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个网站可以看到人生七年纪录片

他思考如何才能称为特工,当时的特工都在克格勃工作,于是有一次他只身一人跑到克格勃那边问,怎么样才能来这里工作。告诉他,这边只招收格勒大学的大学生,起码要考上格勒大学才有机会。

在爱奇艺上可以看到人生七年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由朱利安·法里诺 Julian Farino执导,以来自英国各地、背景各不相同的儿童为主角。

56up纪录片全集_记录片559256up纪录片全集_记录片5592


56up纪录片全集_记录片5592


七年后,同一个制作团队在这些孩子年满 14 岁时回到他们身边,看看他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在,在2014年,当他们接近他们21岁生日的里程碑时,我们再次赶上他们。

人生七年纪录片影响意义

也许当初拍摄这部影片时是为了看2000年时英格兰的缩影,但是当迈克尔做到了每隔7年就拍摄、记录一次的时候,这部纪录片早就超过了人们预期的意义。

当我们把这部纪录片坚持看托尼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他天生是个乐天派,他享受着计程车的生活,乐于与不同的人交流,晚年的他还在和西班牙买了房,经常带孩子去海边度。下来时,我们就会发现,也许他们每一个人都不具有典型性,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生。

也许时代不同,阶级不同,环境不同,会塑造出不同的人,但是人生,就是那样。

《人生七年》

《风味人间》是由腾讯视频出品,稻来传媒、企鹅影视联合制作的美食探索纪录片,由陈晓卿担任总导演。

《人生七年》这部耗费半个多世纪精心取材拍摄制作,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纪录片,跟拍了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七岁孩子,这些孩子有的出身上层,有的普普通通,有的则来自孤儿院。导演是如今的迈克尔艾普特,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63岁……人生的轮回从这14个七岁孩子的真实生活开始,通过记录他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呈现了英国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而这位了不起的导演于两周前不幸离世,《人生七年》就此终结,目前为止共拍摄了9部。这些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有的家境优渥,有的出身贫寒, 正因有了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持续拍摄,才能让人得以在10几个小时内从荧幕上窥见到他们半生的缩影。感谢这位伟大的导演。

面对阶级壁垒,他们当中的一个孩子成功验证了知识改变命运。出生在农村的尼古拉斯家境贫寒却天资聪颖,因受到老师的鼓励,让他信心倍增,痴迷于各式科技书籍,用心钻研科学知识,在老师的促使下迈进了科学的大门,中学时因拿到了约克夏寄宿学校的奖学金,到城里读书去了,之后顺利考入牛津大学物理系,成为了一名大学,跻身上流,婚姻也是美满幸福,56岁时在镜头前仍然春光满面。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多的知识,视野就会变得开阔,也便拥有了更多的机会,能轻松地发现限制自己的天花板只不过也就方寸之大,向前走一步便是海阔天空。

另外有一些孩子如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般,命运对他们并不友好,甚至有人抑郁。阶级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虽然深远,而健全的人格才是面对困难的解。任何的成功与失败,从来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诸事万物均有迹可循。虽然教育能改变人生,但性格才决定命运,只不过这个道理恐怕大多数人只有到了一定年纪,甚至吃够了亏才能真正领悟吧!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拿自己和别人对比,要求太高、给自己制造不平衡感,本质只是伤害自己而停不下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有句我们从小就背熟的名言“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如今再看这句话,竟是主人公那么深刻的感悟!

有多少人能拿出勇气去总结思考自己的人生七年?是一帆风顺还是一波三折?其实每个人都能从片中14个人物当中找到符合自己的影子。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要懂得去欣赏生命中的美好,因为不管发生什么,生活仍将继续。删除生活中的烦恼,想扔的东西扔了,想忘的人忘了,人生需要不断的做减法。虽然,经历过的人但当原本鲜亮的彩色记忆都知道,放弃往往比坚持更难……

《人生七年》这个纪录片系列讲了什么?

从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一直到六十三岁,对他们进行每隔七年的一个采访,来讨论他们当下的现状,感受或者是想法,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通过记录14个孩子的人生轨迹

在这些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中

他们有的家境优渥,有的出身贫寒

从1965年开始,7岁,14岁,28岁…一直至56岁

当岁月流逝、沧桑变化

现实比任何虚构作品都更残酷

无论贫穷或富贵

年少的每个人都意气风发

被影像中黑白的色调取代

他们眼里再也没了

只剩下一个从纪录片中7岁的孩子就能看出来:当问他们平时的生活,下层的小孩有的逃课、打架,去哪里玩耍。而上层的孩子,津津有味地说道他们爱看的报刊,参加的有趣的课外活动等等。个曝露在时间长河中

有去无回的老人

哪些纪录片让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当岁月流逝、沧桑变化,现实比任何虚构作品都更残酷,片中年少的每个人都意气风发,56年后便成了一个个曝露在时间长河中白发苍苍的老人。上层的富家三兄弟从小就读于私立学校,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判断,每天阅读着《》,明确知道自己长大后的方向,进入牛津剑桥然后成为精英。比起这富家三兄弟,伦敦工人阶级家庭的三姐妹却自由了许多,7岁的小姑娘们会凑在一起谈论在学校里喜欢的男生,兴高采烈的讨论着以后要生几个孩子,憧憬未来家庭热闹的景象。而贫民窟里长大的孩子,甚至都谈不上梦想,只想着能早点赚钱,或者能够吃上饱饭,甚至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其实,从部开始,就能让人幻想到这些孩子将来拥有的不同的命运。时间证明,大多数孩子的人生轨迹如预期一样。我们从小就听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条件优越的家庭给了子女们更多的人生,让他们毫不费力的传承了父母的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虽然金钱帮助孩子得到了更多了解大千世界的机会,但精神层面的耳濡目染实际比物质更为深远。

《56up》是《人生七年》的第八部,BBC从1964年开始拍部人生七年——《7up》。在《7up》中,他们找了14个来自不同家庭的7岁孩子,记录他们的想法、性格、家境……从那以后,BBC每过7年会再一次找到这14个人,14岁,21岁,28岁,35岁……直到了《56up》,时间已经是2012年。这片子里已经记录了这14个人在这56年动态的成长与变化。从这14人的大半辈子里有太多太多的看点和让人深思的地方。这里也蕴含了很多性的东西。不同的人必然都能够在片子里领悟到不同的东西。我看到了英国的阶级固化、高等教育对于阶级流动的重要性(事实上的阶级固化也在慢慢深化)7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而在穷人区贫民窟上寄宿学校的下层阶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重复父代的老路——好学校、好工作,过着上层优渥的生活。三个来自中产家庭的男孩一位走进了精英,两个依旧中产。而那几个来自底层阶级的孩子,他们年老以后,都当了一堆孩子的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而他们自己,也常与失业相伴。这结论在也成立,之前有个北大学的知友给了一个数据:北大学生在上大学前的出境率是30-40%,而另一个普通大学的出境率还不到1%,这就是家境带来的巨大距。

悲观的人会说“虎父无犬子,寒门难出贵子。”乐观的人会看到“即使出生富人家庭,也会有面临颓废的人生阶段;即使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也会有乐观面对人生、不理会阶级不公的”。我没有悲观,也没有乐观。这对我的影响反而是:我摆脱了精英主义。曾经我受高考教育的影响,以为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努力多少就有多少回报。我的成果是我自己努力得到的。这么想没错,但这么想多少也会觉得,一个人没有做好某件事情,一定是因为他不够努力,这怪他自己。其实,一个人的野心性格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很多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和经济条件我们在荧幕上窥见他们半生的缩影。我们虽可能来自底层,但因为各种原因,我们还是走进了高等教育。成为“逆袭”道路上的佼佼者,成为30%、10%或者1%。

大国崛起(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

内容:该纪录片一共12集,每集40分钟,讲述15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先后出现了9个世界性大国,他们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大国之间的兴衰交替都有着历史性必然原因,有新航线、美洲的发现,有殖民地的迅速掠夺,有工商业的发展,有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有王权的更替,有思想文艺的解放、有学习变革,有世界大战的影响,有新制度的建立。纵观整个大国兴衰更替的过程就是一部世界史,一部有灵魂讲述因果变化的世界史。理由:读史可以明智,开拓视野,更何况是一部有灵魂的世界史。

豆瓣9.6高分纪录片《人生七年》,给你总结了3点启示,必看!

孩童时憧憬未来的星光

英国的有一档纪录片叫《人生七年》,导演挑选了十四个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七岁小孩子,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来自农民家庭,有的是工人家庭,有的是上流精英阶层。

看完这部电影就好像讲述了一个人现实中的一生。而我们大家都是他们中的一个。这些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不约而同地经历着上学、找工作、结婚生子等事情。

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阶层里,只有一个农场主的儿子尼克,打破了阶层固化,跻身于上流。

那么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呢?

有人住高呈现了英国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为什么有生来做穷人,吃不饱穿不;有人却生在金窝,吃穿不愁还有一堆人伺候着?

为什么有人聪明伶俐,有人却天生愚笨?

为什么有人天生身体健全,容貌秀丽;有人生来残缺,形容丑陋?

人与人终究不同,而这冥冥中也成了不同阶级的区分。

我们的出身决定了我们的阶层,身边接触的人和事物,也同时限制了我们的眼界和意识。

在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的时候,上层阶级的孩子,逻辑清晰地对自己要读的什么中学、和大学以及要学的专业都如此地清晰;而下层阶级的孩子,一脸茫然的问道什么是大学?

有人是态度决定人生。悲伤会使人低沉,欢乐会让人奋进。

不同态度对待人生,结果也不一样。

来自中产家庭的托尼,小时候特别调皮,不喜欢读书,他梦想着当一个骑师。于是他在马场当学徒,他为此感到很开心,也很努力,可是上天似乎没有眷顾他,几年后,成为骑师的梦想破灭了。

影片再一次采访他的时候,采访人员问他:对于没有成为骑师的梦想是否会感到遗憾?

他会心地笑道:“尽管没有做出成就,却不会感到遗憾,有些事做了总比没有做的好。”

他很开心的说道自己当下的生活情况。平时开出租开累了,还喜欢来赛狗场看赛狗,赚赚外快。

而与他同一阶层的男孩尼尔人生就过的很坎坷。

影片中7岁尼尔可爱地谈到自己未来的规划,14岁的时候感觉开始有了忧愁,到后来他没能上自己的牛津大学。在丁大学一年后退学,之后更是四处漂泊靠着领救济金生活,一直处于彷徨的状态。

从小就读于私立学校的尼尔,过的很开心,但是人生的转折发生在他14、15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在影片中他自己也谈到了父母对他的婚姻影响很大,让他觉得生活很消极,认定自己以后不会结婚,害怕重复父母的道路。

家庭的变故会影响一个人,但是很多的情绪是可以自我调节的。持悲观态度的尼尔一直没有走出父母失败婚姻中的阴影。

这几乎影响了他的一生,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才慢慢地走出来。

尽管我们会遇到很多糟糕的事情,但是不要让坏的情绪一直影响我们,因为悲观的态度会让生活变得消极。

记录片中上流阶层被称为”富家三公子“的约翰、安德鲁、查尔斯。

他们从小就有对自己的未来做目标和规划的习惯,所以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规划。而他们的子女也依然是按照他们的要求,接受的大学教育,人生过得轻松有规划。

被称为“彼得大帝”的早在中学的时候,就梦想着能够称为特工。

而当时格勒大学只招收理科的中学生,读的中学不注重化学教学,于是他中学转到注重理科教学的学校。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致使他一步一步实现了梦想。

不管在任何时候,设定目标与,会让我们朝着清晰的方向坚定的去努力,这样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人生有多少个七年呢,我想影片《人生七年》并不是让我们仅仅让我们看到了阶层所给人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我想影片的意义更多的在于,我们应该思考自己如何去度过这一生?

即使我们出身不好,但是我们满怀积极的态度,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怎怕理想不会被实现呢?

我们这短短的一生,会得到,终究也会失去,希望我们能够活的坚毅且洒脱。

那么你对于记录片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下你的评论。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而这就是最明显地表现:不同阶级的人对自身周围环境的眼界和意识是固定的经典纪录片必须有《地球脉动》:。这也是大环境下阶级固化的结果。

曾经惊艳世人的纪录片《地球脉动》,再次由来自BBC的制作团队倾力奉献出的第二季。在这一季里,观众们将继续见证地球各个角落动物、植物平凡而精彩的生命瞬间。本季总共六集,分为岛屿、山脉、丛林、沙漠、草原和城市,树懒、巨蜥、狐猴、海鬣蜥、帽带企鹅、雪豹、金雕、蜘蛛猴、美洲豹……

大自然的神奇之手创造的万千生物以其各自的习性自幼生活在生身土地之上。他们顺应着严苛的自然环境,顽强追逐着明日的朝阳。然而人类肆无忌惮的活动则侵蚀着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它们渺小而伟大,通过BBC的镜头,生命的光辉得以放大,闪耀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尘与雪》加拿大自然摄影师高里·考伯特Gregory Colbert,13年时间,27次长途旅行周游列国,拍下人、兽和大自然微妙关系结集而成《尘与雪》。他曾花费2年半的时间鲸群,和55吨重的抹香鲸亲近畅游。他的镜头始终充满了诗意和灵气,他捕捉到的影像纯净无暇,人与动物的相处,没有一丝恐惧和危险,有的只是爱和信任。他们彼此偎依,温柔共存,或聆听,或祈祷,或嬉戏,或拥抱,目之所及,心之所指,温暖而深情。画面之美,诗意流转,不可言传,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的律动,都令人为之动容。

《敦煌》旨在记录敦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揭示了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这部纪录片拍摄了许多游客不能进入的洞穴,非常有助于大家体验古的艺术之美。结尾许巍的歌一响起来,令我非常有想哭的冲动。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镜头非常炫,尝试了很多纪录片方面的表现手段,总导演是我非常喜欢的王冲霄老师,他的另一部片子《扎溪卡的微笑》,我会在二星里一下。王老师是一位非常注重艺术感觉的人,为人说话也很温柔,啊,这个不谈了……总之,《茶》作为媒体纪录片是不错的。同类的纪录片还有《与全世界做生意》,(我纪录片有时候根据内容,有时候根据表现方式,希望大家不要觉得好像不大搭,其实看了就知道它们的相似了),《与全世界做生意》是讲商业的扩张,非常有意思,埃塞俄比亚的工厂、在印度做生意的人、义乌等等,都用了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来表现。

《手艺》系列纪录片,科教频道已经做完第四季了,我觉得值得一看。大家看纪录频道的改编版,纪录频道改编的是其第三季和第四季,25分钟的长度保留了节目的精华部分,适合传播,个人认为节目表现的还是的手艺人,不管是古瓷还是漆器、木雕还是陶器,的手艺人那种底蕴,和大陆民间的手艺人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艺人偏于古风,自然内敛含情脉脉,大陆民间的手艺人大多是下里巴人式的质朴,在高阶艺术上,大陆的可能偏商业也多一些。如果为节省时间,我大家必看的两集是《古瓷新生》和《徽韵巧雕》,一、一安徽,两人都是业界翘楚,但是追求、品味,是完全的两种风格。

《七年》是那种我们梦寐以求的纪录片,导演了十多个孩子从七岁至今的故事,如今已经拍到《56up》,七年一跟拍,人物时有缺席,但大多数人,我们都从小看到了老。我们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希望少走一些弯路,希望知道是否某个决定影响了我们之后的生活,就如同七年中的人,结婚、离婚、走出、陷入流浪,谁也无法判断一个人的人生走向,但是看到他们的56岁,各个都体现出一种平静的状态,还是会感觉到内心的欣慰。

《Wild China》,中文译名为《美丽》这部由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一共六集,用不多6个小时的时间,探讨了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是什么,以及在环境压力如此的,乃至全世界,人与自然,该何去何从。这部纪录片每一帧画面,都不会有多余感,每一个恰到好处的情节,总有古典的音乐响起。

《非洲》是一部把媒体纪录片的技术表现推到的纪录片,前年在BBC播出时万人空巷,非常有意思的把每一种动物都拍出了人性,纪录片评论家们都激赞两只斗殴的长颈鹿,一分钟的素材,硬生生被剪辑和配乐搞出了史诗般的悲壮感。在节目中即便是非常好笑的壁虎捉狮子身边的苍蝇,用的都是007执行任务时的配乐,那种动物的拟人化,完成的非常高级。

求BBC纪录片《人生七年》有字幕的百度网盘资源

但是我们终究要想办法让自己活着,过完这一生。

链但是他并没有感到沮丧,而是转而决定要去学开计程车。接:

提取码:4u64

《人生七年1-5》由保罗·阿尔蒙德与迈克尔·艾普特执导,Bruce Balden 、Jacqueline Bassett 、Symon Basterfield等出演的一部由ITV出品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