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g铁和1kg棉花质量一样大么 是质量 不是重量

生1:我调查了一包巧克力有克。

质量和重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绝不能混淆,现比较如下:1.定义不同.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它是任何物体都固有的一种属性.重量则反映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它是受地球的吸引而引起的.2.质量是标量.重量是矢量.3.牛顿力学中的质量是一个恒量,重量则随物体所处的纬度和高度的不同而变化.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只有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重量才是1千克,这个千克后面加个“力”字,与质量的千克加以区别.若将这个物体放在赤道,它的重量为0.9973千克力;放在北极,它的重量则是1.0026千克力.物体无论是否受到重力的作用,它总是具有质量的.例如,宇宙飞船远离地球,摆脱了地球的引力,就无所谓重量了,但物体的质量仍然存在.当关掉发动机之后.宇宙飞船,仍能凭借惯性继续飞行,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仍在起作用.4.质量用天平测定.重量则用弹簧秤测之.其原因是:天平是等臂杠杆.设臂长为L,被测物体的重量是W1,砝码的重量是W2.当天平平衡时,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得到 W1L=W2L W1=W2 所以,当天平平衡时,物体与砝码的重量是相等的.由于物体和砝码在地球上的同一地点,设此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W1=m1g,W2=m2g.因此,m1g=m2g m1=m2 从上式知,一个物体无论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用天平来称量,物体的质量总是等于跟它平衡的砝码的质量.由砝码的质量数,就能知道物体的质量数.在地球表面,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数,就可近似认为与重量数相等.但要知重量的数,就必须知道该地的重力加速度,而后根据天平所测知的物体质量m.算出物体的重量(P=mg).用弹簧秤来称量物体,由于弹簧的伸长与作用力成正比,所以从弹簧秤的刻度上就可读出物体的重量数值.我国历来所用的杆秤实际上是不等臂的天平,因此用它测物体时,是质量而不是重量.5.质量和重量的单位在单位制里,质量的单位是千克,重量的单位是牛顿.实用时,重量的单位常用千克力或克力.

克和千克哪个大_克和千克哪个大哪个小克和千克哪个大_克和千克哪个大哪个小


克和千克哪个大_克和千克哪个大哪个小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一枚1角硬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综上所述,质量和重量的本质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但它们又有密切的联系,是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建立起来的.物体自由下落,其重力加速度由物体所受的重力产生.若物体质量为m,受到的重力为P,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F=ma,得P=mg,这就是质量和重量的关系式.由此可看出: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为常量,重量与质量成正比.在地球上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稍有不同,因此重量也稍有异.利用公式P= mg算出的重量,在单位制中是以牛顿为单位的.

所以,严格的说,质量单位才是克和千克;重量单位有牛顿、千克力.

鸟类中的鸟是鸵鸟。目前发现的鸵鸟中156kg,500g。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千克?

五、认识电子秤

两个不一样的单位要变成一样的,就需要将其中一个单位换算成另一个单位。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1

克和千克的换算公式如下:

1kg=1000g,所以500g应该是0.5kg,题目中说的目前发现的的鸵鸟重156kg+500g,用小数表示就是156.5kg。

克和千克,哪个是标准单位?

克和千克都属于标准单位。

与他们相同的还是吨。

换算关系如下:

1吨=1000kg;1kg=1000g。

克和千克两个都是标准的计量单位,是通用的计量单位。

克和请三名学生上黑板练习2000克=( )千克 3千克=( )克 7㎏=( )ɡ千克都是标准重量单位的,所以都是用得着。都是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学生活动)标准的。

克与千克都是重量的标准,单位他们之间的换算是1千克等于1000g

kg和g的换算公式

2、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1kg=1000g

克和千克是国生:大象比小猪重。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1kg=1000g

1g=1‰kg

克和千克的总结怎么写

克和千克是计量物体重量的两种常用单教师:很正确!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2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位,它们之间存在着千倍的换算关系。下面是对克和千克的总结:

2、千克(kg)也是质量单位,但在单位制中,它与克的关系是千倍的关系。即1千克等于1000克,1千克等于10×10×10×10×10=1000×10×10×10×10=1000×10×10×1×1×1×1×1=10×1×1×1×1×1×1×1=1千(g)。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千克作为重量单位,因为它的数值比克更大,更便于使用。例如,一个人体重50千克,就比说成50克更方便。

有关克和千克的关系:

1、重量的测量:

克和千克是用于衡量物体重量的两种不同单位。在某些领域,如医学、化学和物理实验中,对重量的测量需要非常,这时通常使用克作为单位。而在日常生活中,千克更常被用作重量单位,因为它的数值更大,更便于使用。

2、物质的密度:

当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时,就可以计算出它的密度。密度是衡量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的一个物理量。通过计算物体的密度,我们可以了解该物体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3、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因此,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也就越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样体积的不同物体,其重量可能是不同的。

4、重量与距离的关系:

如果你站在不同的高度,你会感受到不同的重量。这是因为地球的引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虽然你在高空中感受到的引力较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小,但你仍然受到同样的重力作用。

5、单位换算:

在处理克和千克的数值时,需要进行单位换算。例如,如果你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是500克,那么它等于多少千克呢?因为1千克等于1000克,所以500克等于0.5千克。

6、运动中的重量变化:

当物体移动时,它的重量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当一个人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时,他可能会感到更重或更轻,这取决于他正在进行哪种类型的运动。同样地,当物体在空中下落或上升时,它们的质量不会改变,但它们受到的重力会改变。

小学二年级数学,日常生活中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生:1千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一克的重量大约相当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中的重量。

1、判断

相关换算

1 吨 = 1,000,000 克 (一百万克)

1 公斤(1千克) = 1,000 克 (一千克)

1 市斤 = 500克 (1 克 = 0.002市斤 )

千克:(符号kg)为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一千克的定义就是千克原器的质量,几乎与一升的水等重。

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克、千克和吨都是常用的重量单位,具体如下:

1、克 (符号g) 一般用于衡量质量较轻或比较贵重的物品

常见以克计量的物品有:调料、戒指、项链、手表、文笔、中、薯条等;

2、千克 (符号kg) 为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购物也常用斤作单位,千克即公斤。1千克=2斤=1000克

常见以千克计量的物品有:袋装大米、桶装水、肉类、水果、桌子、椅子等;

3、吨 (符号t) 一般用于衡量质量较大的物品。1吨=1000千克

常见以吨计量的物品有:汽车、飞机、坦克、轮船等。

【注意】:除此之外,比克更小的单位有毫克、微克和纳克,比吨更大的是万吨。

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克、千克和吨都是常用的重量单位,具体如下:

1、克 (符号g) 一般用于衡量质量较轻或比较贵重的物品

常见以克计量的物品有:调料、戒指、项链、手表、文笔、中、薯条等;

2、千克 (符号kg) 为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购物也常用斤作单位,千克即公斤。1千克=2斤=1000克

常见以千克计量的物品有:袋装大米、桶装水、肉类、水果、桌子、椅子等;

3、吨 (符号t) 一般用于衡量质量较大的物品。1吨=1000千克

常见以吨计量的物品有:汽车、飞机、坦克、轮船等。

【注意】:除此之外,比克更小的单位有毫克、微克和纳克,比吨更大的是万吨。

用克做单位:糖,盐,钻石,金,银

用千克做单位:蔬菜,水果,大米,白面

2、大而重物品用千克做单位,例如:桌子的重量、木质座椅的重量、箱子、青菜、水果等等。

用克做单位:糖,盐,钻石,金,银

用千克做单位:蔬菜,水果,大米,白面

这看你要都少啊,克的话有豆子,棉花,塑料袋等等。千克有沙发。床。电视机,冰箱,洗衣机都是的

用克作单位的物品:品,和材、金银等、盐等调味品、……

用千克作单位的常见物品:粮食、蔬菜、肉类、蛋类、砂石等建材……

日常生活中用克的有:食盐、糖、中、茶叶、牙膏、牛奶等

日常生活中用千克的有:一袋面粉,一桶水、卡车载重量、体重等

日常生活的食物单位很多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如:油,盐,鸡蛋,苹果,面包等。

一袋洗衣粉重多少克还是千克?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你好同学,这个说克和千克都可以,因为洗衣粉有大袋的,也有小袋的,小袋的可以是克,我们普通的一般是500克,就是一斤(0.5千克),大袋的有1千克(1000克)的,还有2千克(2000克)的。在洗衣粉的外包装上都有标明重量的。谢谢。

(猜中的学生发出满意的声音)

一袋洗衣粉,重多少克还是千克主要是靠他包装容量的大小相似,有的小包装有200克的,还有500克的。还存在一种大包装就是用千克乙为单位比如说1.8千克2000克等等。

一袋洗衣粉的重量,上面标注的是千克。

三年级克与千克小知识

生:一样重。

1. 克与千克的1、克(g)是质量单位,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在单位制中,1克等于1000毫克,1毫克等于1000微克,因此1克等于1000×1000=1000000微克。小知识

克与千克的小知识 1.克与千克的关系怎么个小学生说清楚

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作:称一称2分硬、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三年级上册克与克和千克的应用题

1、一块橡皮重5克,6块这样的橡皮重多少克?

2、小华体重26千克,小芳体重23千克,小华比小芳重多少千克?

3、小芳抱着两个玩具一起称,共重30千克,每个玩具重2千克,小芳体重是多少千克?

4、食堂天运来60千克大米,第二天运来40千克大米,这些大米吃5天。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5、一台榨油机每小时榨油8千克,这台榨油机已经工作了7小时。还要榨多少千克才能完成100千克的任务?

1、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3、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

4、有两杯水,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5、一筐梨重4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元?

6、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共重多少克?

3.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克与千克一天三道大全

这是题目。

1、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3、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 4、有两杯水,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5、一筐梨重4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元?

6、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共重多少克?

祝学习进步!

4.克与千克的来历故事

千克和克是同胞兄弟,都认为自己本领大,经常争得面红耳赤.

一天,白鸽请千克和克到家作客.白鸽想复称一下刚从金店买回的一对金耳环,便请千克和克帮忙.千克迫不急待地说:“我来称.”可称来称去好象没有重量一样.

怎么会没有重量呢?克说,“我称称看,5.8克.白鸽笑眯眯地说:“对,对.”

克看到千克垂头丧气的样子,高兴地说:“怎么样,还是我的本领大吧.”

千克涨红了脸,没有说一句话就走了.

又过了几天,猴王举行生日宴会,又邀请千克和克去赴宴.猴王说;“感谢大家的光临,今天买了许多水果,请尽情享用吧.”

克见表现自己的机会又来了,很神气地说:“猴大哥,让我来帮你复称一下吧.”

克刚称,便大叫起来,猴王跑过去一看,只见克被压得连气都喘不过来了.

千克笑了笑,说:“还是让我来吧.”结果千克轻松地就称出了西瓜7.5千克,苹果8千克,桃子5千克,雪梨6千克.

猴王看见克不高兴的样子,说:“你和千克都是重量单位,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若能互相帮助,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千克和克听猴王这么一说,都伸出了友好的双手,从此,彼此还相互谦让呢!

故事真实背景:

单位制中克、千克是质量单位,也是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法国大革命后,由法国科学院制定。原制作的是新颁布的质量的主单位——克的标准器,但因为当时工艺和测量技术所限,故制作了质量是克的1000倍的标准器,即千克标准原器——这也是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千克而不是克的原因。最初的定义和长度单位有关;17年规定: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 ,并用铂铱合金制成原器,保存在巴黎,后称千克原器。1901年第3届计量大会规定:千克是质量(而非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克原器的质量。千克用符号kg表示。千克力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计力单位,规定为千克原器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所受的重力。符号为kgf。工程技术书中常把“力”字省略,因此易与质量单位混淆,故上世纪我国曾规定使用重力又称重量,单位是千克力。 2008年04月,位于不伦瑞克的德国计量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采用直径10厘米(4英寸)的纯硅体去界定比现在的千克质量定义更为标准的度量方法。目前,一个质量与千克最接近的铂铱圆柱体,作为统一重量单位一直存放在法国巴黎郊外戒备森严的金库内,但是由于消耗与磨损,它的质量正慢慢地减少,基本单位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误越来越大。 新的纯硅体确实十分特殊,耗资200万欧元(约合320万美元)打造。纯硅体合、澳大利亚和德国科学精英之力,用时五年制造,重量无限接近于一千克,是完美的球体,纯度极高,99.99%的材料是一种称为硅28的硅同位素。德国不伦瑞克的科学家将从现在开始对纯硅体实施数千次实验,以测算制成它的硅原子数量。

一、千克:千克是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一千克的定义就是千克原器的质量,几乎与一升的水等重。一千克等于一公斤,合我国二市斤。

例如:1、一升水是1千克2、一条鱼是2.5千克3、一袋大米是5千克二、克:克是一个质量单位,千克的千分之一,一克是1814074481个C-12原子的质量。dq 常用来计量较小的物。

例如:1、一袋盐是500克2、一本书是300克3、一块橡皮是5克三、吨:1吨为 1000 公斤,在生活中多用于计量较大物品的重量。比如:1、一头犀牛大约重1吨。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

“克与千克的”这节课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那么,《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怎样写?下面给大家分享《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借鉴!

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引发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生活联系密切。同时注重学生对概念的自主构建。让学生在充分的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千克”与“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知和构建,形成清晰的概念。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一个质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粒花生米约重1克,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粒花生米约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所以,本节课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从而缩短了生活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也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获取了所学新知识。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2

教学中首要的难度来自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体的关注,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甚至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有的也相对较为间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做一做:练习通过刚才的练习,讨论一下在生活中,我们表示什么样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做单位,表示什么样的物品的质量用克做单位呢?谁能够总结一下?指名回答。(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我们用克做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做单位。)有挑战性。

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克”、“千克”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重量关注和经历轻重的体验比较少,三是“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的质量,说说感受,初步感知1克是一个很轻的单位,人们是几乎感觉不到的。之后,我让学生找一找桌上约重1克的物品,交流估量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估计能力,再揭示学生找到的物品都约重1克,为丰富克的感知,让学生感知10克要几个硬,20、50克呢?并让小组6、8个同学合起来掂掂,20克,50克、100克有多重?在此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再让学生估量苹果与盐的重量,在估量过程中又注重估量方法的优化。可惜在估量确定出苹果重量之后,忘却了让学生感知200克的重量。在教学1千克的时候,我请学生猜一千克米和一千克废纸哪个重,哪个轻,由于两者体积相比较大,学生很好的认识了千克,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要看质量而不是体积。我请学生比较了1克与1千克的不同,他们明显感受到1克比1千克轻得多,这为他们今后在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

在教学完千克后,因为时间关系,遗憾地没让学生感受几十千克有多重。另一个值得反思之处就是在回归课本的整理知识的环节中,该思考适当的学生整理、回顾知识。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3

一、在实践中感知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师生共同努力,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学生进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物体的轻重。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在体验中建构

体验是由身体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让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与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命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

传统教学中认识质量单位,重点一般都是放在单位的换算上,教学中往往采用讲授记忆的方法,学生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学完质量单位后,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个西瓜重3克,一个鸡蛋重50千克,王老师的体重是60克……这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脱节。

《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重点确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经验。所以在“克的认识”中,我反复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克”“千克”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学生经过眼晴观察、耳朵倾听、脑子思考、嘴巴表达、双手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作:称一称2分硬、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

在本节课中,学生称了2分硬,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过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场面”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5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

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我就通过生活中物品有长有短、有多有少;又请了一大一小两位同学,引出两位同学有轻重之分,从而引入质量。随后请同学们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或者出示实物。并从中挑选了重约1克的米和重约1千克的水果(4个苹果),一手拿一物,对比感受1克与1千克物品,从而建立“克”很轻,“千克”较重的概念。紧接着运用积累的感受去找约1克、1千克的物品;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用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实物材料,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500克盐有多重,1个文具盒、1个小朋友,1个西瓜,1个乒乓球,1支粉笔等让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感知,迁移到对1克、1千克重量的感受。知道1千克=1000克,让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盘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一定的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6

克和千克是学生次接触的质量单位,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但学生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因此本节课从逛市场引入课题目,让学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秤,而后在实践中感知1克和1千克。通过眼的观察估一估、手的感知掂一掂、手的作称一称、脑的思考比一比、耳的倾听说一说等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感受到物体的轻重,从不同角度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质量概念。回归生活,找一找身边哪些物品的质量可用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正确含义,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给学生掂量、感受、寻找的的时间较短。1克、1千克不能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说,对它们的认识,需要孩子们自己的感受。各种大约1克的物品,学生掂、找、感受的时间多一些。而由于一些原因,教学千克时课堂上只让学生掂了掂2袋盐、4个大苹果的重量。学生的体验时间确实短和少。

2、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体验还不够丰富,判断物品有几克、几千克,估测值与实际值误较大,说明学生对“克”“千克”的观念的建立,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教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变能力待提高和加强!

建议:

本周让孩子们再去超市看一看,看小食品袋上的多少克;看大米、面粉、电器等大宗物品包装上的千克,孩子们的眼界会更宽,知识也会学得扎实,用得熟练,提高生活能力。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7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启发学生认识质量单位,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用眼睛观察得到,只能用肌肉感觉来感知。所以借助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的感受1克、1千克的概念,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知和建构,形成清晰的概念。

同时在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时,我注重的是同学的探究体验。让同学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一个回形针的质量,充沛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50克、100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笼统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同学将自身带来的实物掂一掂、估一估、比一比、说一说、称一称系列活动,同学通过这些作,同学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同学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在教学千克和克的字母,教学弹簧秤的刻度时,我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这样,在一堂课中教师能正确地掌握好知识传授与探究体验的度,使同学更加学得开心,学得自主。但是仍有部分同学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理解较,在生活中没有细心地体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8

在教学《克和千克》,我觉得教学中首要的难度来自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体的关注,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甚至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克”、“千克”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重量关注和经历轻重的体验比较少,三是“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

1、在比较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重量的关注;

2、通过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因此,教学设计中我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为: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的联系,知道1000克=1千克,并知道它们的区别。

2、在建立重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执教后,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

反思之一——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想像、推理、猜测、判断等心智的运动,挑战自己的思维。如上课开始的情境中,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很重很重的物品,很轻很轻的物品,而这些物品到底重多少,你能说一说吗,不仅引发学生进一步对轻重的关注,更调动已有的有关重量单位的知识经验,尽管学生没有说出吨等知识,但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当学生建立“1克”概念以后,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几克到几十克再几百克这个重量的序列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加以建立。从教学实施中看,我出示了一组表示有重量序列的物品,让学生猜测,进行有依据的合理性的猜测。学生在初步关注到物体的重量有重有轻后,让学生大胆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这一环节中,尽管学生估出来的重量与实际不符合实际标准,但相并不是很大,但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了想知道这一物品实际重量的强烈需要,从而带出物体重量单位的一个简单序列,而序列的意图在教学中主要就是让学生最初步但也是最真实地感受到物体的轻重,同时为建构“1千克”这一概念埋下伏笔。

反思之二——本节课,为了引起学生对重量的关注,所创设的情境比较开放,因此对组织实施的教师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与调控要求高。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叫一学生上台称物体的重量时,有的学生并没有仔细听,说我没有叫他上台,非常不高兴,这是我没有想到。课堂上,学生次看到天平称,感到非常新鲜,在称重量时,他只顾“研究”天平称,是在我的“千呼万唤”的下,将问题的焦点锁定在物体的轻重上。

反思之三——鼓励性的语言学生的学习提供情境场。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激励会让学生更投入更有效地学习。课堂上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逐步接近标准,好胜心理的激发,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绪都离不开教师语言的激励。这节课中,教师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这种动态地生成性的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和积极的情感。如,当教师想让学生猜一大包味精重多少时,有学生情不自禁叫起说已经知道了,教师连忙接话,问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兴奋地说是上课前偷看的,教师灵机一动让他俩兴致勃勃地写到黑板上去,非常自然非常和谐地生成了下一环节的内容,学生也得到了鼓励。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时学生提出了有质量的问题,如学生问:为什么一包味精用克作单位,另一包用千克作单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