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针对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一些概念性、实际性问题,如:框架计算简图、抗震等级的确定,短柱设计,周期折减等,依据现行规范,运用设计理论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针对建筑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设计代写 钢筋混凝土可简写为钢筋混凝土设计代写 钢筋混凝土可简写为


钢筋混凝土设计代写 钢筋混凝土可简写为


钢筋混凝土设计代写 钢筋混凝土可简写为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介绍?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是2012年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下面就是有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一书的资料。

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的一般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不适用于轻集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桥涵结构构件的设计。

作品目录

一 总则

二 术语和符号

三 材料

四 桥梁计算的一般规定

五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六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七 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计算

八 构件计算的规定

九 构造规定

附录A本规范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原《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的混凝土标号及两者各项设计指标的关系

附录B温作用效应计算公式

附录C沿周边均匀配筋的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抗压承载力计算

附录D预应力曲线钢筋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考虑反摩擦后的预应力损失简化计算

附录E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弹性压缩损失的简化计算

以上就是中达咨询提供的有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免费咨询。

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浅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进行的如火如荼,那么建筑业发展的同时,对于施工中的材料运用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现阶段,我国大量的建筑中都会用到钢筋混凝土,那么对于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进行设计的同时,有很多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本文介绍了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设计上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注意,主要是基础、梁、柱和板四个部分,那么本文将会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这些应该注意的部分谈一下个人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结构;设计;基础;梁柱板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因为钢筋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决定,在很多的建筑物都有所应用,所以在建材市场上钢筋混凝土也占据很大的份额。在建筑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是需要设计师来进行规范设计的,那么现在建筑行业的设计师水平参不齐,在专业知识上和业务水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异性,他们受到的教育背景不同,学到的专业知识不同,接触到的实际案例也不同,在理念认知上也存在不同的,所以在对钢筋混凝土进行设计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的设计风格,那么在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上,所处理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1 基础部分

1.1 对于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1.2 如果一项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好的话,而基础的埋深一般在三米以上,那么这个时候建议甲方在基础的位置修建地下室。当地基的承载能力可以达到设计标准的时候,那么地下室的可以不必再向外部延伸,这样有利于防水功能。可以建议间隔在三十到四十米间设置一处后浇带,在对基础部位施工两个月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但是应该注明使用微膨胀的混凝土。地下室的设置可以对地基在附加应力方面有所降低,尤其是在这项建筑的周围存在其他建筑的时候,还可以对地基的承载力有所提高,如果有发生的时候,可以对上部的结构减轻影响。

1.3 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1.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1.5 对于新建的建筑物在基础上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新建的建筑物在基础上不能够比周围已经有的基础深。如果有不能抗拒的原因,要比原有的基础深的话,那么二者的基础在距离上应该比基础高的二倍要高,如果达不到要求的标准,那么就应该做抗滑移的桩,以防对原有的建筑有所损坏。当建筑的层数之间有较大的距时,应该在较低层数的建筑基础的方格中心采取一定的措施,用加垫焦碴来进行调整,以此来加大底层的附加应力。

2 柱部分

2.1 对于柱部分的设计,如果地上是圆柱的时候,那么在地下就应该改为方柱,因为这样可以方便进行施工。圆柱在纵筋上的数量是有规定的,一般情况下要求不能少于八根,对其进行箍筋的时候,宜采用螺旋箍,并且应该有所标注,在顶端部分留有一圈半的水平段。对于方柱在进行箍筋的时候,宜采用井字箍,并且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进行加密处理。对于在角柱和楼梯间的柱应该增大纵筋,并且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加密箍筋处理,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是不适合使用方柱的。

2.2 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2.3 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2.4 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2.5 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2.6 考虑到竖向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2.7 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3 梁部分

3.1 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

3.2 当外部梁跨度相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平齐。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3 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

3.4 从原则上来说,对于梁的纵筋比较适宜采用直径和间距都比较小的,因为这样的选择可以在抗裂性方面比较有利,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钢筋间的间距一定要满足要求,并且要与梁的断面保持一定的标准。按照规定,在梁的断头应该对箍筋有所加密。在进行布筋的时候,应该保持纵筋的距离相等,对于箍筋的肢距不做规定。对于断面小的连续梁或者是框架梁上,在纵筋的选择上,上下纵筋都应该采用直径相同的,并且尽可能的不在支座上进行搭接。

3.5 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3.6 上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3.7 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3.8 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4 现浇板部分

4.1 板的钢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4.2 相连几个房间的同型号同间距板底钢筋宜连通。

4.3 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

4.4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4.5 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参考文献

[1]郭靳时,孔枫,孙健.结构隔震设计方法与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01):15-17.

[2]董艳英.阻屈耗能支撑(BRB)系统耗能的全过程有限元分析[D].河北理工大学,200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介绍?

我国实施公路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要求做了明确规定,以下是中达咨询整理的公路钢筋混凝土规范基本概况如下:

公路钢筋混凝土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的一般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不适用于轻集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桥涵结构构件的设计。建设网小编阅读公路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相关内容,基本规定情况如下:

2004年,颁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明确提出了桥梁100年设计基准期的要求。2006年9月出台了《公路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2006年10月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规程》(DB/T29-165-2006),这些规程和规范的颁布实施,对保障桥梁耐久性无疑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必须指出的是,规范不可能面面俱到,提出的只是基本要求,在设计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每一个细节都要细致考虑耐久性。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中桥梁设计规定:

3.1 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3.1.1构件外形有利水的排除

结构的外形构造要尽量避免雨水、水汽和有害物质在混凝土表面上的积聚直接侵袭主体结构。过去的桥梁设计对此考虑的不周,雨水通过栏杆外侧流向边梁,所以边梁外侧病害。要求栏杆等外侧构造圆滑,并有滴水檐。墩台顶面设计成5%外向斜面,或斜面向内以便水汇集集中排除。

3.1.2上部结构应尽量选用现浇形式

过去的桥梁预制安装的比较多,尤其焊接连接的预制梁之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在连接处发生应力集中,过早出现病害,病害发展过快的现象,而现浇结构、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简支梁结构梁与梁之间现浇连接的病害相对较轻,所以应优先选用,如采用现浇的防撞墙,找平层与湿接头混凝土一起浇筑,使预制梁接缝和桥面找平层成为一体,共同参加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接缝处的抗拉强度。

3.1.3盐渍土或滨海等腐蚀环境应选用大跨径预应力粱

盐渍土或滨海地区,混凝土的腐蚀主要体现在桥梁的下部结构,大气中的盐分对上部结构的作用相对要弱得多。采用预应力技术加大粱体跨径,尽量减少下部桩基、墩台的数量,可在投资规模不变甚至更小的前提下,重点加大下部结构的防护力度。当然,还要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材料与施工技术的水平。

3.1.4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使梁板内钢筋免遭锈蚀,尤其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与混凝土的作工艺相联系,以保证结构在应有的使用寿命期内,其功能完好。目前的总趋势宜使保护层适当加厚,以延缓因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从而使结构物的耐久性得到增加,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小厚度,应根据环境类别及混凝土强度来确定。

3.1.5桥梁结构防水设计

桥面设计良好畅通的排水系统,是保持桥梁结构不受或较少受水蚀的条件,但考虑水侵蚀的影响,除主梁外还会涉及盖梁、墩柱、桥台等,这些部位的防水设计也十分重要。桥面的纵坡、横坡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泻水管的布置合理,使桥面排水通畅,另外在桥面铺装层设计和泻水管的构造上应考虑沥青混凝土层间水的排放。

将防水层的设计在全桥范围内进行整体考虑.特别是在伸缩缝处、泄水管处、防撞墙与分隔带边缘,等特殊部位做到防水层的连续性,使其防水层的设置更趋于合理。

3.2材料的耐久性设计

3.2.1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以前的设计规范中,主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随着耐久性意识的提高,普通混凝土逐步向高性能方向发展。通过加入比水泥颗粒更细小的掺加料如微硅粉、优质粉煤灰、矿渣,并采用高效减水剂使混凝土可以采用较低的水灰比、较小的用水量的手段,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有抗冻要求的环境下还应掺用引起剂。在混凝土强度提高的同时,密实度增加,混凝土自身抗渗性提高,大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2.2 钢筋阻锈剂的应用

对于钢筋防护而言,在任何情况下混凝土质量都是重要的。如果混凝土材料或施工质量不好,或设计有缺陷等都会加速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速度。在高质量混凝土的基础上掺加钢筋阻锈剂,被认为是长期保护钢筋延缓腐蚀破坏、实现设计寿命的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技术措施。加入钢筋阻锈剂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推迟了钢筋开始生锈的时间,另一方面,减缓了钢筋腐蚀发展的速度。

3.2.3桥面防水层

桥梁因为承受振动荷载,桥面防水层宜采用柔性的涂料与卷材,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应根据结构形式、施工环境等综合因素来考虑。设计人员应高度关注国内外新型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发展,在充分了解防水材料性能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受力特性和桥面铺装材料性能及施工特点来确定防水设置方案,在设计图纸上体现细化的防水设计、选材说明,不能由施工人员或业主方确定材料的选用与施工工艺。

3.3预防性的保护措施

3.3.1 混凝土的预防性保护

在许多场合,单靠桥梁结构的自防水是不够的,强化防腐蚀是必要的手段。如使用密封剂和涂装材料。其功能主要是减少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电解液,从而减缓电化学锈蚀反应的进程。另外,密封剂和涂装材料还可以防止化冰盐、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对结构的侵入从而减缓钢筋的锈蚀,这类保护还可以降低冻融循环对结构的破坏,提高结构抗冻融循环的能力。如在桥梁的边梁、边板、防撞墙以及地表墩台,使用有机硅类的防护材料可不改变结构的外观,但防水防腐效果非常优异,相对低廉的成本和易于施工是这类材料的主要优点。

3.3.2 桥面铺装的预防性保护

沥青混凝土的高孔隙率令水可以自由进出,导致了沥青与骨料之间粘结的破坏,重复的冻融循环引起沥青混凝土的破坏和功能恶化,化冰盐中的氯离子渗透加快了沥青的氧化过程,引起沥青基体变硬,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进而桥面松散。专用于沥青路面的渗透性密封剂和防水剂已经在大面积应用,国内也有应用并正在积极开发此类产品。此类材料含有活性极强的表面活性剂,经表面涂刷可以深度渗透至内部,粘合及填充孔隙。防止了水及其他液体的渗透,可以大大延长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减少桥面的维护费用。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免费咨询。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研究?

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故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建筑市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研究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要求(2)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要求

四、设计的特殊要求

1、水洗面

为了保证新旧混凝土的连接能够成为整体,预制构件与新浇筑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做成水洗面,具体要求是:水洗面混凝土的粗骨料干净的外露1/3~1/2粒径,使新浇筑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可以包裹外露骨料,以此来保证新旧混凝土连接成整体。

2、特殊构造措施

(1)、附加锚固措施。当预制构件受力钢筋在现浇内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增设附加锚固措施,如:在受力钢筋端部焊接横向锚固钢筋等。

(2)、后装拉结筋。当构件预留钢筋影响现场装配施工时,允许在构件表面预埋螺栓孔,将专用锚固栓钉或钢筋端部套丝后拧入螺栓孔,取代预留拉结钢筋。

(3)、预留拉结钢筋。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板镶嵌在框架梁柱之间取代填充砌体墙时,为了抵抗温度应力和防止墙体倒塌,应预留墙板与框架柱的连接钢筋,钢筋直径间距根据抗震设防烈度不同按现行设计规范填充墙体对拉接钢筋的要求设置,为了防止在罕遇作用时墙体刚度过大对框架柱的抗震不利,拉接结钢筋的锚固长度按照规范要求减少一半,以保证填充墙先于框架柱破坏,消耗能量,形成多道抗震防线。

(4)、座浆。预制构件安装时,为了保证构件安装缝隙的密封,必须先座软浆,再安装构件,软浆应采用粘结砂浆、水泥砂浆、自流平砂浆等粘接材料,座浆材料的抗压强度不低于预制构件的设计强度,并保证座浆严实无空洞。

五、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房屋预制构件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

1、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流程

建筑施工图设计——构件拆解设计(构件模板配筋土、预埋件设计图)——模具设计——模具制造——钢筋加工绑扎——水电、预埋件、门窗预埋——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表面处理——质检——构件成品——运输安装

(1)、建筑施工图设计。应遵循本文件的要求,结合现行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达到施工图深度,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并提出相关意见。

(2)、构件拆解设计。是生产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由于工作量大、图纸多,牵涉专业多,一般由建筑设计单位或专业的第三方单位进行预制构件拆解设计,按照建筑结构特点和预制构件生产工艺的要求,将建筑物拆分为的构件单元,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构件连接构造、水电管线预埋、门窗及其他埋件的预埋、吊装及施工必须的预埋件、预留孔洞等,同时要考虑方便模具加工和构件生产效率,现场施工吊运能力限制等因素。一般每个构件均有的构件平立剖面图、配筋图、预留预埋件图、装饰设计图,个别情况需要制作三维视图。

(3)、模具设计图。由机械设计工程师根据拆解的构件单元设计图进行模具设计,模具多数为组合式台式钢模具,模具应具有必要的刚度和精度,既要方便组合以保证生产效率,又要便于构件成型后的拆模和构件翻身,图纸一般包括平台制作图、边模制作图、零配件图、模具组合图,复杂模具还包括总体或局部的三维图纸。

(4)、模具制造。“模具是制造业之母”,模具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构件产品质量的好坏和生产安装的质量和效率,预制构件模具的制造关键是“精度”,包括尺寸的误精度、焊接工艺水平、模具边楞的打磨光滑程度等,模具组合后应严格按照要求涂刷脱模剂或水洗剂。预制构件的质量和精度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也是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为了保证构件质量和精度,必须采用专用的模具进行构件生产,预制构件生产前应对模具进行检查验收,严禁采用地胎模等“土办法”上马。

(5)、钢筋加工绑扎。钢筋加工和绑扎工序类似于传统工艺,但应严格保证加工尺寸和绑扎精度,有条件时可采用数控钢筋加工设备,构件钢筋在模具内的保护层厚度应进行严格控制,采用塑料钢筋马凳控制干净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6)、水电、预埋件、门窗预埋。根据构件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水电、预埋件、门窗的预留预埋,并采取防止污损措施,为了保证构件埋件定位准确,必要时应采用临时支架对埋件进行固定。

(7)、浇筑混凝土。应按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经过试配确定终配合比,生产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塌落度,浇筑和振捣应按照作规程,防止漏振和过振,生产时应按照规定制作试块与构件同条件养护。

(8)、养护。预制构件初凝后开始进行养护,养护过程禁止扰动混凝土,养护分为常温养护和加热养护方式,当气温过低或为了提高模具的周转率需要采取加热养护时,可以采用低温蒸汽养护、电加热养护、线加热养护、微波加热养护等形式,加热温度宜控制在60~80摄氏度,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构件表面水分蒸发过快造成干缩,根据工艺要求,可以一次加热养护达到设计强度要求,也可以达到70%强度后转入自然养护。

(9)、构件脱模。当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并不低于C15时,可以拆除边模,构件翻身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低于C20,经过复核满足翻身和吊装要求时,允许将构件翻身和起吊,当构件强度大于C15,低于70%时,应和模具平台一起翻身,不得直接起吊构件翻身

(10)、构件表面处理。预制构件脱模后,应及时进行表面检查,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表面观感质量的要求根据设计和合同要求,同时对水洗面进行冲洗。

(11)、构件质量检查。构件达到设计强度时,应对预制构件进行的质量检查,应根据构件设计图纸逐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构件外观与设计是否相符、预埋件情况、混凝土试块强度、表面瑕疵和现场处理情况等,逐项列表登记,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质检表格不少于一式三份,随构件发货两份,存档一份。

(12)、构件成品包装。经过质检合格的构件方可作为成品,可以入库或运输发货,必要时应采取成品保护措施,如包装、护角、贴膜等措施。

(13)、构件运输。构件运输应根据构件特点和运输工具确定合适的方案,包括装车、装运、卸货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等,每一个项目均应该单独制定运输方案,报监理审批。

2、技术要求

(1)、模具精度要求。模具平台的的平整度要求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组合后的模内边距误不大于-5mm~+2mm,对角线误不大于-5mm~+2mm,厚度误不大于2mm。

(2)、外加剂。使用的外加剂品种和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不得对钢筋有腐蚀作用,脱模剂、水洗剂应涂刷均匀、厚度适宜,表面喷洒的水洗剂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3)、洗水面、毛面、平面要求。洗水面必须保证除了石子外露,表面没有水泥灰污染,毛面必须保证不露筋,装饰毛面应均匀,深浅以1~2mm为宜,新旧混凝土连接毛面深度4~6mm为宜,外露的清水混凝土平面要求平整光滑无气孔,并把污渍打磨干净,要装饰的平面要去除脱模剂,保证涂料油漆的附着力,水洗面、毛面、平面的部位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误不得大于10mm。

(4)、钢筋制作。钢筋制作必须严格保证尺寸,尽量在绑扎好后整体吊入模具,要有防止钢筋被脱模剂(隔离剂)、水洗剂污染的措施。

(5)、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振捣要保证密实;

混凝土在初凝过程中严禁扰动;

构件强度不足时若需进行场地转移,必须连同模具平台一起吊运;

吊装预埋件、支撑预埋件的位置误不得大于5mm,并有保护措施,其余预埋件位置误不得大于10mm

六、安装施工

预制构件的装配施工应制定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场地布置和施工前准备(含专用工具)、人员组织、进度、构件吊装技术方案、构件安装技术方案、质量保证措施方案、安全保证措施方案等,施工组织设计应报监理和建设单位审批后,向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场地布置和施工前准备

现场施工场地应基本平整,方便大型拖车运输构件出入和通行,是构件拖车直达建筑周边,吊车从车辆上吊取构件直接安装,减少构件的二次搬运,在运输高峰期要准备足够的构件摆放场地。一般满足如下原则:

a、在吊车的工作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并应有堆放适当数量配套构件的场地;

b、场内运输宜设置循环道路;

c、道路、场地应平整坚实并有可靠的排水措施。

吊车的布置应考虑吊装能力与构件重量相匹配,当一台吊车不足以覆盖吊装区域时,应合理增加台数,并满足安装进度要求。

吊装开始前应制备足够数量的安装专用工具和临时脚手架、活动梯架,安装现场具备水电条件,以免影响安装进度。

(2)人员组织

安装前应对安装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和试安装作,使人员熟练掌握专用工具的使用和安装方法、技巧,熟悉图纸和现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盲目上马而出现质量安全。

人员组织应配套,起重工(含指挥)和各工种配合应预先演练,一般每台班吊车应配备一个吊车司机和两名指挥员,一名观察员,其余工种根据安装任务数量和特点确定人数。

(3)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应考虑现场湿作业的配合情况,合理安排工期,一般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工期以3~5天一层为宜,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以5~7天一层为宜,尽量做到现浇施工和装配施工不出现作业面冲突,合理安排流水作业顺序,减少人员交叉,提高效率,减少风险。

(4)构件吊装技术方案

构件吊装方案应明确构件定位测量、临时固定、构件位置调整、连接的方法、临时支撑等内容。

构件定位测量。构件定位前应放线,并在地面弹线,准确画出构件位置,并在需要座浆的区域摊铺软浆,应采用先进的测量工具以保证精度和提高效率。

临时固定。构件基本就位后,应采用专用工具临时支撑加固,将构件固定并形成静定结构或超静定结构后,方可摘除吊钩。

构件调整。由于构件尺寸偏和安装误累积,当构件位置出现误时,需要对构件的垂直度和水平误进行调整,调整原则为:外墙大角方正垂直,内墙中线居中。

连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位置的钢筋绑扎,并借助墙板固定柱模板,所有转角应保持方正,利用现浇消除构件尺寸偏所带来的安装误,后浇混凝土应浇捣密实。

临时支撑拆除。在垂直构件(如柱、墙)安装就位后,为了保证构件的临时稳定,必须对预制构件进行临时加固和支撑,保证构件位置的准确以及临时安全,在现浇连接以前,所有的预制构件必须成为静定结构或超静定结构,在现浇连接混凝土达到50%以上的强度时方可拆除临时支撑杆件(一般夏天为浇筑后3天,其余季节不低于1周时间)。水平受力构件(如梁、柱、楼梯)安装就位后,应在底部安装临时顶撑,待现浇混凝土达到7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悬臂构件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5)质量保证措施

应根据每个项目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质量保证措施,重点内容应包括:预制构件成品保护,构件垂直度和尺寸控制,构件安装座浆环节,现浇柱模板或振捣环节,楼板与梁、墙施工环节,叠合层施工等环节,容易出现尺寸偏、涨模、密实度和平整度不足的问题,防止成为质量通病;总体来说,预制装配整体式房屋由于大量采用专用工具和专用模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出现质量问题的机会少于传统建筑施工工艺。

(6)安全保证措施

由于预制构件的体积和重量较大,普遍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重点防范吊装环节和水平构件铺设过程出现安全问题,其余安全措施与传统施工方法相同。在构件吊装环节,除防止吊车超负荷工作外,还应对吊装设备和工具经常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钢丝绳和吊钩配件等,以防止构件坠落伤人,施工人员多数为高空作业,应严格按照作规程施工,加强“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安全管理。水平构件的安装过程,必须在构件下提前架设临时顶撑,构件吊装到位后,应及时调整顶撑高度直至接触构件底面方可进行脱钩作,防止构件意外塌落酿成。

我国目前的建筑工人多以农民工为主,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质量和安全意思不足,在预制装配方面的施工经验较少的特点,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和管理,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向所有施进行交底并具体落实,指定专人负责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忌盲目冒进。 ;

浅析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设计关键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工作、居住、参观等建筑结构的性能要求就更高了。人们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虽然建筑物普遍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材料构造,但是由于建筑物的构造会受到建造时间、建造设计、使用年限、自然和人为多重因素的制约,因而很多已经施工完成或者在建中的建筑结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