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可分为几个地质时代?

地质年代的第四个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按先后次序可参考资料来源: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纪。中生代的生物演化最为特殊,主要是爬行动物大为发展,不仅陆上出现大型爬行动物,有一些还重回海洋,而另一些则能在空中活动,所以中生代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而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发生。在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中的菊石类最为繁盛,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菊石时代。此外,箭石、腹足类和瓣鳃类等其他软体动物也颇发展,逐渐显示现代种类的初步面貌。植物以子植物的苏铁、银杏为最繁盛,所以中生代又称为子植物时代,但后期已有被子植物出现,至白垩纪后期更为显著。中生代后期的地壳运动,对生物的演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种类(特别是恐龙)趋于绝灭。

地球作为一颗原始行星在太阳系中出现,已经经历了46亿年的漫长历史。到目前为止,在地球表面发现标志地壳开始形成的最古老岩石的年龄是38亿年。以38亿年为界线,把地球的整个发展历史分为天文时期和地质时期。天文时期是行星形成和发展时期,属天文学研究的范围;地质时期是地壳形成以后的地质发展时期,属地质学研究的范围。大约在距今5.7亿年的时候,地球的演化发生了一次大的飞跃,在地球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生物。因此,又以5.7亿年为界线,把地质时期分为两个阶段。把距今38~5.7亿年的时期称为隐生宙;把距今5.7亿年以来有大量生物化石出现的时期称为显生宙。 显生宙表示在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根据生物演化的不可逆和阶段性,显生宙又可分为三个代,即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又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古生代指古老生物时代,时间从距今5.7亿年至2.25亿年,标志着生物己开始大量发育;中生代是指中期生物时代,时间从距今2.25亿年至0.65亿年,这个时期以爬行动物繁盛为特点,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陆地,而在此以前的生物主要生活在水中;新代是指近代生物时代,时间从距今0.65亿年至今,其生物种属与近代生物密切相关,哺乳类大量繁衍。 隐生宙由于没有显著的生物存在,人们就根据岩层发育,地壳运动和同位素年龄,把它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 代又分为纪,每个代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纪。如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共六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纪;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纪的名称大部分来源于研究较早的地层标准剖面所在地区的地名或古代民族的名称。 纪又可再分为世,除少数几个纪二分外,其余的纪为三分。三分的纪分为早、中、晚三个世。如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二分的纪分为早、晚两个世;如白垩纪分为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

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_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拼音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_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拼音


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_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拼音


记得采纳啊

一共几个“纪”?

但是科学家们也“严谨”地表示,尼亚萨龙很可能,但不能确定是一种恐龙,因为上臂骨的化石并不完整,不过即使它不是真正的恐龙,一个如此古老的恐龙近亲物种的存在也会保证恐龙也一定起源于那个时期。

前寒武纪也称“前古生代”,古生代个纪-寒武纪(距今约六亿年)之前的地质时代。地质学家把漫长的前寒武纪分为太古代、元古代两部分。太古代之前(地球形成之初-38亿年前)则有多种不同的称呼。元古代末期,大约从8.5-5.7亿年,被命名为震旦纪.

中生代的年代为2.51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开始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结束于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为止,前后横跨1.8亿年。中生代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纪:

三叠纪(Triassic):2亿5100万年前到1亿9960万年前

侏罗纪(Jurassic):1亿9960万年前到1亿4550万年前

白垩纪(Cretaceous):1亿石炭纪4550万年前到6550万年前

新生代(CenozoicEra)约开始于六千七百万年前,延续至今。新生代可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又可分为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老第三纪一直延续到二千五百万年前.第四纪(QuatrernaryPeriod)开始于大约二百万或三百万年前,具体时间并未确定,现在也是第四纪。

一共 (1)+6+3+2=(12)11前寒武纪的也可以不算

地球的历史可划分为几个地质时代

5、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CenozoicEra)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地球的历史可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地质时代。

1、太古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该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称为太古宇。该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3、古生代是显生宙的个代,上一个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其中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又合称早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4、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最早是由意大利地质学家GiovanniArduino所建立,当时远古代:出现陆地的雏形。晚期亚欧板块开始分离。海洋中出现单细胞的浮游生物。名为第二纪(Secondary),以相对于现代的第三纪。

新生代包括哪几个纪(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怎么读)

5、 新生代: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地质时代。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1、新生代包括哪几个纪。

2、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

3、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拼音。

4、我知道中生代的三个纪分别是。

1.中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这5代。生代是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

3.中生代名称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提出来的,是表示这个时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中间性质。

5.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地球的所有时期顺序

埃迪卡拉纪

前寒武纪

寒武纪

志留纪12古元古代、固结纪18

泥盆纪

二叠纪(恐龙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已经全数灭绝,仅留下一些残存的化石让我们能够粗略的了解到,当年这些地球霸主生存过的蛛丝马迹。如果恐龙继续生存在地球上的话,或许人类并不能如此之快的统治地球。至此为古生代)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至此为中生代)

第三纪

中生代——(一)三叠纪

10层侵纪23

三叠纪是中生代的个纪,是古生代 生物群 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 海洋无脊椎动物 类群发生了重大变化,内生、游泳的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 群落取代表生、固着的 腕足动物 — 海百合 群落而成为海洋中的优势群落; 六射珊瑚 取代 四射珊瑚 ,并迅速发展,遍及全球。与古生代相比, 双壳类 和 菊石类 也多属新发展的种类,菊石多具有复杂的纹饰和 菊石式缝合线 。

三叠纪时, 脊椎动物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 槽齿类 爬行动物出现,并从它发展出最早的恐龙,三叠纪晚期, 蜥臀目 和 鸟臀目 都已有不少种类,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了,在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与此同时,从兽孔类爬行动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但是,在随后从 侏罗纪 到 白垩纪 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批生不逢时哺乳动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直到 新生代 才成为地球的主宰。

菊石类动物早在后古生代的泥盆纪就已经出现了,但它们的繁盛却是在三叠纪。菊石是卷壳鹦鹉螺的后代,因此外貌与鹦鹉螺是极其相似的,不同点在于菊石有明显的螺纹,向内延伸呈螺旋状排列。作为新版本的头足类动物,它有着相对轻盈的壳,可以更加灵活的游动。菊石的个体异很大,小的仅几厘米,但的直径能超过两米,比磨豆花的石盘还大,极具视觉震撼。菊石是海洋中灵活的捕食者,但是它们可不是主宰,因为有更可怕的生物以它们为食。

鱼龙类生物在三叠纪早期就出现了,它们是恐龙时代海洋的标志性动物。鱼龙并不是由鱼进化而来的,是由爬行动物从陆地重新回到海洋的“逆进化”过程而来。鱼龙和海豚非常相似,有着长长的嘴,尖利的牙齿以及肥硕的身躯,它们是凶残的捕食者,食物包括鱼类、菊石类,甚至同类。鱼龙和海豚的不同点在于,鱼龙有一双特大的眼睛,像盘子一样,而海豚是眯眯眼。鱼龙的尾鳍是竖立型的,靠左右摆动前进,而海豚尾鳍是平行的,靠上下摆动推进。三叠纪中,小型鱼龙如混鱼龙,1米长,体重不足百斤,而大型鱼龙,如短头鱼龙,身长15米,重达10多吨。鱼龙在后期发展中体型越来越大,甚至大到超乎想象,至今饱受争议的新西兰鱼龙,就是很好的例子。

腔骨龙2.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是最早的食肉恐龙,生存于三叠纪晚期。它们有着三角形的长脑袋,牙齿细小尖锐,体型纤细,普遍身长1米,体重20斤。它们应该是由蜥蜴进化而来,是首次以两腿直立活动的动物。它们成群结队的出没,几乎什么都吃,捕食爬行类,鱼类、两栖类和昆虫类生物,甚至可以和古生代的波斯特鳄大战。在后期发展中,腔骨龙成为了兽脚目恐龙的先祖。

尼亚萨龙(学名"Nyasasaurus")是三叠纪爬行动物的一属,很可能是最古老的恐龙或者恐龙近亲物种,生存于三叠纪中期的非洲,身长约2到3米,体重20—60千克。尼亚萨龙的上臂边缘处有一排隆起的骨头;隆骨将原骨头的长度延长了30%,这是明显的恐龙特征。尼亚萨龙被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可能是已知最古老的恐龙。它生活的时期比之前所认定的最古老恐龙早1000万年,这可能会改变之前研究者们对恐龙进化的看法。

原颚龟是最早的龟,是当今乌龟、鳖等动物的祖先,它们由杯龙类动物进化而来,体型上它们小了很多,背部开始全部覆盖坚硬的盔甲,和当今的鳄龟非常类似。原颚龟在行动方式上也有所改变,由之前的四腿直立行走变成了匍匐前进。食性上它们依然是素食,但是逐渐的分化出一支肉食性龟类。

翼龙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们出现于三叠纪中晚期,很难明白它们是怎么进化出翅膀,进而飞向天空的。翼龙由小型蜥蜴进化而来,前期的翼龙还具有明显的蜥蜴特征,头部狭长,嘴里布满了利齿。它们一般体型不大,如蓓天翼龙,20厘米长,100克重,就和小鸟一样。它们逐渐取代了巨型昆虫,成为了天空的统治者。翼龙虽然叫恐龙,但是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恐龙,而且人们习惯性的叫法,翼龙属于爬行类动物。

古生代,中生代分别指的什么时期

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中生代名称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来的,是表示这个时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中间性质。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Cenozoic Era)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从640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 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也有人说只分为两个纪,即前两个纪,不过,在时间上无法自圆其说) 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古近纪占了前三个世,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时间大约是6500万年前~2300万年前。 新近纪占了中间两个世,中新世和上新世。时间大约是2300万年前~160万年前。(也有人说是180万年前) 第四纪占了两个世,更新世和全新世。时间大约是160万年前~今天。所以,第四纪也叫做人类纪或灵生纪。 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1760年,意大利博物学家G.阿尔杜伊诺在研究意大利北部地质时,把组成山系的地层分为3个系:系为结晶岩,第二系为含化石的成层岩石,第三系为半胶结的层状岩石,常含海相贝壳。1829年,法国学者J.德努瓦耶研究巴黎盆地时,把第三系之上的松散沉积层称为第四系。系、第二系的名称已废弃不用,系大致相当前寒武系,第二系相当于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层。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又可分为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纪可再划分为几个世。

早古生代:无脊椎海洋生物开始繁盛,藻类。

晚古生代:鱼类繁盛,两栖类登录白垩纪:,蕨类植物登录。

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时代,子植物。

新生代:哺乳动物的时代,被子植物繁盛(中生代晚期出现)。

其中第四纪:早期猿人出现。

总共有分几个时期 古代那些 什么白垩纪那些

中生代:动植物的大量产生和繁殖。天气的形成。恐龙的产生和灭绝。

史前生物

寒武ji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个纪。“寒武”原是英国南威尔士的一座山脉名因地质学家研究了该处的地质而得名。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5亿年前。寒武纪的生物群中,以绿藻、红藻等海生藻类植物最为繁盛,无陆生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低等腕足类和单板类、腹足类等多种软体动物繁盛。

志留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三个纪。“志留”原是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民族名,被地质学家用作地质年代名。开始于4.4亿年前,结束于4.05亿年前。志留纪浅海海水中仍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保存的化石主要有笔石、珊瑚、腕足类、瓣鳃类、头足类、海百合、三叶虫、鲎、海胆等。脊椎动物鱼类繁盛。志留纪晚期,由于地壳运动剧烈,海水退缩,陆地扩大,低等陆生植物开始繁生。

泥盆纪第四纪(至今为新生代)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因研究英格兰地质时,发现一套富含煤炭的地层而得名。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代,约开始于3.5亿年前,结束于2.85亿年前,石炭纪时不仅海生的一类体小、结构简单、具有钙质壳体的原生动物纺锤虫类繁盛,而且珊瑚、腕足类、昆虫类也很多。两栖类发展,原始爬行类出现。木本陆生植物石松、芦木、种子蕨、真蕨、棵子植物科达树繁荣。

二叠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六个纪。“二叠”为德文Dyas的意译。地质学家研究德国地层时,发现石炭纪地层之上有两组明显地层,但大部分不含化石,而在乌拉尔山脉西坡的彼尔姆地区同期的沉积中则含化石较多,可作标准地层。约开始于2.85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本纪无脊椎动物以皱纹珊瑚、类、腕足类、菊石为主,脊椎动物以两栖类繁盛。植物方面蕨类植物和子植物继续繁盛。

史前生物——中生代概况

三叠纪:

地质年代中生代的个纪。德国地质学家研究了阿尔卑斯山的地层,发现这一日寸期的沉积物,明显地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代表本纪早、中、晚三个世的时代,故称为三叠纪。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1.95亿年前。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瓣鳃类为主,脊椎动物中的爬行动物开始发展。在我国云南禄丰三叠纪末期的地层中,曾发现有兽齿类卞氏兽化石。子植物松柏、苏铁和蕨类植物繁盛。

侏罗纪:

地质年代中生代的第二个纪。“侏罗”一词来自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Jura Mt.)。开始于1.95亿年前,结束于1.37亿年前。本纪陆上的真蕨、苏铁和棵子植物针叶树繁盛,大型爬行动物恐龙繁盛,故称恐龙时代。后期原始鸟类发生,海中无脊椎动物和爬行动物鱼龙和蛇颈龙等也极为繁盛。

地质年代中生代的第三个纪,也是中生代一纪。白垩一词来自欧洲西海岸白垩沉积层。开始于1.37亿年前,结束于6.7万年前。恐龙历盛而衰;被子植物出现,硬骨鱼类和软体动物繁盛。本纪末,恐龙等均绝灭,标志着中生代结束。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大为增多,鸟类和高等哺乳类陆续出现。

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石炭纪

请帮我解答,什么是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以及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

4、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动植物的大量产生和繁殖,天气开始形成,恐龙经历了产生和灭绝。

地球自诞生以来,已走过漫长的46亿年。地质学家在研究这46亿年的地球史时,也像历史学家研究人类史一样,将地球的历史分成几个阶段。所不同的是,人类历史以朝代划分;地球史则按代纪划分。

地质学家主要根据生物的演变、地质条件和古气候的变化,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几个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代下面又分为“纪”等。地质学家给地球的“代”、“纪”定的名称,也有都有一定的来源。如;

古生代:指古老生命的时代。

中生代:是生物发展的中间时期。

新生代:指生命发展的新近时期。

需注意的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中的“生”,主要指古动物。所以在西方的地质文献中又称作古动代、中动代、新动代。

这三个地质时代下属的几个纪的名元古代:指原始生物时代。称,多数来自英国,有的来自德国如:

寒武纪:“寒武”是英国西部威尔士一带的古称。

奥陶纪:“奥陶”是在英国威尔士住过的一个古代部落民族的名称。

志留纪:“志留”是英国西部一个古老部落名。

泥盆纪:来自英国的泥盆州。

石炭纪:因那个时代的地层里煤特别丰富而得名。

二迭纪:译自德文,因为德国当时地层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分。

侏罗纪:是用德国与瑞士交界处的侏罗山命名的。

白垩纪:则是因为最初划分出来的地层上部有白垩而得名。

什么叫做中生代和新生代…

奥古生代(Paleozoic era)——地质年代的第3个代(第1、2个代分别是太古代和元古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个纪(Period),一般分为早、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Cambrian 5.4亿年前)、奥陶纪(Ordovician 5亿年前)和志留纪(Silurian 4.35亿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Devonian 4.05亿年前)、石炭纪(Carboniferous 3.55亿年前)和二叠纪(Permian 2.95亿年前)。陶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