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怎么读音是什么

quǎnshǒuyèjīsīchén

多音字,zhuó 或zuó

玉不琢的拼音 玉不琢读音玉不琢的拼音 玉不琢读音


玉不琢的拼音 玉不琢读音


① 琢

zhuó通古今,若亲目。

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常喻用心推敲考虑、刻意求工:琢磨。雕琢(a.雕刻玉石等;b.过分地修饰文字,使人觉得不自然,如“琢琢之风不可长”)。琢刻。琢句。玉不琢,不成器。

② 琢

zuó

〔琢磨〕思索、考虑,如“他的话我琢琢了很久,不明白什么意思”(“磨”读轻声)。

笔画数:12;

部首:王;

笔顺编号:112113533434

琢的读音

琢 zhuó

部首笔画

部首:王 精金美玉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五笔86:GEYY 五笔98:GGEY 仓颉:MGMSO

笔顺编号:11211353343子不学,断机杼。4 四角号码:1113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422

“琢磨”中读zuó“雕琢”中读zhuó

琢的拼音和组词

【解释】: 精金:精炼的金。纯金美玉。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琢拼音:zuó、zhuó。

琢组词:

玉琢、琢磨、雕琢、切磋琢磨、粉妆玉琢、香培玉琢、琢石、粉装玉琢、_琢、雕章琢句、琢钉、研琢、砥砺琢磨、镌脾琢肾、追琢、磨琢、斧琢、刻琢、敦琢、雕肝琢肾、琢削、磋琢、_琢、琢炼、饰琢、琢刻、采琢、琢火、_琢、琢句、_琢、刊琢、镌琢、琢钉戏

琢的意思:

字本意专指对玉器的制作。如琢治、琢玉(雕刻加工玉石);琢刻(各类雕刻)。泛指刻画加工其他物品,如“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兼爱下》

基本解释:

琢,zhuó<动>

(形声。从玉,_(chù)声。本义:雕刻加工玉石)

琢,治玉也。——《说文》

雕谓之琢。——《尔雅》

玉不琢,不成器。——《礼记·学记》

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荀子》

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毛传:“玉曰琢,石曰磨。”

撰文时的修改加工,琢磨 [polish]

良工存旧笔,老叟琢新诗。——赵汴《游青城山》

又如:琢句(修饰文句);琢刻(修饰文辞)

琢磨

zhuómó

[cut and polish]∶琢和打磨(玉石)。

[polish]∶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

琢石

zhuóshí

[stone dressing]∶使石块表面磨平、wèirénzǐfāngshàoshí成形的动作或过程。

[scotching]∶用一尖头工具(如鹤嘴锄)来修琢石头的行为或过程。

琢,zuó

另见zhuó

琢磨

zuómo

[turn sth.over in one’s mind;ponder] 思考;研究

这事我琢磨了很久。

三字经的正规全文带拼音

此四方,应乎中。

三字经的正规全文带拼音:

zhīmǒushùshímǒuwén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注释译文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带拼音的三字经的正规全文

yuēnánběi,yuēxīdōng。

rénzhīchū,xìngběnshàn。

人之初,性本善。

gǒubújiào,xìngnǎiqiān。

苟不教,性乃迁。

jiàozhīdào,guìyǐzhuān。

教之道,贵以专。

xīmèngmǔ,zélínchǔ。

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é,duànjīzhù。

dòuyānshān,yǒuyì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wǔzǐ,míngjùyáng。

yǎngbújiào,fùzhīguò。

养不教,父之过。

jiàobùyán,shīzhīduò。

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suǒyí。

子不学,非所宜。

yòubùxué,lǎohéwéi。

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gqì。

玉不琢,不成器。

rénbùxué,bùzhīyì。

人不学,不知义。

wèirénzǐ,fāngshàoshí。

为人子,方少时。

qīnshīyǒu,xílǐyí。

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jiǔlíng,néngwēnxí。

香九龄,能温席。

xiàoyúqīn,suǒdāngzhí。

孝于亲,所当执。

róngsìsuì,néngrànglí。

融四岁,能让梨。

tìyúzhǎng,yíxiānzhī。

弟于长,宜先知。

shǒuxiàotì,cìjiànwén。

首孝弟,次见闻。

zhīmǒushù,shímǒuwén。

知某数,识某文。

yīérshí,shíérbǎi。

bǎiérqiān,qiānérwàn。

百而千,千而万。

sāncáizhě,tiāndìrén。

三才者,天地人。

sānguāngzhě,rìyuèxīng。

三pīpúbiānxiāozhújiǎn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fùzǐqīn,fūfùshùn。

父子亲,夫妇顺。

yuēchūnxià,yuēqiūdōng。

曰春夏,曰秋冬。

cǐsìshí,yùnbùqióng。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cǐsìfāng,yìnghūzhōng。

yuēshuǐhuǒ,mùjīntǔ。

曰水火,木金土。

cǐwǔxíng,běnhūshù。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的正规全文带拼音

zuǒ zhuàn wài yǒu guó yǔ hé qún jīng shù shí wǔ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具体如下所示:

【举例造句】: 虽以白璧无瑕,何畏乎青蝇,然青蝇日集亦可憎恨耳。 明·名教中人《好俅传》第七回

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xí xiāng yuǎn。

性相近,习相远。

gǒu bú jiào,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性乃迁。

jiào zhī dào,guì yǐ zhuān。

教之道,贵以专。

x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

昔孟母,择邻处。

zǐ bù xué,duàn jīz hù。

dòu yān shān,yǒu yì 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 zǐ,míng jù yáng。

yǎng bú jiào,fù zhī guò。

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 yán,shī zhī duò。

教不严,师之惰。

zǐ bù xué,fēi suǒ yí。

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 xué,lǎo hé wéi。

幼不学,老何为。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玉不琢,不成器。

rén bù xué,bù zhī yì。

人不学,不知义。

wè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

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 yǒu,xí lǐ yí。

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 líng,néng wēn xí

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 qīn,suǒ dāng zhí。

孝于亲,所当执。

róng sì suì,néng ràng lí。

融四岁,能让梨。

tì yú zhǎng,yí xiān zhī。

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ào tì,cì jiàn wén。

首孝弟,次见闻。

zhī mǒu shù,shí mǒu wén。

知某数,识某文。

yī ér shí,shí ér bǎi。

bǎi ér qiān,qiān ér wàn。

百而千,千而万。

sān cái zhě,tiān dì rén。

三才者,天地人。

sān guāng zhě,rì yuè xīng

三光者,日月星。

sān gāng zhě,jūn chén yì。

三纲者,君臣义。

fù zǐ qīn,fū fù shùn。

父子亲,夫妇顺。

yuē chūn xià,yuē qiū dōng。

曰春夏,曰秋冬。

cǐ sì shí,yùn bù qióng。

此四时,运不穷。

yuē nán běi,yuē xī dōng。

曰南北,曰西东。

cǐ sì fāng,yìng hū zhōng。

yuē shuǐ huǒ,mù jīn tǔ。

曰水火,木金土。

cǐ wǔ xíng,běn hū shù。

yuē rén yì,lǐ zhì xìn。

曰仁义,礼智信。

cǐ wǔ cháng,bù róng wěn。

此五常,不容紊。

dào liáng shū,mài shǔ jì。

稻粱菽,麦黍稷。

cǐ liù gǔ,rén suǒ shí。

此六谷,人所食。

mǎ niú yáng,jī quǎn shǐ。

马牛羊,鸡犬豕。

cǐ liù chù,rén suǒ sì。

此六畜,人所饲。

yuē xǐ nù,yuē āi jù。

曰喜怒,曰哀惧。

ài wù yù,qī qíng jù。

爱恶欲,七情具。

《三字经》赏析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学记原文及翻译注音

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ǐao,小有声音)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是故古者建国君民,hàosānguóqìliǎngjìn教学为先。《兑(yuè“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有庠(xiáng),术(suì)此五行,本乎数。有序,国有学。

比年(隔一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yuè“悦”)服而远者怀(向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蚁”)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yì)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è),孙(以逊顺之心)其业也。夏楚(夏jiǎ圆和楚方,一种教杖)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liè同后文“陵”,超越)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纲要)也。

译文:

思虑要合于法度,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却不能够感动民众;如果亲近礼贤下士,宽容异己体恤,可以感动民众,但不能改变民心。君子要想感化民心,改变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仁君圣王,建立,统治,一定要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尚书·兑命》篇中说:“必须自始至终学习先王法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古代设学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大成”。唯有这样,才能教化,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不倦地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一入学就产生要作官的感受;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急于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解答,用以反复详审学生的思维活动;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宫首先要尽职,读书人要先立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广泛运用比喻,课内就不能写好诗句;课外不学好如果做好家室,课内就学不好礼仪。不喜欢那些才艺学问,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业上就能有所成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即使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

扩展资料:

《学记》全文共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是以《大学》为其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其内容涉及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

《学记》专门对教育与的关系、学制、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

荀不教、子不学、玉不琢、不成器哪个不的读音不同一?

wèi shǔ wú 带拼音的三字经如下: zhēng hàn dǐng 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不”在普通话中有变调现象, 它的本调是四声,在一、二、三声前不变, 四声前面变二声。

所以,在“苟不教”中的读音变二声与其它的不同,其它的都读四声。

bú jiào

不 教

请问:《三字经》带拼音的全文是什么?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rénzhīchūxìngběnshàn

人之初,性本善。

xìngxiāngjìnxíxiāngyuǎn

性相近,习相远。

gǒubújiàoxìngnǎiqiān

苟不教,性乃迁。

jiàozhīdàoguìyǐzhuān

教之道,贵以专。

xīmèngmǔzélínchǔ

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éduànjīzhù

dòuyānshānyǒuyì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wǔzǐmíngjùyáng

yǎngbújiàofùzhīguò

养不教,父之过。

jiàobùyánshīzhīduò

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suǒyí

子不学,非所宜。

yòubùxuélǎohéwéi

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zhuóbùchéngqì

玉不琢,不成器。

rénbùxuébùzhīyì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qīnshīyǒuxílǐyí

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jiǔlíngnéngwēnxí

香九龄,能温席。

xiàoyúqīnsuǒdāngzhí

孝于亲,所当执。

róngsìsuìnéngrànglí

融四岁,能让梨。

tìyúzhǎngyíxiānzhī

弟于长,宜先知。

shǒuxiàotìcìjiànwén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yīérshíshíérbǎi

bǎiérqiānqiānérwàn

百而千,千而万。

sāncáizhětiāndìrén

三才者,天地人。

sānguāngzhěrìyuèxīng

三光者,日月星。

sāngāngzhějūnchényì

三纲者,君臣义。

fùzǐqīnfūfùshùn

父子亲,夫妇顺。

yuēchūnxiàyuēqiūdōng

曰春夏,曰秋冬。

cǐsìshíyùnbùqióng

此四时,运不穷。

yuēnánběiyuēxīdōng

曰南北,曰西东。

cǐsìfāngyìnghūzhōng

yuēshuǐhuǒmùjīntǔ

曰水火,木金土。

cǐwǔxíngběnhūshù

yuērényìlǐzhìxìn

曰仁义,礼智信。

cǐwǔchángbùróngwěn

此五常,不容紊。

dàoliángshūmàishǔjì

稻粱菽,麦黍稷。

cǐliùgǔrénsuǒshí

此六谷,人所食。

mǎniúyángjīquǎnshǐ

马牛羊,鸡犬豕。

cǐliùchùrénsuǒsì

此六畜,人所饲。

yuēxǐnùyuēāijù

曰喜怒,曰哀惧。

àiwùyùqīqíngjù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sīyǔzhúnǎibāyīn

丝与竹,乃八音。

gāozēngzǔfùérshēn

高曾祖,父而身。

shēnérzǐzǐérsūn

身而子,子而孙。

zìzǐsūnzhìxuánzēng

自子孙,至玄曾。

nǎijiǔzúrénzhīlún

乃九族,人之伦。

fùzǐēnfūfùcóng

父子恩,夫妇从。

xiōngzéyǒudìzégōng

兄则友,弟则恭。

zhǎngyòuxùyǒuyǔpéng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cǐshíyìrénsuǒtóng

此十义,人所同。

fánxùnméngxūjiǎngjiū

凡训蒙,须讲究。

xiángxùngǔmíngjùdòu

详训诂,明句读。

wéixuézhěbìyǒuchū

为学者,必有初。

xiǎoxuézhōngzhìsìshū

小学终,至四书。

lúnyǔzhěèrshípiān

论语者,二十篇。

qúndìzǐjìshànyán

群,记善言。

mèngzǐzhěqīpiānzhǐ

孟子者,七篇止。

jiǎngdàodéshuōrényì

讲道德,说仁义。

zuòzhōngyōngzǐsībǐ

作中庸,子思笔。

zhōngbùpiānyōngbúyì

中不偏,庸不易。

dàxiǎodàizhùlǐjì

大小戴,注礼记。

shùshèngyánlǐyuèbèi

述圣言,礼乐备。

yuēguófēngyuēyǎsòng

曰国风,曰雅颂。

hàosìshīdāngfěngyǒng

号四诗,当讽咏。

shījìwángchūnqiūzuò

诗既亡,春秋作。

yùbāobiǎnbiéshànè

寓褒贬,别善恶。

sānzhuànzhěyǒugōn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gyáng

三传者,有公羊。

yǒuzuǒshìyǒugǔliáng

有左氏,有谷梁。

jīngjìmíngfāngdúzǐ

经既明,方读子。

cuōqíyàojìqíshì

撮其要,记其事。

wǔzǐzhěyǒuxúnyáng

五子者,有荀扬。

wénzhōngzǐjílǎozhuāng

文中子,及老庄。

jīngzǐtōngdúzhūshǐ

经子通,读诸史。

kǎoshìxìigre;zhīzhōngshǐ

考世系,知终始。

zìxīnóngzhìhuángdì

自羲农,至黄帝。

hàosānhuángjūshàngshì

号三皇,居上世。

tángyǒuyúhàoèrdì

唐有虞,号二帝。

xiāngyīxùnchēngshèngshì

相揖逊,称盛世。

xiàyǒuyǔshāngyǒutāng

夏有禹,商有汤。

zhōuwénwǔchēngsānwáng

周文武,称三王。

xiàchuánzǐjiātiānxià

夏传子,家天下。

sìbǎizǎiqiānxiàshè

四百载,迁夏社。

tāngfáxiàguóhàoshāng

汤伐夏,国号商。

liùbǎizǎizhìzhòuwáng

六百载,至纣亡。

zhōuwǔwángshǐzhūzhòu

周武王,始诛纣。

bābǎizǎizuìchángjiǔ

zhōuzhédōngwánggāngzhuì

周辙东,王纲坠。

Chěnggāngēshàngyóushuì

逞干戈,尚游说。

shǐchūnqiūzhōngzhànguó

始春秋,终战国。

wǔbàqiángqīxióngchū

五霸强,七雄出。

yíngqínshìshǐjiānbìng

嬴秦氏,始兼并。

chuánèrshìchǔhànzhēng

传二世,楚汉争。

gāozǔxīnghànyèjiàn

高祖兴,汉业建。

zhìxiàopingwángmǎngcuàn

至孝平,王莽篡《三字经》:。

guāngwǔxīngwéidōnghàn

sìbǎiniánzhōngyúxiàn

四百年,终于献。

wèishǔwúzhēnghàndǐng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songqíjìliángchénchéng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běiyuánwèifēndōngxi

北元魏,分东西。

yǔwénzhōuyǔgāoqí

宇文周,与高齐。

dàizhìsuíyìtǔyǔ

迨至隋,一土宇。

búzàichuanshītǒngxù

不再传,失统绪。

tánggāozǔqǐyìshī

唐高祖,师。

chúsuíluànchuàngguójī

除隋乱,创国基。

èrshíchuánsānbǎizǎi

二十传,三百载。

liángmièzhīguónǎigǎi

梁灭之,国乃改。

liángtángjìnjíhànzhōu

梁唐晋,及汉周。

chēngwǔdàijiēyǒuyóu

称五代,皆有由。

yánsòngxīngshòuzhōushàn

炎宋兴,受周禅。

shíbāchuánnánběihùn

十八传,南北混。

liáoyǔjīndìhàofēn

辽与金,帝号纷。

dàimièliáosòngyóucún

迨灭辽,宋犹存。

zhìyuánxīngjīnxùxiē

至元兴,金绪歇。

yǒusòngshìyìtongmiè

有宋世,一同灭。

bìngzhōngguójiānróngdí

并,兼戎狄。

míngtàizǔjiǔqīnshī

明太祖,久亲师。

chuánjiànwénfāngsìsì

传建文,方四祀。

qiānběijīngyǒnglèsì

迁,永乐嗣。

dàichóngzhēnméishānshì

迨崇祯,煤山逝。

qīngtàizǔyīngjǐngmìng

清太祖,膺景命。

jìngsìfāngkèdàdìng

靖四方,克大定。

zhìxuāntǒngnǎidàtóng

至宣统,乃大同。

shíèrshìqīngzuòzhōng

十二世,清祚终。

dúshǐzhěkǎoshílù

读史者,考实录。

tōnggǔjīnruòqīnmù

kǒuérsongxīnérwéi

口而诵,心而维。

cháoyúsīxīyúsī

朝于斯,夕于斯。

xīzhòngníshīxiàngtuó

昔仲尼,师项橐。

gǔshèngxiánshàngqínxué

古圣贤,尚勤学。

zhàozhōnglingdúlǔlún

赵中令,读鲁论。

bǐjìshìxuéqiěqín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bǐwúshūqiězhīmiǎn

彼无书,且知勉。

tóuxuánliángzhuīcìgǔ

头悬梁,锥刺股。

bǐbújiàozìqínkǔ

彼不教,自勤苦。

rúnángyíngrúyìngxuě

如囊萤,如映雪。

jiāsuīpínxuébúchuò

家虽贫,学不辍。

rúfùxīnrúguàjiǎo

如负薪,如挂角。

shēnsuīláoyóukǔzhuó

身虽劳,犹苦卓。

sūlǎoquánèrshíqī

苏老泉,二十七。

shǐfāfèndúshūjí

始发奋,读书籍。

bǐjìlǎoyóuhuǐchí

彼既老,犹悔迟。

ěrxiǎoshēngyízǎosī

尔小生,宜早思。

ruòliánghàobāshíèr

若梁灏,八十二。

duìdàtíngkuíduōshì

对大廷,魁多士。

bǐjìchéngzhòngchēngyì

彼既成,众称异。

ěrxiǎoshēngyílìzhì

尔小生,宜立志。

yíngbāsuìnéngyǒngshī

莹八岁,能咏诗。

mìqīsuìnéngfùqí

泌七岁,能赋棋。

bǐyǐngwùrénchēngqí

彼颖悟,人称奇。

ěryòuxuédāngxiàozhī

尔幼学,当效之。

càiwénjīnéngbiànqín

蔡文姬,能辨琴。

xièdàoyùnnéngyǒngyín

谢道韫,能咏吟。

bǐnǚzǐqiěcōngmǐn

彼女子,且聪敏。

ěrnánzǐdāngzìjǐng

尔男子,当自警。

tángliúyànfāngqīsuì

唐刘晏,方七岁。

jǔshéntóngzuòzhèngzì

举神童,作正字。

bǐsuīyòushēnyǐshì

彼虽幼,身已仕。

ěryòuxuémiǎnérzhì

尔幼学,勉而致。

yǒuwéizhěyìruòshì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

gǒubùxuéhéwéirén

苟不学,曷为人。

cántǔsīfēngniàngmì

蚕吐丝,蜂酿蜜。

rénbùxuébùrúwù

人不学,不如物。

yòuérxuézhuàngérxíng

幼而学,壮而行。

shàngzhìjūnxiàzémín

上致君,下泽民。

yángmíngshēngxiǎnfùmǔ

扬名声,显父母。

guāngyúqiányùyúhòu

光于前,裕于后。

rényízǐjīnmǎnyíng

人遗子,金满赢。

wǒjiàozǐwéiyìjīng

我教子,惟一经。

qínyǒugōngxìwúyì

勤有功,戏无益。

jièzhīzāiyímiǎnlì

戒之哉,宜勉力。

相关内容:

《三字经》是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