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做酶的专一性实验的问题
③取出,分别加入适量的专一性有这些: 1.专②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一性和相对专一性(前者要求特定底物、特定反应、特定产物;后者仅要求相同基团或化学键,但是其反应类型一定,产物也可预知) 2.立体异构专一性 3.光学异构体专一性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浴一段时间探究酶的专一性可以有哪两种方案?
1. C2(3)预期实验结果:含有蔗糖和淀粉酶溶液的(甲),以及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乙)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D 3.A 4.A 5.C 6.D7. (1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酶的专一性A与B、A与C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斐林试剂为什么要沸水浴
据我所知,林试剂与单糖中的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你在蔗糖里面加入淀粉酶之后,滴入菲林试剂应该没有砖红色沉淀才对,只有在淀粉里加入淀粉酶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蔗糖里混有单糖一类的物质,或者说容器受到污染了。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斐林试剂要沸水浴的原因:实验使用的是单一变量法,所以加入碘液是环境条件(4)(人体内的蔗糖酶和淀粉酶)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一致,所以要把沸水降温。
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酶的专一性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4)①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班氏试剂。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②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 在载玻片上,滴加1~减2滴革兰氏碘液。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这个实验是把提取液中还原糖和淀粉都去掉,马铃薯里面没有淀粉酶,自身不会水解淀粉形成还原糖,而甘薯里面有淀粉酶,水解自身淀粉形成还原糖。所以A提取液里有有淀粉酶,B提取液里没有淀粉酶,这样加了等量淀粉后一个有还原糖一个没有。
与α-淀粉酶的不同点在于从非还原性末端逐次以麦芽糖为单位切断α-1,4-葡聚糖链。主要见于高等植物中(大麦、小麦、甘薯、大豆等),但也有报告在细菌、牛乳、霉菌中存在。对于像直链淀粉那样没有分支的底物能完全分解得到麦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
酶的专一性作用原理
(2)实验的原理是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形成麦芽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实验的步骤是:若酶只与底物互补生成ES复合物,不能进一步促使底物进入过渡状态,那么酶的催化作用不能发生.这是因为酶与底物生成ES复合物后尚需通过酶与底物分子间形成更多的非共价键,生成酶与底物的过渡状态互补的复合物(图4-8),才能完成酶的催化作用.实际上在上述更多的非共价键生成的过程中底物分子由原来的基态转变成过渡状态.即底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为底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基团的组合排布、瞬间的不稳定的电荷的生成以及其他的转化等提供了条件.所以过渡状态不是一种稳定的化学物质,不同于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就分子的过渡状态而言,它转变为产物(P)或转变为底物(S)的概率是相等的.
(这样我们才能说淀粉酶的专一性得到了证明。完全归纳的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只有完全归纳才能做到证明。4)光合色素 自养 异养何谓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有哪些?如何解释酶作用的专一性
解释:酶作为蛋白质的一种,有其复杂的空间结构,酶有其活性中心结构,酶的专一性就和它的局部空间结构有关,不妨把酶看成是一把精妙的锁,底物则是一把B、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或反应物的种类,B错误;钥匙,即的锁钥学说。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你的三个问题7.(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E 拟核是一个一起
在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中,已知:①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后,如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证明有还原性
(3)只有3号出现砖红色沉淀,其它不出现砖红色沉淀(4)3号和4号对照,变量是底物的种类(淀粉和蔗糖),3号变砖红色,说明唾液淀粉酶使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而4号未变砖红色,说明淀粉酶没有将蔗糖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从而证明了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4)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5)如果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由于20℃低于酶的适为什么酶具有专一性呢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相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的还原糖少,所以中出现砖红色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
故为:(1)分别和3号和4号作对照
(2)2mL、1mL、1mL、0mL
(4)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第2节 酶的特性
(5)由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如果迅速将放入沸水浴锅内,淀粉酶和蔗糖酶会因温度过高失去活性,不能催化淀粉或蔗糖水解,结果几乎不出现砖红色.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条件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进行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情感目标: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难点: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实施3.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氢溶液,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5%的,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量筒,小烧杯,大烧杯,滴管,夹,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实验小问题、知识应用题及教学流程的演示文稿(ppt)。4. 教学流程4.1 建构:酶具高效性[教师活动]提问:通过fe3+、h2o2酶催化h2o2分解速率比较的实验探究,同学们已经建构出酶具有什么特性?[学生活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4.2 探究活动1:酶具专一性。[教师活动]提问:如将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作如下更改,实验结果又将如何呢?①更换酶──将猪肝研磨液换成淀粉酶。②更换底物──将h2o2换成淀粉液。并请1、2两大组的同学实验探究①,3、4两大组的同学实验探究②。[学生活动]分组实验。[教师活动]观察学生实验,若学生有关实验作不规范,如量取液体的方法不规范等,则予以纠正。同时启发:加底物的量为多少?加淀粉酶或猪肝研磨液的量为多少?如何检测淀粉是否分解?……用以指导学生的实验作。待学生实验结束后,提问:探究的结果如何?[学生活动]1、2组“换成淀粉酶后不产生气泡”,3、4组“换成淀粉后变蓝色”。[教师活动]提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学生活动]不同的酶不能催化同一底物反应,同一种酶不能催化不同底物反应。[教师活动]总结: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教师活动]提问:有关酶的催化作用,除刚刚探究的受底物的种类和酶的种类的影响外,同学们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呢?并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将问题写在纸上,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学生活动]相互讨论,罗列问题,并推代表交流问题。如:“会不会受温度的影响”?“会不会受ph的影响”?“会不会受底物浓度的影响”?“会不会受酶浓度的影响” ?……[教师活动]从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择“酶的催化作用会不会受ph和温度的影响”两大问题作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4.3 探究活动2:ph对酶活性的影响。[教师活动]提问:“酶的催化作用会不会受ph的影响”的设是什么?[学生活动]酶的催化作用受ph的影响。[教师活动]提出要求: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协作,设计以h2o2为底物的验证实验方案,待方案完成后,请自告奋勇投影展示,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说明。[学生活动]协作设计验证实验方案。[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并通过如下问题学生:“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将要控制哪几种ph”?“应选择几支”?并即时交待“为了使酶处于过酸、过碱的环境下,建议hcl、naoh的使用量为1ml”。“一支加hcl,一支加naoh,那么还有一支如何处理,才能既为中性,又符合对照实验的等量原则”?“能否在没有控制ph之前将猪肝研磨液滴入h2o2中” ?……待学生设计基本完成后,让一学生主动上前将设计方案投影展示并加以说明。[学生活动]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作必要的说明。[教师活动]待学生展示、说明完毕后,提问全班学生对该同学的方案有意见,若有,则请加入说明。若学生设计程序中出现“未调h2o2的ph就加入猪肝研磨液”,且没有学生能予以修正,教师则启发学生思考“在调ph之前,会不会发生反应”?从而纠正为先调h2o2的ph再滴加猪肝研磨液。通过全体师生共同点评,从中完善出如下的设计方案。取三支编号123分别加入h2o22ml2ml2ml分别加入1ml(摇匀)蒸馏水hclnaoh分别加入猪肝研磨液2滴2滴2滴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教师活动]巡回观察学生实验,并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如:分别量取2mlh2o2注入1、2、3三支,再量取1mlh2o注入1号摇匀,再量取1mlhcl注入2号摇匀,将量筒洗净,再量取1mlnaoh注入3号摇匀,向三支各滴入2滴猪肝研磨液摇匀,观察实验现象。待学生实验结束后,提问:实验探究的结果如何?[学生活动]1号产生大量气泡,2号无气泡产生, 3号无气泡产生。[教师活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学生活动]酶的催化作用受ph的影响。4.4 探究活动3:ph由过酸、过碱恢复到中性,酶的活性是否恢复?[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处于过酸、过碱环境中的酶,在恢复到中性时,酶的活性是否能恢复呢?[学生活动]讨论回答:过酸或过碱环境下的酶恢复到中性,酶的活性能够恢复。[教师活动]提问:验证实验方案如何?[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学生回答的方案可能有如下两种:① 将1与3混合。②往2中加1mlnaoh,往3号中加1mlhcl。[教师活动]通过“这两种方案是否都可行呢?” 的提问,引起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若学生能达成共识,若学生争执不休,教师则用如下问题加以启发:①方案如能恢复,能否说明是过酸下恢复,还是过碱下恢复,还是两者都恢复?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得出方案。[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教师活动]提问:结果如何?[学生活动]没有气泡产生。[教师活动]由此探究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处于过酸或过碱环境下的酶恢复到中性,酶的活性不能恢复。[教师活动]出示 ph对酶影响的主体知识体系:酶的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且不能恢复。4.5 探究活动4: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教师活动]出示“酶的催化作用会不会受温度的影响”的探究问题,并提问:设是什么?[学生活动]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教师活动]请学生参照ph探究方案设计格式,以小组为单位,协作设计以60℃为温度的验证实验方案,完毕后,请学生主动上前投影展示并加以说明。[学生活动]协作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活动]巡视并通过如下问题进行:“能不能用h2o2作为底物”?“将控制几种温度”?“其中一组温度控制为60℃,其他两组温度应控制为多少℃” ?“是在控制温度前将酶与底物混合,还是在控制温度后将酶与底物混合”?“为确保酶与底物混合后所控制的温度不发生变化,应如何控制温度”?“由此,应取的数和编号方法”?“混合以后要不要保温”?“用什么检测反应有没有进行” ?……待学生设计完成后,让一学生主动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作说明。[学生活动]边投影展示设计方案边进行说明。[教师活动]待学生展示、说明完毕后,提问全班学生对该同学的方案有意见,若有,则请加入说明。若学生设计程序中出现“未控制温度就将淀粉酶加入淀粉液中”和“没有分别控制淀粉酶、淀粉液的温度”,而其他学生又没有对此指出与修正,则启发学生思考“控制温度前就混合,会不会在控制温度前就已经发生反应”?“温度不同的酶与底物混合后,温度还能维持在所控制的温度吗” ?从而纠正为先分别对酶与底物控制温度再混合。通过点评,完善出如下设计方案。取六支编号11’22’33’分别加入1ml淀粉淀粉酶淀粉淀粉酶淀粉淀粉酶分别保温5min0℃60℃100℃将两混合摇匀1’加入1中2’加入2中3’加入3中分别保温5min0℃60℃100℃取出冷却滴加碘液1滴1滴1滴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至次保温。[教师活动] 巡回观察学生实验,并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如:先分别量取1ml的淀粉液加入1、2、3号,洗净量筒,再分别量取1ml的淀粉酶溶液加入1’、2’、3’中。待开始次保温后,出示知识应用之1、2题,让学生对前面已建构知识进行应用。[学生活动]解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练习。待保温达5min时,提请进行下一步实验。[学生活动] 将1’加入1中,2’加入2中,3’加入3中,并进行第二次保温。[教师活动] 待开始第二次保温后,出示知识应用之3题,让学生对前面已建构知识进行应用。[学生活动]解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练习。待保温达5min时,提请进行下一步实验。[学生活动]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教师活动]提问:结果如何?[学生活动]1号变蓝色,2号不变蓝色, 3号变蓝色。[教师活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学生活动]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4.6 探究活动5:低温、高温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教师活动]针对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同学们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呢?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将问题写在纸上,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学生活动]讨论并罗列问题。如,“将处于低温、高温环境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控制其他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与0℃、100℃有无区别”?……[教师活动]从学生的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只有温度一种,而无关变量不止一种,如PH、反应物的量等,A正确、D错误;许多问题中选择 “将处于低温、高温环境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是否能够恢复?”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问“对于这个问题的设是什么”?[学生活动]将处于低温、高温环境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不能够恢复。[教师活动]提请学生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将处于0℃、100℃环境下的在60℃下保温5min。”同时进行实验。[教师活动]利用保温这段时间,出示知识应用之4。[学生活动]解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练习。待保温达5min时,终止练习,并提问“结果如何?”。[学生活动]1号蓝色褪去, 3号蓝色不变。[教师活动]由此探究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将处于低温环境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催化活性会恢复,将处于高温环境下的酶恢复到正常温度,酶的活性不能恢复。[教师活动]出示温度对酶影响的主体知识体系: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过高温度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且不能恢复。低温会使酶的催化活性显著降低,但不会失活,温度恢复,酶的催化活性会恢复。即酶特性的第三点“酶作用条件较温和”。[教师活动]出示知识应用5。[学生活动]练习。[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练习。5. 板书设计(1)、酶具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倍。 (2)、酶具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作用条件较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4)、酶活性受温度、ph影响示意图:
当酶与底物生成ES复合物并进一步形成过渡状态,这过程已释放较多的结合能,现知这部分结合能可以抵消部分反应物分子活化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使原先低于活化能阈的分子也成为活化分子,于是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为什么单个数学模型可以体现出酶的专一性?
1.D 2.B 3.D 4.B 5.(5)浅 如果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由于20℃低于酶的适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水解产生的还原性糖少,所以出现砖红色的中的颜色比37℃时的浅C 6.A问题1:探究“酶的专一性”还是证明“酶的专一性”?
探究活动二教材通过“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让学生体会到: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的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这有助于学生理解酶的专一性。但是,这个实验并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教师在讲授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认识通常都是基于不完全归纳,要慎用“证明”,多用“验证”。像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说这个实验验证了淀粉酶具有专一性,而不说证明了淀粉酶。
酶的专一性 怎样用实验验证
(3)只有3号条件适宜,唾液淀粉酶使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其它能均无还原糖产生,因此只有3号出现砖红色沉淀,其它不出现砖红色沉淀;需要有三个实验,一个空白实验,一个待验证的酶的实验,一个其探究活动一他酶的实验;例如你要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以用三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在其中加入等量的淀粉,保持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然后再分别加入等量且足够的蒸馏水,淀粉酶,脂肪酶(任意的其他酶都可以),然后反应足够且相等的时间,之后鉴定淀粉分解程度,就可以证明酶的专一性了。
因为该实验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而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此处实验结果提出属于不完全归纳,即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它只能催化淀粉的分解,而不能催化其它物质的分解。要想证明这个“结论”,我们需要测试蔗糖以外的其它物质,如脂肪、蛋白质、以及其它糖类等物质,结果发现对于自然界的所有物质,淀粉酶都只能催化淀粉的分解,对其它物质不起作用。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人体内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
故为:
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甲+-+-乙-+-+丙+--+丁-++-(2)②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③取出,分别(1)本实验是验证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1、2均没有加唾液,为空白组,1号和3号形成对照,2号和4号形成对照,变量均为唾液淀粉酶的有无;(2)本实验中底物的量和酶的量是无关变量,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底物(蔗糖或淀粉)溶液均为2mL,酶(稀释的唾液或蒸馏水)溶液均为1mL,所以a、b、c、d对应(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该实验可以分为2个子实验,蔗糖酶的专一性和淀粉酶的专一性,该实验的自变量可以是底物种类不同或者是酶种类不同,按照实验设计对照原则,实验设计表格如下:的数值分别是2mL、1mL、1mL、0mL;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浴一段时间;
(3)含有蔗糖和淀粉酶溶液的(甲),以及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乙)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1)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5)沸水温度远高于酶的适温度,酶失去活性,不能催化水解产生还原糖
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探究活动报告册》全实验~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加溶液(2)B、C. 核糖体 (3)细胞 B、E
β-淀粉酶广泛分布8.(1)长度及宽度 (2)2 (3)D (4)左上方 “q”
(2)②分别向1、2号中加人2 mL蛋白酶洗衣粉溶液和普通洗衣粉溶液③然后向两支中各加人0.1 g/mL的NaOH溶液,振荡;再向两支中加人3~4滴0.01 g/mL的CuSO溶液,振荡;④可能的现象及C、在“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酶、无机催化剂),C错误.结论:1号中出现紫色,2号中未出现紫色,说明该蛋白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成分是蛋白质;1、2号中均未出现紫色,说明该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成分不是蛋白质。8. (2)班氏试剂,革兰氏碘液
(5)(6)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回答,但一定要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与结果分析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