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如何表示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式原子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式


原子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式


原子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式


;核外电子排布式:1s2s22p63s263d64s2;

Fe2+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式:1s2s22p63s263d6;

Fe3+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式:1s2s22p63s263d5;

第三层是14的原因是:根据能量原理,排布电子时,要先排布4s轨道,然后再排布3d轨道。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扩展资料: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①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②原子不显电性:由于核内的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分子也不显电性。

③核电荷数: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

(2)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参考资料:

原子是什么?由什么组成?怎么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组成,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的大多数质量集中于原子核,是类似电子云的形状。

尽管原子的英文名称(atom)本意是不能被进一步分割的最小粒子,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原子被认为是由电子、质子、中子(氢原子质子和电子构成)由构成,它们被统称为亚原子粒子。几乎所有原子都含有上述三种亚原子粒子,但氕(氢的同位素)没有中子,其离子(失去电子后)只是一个质子。

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他方法仍然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原子是由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反物质相反),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亚原子粒子具有量子化特征和波粒二象性,公式表述为:λ=h/p=h/mv,式中λ为波长,p为动量,h为普朗克常数( 6.626×10^-34 J·S)[13]。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一种电 原子核 电子 组成元素的最小单元。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核和电子

yes

世间万物由原子组成,那原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种微粒 原子核 电子 夸克

原子的定义

原子结构示意图:

概念:

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的含义:

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绝大多数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均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硫、磷等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原子的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例如,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

对原子的概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②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原子保持。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脱离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原子仍可再分。

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④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稀有气体、铁、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

原子可用元索符号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1个氧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④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原子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

原子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着的、与核电荷数相等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99.9﹪以上)集中在他的原子核。核外的电子数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是相等。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发生变化,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原子: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最小的粒子。也是元素的最小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平均质量。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实际上是由更微小的粒子(电子、中子、质子等)组成的。相同元素组成单质,如氢气(H2)、氧气(O2)D等。不同元素组成化合物,如水(H2O)、氨(NH3)等

原子的结构组成图文解: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图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

原子的结构图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图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

请点击输入描述

原子结构及组成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为例,其直径约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径记录,在以毫米(mm)为单位的情况下,直径为1.4X10^-7mm,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电子组成的,这些电子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并且原子与宇宙任何黑色粒子相同。

从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J.JohnDalton,1766~1844)创立原子学说以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就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玻璃实心球,里面再也没有什么花样了。

从1869年德国科学家希托夫发现阴极射线以后,克鲁克斯、赫兹、勒纳、汤姆逊等一大批科学家研究了阴极射线,历时二十余年。最终,汤姆生(JosephJohnThomson)发现了电子的存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不带电的,既然从原子中能跑出比它质量小1700倍的带负电电子来,这说明原子内部还有结构,也说明原子里还存在带正电的东西,它们应和电子所带的负电中和,使原子呈中性。

原子中除电子外还有什么东西,电子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原子中什么东西带正电荷,正电荷是如何分布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东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等一大堆新问题摆在物理学家面前。根据科学实践和当时的实验观测结果,物理学家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

1901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eanBaptistePerrin,1870-1942)提出的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带正电的粒子,外围是一些绕转着的电子,电子绕转的周期对应于原子发射的光谱线频率,最外层的电子抛出就发射阴极射线。

圆圈内表示原子的质子数,要注意正号;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含意一样,但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③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与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如: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常见离子:F-、O2-、N3-、Na+、Mg2+、Al3+;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常见离子:Cl-、S2-、K+、Ca2+。

原子的构成 与结构是什么

原子由原子核和河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组成: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

组成,一个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属于核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守恒的。

核裂变:

冰受热变成水是一种物理变化,氢气和氧气反应变成水是一种化学变化,但是在这些变化中组成水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核都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原子核也是能变化的,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原子核可以发生两种变化: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

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电子带的是负电,原子核带正电,大家所见到的摩擦其电,是因为物体摩擦时电子吸附性较强的一方吸走了另一物体所带的电子,所以,也就有正负极只分,因此,物体摩擦时并不是创造电。电子总围绕原子核壮动,就象地球围绕太阳一样,每个原子和相当于一个原子的50万分之一,就相当于一个直径100米的球与一粒绿豆一样。

核裂变(Nuclear

fission)又称核分裂,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是指由重的原子,主要是指或钚,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yóu)、钍(tǔ)等才能发生核裂变。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俗称原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