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技术

4、养殖管理

1、购买(2)如果去野外捕捉蜂群,首先要找到蜂群的位置,野外蜂群的位置可通过水源、蜜源以及侦查蜂等进行了解。蜂种

三层中蜂养殖技术 双层中蜂箱养殖技术视频三层中蜂养殖技术 双层中蜂箱养殖技术视频


三层中蜂养殖技术 双层中蜂箱养殖技术视频


三层中蜂养殖技术 双层中蜂箱养殖技术视频


首先建议养殖中华蜜蜂蜂种,能够完全适应当地环境和生存条件。一般建议直接当地(2)目前我国主要的蜂种以意蜂和中蜂为主,在选择蜂种时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决定。购买蜂种,如果实在没地方购买,才选择异地购买。如果想笼蜂,必须找可靠熟悉的养蜂场购买,还应该选择有技术指导服务的养蜂场购买。

2、科学饲喂

这里的饲喂包括奖励饲喂和辅助饲喂,奖励饲喂是蜜蜂繁殖和生产中常用的技术,而辅助饲喂是蜜蜂在缺蜜期必须具备的饲喂技术,在这两种技术的搭配下,保证蜜蜂能够轻松越夏和越冬,同时在大流蜜期的时候夺取大蜜源或者繁殖更多的蜜蜂。

中蜂的巢虫是可以杜绝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养殖强群,每年换脾,保持蜂多于脾,这是最基本的养殖中蜂技能,在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情况下,中蜂基本上不会长巢虫,蜜蜂的繁殖也会更好。

在养殖蜜蜂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要有充足的糖饲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蜂蜜了,蜂蜜是蜜蜂的主要饲料之一,能够增强蜜蜂的体质,延长生长周期。不过我国蜜蜂的采粉能力是比较弱的,一般情况下蜂群内都处于缺粉状态,因此导致中蜂的繁殖能力。

5、温度管理

温度是蜜蜂健康生长的关键,而调控蜂箱温度的方法便是蜂脾的多少了。保持蜂箱恒温,是管理温度的首要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幼蜂的生长能力,还便于清洁蜂箱,防止敌害入侵。

定点饲养中蜂管理技巧有哪些?

中蜂快速发展需要优质的蜂王,蜂王是蜂群的繁殖者,更是维持蜂群秩序的关键成员,所以蜂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的发展速度。

蜂群人工养殖过程中,中蜂和意蜂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同,从最早中蜂采用土养,中蜂特点是采集零星蜜源能力较强,饲养中蜂不需要大宗蜜源,同时,中蜂是自然野外的蜂群,中蜂适应当地环境能力较强,不需要养蜂人从春末到冬初的时间段,特别是夏季,巢虫处于活跃期,中蜂有啃脾的习惯,蜂箱底的蜡屑为滋生巢虫提供了天然的温床,然而,强群内很少出现巢虫,蜂群内蜂多于脾的状态下,蜂群的清巢能力提高,同时,养蜂人再结合使用巢清木片、康宽、苏云金杆菌等等,预防和治理巢虫,助力蜂群安全度过度劣期,更有利于蜂群初繁时期,蜂群能够快速繁殖发展。过多的干预蜂群繁殖发展,一年取一次或者两次蜂蜜。

定点饲养蜂群一年需要更换几次蜂王?养蜂人告诉你,定点饲养蜂群受到蜜源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中蜂更换蜂王,尽量做到一年更换两次新蜂王,在春季的清明节前后,秋季中秋节之后,这两个时节蜂群内“蜜粉满仓”,有利于蜂群培育出现优质蜂王,同时,蜂群“度夏”和“越冬”的度劣期即将到来,新蜂王更有利于蜂群在度劣期之后的繁殖发展。

蜂群内“蜂多于脾”,集中蜂群哺育能力和清巢能力,提高子脾质量繁蜂期的蜂群结构不同,蜂巢脾上幼虫数量越多,工蜂需要在子脾上哺育幼虫,蜂箱内繁殖区域需要维持34度~35度的繁殖温度,然而,二、中蜂养殖注意事项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蜂群内蜂巢脾上工蜂的“密集度”会变化,当蜂群内蜂多于脾的状态,蜂群自身的调温能力能够发挥,有利于繁蜂期的蜂群哺育出优质子脾。

养蜜蜂技术

(1)蜂种的选择很重要,蜂种的质量会直接决定养殖是否能够成功。

蜜蜂如何养殖 1、蜂种选择

三、饲养

蜜蜂的种类繁多,以中蜂和意蜂最为普遍,中蜂的优点为适应性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但是产量相对较低,并且产品单一,而意蜂的繁殖速度快、大蜜源采集力强、产量高,缺点为蜂蜜价格低、饲料消耗大。

家庭养殖蜜蜂时,一般采用的是定点培育的方式,因此养殖的场地尤为重要,养殖场的附近一定要有丰富的有效蜜源,而且要保证充足且干净的水源,但是不能选择建在水面广阔的湖泊、江河旁。

3、工具齐全

养殖蜜蜂时,要求有齐全的养蜂工具,其中最为重要的为蜂箱,建议采用活框蜂箱,以利于后期的蜂群管理,然后准备好与蜂箱配套的巢框、巢础等,割蜜刀、饲喂器、摇蜜机等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配备。

在蜜蜂经常出没的地方设置诱蜂箱,以诱捕野生蜂群,然后将蜂群转移到活框蜂箱中饲养,饲喂时可以投喂纯净的花蜜,注意严格进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脾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人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行奖励饲喂和补助饲喂,以便于蜂群形成良好的分工与秩序。

中蜂养殖新手注意什么(新手如何养中蜂)

2、中蜂的分蜂性相对比较强,所以在养殖时需要注意蜂群的状态,有分蜂征兆时要及时处理或提前人工分蜂。

1、不乱取蜜。取蜜是养蜂的目的,但是乱取蜜却是毁灭中蜂的一个诱因。因为每取一次蜜都是在伤一次蜂;如果蜂群不强蜜源不足,那就无法经受得住这种伤。胡乱取蜜增加了蜜蜂负担,也会导致蜜蜂更容易衍生出各种疾病。

三、组织继箱群

2、不乱换脾、加脾。不乱换脾,中蜂最喜欢的脾就是自己造的,如果给中蜂换上石蜡成分过高的巢脾,只会延误蜜蜂的发展时机,轻则不接受巢脾,重则出现咬脾的情况。不乱加脾,给中蜂加脾必须掌握加脾时机,蜂量不够不加脾,食物不够不加脾,适龄蜂少不加脾,等等。胡乱地加脾换脾轻则导致蜜蜂病怏怏的,无蜜少子;重则导致蜜蜂疾病缠身最终覆没,或者是逃之夭夭。

3、不换脾。中蜂喜欢新脾,讨厌旧脾。如果不及时更换巢脾容易导致蜜蜂花大量精力去咬旧巢脾,耽误采蜜育子。

4、不换蜂王。听蜂之语发现很多养中蜂的朋友恨不得一只蜂王用个十年八年的,因为换王他们觉得麻烦。殊不知中蜂蜂王是需要勤换的,一般一年是肯定要换一次的,因为中蜂蜂王不同于意蜂蜂王,产卵能力弱,老化快。不换蜂王只会加剧蜜蜂分蜂,很难培育出采集能力强的中蜂群。

5、不人工分蜂。养中蜂必须掌握人工分蜂的技术,很多朋友人为中蜂分蜂太繁琐了,回蜂,所以干脆不做。这样只会把自己至于不断蜂损的境地。中蜂快速人工分蜂的技巧听蜂之语在前面的蜜蜂养殖技术的技巧有很多,还有补助饲养、奖励饲养等,提高蜜蜂的产蜜量。文章中有过多次介绍,欢迎大家翻阅。

蜜蜂的养殖技术

2、开繁的时候,群势不得少于3脾蜂,并且保证饲料充足,温度适宜,并进行奖励饲喂。

蜜蜂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应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辅助蜜粉源,而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2、培育新王时,挑选优良蜂群作为母本和父本。一般每隔2年和约10km以外的蜂场交换优良蜂王作为母本,而父本以本场的雄蜂为主。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然后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4、饲料管理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

(1)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人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此法遇寒流时,经常采用。

4.饲喂水分及盐类:①水分。一般每一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②盐类。在糖浆中加入l%的食盐即可。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巢温度提高到33~35℃,要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②蜂巢的保温。后即进入繁殖期,必须采取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系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了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谭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肋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路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蜜蜂养殖技术

1、在流蜜期前45天左右,开始培育适龄的采集蜂。

蜜蜂养殖技术:1、了解养殖环境,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生长的蜜蜂。2、要挑选材质坚实且轻巧的蜜蜂箱。3、将采购回来的蜂群或野生诱捕回来的蜂群转移到选好的蜂箱中去。

4蜂群的管理 中蜂的管理要根据群势、蜜源、气候等条件作相应调整,只要抓住关键,就能达到轻松愉快的管理效果。 我把管理中蜂归纳为6个字:两紧、两面三刀松、两少。 "两紧"是从晚秋到早春紧缩蜂巢,使蜂多天脾,加强蜂群的保温护子能力;越夏期间,抽出多作巢脾使蜂略多于脾,这样蜂群能更好地护脾,防止巢虫侵害。 "两松"是从油菜到板栗花期,适时造脾、扩大蜂巢,使蜂脾相称,并适时培育新生王和分群。在乌桕花期要利用花戎长、流蜜涌的特点,前期限抓紧造脾、加快繁殖,抓紧培育交替王,换下老王和旧劣巢脾,为蜂场安全越夏,迎接秋季山桂花蜜源作准备。 "两少"是平时无事烽开箱,越夏和越冬期也尽量少开箱,只作箱外观察和贴听箱内动静,以此来判断蜂群是否正常。 我曾试用过横卧式、高窄式蜂箱和标准箱加继箱,在流蜜期饲养强群取蜜,但按单脾产量不如5~6脾群的产量高。中蜂保持6脾左右的群势较容易控制分蜂热,采集效果好,也好管理。

1、蜜蜂群的挑选:

3、中蜂在养殖时一般是定点养殖,所以养蜂场要建在丰富蜜源、少敌害、安静且水源清澈的地方。

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养殖蜜蜂的,也并不所有的蜜蜂都适合在当地养殖的,那么蜂群的挑选就显得至关的重要。首先我们要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是选择当地的蜂种进行养殖,然后就是可以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生长的蜜蜂,这样才能提高蜜蜂养殖的。

2、蜜蜂箱的选用:

蜂箱的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蜜蜂养殖的一个基础条件。因为蜂箱我们通常都是露天放置的,而蜜蜂它基本的生活都是在蜂箱中搞定的,所以选择蜂箱的首要的要求就是材料要坚实,但是质地要轻。

3、蜜蜂群的转移:

蜂群转移就是要将采购回来的蜂群或者说是野生诱捕回来的蜂群转移到选好的活框蜂箱中去的一个过程。

中蜂怎样养殖才发展快,附养殖注意事项

1、需要准备适宜的环境,在温度过高时给蜂群降温,四周的环境也需满足蜂群的生长需求。2、需要优质的蜂王,蜂王是蜂群的繁殖者,且对维持蜂群的秩序起到重要作用。3、需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或抽调巢脾,在蜂多余脾的情况下,蜂群才有护脾的能力。4、饲料短缺会引起一系列缺蜜反应,所以需要保证巢内饲料充足。

一、中蜂怎样养殖才发展快

1、适宜的3、杜绝巢虫环境2、场地适宜

中蜂快速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夏天温度过高时需要给蜂群降温,不然的话,蜂群会消耗大量的资源来调节养殖箱里的温度,除此之外,四周的环境也满足蜂群的需求。

2、优质的蜂王

3、蜂多余脾

一般来说,在蜂多余脾的情况下,蜂群才有足够的护脾能力,蜂群长期处于蜂少余脾的情况下势必会垮,需根据蜂群的实际情况添加或抽调巢脾。

4、饲料充足

巢内饲料短缺会引起一系列缺蜜反应,短缺时,蜂群无法安定的繁殖、蜂王停止产卵,甚至还可能引发盗蜂和蜂群弃巢迁飞的情况。

爆发虫病害时,轻则影响本蜂群发展,重则导致蜂场全部覆灭,例如中蜂囊状幼虫病可以简单的摧毁一整个养蜂场,所以要想中蜂养殖发展快需要严防病害。

1、养殖时一般选择活框蜂箱,活框蜂箱不但便于管理蜂群,而且在取蜜时可以做到完全不伤蜂。

4、中蜂每年一般只取1-2次蜜,要注意每次取蜜的数量,需给蜂群留足口粮,防止蜂群因缺(3)一般新手不建议去捕捉野外蜂群,因为很难找到,而且还会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少食物而弃巢飞逃。

如何养蜂 如何养蜜蜂

二、蜂群的选购

1、了解蜜蜂习性

(4)注意做好防敌害工作,比如马蜂、蚂蚁等,这些都是在选择蜂场位置时需要考虑进去的。

(1)蜜蜂是一种集体生活的昆虫,它和很多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都不同,养殖蜜蜂时一定要了解其生活习性,这样才能提高养殖。

5、严防病害

(2)蜜蜂的养殖技术一般是以其生活习性进行,比如了解其分蜂性,这样在它分蜂时做好管理工作就能促进自然分蜂,保证蜂群质量。

(3)在养蜂前了解好其习性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更高效的进行管理。

2、选择蜂种

(3)如果周围蜜源比较充足,就可以选择意蜂,如果蜜源分布比较分散,就可以选择中蜂。

(4)对于新手而言,建议选择中蜂,因为中蜂的生长能力要比意蜂强。

3、养殖场址

(1)养殖场地的选择非常重要,适宜的蜂场可以节省大部分养蜂管理工作。

(2)如果是养殖中蜂,首先要了解它们的有效采集距离,一般以蜂箱为中心3千米内。

(3)中蜂一般生活在比较安静的环境内,对温湿度也有一定要求,所以要根据这些要求合理建设蜂场。

4、获取蜂群

中蜂继箱养殖新技术

1、培育采集蜂:流蜜期前45天左右,开始培育适龄的采集蜂,开繁时,群势不得少于3脾蜂,流蜜期到来时,群势不低于6脾蜂。2、培育新王:选择使用产卵能力强、能维持强群、性情温和、抗病能力和采集能力强、产量高的蜂群的蜂王,在流蜜期前15天左右培育蜂王。3、组织继箱群:王台封盖后6天开始组织继箱群。

无论是“追花夺蜜”或“定点饲养”的蜂群,更换蜂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蜂群具有“单王性”,对于单王群来说,蜂群内只有一只蜂王,蜂王是蜂群的生产繁殖的活力,蜂王也是蜜蜂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如果,一只蜂王出现色衰或者残缺的情况,蜂群生产繁殖的活力也会陷入低谷,蜂群群势会出现不增反减,所以,要想蜂群繁殖发展快,新蜂王对于蜂群繁殖发展有关键性的作用。一、培育采集蜂

3、巢脾(空脾)应当使用熏杀过后,再使用。

4、繁殖期间,保证蜂略多于脾,尽可能满足蜂群繁殖的需求,保证流蜜期到来的时候,群势不低于6脾蜂,子脾达到4-5脾。

5、如果群势未达到要求,可以从补助群中连蜂带脾补入继箱群中。

二随着饲养蜂群技术的更新,现在很多饲养中蜂的养蜂人,开始采用活框饲养蜂群,活框更有利于养蜂人检查蜂群内蜂王和子脾,强群和弱群之间,能够实现调脾管理,对于蜂群之间均衡群势,预防盗蜂,蜂群之间“抑强扶弱”的调脾作,更有利于蜂群繁殖发展。、培育新王

1、在流蜜期前15天左右培育蜂王,一般选择使用产卵能力强、能维持强群、性情温和、抗病能力和采集能力强蜂种选择:建议选择繁殖速度快、大蜜源采集力强、产量高的意蜂。 场地适宜:在靠近水源、蜜源丰富的位置建设养殖场。 工具齐全:准备好蜂箱、割蜜刀、饲喂器、摇蜜机等工具。 养殖管理:将蜂群诱捕后,转移到活框蜂箱中饲养。、产量高的蜂群的蜂王进行育王。

1、王台封盖后6天开始组织继箱群。

2、继箱群的巢脾为上4脾下4脾或上3脾下5脾,其中虫卵脾应当放置在巢箱下,而继箱上放置成熟封盖子脾和空脾,并使用囚王笼将老王关好,放置在隔板外保存。

3、巢箱和继箱不宜放满,并且未封盖的子脾不得跳入继箱。

4、如果处女王交尾损失,放出老王。如果处女王交尾成功,老王另做处理。

四、继箱的排列

中蜂蜂王婚飞、外出认巢后,在回巢的时候容易投入邻群,因此需要根据地形进行排列,每个蜂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并在巢门外放置不同颜色的标志,帮助蜂王认巢。

中蜂养殖技术

3中蜂蜂场的选择和放置 中蜂蜂场要选择安静、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而且要临近清洁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桩支撑,高度不低于0.5m,蜂箱上面常年盖杉树皮等覆盖物防晒,尽量避免外界气温对蜂巢的影响;夏季更要做好防晒工作,将蜂箱放在有树荫的地方搭棚遮荫。

1中蜂蜂箱的准备 笔者曾使用过10框、14框、高窄式、从化式等蜂箱饲养中蜂,感觉到高窄式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产蜜量也不高;10框和14框箱适于饲养强群,产蜜量较高;从化式箱也不错,特别适宜于中小群的繁殖。目前推广的中蜂10框蜂箱(国标箱)在心寸上作了一些改进,我认为更趋于合理,既增加了取蜜量又合乎中蜂爱结团的特性;饲养中蜂的蜂友不妨彩这一种蜂箱。 中蜂蜂箱的制作要讲究密封;不要开底窗;转地的蜂箱可用钢丝锯挖前后窗,挖出的木板补回原处,并用活页连接。巢门要开5mm左右,做成活动巢门,能随时调节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蜡蛾(蜡螟的成虫)。中蜂抗巢虫(蜡螟的幼虫)能力较弱,箱底和四周缝隙要用牛粪、石灰加桐油补牢,以便清扫和防止巢虫滋生,箱身四周要钉上木条。

5中蜂取蜜的技巧 中蜂取蜜要考虑3个方面:一是保证蜂王和蜂群的安全,二是尽量不影响蜂群采集工作,三是保持蜂群的发展势头,切忌杀鸡取卵。我在取蜜时(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然后就是获取蜂群,一般有购买、捕捉野外蜂群等2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有蜂王的脾和幼虫脾坚决不取。

6中蜂的病虫害防治 中蜂最常见的疾病有欧洲幼虫病、囊状幼虫病和爬蜂病。望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人室,人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层离地40厘米。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