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的知识

关于地球的知识有名字的来源,环境介绍,地球的起源,地球的结构以及地球的演化等。

地球方面的知识_地球方面的知识有哪些地球方面的知识_地球方面的知识有哪些


地球方面的知识_地球方面的知识有哪些


1、名字的来源

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

2、环境介绍

地球属于银河系之中的太阳系,处在金星与火星之间,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有一颗天然卫星。地球是发现个具有生命个体的行星。

3、地球的起源

依据地球形成的位置,地球起源分为两大学派:传统学派认为地球是在太阳系内形成的;现代学派认为地球是在太阳系外形成的。

4、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

5、地球的演化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古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

关于地球的知识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1]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的类地行星,是人类的家园。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

2、 地球亦作“地毬”。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个三轴椭球体。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

3、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的和地区,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4、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5、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以后,自此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大气层形成。大气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6、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4°),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月球是的天然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

7、 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

8、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

地球有44-46亿年。公转周期是360.325天。回归年长度365.645天。公转轨道是椭圆形。7月初为远日点,1月初为近日点。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西方人称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在13亿前,一小时只有18小时,一个月只有20天

地球的年龄是45亿岁

7个关于地球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关于地球的资料大全 关于地球的相关知识

1、地球(英文名:Earth)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1天文单位)。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5.5亿岁,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5.5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2、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总体上呈蓝色。大气层,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以及少量二氧化碳、氩气等。

3、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地表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宇宙中的存在已知生命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4、新研究发现每年5000多吨外星尘埃落在地球上。

地球的知识点小学

地球的知识点小学

地球的知识点小学,在浩瀚宇宙际中,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的人类可以生存的行星,那么大家知道地球的结构组成的吗?以下是关于地球的知识点小学,一起来看看。

地球的知识点小学1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表面积:5.1亿Km2,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

(2)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仪

(1)地轴:地球自转所绕转的想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是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是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1)经线

①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②所有经线都相等,端点都是两极;

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且任一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④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约为111Km,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

⑤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方向),北极是地球上北点,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是地球上南点,四面八方都是北。

(2)经度

①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②东经度为0°向东至180°,用字母E表示;西经度为0°向西至180°,用字母W表示,180°经线无东西经之分;

③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向东增大为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

④自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自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地球的知识点小学2

地球内部结构

当地壳岩石发生断裂错动时,会产生强烈的震动,这就是。所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相当于10万颗普通的爆炸。它能使地球像一个巨大的音叉那样发生振动,产生强大的波。当人们在地表用仪器观测波向地球中心传播时,发现波在大陆底下33千米左右深处,在海洋底下10千米左右深处发生了巨大的突变;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处又发生了巨大的突变。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异。个界面位于33千米深处,是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简称为“莫霍面”。另一明显界面位于2885千米深处,是德国科学家古登堡于14年发现的,简称为“古登堡面”。据此,科学家们认为,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物质和性质不同的同心圈层,外面的一层称为地壳,中心部分称为地核,中间一层称为地幔。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蛋壳。

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花岗岩的密度较小,分布在密度较大的玄武岩之上,而且大都分布在大陆地壳,特别厚的地方则形成山岳。地壳上层为沉积岩和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因而也叫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组成,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称为硅镁层。海洋地壳几乎或完全没有花岗岩,一般在玄武岩的上面覆盖着一层厚约0.4~0.8千米的沉积岩。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

地幔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质量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球的知识点小学3

(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东。

(4)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5)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6)任意一天,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数值相同的两条纬线关于直射点所在纬线对称。

(7)注意极昼区极点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特征: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数值等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

(8)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家园,对于地球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搞明白,知道并了解地球的更多知识能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下面分享关于地球的知识点。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1

1、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的类地行星,是人类的家园。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

2、 地球亦作“地毬”。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个三轴椭球体。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

3、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的和地区,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4、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5、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以后,自此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大气层形成。大气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6、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4°),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月球是的天然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

7、 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

8、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2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根经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关于地球的知识点3

1、臭氧洞正在减少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与2000年相比,南极上空的臭氧洞(臭氧层减薄层)减少了400万平方米。据推测,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使这种“治愈”成为了可能,该议定书禁止使用破坏臭氧的化学品。科学家此前已经注意到臭氧层正在恢复。科学家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如果没有“蒙特利尔议定书”,到2050年,全球臭氧消耗(不仅仅是南极)将至少比目前的水平10倍。

2、 -89.2°C - 地球上记录的温度

-89.2°C - 这是地球表面记录的温度。这样一个寒冷的天气于1983年7月21日在南极洲的沃斯托克站出现。然而,在2004 - 2016年南极极夜期间收集的卫星数据显示,东部南极高原上的东部广阔区域经常达到-90°C及以下的雪面温度。这些发生在靠近冰盖部分的浅地形凹陷处,海拔3,800至4,050米。

3、春天以每天50公里的速度移动

春天行走在地球上的速度约为50公里/天。科学家通过观察单株植物的花序并注意不同地区一个物种的开花时间来确定了这一点。有人指出,在冬季结束后,同一物种的花序在24小时内开花,距离已开花的植物50公里。

4、据说天山是人们不会因血压升高而受到威胁的山区

血压升高是山区常见的疾病。但是在地球上,有一个地方的山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在当地人口中,通常状态下的压力低于平原居民的压力。

5、基莫洛斯岛上的土壤由肥皂组成

希腊的基莫洛斯岛面积仅37平方公里。但它有一个有趣的特点。下雨时,岛上覆盖着肥皂泡沫。事实上,基莫洛斯岛的土壤由脂肪肥皂粘土组成,它是当地居民使用的天然肥皂。

6、板块的构造使地球免于过热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板块构造的行星。地球大陆的7个巨大板块正在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每年的.速度可达10厘米。由于这种构造的系统,碳循环不断地出现在全球范围内,防止我们的地球过热执行。碳是确保地球上生命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

7、亚马逊有一条双胞胎地下河

哈姆扎河是一条有条件但尚未得到认可的河流,与亚马逊河平行流动,深度约为地下4000米。它的长度约为6000公里,宽度约为400公里。哈姆扎以非常小的速度移动,每年只有几米,这甚至比冰川的移动还要慢。在很深的水域,哈姆扎斯流入大西洋。

8、泛古陆回归

大约3亿年前,几乎所有地球的土地都被合并为一个泛古陆。在侏罗纪时期,泛古陆分裂成两个大陆,每个大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开。因此,北美洲和欧亚大陆起源于北部大陆西亚,而印度、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和南极洲则来自南部大陆冈瓦纳。根据科学家的说法,在2.5亿年后,各大洲将再次团结在超大陆-新泛古陆。

9、在过去25年中,3万亿吨冰从南极洲消失

在研究已经过去的25年表明,南极已经减少了3万亿吨冰。仅在2017年,从历史上的冰山之一Larsen C的冰川架断下,它的重量超过1万亿吨,面积是牙买加岛的一半。

10、 2034年将再次看到覆盖地球的巨大阴影

一种独特的现象在2016年被同属于NASA合作的日本机构的“向日葵-8号”气象卫星拍摄:地球上的对角线全境,从左至右覆盖的巨大的阴影。该片段是在距离地球35000公里的日食期间于3月9日拍摄的。如果你还想再次看到这样不可思议的现象,需要等到2034年春天。

地球的知识有哪些?

地球的知识有:

1、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如今已知的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

2、地球表面的大约29.2%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剩余的 70.8% 被水覆盖,大部分被海洋、海湾和其他咸水体覆盖,也被湖泊、河流和其他淡水覆盖,它们共同构成了水圈。

3、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和氧组成。热带地区接收的太阳能多于极地地区,并通过大气和海洋环流重新分配。温室气体在调节地表温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4、地球的引力会与太空中的其他物体相互作用,尤其是月球,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5、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 365.25 天。地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其轨道平面倾斜,从而在地球上产生季节。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引起潮汐,稳定地球在其轴上的方向,并逐渐减慢其自转速度。