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小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南湖秋水夜无烟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湖秋水夜无烟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南湖秋水夜无烟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南湖秋水夜无烟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1、唐·李白洞庭湖,是国内第二大淡水湖,烟波浩渺的壮观湖景却是天下之最。

2、并且洞庭湖畔有“天下楼”之称的岳阳楼,名胜与古迹兼得,山水与人文俱美,登楼望湖,胸襟为之壮阔。

3、因而洞庭湖与岳阳楼自古便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天下水域无过洞庭者,天下名楼无过岳阳者。

4、诗中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写澄彻空明的洞庭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表现出千里洞庭湖在月光下水天一色,风平浪静的朦胧之美。

5、如此湖景名楼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洞庭湖畔岳阳楼上,自古最不缺的便是文人诗赋。

6、最的便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那篇《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可谓极尽洞庭湖的壮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洞庭之壮观引入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

7、一篇《岳阳楼记》足以撑起洞庭湖与岳阳楼千年美名。

8、唐·刘禹锡文赋有《岳阳楼记》,诗词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咱们就来欣赏几首写在洞庭湖和岳阳楼的经典唐诗,首便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0、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这首诗本是首干谒诗,孟浩然的本意是借洞庭湖之景起兴,引出自己临渊羡鱼之叹,表达希望张丞相援引自己进入仕途的愿望。

13、但此诗的亮点却全然集中在前四句对洞庭湖壮丽景观的描绘上。

14、前两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开篇境界就极大,把洞庭湖写得极开朗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

15、紧接着一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洞庭湖水丰厚的蓄积和湖波的澎湃动荡,仿佛整个岳阳城都匍匐在洞庭湖浩渺波涛之下,声势之壮大、气势之磅礴,如同从诗句中扑面而来,令人为之侧目!在孟浩然笔下,泼墨山水般的渲绘,将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描绘得撼人心魄。

16、单以诗句而论,这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可算是洞庭湖诗句中最杰出的。

17、再来看李白笔下的洞庭湖:游洞庭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18、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19、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20、醉杀洞庭秋。

21、李白曾写过很多首关于洞庭湖的诗歌,其中以这两首。

22、首《游洞庭五首·其二》描绘的是月夜在洞庭湖泛舟的情景。

23、这首诗描绘洞庭湖之景尽在首句:“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实则天然去雕饰,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上全然无白天的烟波瀚渺,无烟可见水面清澈,澄清如画,静无波澜。

24、未写月色,但明镜一般的湖面已让人遐想到月色倒影,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尽在这七字之中!而后三句并非实写,但如此景色让诗人心生顺流上天的愿望,反而更衬托出月下湖景之美。

25、后两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奇思妙想,洞庭湖中月影之美,让诗人都放弃了顺流上天的愿望,已经可谓高妙绝伦!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极尽洞庭湖的动态之壮,而李白的“南湖秋水夜无烟”却写尽了洞庭湖的静态之美,让人望尘莫及。

26、李白的另一首《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为同时期的作品,虽未直接描绘洞庭之景,但富有无穷的遐想空间。

27、“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诗人欲要铲平君山,让湘江水一泻千里,而后转而写以酒浇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似乎是诗人醉后看洞庭秋色,也可以说是酒醉洞庭秋色,又像是以洞庭水当酒醉倒诗人。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