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上一句和作者_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前一句
五千仞月上摩天的上句是什么?
2010-06-23 18:02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上一句和作者_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前一句
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上一句和作者_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前一句
五千仞岳上摩天的上一句和作者_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前一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内容】: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5. 王师:指宋王朝的
【解说】: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
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
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
统一。
【作者】
陆游:(1125-1210),南宋文学家。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有九千三百多首,毕生致力于抗金和收复失地,是南
宋爱国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古诗今译 】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内容来自百度知道
西陌春秋
整首诗是: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是南宋文本学家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三千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山上摩天
出自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河:指黄河。三万里:极言黄河之长。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极言华山之高。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的黄河东流入海,五千仞的华山上顶青天。
黄河和华山都是中华的风景,可是当时却被金朝给占据了。陆游借此起兴,引出下句。
出自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黄河源远流长东入大海,华山高高耸立上接云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哪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句话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广袤的土地和壮丽的山峦。其中,“三万里河东入海”指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东部地区,终注入东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则指的山脉,这里的“仞”是古代计量单位,意思是高度,因此“五千仞岳”意为高达五千仞(大约是5000米)的山峰,而“上摩天”则表达了山峰之高的意义。这句话通过描绘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