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类别 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类别有哪些
抗震设防类别怎么分类的?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类别 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类别有哪些
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类别 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类别有哪些
抗震烈度指的是的强度,与距离震中的距离有关,越靠近震中烈度越大。
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不同地区各有不同。
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类别 办公楼的抗震设防类别有哪些
建筑的抗震设计类别 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及作用:
1、特殊设防类:
作用: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时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
作用: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
作用: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
作用: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作用。
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作用。
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扩展资料:
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建筑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对一般较小的,发生的可能性大,故又称多遇。
这时要求结构不受损坏,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以做到;而对于罕遇的强烈,由于发生的可能性小,但作用大,在此强震作用下要保证结构完全不损坏,技术难度大,经济投入也大,是不合算的,这时若允许有所损坏,但不倒塌,则将是经济合理的。
我国的抗震设计仍然是以概念设计为主。只有少数工程结构才使用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等辅助设计手段。在概念设计中的抗震措施要求,是根据国内外震害经验的总结而规定的。所以,我国现行的各抗震设计规范大都是以“设防烈度”或“设计烈度”为依据的。
特别是地基处理、选材选型和结构抗震措施等,均要求按烈度分档进行设计。就是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或核电厂的地安评工作中,甲方也都要求有“基本烈度复核”的内容。
在《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79,P12)中还规定,对安全壳等结构和构件的抗震措施,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Ⅸ度抗震设防时的有关要求。可以说,当今的抗震设计还离不开烈度,只有少数需要进行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的工程才用到加速度。
柱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小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一般情况下,箍筋的间距和小直径,应按表6.3.9采用;抗震等级箍筋间距(采用小值)(mm)箍筋小直径一6d,10010二8d,1008三8d,1508四8d,1506
二、框架柱中,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小直径可采用?6;二级框架的框架直径不小于?10时,间距可采用150mm;
三、框支柱的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参考资料来源:
建筑的抗震设计类别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及作用:
1、特殊设防类:
作用: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时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
作用: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
作用: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
作用: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抗震设计中,建筑根据其在时产生的后果及在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四类。
1、甲类建筑-特别重要的建筑.如遇破坏会导致后果的建筑等,必须经过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2、乙类建筑-重要的建筑.如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建筑和时需要的建筑,应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确定或经有关部门批准。
3、丙类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等。
4、丁类建筑-次要的建筑.如遇破坏不易造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等。
扩展资料:
建筑的抗震分类因素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影响的大小。
2、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不同行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分析抗震建筑结构设计
自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务农开始涌入城市,导致城镇居民逐步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建筑开始形成以高楼大厦、高层林立为主的建筑风格。
而高层建筑就好像一个竖向的悬臂结构,用力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垂直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可以产生与建筑的高度呈线性关系的轴向力,而水平荷载不产生力,只产生弯矩。
这样的话,如果来自垂直方向的荷载方向不发生变化,建筑高度的改变只引起轴向力大小的变化,在方向上不会有任何影响。而水平荷载不同,它的方向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在可以看做均布荷载时,产生的弯矩与建筑的高度呈二次方的关系。
由此可以知道,水平荷载对于高层建筑的影响,远远大于垂直荷载,在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建筑抵抗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弯矩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时可能发生此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甲类建筑在破坏后会产生巨大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次生灾害指破坏后可能引发、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次生灾害。
乙类建筑属于破坏后会产生较大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丁类建筑,其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