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
标题为何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因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的必然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发展。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表述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方针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目前这种经济增长,已经引发一系列经济和问题,并且给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威胁。
(一)经济情况
1、能源消耗过高,资源效率低下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得我国的稀缺资源极不经济地被耗费。根据新公布的普查结果,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略有下降,但这并未改变当前我国能耗过高、资源效率低的总体现状。我国2004年调整后的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4.4%,而当年我国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全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40%。〔5〕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2、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加速
在我国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环境破坏日益。据有关方面报告,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1990年的5.8亿吨上升到2000年的8.16亿吨;日污水排放量在1.3亿吨左右,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每年新增3436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每年增加退化草原2.5万公顷;北方河流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大超过了警戒线(30%—40%),其中黄河、淮河、辽河达60%,海河达90%。流域生态功能失调。华北平原出现了世界上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6〕。据世界银行1997年统计,我国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相当于GDP的3%—8%。〔7〕
3、重化工业发展,就业难度加大
我国农村有超过1.5亿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镇非农业中就业,城镇每年还有1500万以上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因此,增加就业是关系经济持续发展和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集中力量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大企业,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大量占用耕地,每年增加成千上万失地农民。“近几年我国每年建设占用耕地万亩到300万亩,如果按人均一亩地摊算,就意味着每年大致有万到3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8〕所谓“失地农民”有相当数量的增加,这对于缩小城乡和贫富别、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
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明确提出了以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内容的进一步转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经济安全在整个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大幅增加,世界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并持续保持高位,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也使我国经济面临不稳定的发展环境。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扩大,我国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的进口明显增多,我国经济受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也在增大。面对不稳定的经济环境,要实现我国经济安全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的进口依赖。近年来,我国出口增幅迅速提升,贸易顺呈扩大趋势,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容易造成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外贸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分工位置和产品附加值,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表现在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
过多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导致了效率不高、效益相对低下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以及发展本身的不可持续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
资源短缺且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大国,现实的国情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发展道路,否则能源、资源将加速枯竭,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健康发展
将受到影响。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正是贯彻落实,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和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等基础环节入手,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进步可以改进产品、工程的设计,更新机器、设备,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还能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第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
径,而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11
年,GDP就会增加9%。从业已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和地区看,他们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第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微
观基础是有效的市场竞争。只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基本功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坚持国民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认识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
经济规律
的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缉肠光段叱灯癸犬含华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其中就包含着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呈现的规律,就是
总需求
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优化和升级,这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离开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
需求结构
、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发展既好不起来,也快不起来。
其次,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不是看经济总量增长,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
物质资源
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
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
产业结构优化
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三是看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还是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扩大的消费需求、提高的生活水平,不利于改善民生,这样的经济发展也不是好的发展。
其三,除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在
经济全球化
下,国内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要努力适应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必须取得重大突破,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