉朝代的思想家、家和教育家。

董仲舒,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享年约75岁。

董仲舒在汉景帝在位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统治哲学。对当时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并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董仲舒的著作很多,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尚存的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