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是什么意思?

I live at the head of the Yangtze River,and you live at its end.

词卜算子牌名

卜算子 李之仪_卜算子李之仪古诗卜算子 李之仪_卜算子李之仪古诗


卜算子 李之仪_卜算子李之仪古诗


卜算子、卜算子慢,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李之仪 《卜算子》详细讲解。

才始送春归,

《卜算子》双调,小令。全词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怀春女子的形象,上片描绘这个女子面江而思,下片表现这个女子内心的愿望。词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词句复叠回环,构思新巧。 上片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一句说"我",一句说"君",构成文句上的重叠复沓,诗意上的相对相映。一住江头,一住江尾,既显空间距之远,又蕴相思情之长。两句两叹,我们仿佛感触到了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伤感,而一个在遥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也在此江水悠悠,千山重障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词的三、四两句,是从前两句自然引出的。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当然就天天望江水,"日日思君"来,而"不见君"又是非常自然的了,山水阻隔的路又岂是那么容易跨越的?这一句是全词的主干。当然,词人这里所指的"江水"也许是一种隐晦,男女主人公也可能并不是阻于山水,而是被其他的因素所阻,如父母的反对,身份地位的不相称,家族势力或世仇等等。虽然彼此不相见但想到同住长江之滨,"共饮长江水",女主人公的内心又感到了一点安慰。这"共饮"一词,反映了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毛晋在《姑溪词跋》中盛赞这几句为"古乐府俊语"①,可谓一语中的。 下片以"此水几时休"呼应上片的"长江头""长江尾""长江水","此恨何时已。"呼应上片的"思君"的句子,过片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 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何时已" 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休止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消止之时。此处在风格上有所变化,上片是民歌、民间词的直率热烈,重言错举;这里一下变成了文人词的深挚婉曲,简约含蓄;从客观上看,这符合人物情感发展的节奏。如果说在前面的"长江头""长江尾"的叹息中,有女主人公的不满和迁怒的话,"共饮"的安慰已平息了内心的冲动,主人公的表情变得平和,内心开始宁静,这时已开始进行着冷静地思考。现实的困难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自己也该安慰自己一下吧,于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便自然而生。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的阻隔虽不能飞越,"共饮长江水"的两颗挚爱的心灵却能一脉遥通。这样一来,1日日思君不见君中的日日描写出该女子{浓浓的相思}的情感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对对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心灵便得到了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也是一种理智的反思和顿悟。词的上片韵字是"尾""水",押ui韵;下片的韵字是"已""意",押i韵。开度(开口的大小和响亮度)有一定的变化,语调上扬,为全词结句的抒情加重了语气,表现了虽有山水隔绝而爱永恒主题,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在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难怪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说,李之仪的词,很隽美俏丽,另具一个独特的风调;他的《卜算子》,写得极质朴晶美,宛如《子夜歌》与《古诗十九首》的真挚可爱。

卜算子.咏梅中的卜算子是什麽意思?还有卜算子什麽?

此水几时休

词牌名,它的作用在于限定词的篇幅字数,平仄和韵,就相当于词创作过程中的“公式”。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后集》为底本。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筒称吴钞,藏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筒称吴刊)。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又送君归去。

千万和春住。

词牌名

卜算子李之仪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主要表达了---------- 的情感

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但愿心上人的情感像我一样专一,要是这样的话,我定不会辜负你的情意,我也希望你也不要辜负我的一网情深。

这首词的大意是,描写在长沙时,看到孤芳自赏的花朵,受到风雨的摧残,无人欣赏。自己无意苦苦争春,却引来群芳的嫉妒。即使花朵零落成泥,碾作尘埃,只有香气如故。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孤独和坚贞的品格。

主要表达了作者希望情谊获得回报,情人对自己也有相同的爱慕之情的深切愿望,更表达了作者对两情相悦的渴望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立意造语学民歌与古乐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下片借水言情,极为深婉含蓄。

盼望感情得到回应,希望情人也同样爱慕自己,更表达了作者对两情相悦的渴望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你也和我一样(爱你),这样的话,我一定不会负你的心。

表达了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

写《卜算子》的李之仪是男是女?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李之仪

【李之仪,宇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为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为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后以元佑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宋代女词人一般说有李清照朱淑真,没有见到提到他

你不觉得古代的闺怨诗多为男性所作么

泰戈尔也经常以妇女和儿童的角度写诗啊

卜算子李之仪

男的

2文中长江头与长江尾是指(两人相隔两地,距离非常遥远)

我住长江头,②君住长江尾。③

3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的含义是(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卜算子李之仪的主旨: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与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宋】李之仪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④

~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长江头:指长江上游。

③长江尾:指长江下游。

④“只愿”二句:用顾夐《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词意。定:词中的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今译~

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

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

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

这段离愁别恨又要到何年何月才会结束?

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希望楼主采纳

祝:学习进步。天天向上,身体健康。。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这首诗是作者李之仪写给谁的?

并不是专门写给谁的,这只是模仿民歌而已。作者在模仿女子的口气,写给自己心爱的人。

并不是要写给谁,只不过是想用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感想,抒发自己的一种思乡之情以及思念故人的感情。

没有特定的对象。而且是从民歌中演化而来的,也是相当经典的,卜算子定不负相思意一首诗了。只是为了表达怀念之情。

卜算子长沙的诗句和大意

这江水啊——

卜算子·长沙的诗句如下: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英汉双语

词/李之仪(宋代)

英译/周柯楠

我住长江头,下面是资料: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Every day I miss you,unable to see you,though we drink the same water of the River.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When will the water stop flowing,and when will the regret come to an end.

I hope your mind is the same as mine,

And I will certainly live up to your yearning for me.

【注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释】

1)思:想念,思念。

2)休:停止。

3)已:完结,停止。

【白话译文】

我住在长江之源,你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你我毕竟同饮长江之水哦。

江水何时不再流动?这份离恨何时才能止息?只希望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之意。

李之仪《卜算子》“日日思君不见君”的下一句

若到江南赶。上春,

日日

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宋代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最有名的十首卜算子

“卜算子”,词牌名,很多词人都曾以此词牌传下佳作,其中比较有名的十首有:

1、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只有香如故。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3、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君住长江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4、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5、宋·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6、明·夏完淳《卜算子·断肠》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7、现代·《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8、宋·刘克庄《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9、宋·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10、宋·乐婉《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卜算子:

词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据传是得名自唐代的骆宾王,最早以之作词的是北宋的张先,而后世通用的则是苏东坡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调。另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等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